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綜藝節目應開拓價值空間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綜藝節目應開拓價值空間

近年來,綜藝節目熱度不減。打開電視或視頻網站,既有連播幾季的常青綜藝,也有層出不窮的新節目。文化、音樂、演技、辯論、旅遊、競技、美食……一檔檔綜藝節目帶著觀眾領略各地風土人情,體味文化深沉力量,感受思想火花碰撞,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

不過,伴隨綜藝節目進入精品化發展階段,打造一檔「爆款」綜藝越來越難:「綜N代」常陷入「吃老本」爭議,許多新節目難以激起水花,原創力不足、同質化凸顯等問題制約綜藝發展。為此,一批綜藝節目積極謀求創新與突破。其中,《嚮往的生活》第四季以「綜藝+助農直播」模式,發揮文藝介入社會生活功能,拓展了綜藝節目題材領域和價值空間。

在《嚮往的生活》第四季錄製地雲南西雙版納,節目組與嘉賓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一些小企業和農戶受各種因素影響,經營受阻。節目組決定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並迅速制訂幫扶計劃,以直播的形式為果農和商戶解決銷售問題。直播累計售出滯銷農產品近20萬份,銷售額達500餘萬元,惠及西雙版納195個村莊的1750戶村民。《嚮往的生活》首次將線上直播銷售模式搬上綜藝節目,實實在在地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問題。

節目在短時間內取得突出的幫扶成果,既有賴於節目日積月累的影響力,又因為助農事業本身深入人心,二者疊加產生「加乘」效應。作為「慢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在第四季中帶領嘉賓體驗歸園田居生活,傳遞「自力更生」「勞有所得」的中華傳統美德,流露的質樸自然生活氣息令人嚮往。

觀眾的喜愛成就節目的熱度,如何讓熱度不只是一時熱鬧,而能釋放出更長久、深遠的價值,是綜藝節目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考慮的問題。這既源於創作團隊回饋觀眾、回饋社會的文化責任感,也是綜藝自身發展的需要。與更廣闊的大地、更廣大的受眾建立連接,是綜藝節目開拓價值空間的有效路徑。當節目不只呈現出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而是努力「讓別人過上嚮往的生活」,節目的意義就不再僅僅是給觀眾提供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以實際行動參與時代生活,帶著觀眾一起為脫貧攻堅添磚加瓦。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繼《嚮往的生活》之後,《極限挑戰》等綜藝節目也為助農扶貧貢獻力量,讓「有意思」與「有意義」更好地結合。依託自身特色和優勢,藉助新興技術手段,綜藝節目可以釋放出更大社會價值。期待更多綜藝節目緊隨時代潮流、植根優秀文化、激發內生動力,更好地擔負起價值引領的文化使命,為觀眾提供優質精神食糧。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綜藝節目明星滿屏現象應改變
    原標題:綜藝節目明星滿屏現象應改變 一段時間以來,在黃金時段打開電視機,眼前滿是綜藝節目的身影,滿屏都是明星臉。在這些綜藝節目裡,影視演員跨界當歌星等現象層出不窮。據統計,今年各地方衛視已播、在播、即將播出的64個戶外真人秀、音樂、喜劇、美食、情感、脫口秀類綜藝節目,大多主打明星。
  • 天籟之戰2張珊珊是誰個人資料 張珊珊憑什麼能擊敗莫文蔚?(2)
    隨著節目播出,張珊珊個人資料背景遭到網友狂搜。下面愛福清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在本期節目中,第一位出戰的唱將是莫文蔚,她改編一首《今兒個真高興》結果卻不敵素人張珊珊,張珊珊帶來一首《lion》,成功擊敗莫文蔚,成為本季第一位出場也是第一位成功的選手。
  • 音樂電視綜藝節目的一個樣本——關於湖南衛視
    這個階段的突出標誌是,無論是節目製作人、製作公司還是節目內容本身,均呈現出一種文化自覺和勇於開拓的姿態,尤其是節目的文化含量,包括相關技術在節目中的應用及其在產業化方面的開發與運作,中國綜藝節目可以說已經步入與國際優質節目同臺競爭的層面。
  • 全國優秀教師、朱集鎮高廈言小學張珊珊:留守兒童的「知心姐姐」
    張珊珊指導學生閱讀今年34歲的張珊珊2009年通過教師招聘考試從老家平原來到樂陵,現為朱集鎮高廈言小學六年級二班班主任、語文教師。張珊珊說。簡陋的校舍,不便的交通並未打消她留下的決心,「雖然條件苦了些,但這裡的孩子都非常熱情、純真。」張珊珊說,每當下雨天,她會邀請學生到學校後院的教師宿舍吃飯,熱情的張珊珊很快成為了學生的「知心姐姐」,中午時常有學生跑去後院與她聊天。
  • 音樂類綜藝節目應守住「中國味」
    其中,音樂類電視綜藝節目作為集視覺與聽覺於一體、更具傳播層面優勢的大眾化音樂載體,能夠輻射到更多年齡層面的觀眾,尤其是能對青少年群體產生較大的影響,因而更應發揮其題中應有之義,真正帶動起良好積極的宣傳影響,為弘揚「中國味」的民族音樂和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份貢獻。
  • 綜藝節目的語態轉型與中國大眾文化的變遷
    一方面,綜藝節目的製作周期相對較短,製作團隊也相對年輕,容易更為迅速地對時代作出反應;另一方面,綜藝節目總體上屬於一種「弱情節」的敘事形態,所以相對於電視劇而言,綜藝節目的意識形態承載往往較輕,針對其內容的審查機制也較寬鬆,這也就給了新興語態更大的成長空間。
  • 「文化+」節目模式將成電視綜藝節目新熱點
    近些年,綜藝節目一路走來,經歷了相親、真人秀、知識問答、選秀等多個內容形式。而如今,文化類節目脫穎而出,成為一股潮流進入大眾視野,受到熱烈追捧。與前幾類綜藝節目不同的是,以文化為主題的策劃依託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內涵更加豐富,易於延展,形式也不易同質化。在此背景下,「文化+」的節目模式應運而生。
  • 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綜藝的價值堅守及有效傳播
    201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限制引進綜藝節目模式,鼓勵和扶持原創節目模式,對衛視引進版權節目提出備案要求。」這一政策鼓舞了電視人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我們必須堅守工匠精神,做有品質、有內涵的電視綜藝節目。 二、娛樂中堅守正確的價值導向 電視綜藝雖然壓力重重,但它依然是電視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文化綜藝節目的融合創新之路
    原標題:文化綜藝節目的融合創新之路   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核心加強內容創新,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和多種影像手段推動形式創新,以融合傳播方式提升電視綜藝節目價值,是文化綜藝節目的魅力所在,也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 從《一本好書》看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再創新與價值輸出
    以往的綜藝節目都使用單面式舞臺,即演員對著觀眾表演。《一本好書》突破了這種傳統的舞臺設計,採用環形舞臺即360°沉浸式舞臺,觀眾在中間,演員圍繞觀眾表演。這種設計將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完美結合。《月亮與六便士》中,隨著劇情的發展,空間地點在不斷地變化。從歐式建築的住宅到巴黎髒亂的小酒館、空蕩簡陋的畫室,再到無人的街頭,這種高轉場效率和場景的無縫隙切換都令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 天籟之戰2張珊珊是誰 張珊珊個人資料哪裡人
    《天籟之戰》第二季已經開播,那麼天籟之戰2張珊珊是誰?下面隨小編看看張珊珊個人資料家庭背景介紹。  《天籟之戰》第二季即將開啟,首期素人中有一位名叫張珊珊的,外表酷似張含韻,她的舞臺經歷豐富,不管參加過《超女》,剛剛收官的《中國新歌聲》第二季她也是有參加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她的個人資料吧!
  • 世界上有兩種綜藝節目 一種是「跑男」一種是其他綜藝節目
    《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火熱開播,掀起了Q2最瘋狂的綜藝風暴。節目播出6期,在愛奇藝播放流量輕鬆突破6億並以均期1億的流量領跑全網。截至目前《跑男2》的播放量還在一路飆升,其成績遠超《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熱門綜藝節目。
  • 電視綜藝節目"引進"愈演愈烈 同質化現象嚴重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經濟增長、傳媒進步和生活方式轉變,中國內地的電視綜藝節目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先是學習港臺,繼而是日韓,現在是歐美,空間地域逐漸擴展,文化跨度越來越大,形成了當下的「引進熱潮」。  電視綜藝節目「引進」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元素引進,不涉及產權交易,以單方面的模仿借鑑為主,代表是1997年湖南衛視推出的《快樂大本營》,以香港綜藝娛樂節目《綜藝60分》和臺灣綜藝娛樂節目《快樂星期天》為樣版。二是產品引進,產品引進是直接購買外國製作的綜藝節目產品,在國內平臺播放。
  • 電視綜藝節目「引進」愈演愈烈 同質化現象嚴重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經濟增長、傳媒進步和生活方式轉變,中國內地的電視綜藝節目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先是學習港臺,繼而是日韓,現在是歐美,空間地域逐漸擴展,文化跨度越來越大,形成了當下的「引進熱潮」。  電視綜藝節目「引進」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元素引進,不涉及產權交易,以單方面的模仿借鑑為主,代表是1997年湖南衛視推出的《快樂大本營》,以香港綜藝娛樂節目《綜藝60分》和臺灣綜藝娛樂節目《快樂星期天》為樣版。二是產品引進,產品引進是直接購買外國製作的綜藝節目產品,在國內平臺播放。
  • 光明日報:擰緊國產綜藝節目的「注水龍頭」
    原標題:擰緊國產綜藝節目的「注水龍頭」不知何時起,綜藝節目一期要分為上下集,而且每集時長動輒兩三個小時。很多網友調侃:「以前是看綜藝節目下飯,現在是開了2倍速觀看,節目正片還沒開始,飯就已經吃完了。」隨著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的繁榮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也從電視劇逐漸拓展到了綜藝創作。究其本質,注水是創作者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掌控失衡所致。精品綜藝節目創作並不拘泥於篇幅,判定「注水」的標準也與時長、集數沒有必然聯繫,而應該看其是否符合藝術創作規律,作品篇幅是否服從於敘事需要。
  • 被高估的文化綜藝——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歷程及其結構性危機
    無疑,這一波文化類綜藝熱潮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有著複雜的多重歷史線索。我們首先要回到我國綜藝節目近30年來的內在演化脈絡,理清我國綜藝節目模式的真實發展歷程,進而理解和認清當前文化類綜藝走紅的深層次原因。
  • 非遺綜藝節目:莫把非遺元素當點綴
    非遺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特有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藝術表達及風俗習慣等,是確定本民族文化特性,增強國家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急劇變化的背景下,秉承時代精神,藉助新型媒介做好非遺保護與傳承事關重大。
  • 「娛樂至上」的時代,網絡綜藝何去何從?
    從那以後,綜藝類節目迅速成長。當前,我國傳播平臺已經延展至網絡空間,電腦、手機特別是智慧型手機的存在,為綜藝類節目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根據工信部統計,2018年我國淨增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49億戶,總數達到15.7億戶;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淨增1.69億戶。
  • 香港「國際綜藝合家歡」藝術節逾400節目迎暑假
    香港「國際綜藝合家歡」藝術節逾400節目迎暑假 2015-05-14 19:20:2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香港5月14日電 (記者 吳鍾春)香港每年一度的大型藝術節「國際綜藝合家歡
  • 90後硬漢反差萌送華晨宇玩偶 張珊珊「不服」楊坤
    由東方衛視、東方娛樂自主原創的大型星素勵志音樂節目   90後硬漢耿斯漢童心十足演繹反差萌 送「小豬玩偶」向華晨宇下「戰書」   在上期節目裡,華晨宇曾面臨過「無人可選」的窘況,而這一次華晨宇卻格外地「搶手」。兩位民間歌者一上場,就同時選擇了他。為了引起華晨宇的注意,其中一位挑戰者耿斯漢,還特地帶上了「秘密武器」——他最愛的卡通人物「小豬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