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2020-12-06 高調的農民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陸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據中國大陸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人數統計

世界上有大約2-3億李姓人口,韓國、越南、朝鮮李僅次於金和阮,人口排第一位;在華人佔少數民族的美國,李姓竟排到22位,超過很多美國本土姓氏。儘管北方王姓已超過李姓,但南方及長江流域李姓都多於王姓,所以,2006-2013年國家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一直把李作為第一大姓,全世界的李姓人口聚在一起牽手能圍繞地球轉1.5圈。重要分支遷徙路線地區為:鹿邑、隴西(甘肅臨洮縣)、趙郡(河北邯鄲市西南)、福建上杭(從隴西遷出)、廣東、浙江、臺灣、東南亞。據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為中國第一大姓,約佔全國人口的7.9%。如果加上少數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華裔李姓,李姓總人數超過1億,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大陸的李姓人口最集中分布在河南省、陝西省、湖北省、寧夏與甘肅的河西走廊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潮汕地區等。

來源

第一個來源:源於嬴姓

源於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徵,或出自周朝道教創始人老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

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沉湎女色,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徵的人,出於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理徵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人(今河南淮陽),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方向逃。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可是,這一帶荒無人煙,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第二個來源:他族改姓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哀勞夷後,曾賜當地各少數民族以趙、張、楊、李等姓。

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全面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歷代皇帝賜予的姓,如李、達、答、張、白、沐、陝、鄭、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紀以來少數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並定居;十三世紀以後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在與漢、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又稱「回回」。回族散布面廣,主要與漢族雜居,以西北地區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安徽、遼寧、北京等省、市分布較多,約有七百三十萬人。李氏在回族中所佔比例較高,有些直接來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詞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來中國後留居梓州(今四川三臺)。

第三個來源:他姓改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載,唐開國元勳諸將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党項拓跋氏。由此,李姓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

第四個來源:虎圖騰說

源於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老子故國陳,滅於楚,故得為楚人。陳屬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應是陳楚民間對虎的俗稱。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於庚寅年,屬虎。當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狸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狸兒,後漸演變為「李耳」。

第五個來源:老姓說

源於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唐蘭:《老聃的姓名和時代考》,《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相關焦點

  • 你姓李嗎?你知道李姓的起源地在哪裡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其中,按照人口數量,就全國範圍內,李、王、張、劉、陳是前五大姓氏。其中,就李姓來說,為全國第一大姓氏,人口數量已經超過1個億了。
  • 歷時三千年,這三個「姓氏」卻一直昌盛,有你的家族嗎?
    歷時三千年,這三個「姓氏」卻一直昌盛,有你的家族嗎?中華上下五千年,而中國姓氏則是在中華文化誕生的時候,就已經隨之出現的產物,一直延續到今天,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中華姓氏從最初的「上古八大姓」漸漸演化增多,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成千上萬的各種姓氏。
  • 【天下李氏】這是李氏簡歷!快發給身邊的李家人看看!
    2、自我介紹 李氏族人倡導仁義愛民、尊師重孝、親友和睦,家族文化經歷住了淘沙長河的流轉考驗,時至今日仍木秀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李氏祖訓微言大義
  • 【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9)-南唐二主
    ,服務廣大李氏宗親,發布李氏文化、李氏歷史、李氏企業、李氏聯誼、李氏慈善、李氏尋根問祖等信息。中國歷史上的李氏王朝(9)南唐二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詞的作者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37年徐知浩建南唐,復其故姓李,名升,至975年,北宋兵人金陵,南唐滅。五代時期,南方大小割據勢力盤踞一方,建立政權。
  • 姓李的你,知道李氏的由來嗎?知道為什麼老子老家在鹿邑嗎
    李氏出自於嬴姓,始祖是李利貞。李姓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姓,更是中國頭號大姓。據2006年統計,李姓已佔中國漢族人口的7.4%。這個比例在所有姓氏中無出其右者。歷史上稱王稱帝李姓人員達60多人。那麼,大家都能說清李姓來歷的嗎?
  • 你知道《將夜》中涵蓋的歷史文化嗎?
    隨著劇集的慢慢播出,我們看到了此劇和我國文化的接軌。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吧!1,朝代。我們不難發現,《將夜》中唐國的都城在長安,而皇帝姓李。沒錯!我們中國歷史上,不也是有個唐朝嗎?而且開國皇帝是李淵,也是姓李哦!並且都城也是長安!2,版圖。
  • 四川李氏家族
    作者:思澄   李氏家族的發展歷史在川系中比較獨特,原家族族長長老李士奇和李士緣是跟隨劉伯承元帥川中徵戰的大將,川系部分人馬近似於其家族軍隊,與中央系之間的關係若即若離相當曖昧,川中一帶實力勢力都是最強大的一族。
  • 知道中國最牛姓氏是哪個嗎?是不是你的姓氏呢?
    大家想知道這麼強額一個形式是不是自己的姓嗎?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大家可能還能背出幾個,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中國最牛姓氏就是排第四的李姓,小編自己不是姓李哦,裡面沒有吹捧成分。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光在中國大陸的李便多達9500多萬人,名列為第一。而又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現如今李姓的人口恐怕早已經破億,比之許多人口數量中等的國家都還要多。
  • 男子花20萬修《李氏族譜》 證明自己為李白後代
    李氏祠堂邊上的古極樂庵是之後重建的根據姜堰梅垛《李氏族譜》,姜堰梅垛鄉東尹莊村李姓族人可能是李白後裔。  一次吃早茶的閒聊,讓祖籍姜堰東尹莊的李玉堂對自己到底姓什麼產生了懷疑,為了正本清源,時隔70多年後,李玉堂回到老家和族裡的一幫兄弟再次重修家譜。經過兩年時間的苦心調查搜集,在用掉了20多萬費用之後,新的《李氏族譜》終於大功告成。
  • 重慶巴南李氏自稱是唐太宗後人 族譜上有李世民
    昨日,李清澤和他的夫人在討論李氏家族的族譜。本報記者羅偉實習生郭麗娜攝在巴南區接龍鎮柴壩村,這裡最大的李姓家族堅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人,至今仍保持修家規、取名遵字牌、參加清明會等傳統  老族譜記錄先祖李世民巴南李氏是唐太宗後人?
  • 馳騁香港政壇的李氏家族
    在香港,有一個地位比李嘉誠家族更為顯赫的李氏家族,它與何東家族、許愛周家族、羅文錦家族齊名,並稱為香港的「四大世家」。在香港近百年的歷史中,李氏家族影響力綿延不斷,相繼湧現出眾多的社會精英,更創造了香港眾多的「第一」。 李氏家族起源於廣東鶴山。李國章的曾祖父李石朋從當學徒開始,憑著奮鬥精神,白手起家,從經營船運到經營大米,從地產到金融,他在20世紀初成為香港富甲一方的華商。1919年,李石朋的大兒子李冠春和三兒子李子方聯手創辦了東亞銀行。
  • 大野家族繼承人,娶了獨孤伽羅的姐姐,繁衍出幾千萬李氏子孫
    大野昺這個人,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他能青史留名,主要是因為生了一個好兒子。大野昺的兒子,小時候叫大野淵,長大了叫李淵。沒錯,他的兒子就是大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 李淵姓李,他的爸爸為什麼會姓大野氏呢?這件事情,國家級正史《新舊兩唐書》都有明確記載,原文是這樣的:」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家」。
  • 我國古代家族頗多,隴西李氏卻能名列前茅,是為什麼
    在歷史的發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種家族文化,這種文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很長久的過程。在古時候,每個家庭生的娃都比較多,一代一代積累傳承下去,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每個家族在無形中都會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習俗,以及定製家族的規章制度。
  • 重慶李氏自稱唐太宗後人 專家稱需長期考證(圖)
    李清澤和他的夫人在討論李氏家族的族譜    在巴南區接龍鎮柴壩村,這裡最大的李姓家族堅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人,至今仍保持修家規、取名遵字牌、參加清明會等傳統。    從李清澤出示的族譜來看,李氏子孫是衍於李世民的第十三子李福,李福身後所有子嗣都在湖南生活,直到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時,一位名叫李騰久的人從湖南來到現在的綦江紅巖鎮,繁衍生息,才傳下李氏一脈;子孫中一部分後又輾轉遷徙到巴南接龍鎮柴壩村。     「我們都是李世民的後代。」在柴壩村有上千名姓李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 歷史上姓李的皇帝最多,共建立12個王朝
    李姓是中國的第一大姓,據考證,每十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姓李。當然,李姓也是全球第一大姓氏,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億人,想一想都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可以說李氏子弟,譽滿天下啊。那麼,在歷史上李姓是怎麼來的呢?說來大家可能不相信,李氏的由來在歷史上頗有講頭。傳說,商朝有個理官叫李徵,執法如山,剛正不阿,因而忤逆了殘暴的紂王,被官兵追殺,一路磨難,饑寒交迫。在逃亡途中,餓的只剩一口氣的時候,發現前方有一棵李樹,他就摘了李子充飢,這才沒有餓死。
  • 各地李氏
    江西臨川楊溪李氏  其開基始祖為居信公,住在今江西臨川縣楊溪鎮的李氏家族,保存了一本珍貴的家譜,即道光十五年李輝等修的《臨川李氏支譜》。其中記載了有關這支家族的遷衍情況。     據載,這支李氏家族是江西豐城李氏家族的一個支系。其遷江西臨川的開基祖名居信,至臨種楊溪後,又繁衍為12支,他們都尊居信為始祖。
  • 天下李氏出隴西,作為李家人你必須知道這些事
    李氏龍宮:隴西有李氏的宗祠,又被稱作「李氏龍宮」。據不完整介紹說歷經了近一千四百年至今仍是全天下李姓族氏追本朔源的宗祠,還是很有追朔意義的。也見過一些別的姓氏祠堂,但這個李氏祠堂,至少是我到現在見過最大的了。
  • 李唐王朝究竟是不是姓李?血脈之爭由來已久,至今依舊是謎
    以至後來,外國學者也都在自己的文章中發表了關於大唐的論述,他們紛紛認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的鼎盛時代。不過樹大招風,很多人在研究唐朝歷史的時候發現,開創大唐的李氏讓人心存疑慮,主要有兩點:一是他們這一支姓氏到底是不是姓李,二就是他們身上流淌的血統。
  • 閩臺李氏源流
    不過,它在福建、臺灣李氏後裔的心目中,卻是一個崇高而神聖的地方,因為它是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公認的李氏家族祖地之一。     「世界李氏宗親總會」成立於1970年4月19日,總會地址設在臺灣省臺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09號「李氏宗祠」內。同年10月29日至30日,宗祠舉行了國內外宗親懇親大會,出席會議的有22個國家、地區的77個李氏宗親團體,600餘名代表。
  • [煙臺故事之軼事] 活著姓李 死后姓吳
    村裡有160多戶人家,其中姓李的有150戶。村西頭的村碑上記載著:清初,李姓來此建村。對於「生李死吳」這一奇異風俗,74歲的村民李毓汶說,實際上俺們不姓李,姓吳,死後在牌位和墓碑上,就改為吳姓了。這些事都是從祖輩那裡聽來的,代代傳下來。為了證明「生李死吳」這一風俗確實存在,李毓汶老人還把筆者領到了他82歲的老嬸家裡,找到了已過世叔叔的牌位。在這個牌位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改成了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