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2020-12-04 粒小七

顧城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詩,應當是那句打動千萬人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看,眼眸黑而且亮,深邃而飽含純真,這就是顧城的眼睛。

可是最讓人遺憾的,是他最終舉起了殺妻的斧頭,妻亡後他隨後自盡,留給世人無限憾意與唏噓。

顧城還寫過這樣一首浪漫唯美的小詩——

我多麼希望

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扶著自己的門窗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這唯美詩句,是顧城寫給妻子謝燁的,其中飽含浪漫情深。是的,要求內心世界純淨的顧城,為達到內心理想的境界,放棄國內生活,在紐西蘭激流島和妻子謝燁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隱居生活。

從詩中的描述,可以想見這二人世界應該多麼幸福美滿,充滿愛意。事實上,他們的相遇和相愛,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過。

精神世界豐富的顧城,在生活上卻是個需要保護和照顧的孩子,他對謝燁的依賴達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曾有朋友回憶說,謝燁需要買衣服,顧城又一步離不開妻子,只好由他陪著去市區一家時裝店,她買衣服,他就一聲不吭地坐在地上。

在西新蘭生活時,顧城不會英語,也不願意學,他的作品多是謝燁幫他電腦上編譯出來。而且顧城寫作時,她不能發出任何聲響,只能在他視力範圍內活動,因為顧城抬頭能看到妻子,才會安心。

顧城如此依賴妻子,他希望妻子能充當自己理想世界的代言人。他認為妻子最好什麼都不做,就呆在家裡,遠離一切俗事,甚至不看電影,做個塵不染的女神才好。詩人追求著至純至美的境地,對現實生活有極大的疏離和誤解。他在詩歌中傳遞真情,卻對妻子缺乏付出,和現實的照顧和關愛。

可是事實上,在激流島捉襟見肘的生活,讓二人陷入窘迫。寫下《致橡樹》的著名詩人舒婷曾去看望過他們,發現顧城連吃一碗海鮮面都視為奢侈,而且吃飯間,他很自然地把舒婷吃剩的麵包吃下肚,這讓舒婷很不好意思,也有些不安。這樣的生活,能持續多久呢?

就在這時,卻有個叫英兒的女子走進他們的生活。她是顧城在一次講學中認識的女學生,二人彼此傾慕,謝燁竟然同意英兒搬進他們夫婦的房裡生活。可英兒崇拜的只是會寫詩的顧城,當生活的重負壓垮詩歌的浪漫後,她不願再陪伴,趁顧城夫婦赴德國,英兒跟一個男人走了,而且有了婚姻。下圖中,左為謝燁,右為英兒。

這時的謝燁,為顧城生下一個男嬰,叫小木耳。

這一切對顧城來說,卻都變成傷害。他不明白情意綿綿的英子為何狠心離去,他認為小木耳的出生剝奪了謝燁對他的愛,打碎了他完美的夢幻王國。顧城對兒子的存在,達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謝燁為了顧城,也為了兒子,不得不狠心把他寄養在當地毛利人家裡。

可是,物質的匱乏,離群索居的生活,和不得以拋開親生兒子的現實,讓謝燁不堪重負,她變得渴望回歸正常的生活裡,不再終日如履薄冰,所以她決定放棄這段愛情。

謝燁的決定,讓顧城慌了神,他無法接受,也想不通忍讓照顧他十多年的妻子,為何要違背他的意志遠離。可是謝燁去意已決。

就這樣,由於英兒的背叛,由於妻子謝燁的離去,顧城的精神已處於崩潰的邊緣。

1993年10月的一天,在紐西蘭激流島的家中,顧城和妻子發生衝突,他用斧頭砍倒了她,然後顧城留下遺書,也上吊自盡。

簡單回顧一下天才的顧城,14歲時,他就寫出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21歲的他正式發表詩作,後來與江河、北島、舒婷、楊煉合稱為五大朦朧詩人。

顧城的一生,太浪漫,又荒唐,而且讓人遺憾。

你對顧城熟悉嗎,你喜歡他的詩嗎?

我是粒小七,我閱讀我書寫感悟。認同文字的話,請關注我。如果您能交流和探討,當然特別歡迎呢!

相關焦點

  • 《顧城詩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前幾天讀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顧城詩傳》,那個有著童話語言的詩人,有著長不大的詩情的男人,給我們描繪了純粹的語言,一個乾淨的蔚藍,靜默的流水,所有幸與不幸,都他停留在37歲,短暫的生命裡綻放。人生之中,總是會有因緣際會,或跌跌撞撞,渾渾噩噩,不知所措的時候。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聽到顧城這個名字是在答題的時候,提問:「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詩是誰寫的?然後我就記住了他的名字,但從沒想過去了解他。我覺得詩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我體會不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更不會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我對顧城沒有特別的情感,只是惋惜,像海子一樣,都是天才的詩人,天才的世界不是凡人能懂的,也許死對於他們只是去向另外一個世界,解脫身軀的羈絆和累贅。
  • 顧城的黑色眼睛,身在黑夜,未曾尋找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兩句來自顧城的詩,無人不知。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不僅是兩句詩,而且是一整首詩---這首《一代人》,只有這兩句話。 顧城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也留下了令人扼腕嘆息的遺憾。
  • 顧城的黑色眼睛,生在黑夜裡,未曾尋找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兩句來自顧城的詩,無人不知。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不僅是兩句詩,而且是一整首詩---這首《一代人》,只有這兩句話。顧城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也留下了令人扼腕嘆息的遺憾。1993年10月8日,顧城於紐西蘭激流島因為離婚與其妻謝燁發生衝突,用斧頭砍妻子謝燁,謝燁受傷倒地,過程成謎,顧城在崩潰之中倉促留下四封遺書,隨即上吊於樹上自殺,其妻於其死後數小時不治。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顧城詩歌《一代人》,寫出一個時代的理想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就是因為這首詩,讓我開始讀顧城的詩歌,開始以為是哪一首詩的一句話,後來發現顧城的《一代人》只有這一句話,但它卻不影響它在人們心中引起的震撼,直擊心靈,經久傳誦!
  • 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上初中時,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幾首朦朧詩,其中顧城的《一代人》真的驚豔。先不論顧城生活中是一個多麼偏激的人,他的詩總是短短篇幅、擁有童話美,卻給人很深的感觸。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1979年,顧城在北京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內容不多,只有兩句。後來這兩句詩被作為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寄託著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雖然社會歷經了黑夜,但是人們對光明的渴望與執著從未停歇。
  • 顧城的這些詩,哪句最美?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些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詩是比較有名的詩句了,出自顧城的《一代人》,也被寫成了歌,張杰雄厚的嗓音唱出這兩句嘹亮的歌詞。每每在地鐵或是公交上聽到這兩句詩句小編都想跟著哼出來。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追憶天才詩人——顧城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顧城說:我喜古詩,不因文學史,不因人們的仰望,而在它的美麗,文字清簡明潤,如玉如天,在於它顯示出的中國哲思,那一無言就在眼前,若張九齡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如禪,如頓悟——驟然風動雲散,黑暗退隱,你看見萬物萬象,明媚自如。
  • 尋找光明的黑色眼睛——顧城詩歌《一代人》賞析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短短的兩句裡就有四個意象:黑夜、我、黑色的眼睛和尋找光明。詩人將人生的獨特體驗寄託於意象中,不僅表現了詩人的主觀感受、特定的社會生活內容,更有對未來命運加以展望。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這麼出名,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提它的作者
    31年前,年僅25歲的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的遺書是「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讓無數詩詞迷扼腕。29年前,48歲的三毛在醫院用尼龍襪自縊身亡,沒給粉絲和家人留下隻言片語。與這兩位相比,另一位同樣是自殺而亡的詩人,卻讓很多人不願提起,他就是顧城。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這話用在顧城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就是用來「擋光」的?
    撰文/段玉佩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詩人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光明。」但從科學角度說,其實,我們的黑眼珠恰恰是為了擋住進入眼睛的光線,而不是為了「尋找光明」。黑眼珠的專業名字為「虹膜」,在亮處收縮,在暗處舒張,而能尋找光明的眼睛部位是虹膜最中間那更深幽的瞳孔。所以,無論眼珠是灰色的、藍色的,還是棕色的,都可以用來看世界的。黑色的瞳孔裡,藏著哪些秘密呢?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出了幾期專輯,我的親愛的學生開玩笑地對我說:「老師,我們想欣賞欣賞你的大作。」我「受寵若驚」。我哪裡有什麼「大作」,只有「小作」和「拙作」,更談不上「欣賞」。我是「醜媳婦怕公婆」,根本拿不出手,見不得人啊。
  • 童話詩人顧城: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原籍上海,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唯靈浪漫主義」詩人。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父親顧工。1968年,12歲時的顧城在家養豬,「文革」前開始寫詩。1973年開始學畫,寫詩的事業也進入社會性作品階段。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與一棵大樹之下。
  • 顧城最經典一句話,僅21字,卻說出了一代人不屈的精神,成了永恆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而我們這代人就這句話文字中片面的意思,又能讀到什麼呢?好像什麼也讀不到,甚至感覺無法理解。因為感覺這句話沒有什麼矛盾,在黑夜裡尋求光明,很多人所想,很多人所願。
  • 願生活中少一些「黑色的眼睛」,多一些「秋水瞳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黑夜是那個社會秩序失常的特殊時期的隱喻,因此顧城說我們的眼睛也因此不再清澈,但它不願意永遠看見黑夜,它嚮往光明,它在尋找光明。「黑夜」,而不去矚目「光明」,懷疑一切,否定一切,那麼,這樣的「思想者」也是無法和他生活的世界和解的,北島這麼多年漂泊海外,應該與他自己以「黑色的眼睛」看世界有關。
  • 顧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渴望有一雙不流淚的眼睛
    談起顧城,很多人都回想起那句經典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24年前,顧城以「弒妻自盡」的方式離開了世界,留給世人無盡的驚愕、遺憾和不解。時至今日,人們對他依舊眾說紛紜,在他身上,「詩」與「人」、「夢」與「現實」、「純潔」與「罪孽」,矛盾地糅雜,如同無解的謎。
  • 獨思錄:黑夜賦予了我黑色的眼睛,可我卻用它洞穿黑暗
    20世紀90年代初,海子多首詩歌涉及黑夜與黑暗,他發現黑夜升起的緩慢而細膩過程,比如他在《黑夜的獻詩》裡寫道:「黑夜從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豐收後荒涼的大地,黑夜從你的內部升起。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黑夜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他的黑色詩行裡遍布逐漸生成的「黑暗」。
  • 那個用黑色眼睛尋找光明的顧城,為何對謝燁那麼殘忍?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詩是顧城1979年在北京寫的,現在也算得上是一首名詩了。顧城是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他還有個別稱叫做「童話詩人」。萬萬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浪漫的詩人,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