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大涼山的「希望車」!穿越崇山峻岭看成昆線上小慢車

2021-01-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跨越大江大河 穿越崇山峻岭

成昆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連貫大西南的鐵路幹線,北起四川成都,向南經過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雲貴高原,抵達雲南昆明,全長約1100公裡。其中有500多公裡經過烈度為7-9度的地震區。全線60%以上地段為山嶺河谷,地勢險峻、地質情況極為複雜,有「地質博物館」之稱。

從1958年7月開工,到1970年7月建成通車,30多萬築路大軍硬是在莽莽大山中,鑿出了一條鋼鐵大道,平均每公裡就有2名築路者犧牲。雖然這條血肉鑄成的鋼鐵大道並不是一條高鐵線路,但它卻是一條不能不說、不能不看的鐵路線。

小慢車——趕集車 致富車 求學車

走成昆鐵路,我們要從一列受到沿途乘客高度認可的「小慢車」說起。小慢車從普雄到攀枝花,353公裡,停靠26個站。它時速40公裡,車票只有幾塊錢,但它就這麼開了50年。

可以說,它是大山深處無數人心中的趕集車、致富車、求學車。接下來我們首先跟隨記者的鏡頭到「小慢車」上去看一看。

成昆線上小慢車 穿行大涼山的「希望車」

其實,「小慢車」經過的大小涼山,是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多少年來,大涼山裡村村落落的彝族老鄉,都是坐著小慢車探親訪友、上學上班,帶著家裡的雞鴨鵝和土特產,到縣城裡賣貨掙錢,這輛「小慢車」承載著大山深處人們走向富裕的希望。

登上這趟車,乘客幾乎都是沿途的彝族老鄉。綠皮的車廂,簡單的座椅,老鄉們肩挑手提的貨物,除了家裡的日用品,還有雞鴨羊等生禽,這些都是老鄉生活來源的依靠。

56歲的依夥伍沙家住大涼山的深處,坐小慢車已經有24年了。家裡四個孩子,還有年邁的父母,依夥伍沙是家裡唯一的勞力。

四川省喜德縣尼波鎮尼波村村民 依夥伍沙:這是飼料,拿來餵豬的豬飼料,從冕寧買過來的。我們拿土豆下來賣,這次拉了20多擔,差不多3000斤左右, 8、9毛錢一斤,一共賣了2000多塊錢。我們這涼山地區,都是困難的,也都沒錢坐這個班車。尼波到冕寧站,坐班車要40多塊錢,坐慢火車的話,幾塊錢就到了。確實是一個扶貧車,我們都感動,真的感動。

依夥伍沙告訴記者,他對小慢車很有感情,說著說著,這個硬漢有些哽咽。

四川省喜德縣尼波鎮尼波村村民 依夥伍沙 彝族:20多年了,供父親母親、老婆孩子,錢都是靠這個慢車掙出來的。

劉偉,是今天這班車的列車長。46年前,他就出生在成昆鐵路沿線的普雄,也是從小就坐這輛車的乘客。技校畢業後,他主動要求來小慢車工作,並且一幹就是27年。

中國鐵路成都局5633/5634次列車長 劉偉:我跑這個慢車27年了,一直在這個慢車上沒動過。

記者:不覺得枯燥嗎?

中國鐵路成都局5633/5634次列車長 劉偉:不覺得,我覺得做一件事,把這件事一輩子做下去,完美地做好就行了。我沒有多大的理想,就是想做一件事,做好就行。

劉偉告訴記者,在沿線地形複雜的成昆鐵路上,其實「小慢車」不「慢」,即使它平均時速40公裡,即使它沿途只停靠幾分鐘,但這幾分鐘對大涼山的老鄉來說,就意味著「出去」、「回家」、「希望」。50年,小慢車在這條鐵路線上,見證了無數家庭變得越來越好。

四川省冕寧縣瀘沽鎮五一村村民 熊應倫:以前在這個車上做過菜生意,還是經常跑,以後買車了就不來了。這是扶貧車,國家富強起來了,現在政策好了,我們就很留戀這個車的。

記者:這個車怎麼樣?

四川省喜德縣冕山鎮爾思村村民 彝族 阿的伍支:好!以前修鐵路的時候我就在這了,我在這長大的,最大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好,家裡面住新房子了,好幸福好幸福。

中國鐵路成都局5633/5634次列車長 劉偉:小慢車他就是一個致富車,學生的求學車,而且還是一個改變命運這麼一個奮鬥車。

阿爾克洛:不負青春年華 開啟美麗人生

大涼山的小慢車,承載的是彝族少數民族地區的煙火氣,承載著老百姓日子裡的人情味,也承載著大山深處人們對於生活的夢想。

坐著小慢車,從西昌火車站下車後,再坐5個多小時的長途班車,就來到了大涼山深處的美姑縣瓦吉吉村。今年,這裡誕生了當地第一位本科生:阿爾克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結識一下這個姑娘。

我叫阿爾克洛,今年18歲,這個國慶節後,我將開啟自己的大學新生活,涼山美姑縣瓦吉吉村,這裡就是我的家,每年秋天都是農田收穫的季節,這個秋天我也迎來了自己的收穫。

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瓦吉吉村村民 阿爾克洛:四川民族學院錄取通知書,預科就是先要讀一年,然後再學專業。

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大家告訴我,我是這個村52年來第一個本科生,還是第一個女大學生,我相信有了第一個,就會有更多的人通過讀書,走出懸崖上的彝家村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瓦吉吉村村民 阿爾克洛:我門村的小孩,因為他們都覺得讀大學就感覺特別遙遠,然後就覺得我考上了,他們也可能會想他們也能考上,然後也許這樣就能一個一個地走出去。

長這麼大,我從沒有離開過大涼山,花開花落鳥來鳥去,一季又一季,山裡的日子始終簡單。有時候我最羨慕的是大涼山的雄鷹,只有它們才可以輕鬆地飛去大山的另一邊。

媽媽說,一束蕎麥一粒土豆一棵小草,只有努力紮下深根、吸取營養,才能不懼怕暴風雨長得更高更有用。

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瓦吉吉村村民 阿爾克洛:我媽媽小時候我覺得,她特別嚴厲,不管再怎麼困難,她也會堅持送我們去讀書。

2014年媽媽送我去了140公裡外的越西縣讀書。白天上課瘋狂記筆記,晚上下課去找老師複習。還有我的初中班主任吳老師,非常感謝他。

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大營盤學校教師 吳小龍:克洛在我心裡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每天晚自習下了以後,等同學們全部熄燈以後,我們克洛就在這個燈下面,在這個燈下面讀書寫字,一直要到凌晨一點。 三年的努力,改變了她這一輩子的生活。

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大營盤學校教師 吳小龍:扶貧先扶智,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學生現有的思想,讓他的人生有另外一種思考,能讓他看到更遠的地方,能改變他們這一代人、甚至下幾代人,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好。

相關焦點

  • 穿行大涼山的「希望車」 !穿越崇山峻岭看成昆線上小慢車
    可以說,它是大山深處無數人心中的趕集車、致富車、求學車。接下來我們首先跟隨記者的鏡頭到「小慢車」上去看一看。成昆線上小慢車 穿行大涼山的「希望車」其實,「小慢車」經過的大小涼山,是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 助力彝族鄉親脫貧,我責無旁貸 記成昆線上的小慢車彝族車長阿西阿呷
    」,自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開通運營以來,這列5633/5634次「小慢車」就穿梭在大涼山之間,成為當地彝族鄉親出行、通婚、經商、上學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成為他們的致富車、運輸車、希望車、校車。這列小慢車的彝族女車長阿西阿呷1996年6月參加鐵路工作,先是擔任列車員,兩年後任列車長。20多年來,她以無微不至的精細服務,被譽為大涼山美麗的「索瑪花」、廣大彝族旅客的貼心人,常年乘坐該趟列車的彝族旅客都親切地叫她「阿呷車長」。彝族旅客貼心人1996年6月,阿西阿呷參加鐵路工作,來到成昆鐵路線上的這趟「小慢車」。
  • 穿行在大涼山深處的「扶貧列車」
    2021年1月10日,成昆線上攀枝花市開往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的5634次列車,穿行在大涼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間,近半個世紀風雨無阻接送彝族同胞。20餘年堅持票價不變,全程353公裡票價僅25.5元,最低票價僅2元。沿途近30個站點,逢站必停。
  • 成昆線上的小慢車:老鄉打工的車,孩子上學的路……
    成昆50年(3)今年7月1日,成昆鐵路將迎來通車50周年紀念日這輛奔走在大山間的「小慢車」5633/5634次列車,已經跑了50年這趟車,起於普雄站,終於燕崗站、攀枝花站,全長353公裡阿被伍且告訴記者,他目前在讀初中一年級,從小跟著父母坐小慢車趕集的他,對於小慢車已經熟悉無比。因為票價便宜,「小慢車」不僅是沿線居民出行的最佳選擇,也是孩子們上學回家的最佳 「校車」。「從西昌坐車回喜德只要5元錢,比坐汽車要便宜10多塊。」
  • 彝族姑娘堅守大涼山「小慢車」20多年:火車是鄉親們的致富車,我會...
    阿西阿呷,是成昆鐵路5633/4次慢火車上的一名彝族列車長。從1996年至今,她20多年堅守在「小慢車」上,她的手機號碼18年未變,只為第一時間為求助的老鄉提供幫助。11月18日,阿西阿呷被邀請進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作為鐵路扶貧幹部和典型代表參加中外記者見面會。
  • 新春走基層|與「小慢車」同行23年:見證大涼山彝族的變化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種地的人修上了新樓房,女孩兒家也能上好學校,用阿西阿呷的話說,「小慢車見證了我們大涼山彝族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卻來自於一份跨越半世紀的「不變」——票價不變,最低只要2元,速度保持40公裡每小時,穿越四川大涼山普雄和攀枝花兩地之間的5633和5634這兩趟扶貧慢火車已運行到第50個年頭。
  • 阿西阿呷:索瑪花綻放 情滿「小慢車」
    穿梭在大涼山的列車上,有一朵美麗熱情的「索瑪花」,用23年的時間溫暖旅客、情滿車廂。她正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乘坐「小慢車」的鄉親們,為他們的出行提供周到服務,讓人如沐春風。
  • 大涼山最後的慢火車:47年線路依舊 22年票價未漲
    早上8點49分,成昆線上的小站沙馬拉達,一列綠皮火車緩緩停下。跟著人群,依火紅敏上了火車,找到一處比較安靜的座位後,抓緊時間做起了練習題。  依火紅敏是西昌航天學校的一名初三學生,家住涼山州喜德縣沙馬拉達鄉。每個周末,她都要乘坐這趟火車,在家和學校之間往返。
  • 黑井、妥安的「小慢車」回來了
    1月20日清晨 天空清透、陽光和暖 9時58分 一趟綠皮「小慢車」 緩緩駛入昆明局集團公司管內 成昆線黑井站 瞬間點燃這裡的氣氛
  • 成昆鐵路不辱使命再出發
    攀鋼的建設、大涼山人民的出路、紅軍長徵走過的地方,這些都是成昆鐵路一定要修建的意義,也是成昆人從建設到守護必須擔當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才有了從建設者的犧牲到守護者的付出。是這種始於成昆建設者無畏天地、無畏生死的精神,讓成昆人自始至終不辱使命,不負期待。新時代,成昆鐵路是助力扶貧的重要通途。成昆鐵路從通車那天起,就成了大涼山人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近年來,這條路更是為了大涼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忙裡又忙外。「裡」是開好自己的車,確保運輸安全,「外」是做好貧困地區幫扶。
  • 停16站、歷時7小時、行駛351公裡,成昆線「小慢車」再回大山深處
    今年1月9日,成昆複線(攀枝花-昆明)全線建成通車,看著新線復興號動集列車飛馳通過原先綠皮慢車經過的老站,地處大山深處雲南省祿豐縣的村民們要求列車「慢下來」的呼聲卻也一天比一天強烈。終於,這一天到來了、並且來得很快很及時!慢火車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