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崑曲非遺紀念日,上海崑劇團都會精心策劃一系列精彩的專題演出活動。去年5•18,上海崑劇團為老藝術家從藝六十周年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活動,精彩感人。今年5•18,將是特別精心策劃的以「長三角崑曲聯合展演」為主題的系列演出活動,上海崑劇團將與蘇州崑劇團、浙江崑劇團一起,共同打造能充分展示崑曲文武兼備藝術特色的演出。5月18日當天,上海崑劇團還將舉行「崑曲學館」的開館儀式。
一直以來,上昆人抱著「團結、堅韌、創新」之理念,努力在崑曲傳承、創作、演出等方面穩步前行。2014年,上昆的演出場次和演出收入均創下歷史新高。還分別獲得了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上海市精神文明單位,《景陽鍾》獲上海市文藝創作精品等。今年3月,兩會期間,上海崑劇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精華版《長生殿》,受到了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陳至立、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徐麟等領導的高度讚賞,一致肯定崑曲傳承有序,上昆後繼有人。特別高興的是,六天前,上海崑劇團在浙江紹興,為花臉演員吳雙攜新編歷史劇《川上吟》爭奪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也是上海崑劇團連續兩屆力推青年人才在梅花獎大賽上亮相,我們堅持「以戲推人,以戲養人」,期待吳雙可以再為上海摘得一朵梅花。
5月18日「長三角崑曲聯合展演」的演出劇目亮點是明星版三地合演經典劇目《十五貫》、5月19日崑曲中青年藝術家經典折子戲專場、5月20日上海崑劇團武戲專場,以及5月23日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班昭》。
有「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之稱的《十五貫》,已有59年的歷史。再次演繹經典,相信昆迷一定翹首期盼。劇中況鍾和婁阿鼠兩個核心人物,由浙江崑劇團和蘇州崑劇團的老藝術家張世錚、王世瑤、陶為民、程偉兵、呂福海,以及上昆中青年藝術家繆斌、胡剛等出演。三地師生同臺,是技藝的促進,是藝術的交流,也是風格的融合。崑曲的發展離不開多年以來國家對崑曲事業的支持和厚愛,上昆將借「非遺慶生」的日子,展示半個世紀以來長三角崑曲院團在劇目、人才上的繼承和發展。5•18,是一個最好的紀念。
5月19日和20日的兩場折子戲,一文一武,張弛有度。19日的中青年專場演出,是不可複製、難得一見的匯合。如浙昆張志紅、李公律的《西園記•夜祭》、蘇崑王芳、俞玖林的《獅吼記•跪池》,以及上昆黎安、侯哲的《佔花魁•湖樓》、吳雙、羅晨雪的《鐵冠圖•刺虎》,綜合展示當下崑曲中青年一代的舞臺實力。20日上海崑劇團隆重推出闊別舞臺五年之久的武戲專場,《三戰張月娥》、《武松打店》、《扈家莊》、《雁蕩山》,這樣強有力的劇目,近年來戲曲舞臺上罕見。我們特別邀請上昆老藝術家王芝泉、張銘榮二位親自指導,力求最好地綜合展示出上海崑劇團昆三、昆四、昆五承上啟下、文武兼備的藝術特色。上昆還特邀了上海京劇院的奚中路加盟《雁蕩山》,跨刀出演孟海公。我們期待,通過武戲專場的亮相,綜合展示崑曲武戲長久以來對戲曲武戲的深遠影響,也借武戲名家的加盟,身先士卒激勵崑曲青年武戲演員更加進步。相信20日的逸夫舞臺一定會是一個過癮的夜晚,非常值得擁有。
5月23日演出的崑劇《班昭》曾先後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五個一」工程、中國藝術節文華新劇目獎、中國戲曲學會獎等眾多國家級榮譽,且已有多年未在上海亮相。兩位老藝術家張靜嫻、蔡正仁領銜主演,其價值,毋庸多言。
精心策劃的紀念5•18崑曲非遺日系列演出,有看點、有亮點。這是崑曲人回報多年以來「昆蟲」對崑曲支持和厚愛的最好感恩。
特別要提及的是5月18日演出前將舉行的「崑曲學館」開館儀式。「崑曲學館」的推出,緣起於去年年底。在韓正書記的直接關心批示下,在徐麟部長和翁鐵慧副市長的直接協調下,在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市文廣局、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等幫助下,明確上海崑劇團作為上海市第一家戲曲院團推出「學館制」。這也是全國戲曲界高度關注的一項傳承扶持政策。以「活態傳承」為理念,以「宗脈延傳、承戲育人」為目標。通過三年的系統學習,將實現傳承100出經典折子戲、6臺傳統大戲的教學目標。以上海一批非遺傳承人為主要力量,面向全國力邀名家攜名劇到上海傳承,並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錄像方式,將教學過程記錄下來,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料。相信,這一項目將很好地推動以崑曲為代表的全國戲曲青年表演人才的培養,加強青年人的藝術閱讀力、創造力、表現力,凸顯崑曲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專業性,加強人才積累、梯隊建設,發揮、保持上昆在全國崑曲界的人才劇目領先優勢。以再傳承、再創作、再積累的方式,合力推進上海崑曲人才的德藝雙馨培養。
上海崑劇團年年緊咬「出人出戲出影響力」而努力發展。2015年上昆的傳承、創作、演出任務非常繁重,演出量將達250場左右,除了在上海的演出之外,足跡還將遍布浙江、深圳、北京、陝西、甘肅、湖北、臺灣、香港、德國、捷克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上海崑劇團正與復星集團洽談合作,擬在豫園推出高端駐場系列演出,計劃在今年6月底前聯合製作完成,全年演出60場左右。這種國家院團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豫園是上海的品牌,而崑曲,將成為上海豫園的文化品牌,成為繼紹興路9號俞振飛崑曲廳之後,又一處上海地標性的崑曲駐場演出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