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樂府古詩不押韻嗎?

2020-12-04 老街味道

前幾天看到這個問題:《江南》這首古詩怎麼賞析?什麼意思?

前言

這首古詩的詩意並不難解,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解析。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不過,這首詩最令人疑惑的是後面四句為什麼不押韻?

一、重疊反覆

欣賞這首詩,首先注意的是後面幾句的重複: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後面的四句是一種重疊反覆的手法,這種用法最早在《詩經》中就可以看到類似的作品。例如《詩經·伐木》中有句: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到了漢朝,傳說卓文君作有漢樂府《 白頭吟》,其中有兩句:

郭東亦有樵,郭西亦有樵。

在唐朝時,詩聖杜甫效仿這種用法,有《杜鵑 》詩中寫到: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 ,雲安有社鵑。

《江南》的重複,與他們還是有一點不同,很像古人歌謠中的和聲。

重疊反覆在古詩中並不少見,但是,不押韻就很少見了。我們讀到的古詩基本都是押韻的,江南的後四句詩不押韻,是什麼回事呢?

二、押韻

我們非常熟悉的曹操《觀滄海》也有這種現象: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有人研究過,其實,曹操這首詩的雙數句,在當時大多也是押韻的。但是隋唐以後,很多字的語音出現了變化。

回過頭來,看看《江南》這首詩,清朝仇兆鰲《杜詩詳註》中寫到:

吳曾《漫錄》:樂府《江南詞》:「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子美正用此格。古韻西與北葉,北音悲。

仇兆鰲引用了吳曾《能改齋漫錄》中的話,認為杜甫《杜鵑》用了《江南》的這種表現方式。

另外,他還提到,隋唐以前的古韻中,北與悲同聲,是平聲字,與西押韻。

北,在隋唐以後的韻書中,已經是入聲韻,但是仇兆鰲說,北原先也是平聲字。或者是多音字,有平聲的發音。

如果「北」同悲的話,這首《江南》前三句韻腳是:蓮、田、間。後四句換韻,有兩個韻腳:西、北。

三、愛情民歌

唐朝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說:

《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又云:「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美其芳晨麗景,嬉遊得時。若梁簡文「桂楫晚應旋」,唯歌遊戲也。又有《採菱曲》等,疑皆出於此。

古人常以蓮象徵愛情,以魚比喻女性。今天,我們比喻男女親密和諧的情感或生活,也喜歡用魚水之歡的說法。

而蓮與」憐「諧音。這是一首表達愛情的勞動者的民歌。

南北朝時期,梁朝的簡文帝蕭綱曾作詩云:

桂楫晚應旋,歷岸扣輕舷。紫荷擎釣鯉,銀筐插短蓮。人歸浦口暗,那得久回船。《江南思二首 其二》

雖然都是寫採蓮,但是蕭綱的詩有明顯的文人特點,和《江南》的質樸有明顯區別。

蕭綱另有《採菱曲》一首:

菱花落復含,桑女罷新蠶。桂棹浮星艇,徘徊蓮葉南 。

吳兢說,蕭綱的這兩首都是學習《江南》,但是風格卻不相同。

四、比興與雙關

江南水鄉可以採蓮, 蓮葉盛密而美麗。魚兒就在蓮葉間遊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

這蓮葉和魚兒就像一對快樂的好友..........

寫景物以引起讀者的聯想,是興的手法,把魚兒比作追求愛情的人,是比喻的手法。不直接寫人,而是通過蓮和魚來表達愛情,就是比興的手法。

利用多義或同音的條件,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叫做雙關。蓮與憐諧音,表示"憐愛"。南朝民歌中常見這種手法,例如《西洲曲》: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結束語

《江南》這種作品,可能沒有經過文人的加工,是一首比較質樸的民歌。這支歌,前面三句是主唱,後面三句很像是助唱的和聲部分。

在《欽定詞譜》中有一個詞牌叫做《竹枝》,只有兩個七字句:

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兒)。

不過上下句,都在句中有和聲:竹枝,句尾有和聲:女兒。或許,江南的後四句也是和聲,韻腳是西和北(悲)。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16-125|世事紛紛如亂絮,殷勤昨夜風和雨

相關焦點

  • 《漢樂府•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凡植物之成實者必先發華,獨此華實齊生,華落後而實漸長大。楊萬裡《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古人以蓮子諧憐子,《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佛所居世界亦稱蓮。西方極樂世界多生蓮花,故稱蓮邦;慧遠所創修極樂淨土之門派叫蓮宗;佛家淨土世界稱蓮界;僧人的居室稱蓮房。佛像的座位稱蓮座。
  •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這首最「囉嗦」的詩究竟好在哪兒?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江南》,出自漢代《樂府詩》,這首詩歌描述了江南勞動人民採蓮時歡快愉悅的場景。這首詩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將當時人們採蓮的地點,場景,季節,都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出來,令人讀後口齒生香,意境也美得令人心醉。
  • 必背古詩每日學 | 《江南》——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yú xì lián yè jiān 魚戲蓮葉間,yú xì lián yè dōng 魚戲蓮葉東, yú xì lián yè xī 魚戲蓮葉西, yú xì lián yè nán魚戲蓮葉南, yú xì lián yè běi 魚戲蓮葉北。
  •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因此,媽媽看到缸內無憂無慮的金魚時,心情便會很自然地松馳下來,這對健康很有好處,心情好,身體也會棒棒的。4、養魚有能改善運勢之說,尤其是改善財運,因為水主財,而魚有餘的諧音,代表「年年有餘」。金魚的色澤金黃,有如一塊塊的黃金,按照物以類聚的原則,金魚可以象徵黃金,所以只要將金魚飼養在適當的位置,就如聚寶盆一般,能產生招財進寶之效。
  • 《江南》中魚戲蓮葉東、西、南、北的順序記不住?好辦法在這
    有家長反映,小朋友在背誦《江南》這首漢樂府時,經常背著背著,就把後幾句背串了。本來正常順序是「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結果,有些小朋友背著背著就隨心所欲了,背成「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北。」原因就是,我們平時說四個方位時,喜歡說「東南西北」,而不是「東西南北。」其實後四句有了詩歌對偶的最初形態,兩兩相對。
  • 漢樂府一首清新的民歌,魚戲蓮葉間,戲了江南美了夏天
    樂府初設與秦朝,但漢代之初並沒有保留下這個機構,直到漢武帝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也對它的職責重新定義,即採集民間歌謠或這文人的詩來配樂,以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由它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漢樂府」。
  • 一年級古詩:《江南》魚戲蓮葉間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其大意:江南正到了適合採蓮的季節了,水面上的蓮葉層層疊疊,多麼茂密青翠啊,魚兒在蓮葉間遊來遊去。魚一會兒在蓮葉的東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嬉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嬉戲。這首《江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通過描寫蓮葉下魚兒遊來遊去,表達了採蓮人採蓮時歡樂的心情,蓮葉下魚兒的歡快以及荷塘裡船上採蓮的俊男悄女相互嬉戲交相呼應,一股生動活潑,歡快甜蜜,青春與活力的場景呈現在眼前。
  • 魚戲蓮葉間 價值兩個億
    魚戲蓮葉間 價值兩個億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哎 暫且不管魚遊到了東南西北 你知道嗎?
  • 荷塘蓮葉間的「魚水情」: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而第三句「魚戲蓮葉間」和後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則是以魚兒戲水於蓮葉間暗喻採蓮男女調情求愛的歡樂情景。這也是民間情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由此可見,這首採蓮歌實際上乃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
  • 魚戲蓮葉東西南北,為什麼不是口水詩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江南》是一首漢代民歌,由於曲調已經失傳,後人將其列入「樂府詩」。看著這首《江南》,眼前就浮現出一卷採蓮美景。詩中沒有出現採蓮人,但讀了詩之後,腦補的形象應該是採蓮女。江南河道密布,水系縱橫,大大小小的淡水湖星羅棋布。到了夏秋交替的時候,江南美女們就會劃著小船,在蓮葉之間穿行採蓮。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採蓮人的視角,通過採蓮人的觀察,帶動讀詩的人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又圓又大的荷葉,讓人看著就開心。團圓美好的感受,誰不喜歡啊!
  • 這首質樸自然的漢樂府詩歌,全不押韻,但是卻沒有古詩歌集不選它
    比如這一首漢樂府詩民歌,全詩質樸自然,全不押韻,但是卻沒有古詩歌集不選它。且看: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漢樂府民歌題目是《江南》,寫的是江南的美麗景色,是一曲採蓮歌。尤其是詩中的「採蓮」、「蓮葉」等等,可謂早就成為了江南山清水秀的代名詞。這首詩沒有寫人,只寫蓮葉,只寫戲水的魚兒,但是卻反襯出了採蓮人的心情,寫出了採蓮過程中的少男少女之間的青春氣息,寫出了他們的歡聲笑語,寫出了共同勞作的田間之樂。
  •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每次看到老幹部楊家槍蹲守蓮池的篤定身影,鏟屎編總會想起那首樂府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只是人與喵的關注點截然不同:槍喵是於魚志在必得,而鏟屎官的眼中全是清清荷花。因為夏天是荷花的呀!特別是當濂溪先生寫出千古名篇《愛蓮說》之後,蓮花即被稱為「君子之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此蓮花,自是被寄予厚望,承蒙智慧文人的託舉,蓮花與魚兒成為「連年有餘」的象徵——蓮,諧音「連」;魚,即「餘」——如果暢遊於蓮池的剛好是鱖魚,那可就是「連年大貴」嘍!
  • 吉林長春,魚戲人腳下,蓮葉何田田?
    小時候,特別喜歡一首漢樂府。「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網傳吉林省長春市某生態旅遊度假區新建的冰雪公園,讓許多見多識廣的長春人眼前一亮?看,這裡竟然用冰雕出了一座「天壇」?
  • 《江南》:「魚戲蓮葉」為什麼要出現五次?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詩歌大意又到江南一帶採蓮藕的季節,水面上生長了飽滿挺秀的蓮葉,一群魚兒在蓮葉間嬉戲。它們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西邊、南邊還是在北邊。
  • 鴨戲蓮葉間,蓮葉何田田
    靜靜的畫面,闖入鴨們的動感,令人聯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漢樂府民歌: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蓮葉何田田」——從《漢樂府·江南》看兩漢詩歌的發展演變
    這一節選我們一年級就要學習的《漢樂府·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詩題目就叫《江南》,作者佚名,出現在漢樂府《樂府詩集》,描寫南方的一個採蓮工作場景。樂府是從周朝開始的中央級別的音樂管理機構,古代政府對音樂管理是非常重視的。《詩經》是採詩官負責收集各地民歌佔大部分,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如此。秦朝時代很短,不是很重視音樂,但是同樣設置了管理機構。「樂府」這個稱呼就是自秦朝始。
  • 古詩《江南》賞析:這首詩到底是誰的作品?
    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背過的古詩《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說實話,我原來一直不明白,這首詩好在哪裡?要押韻不押韻,完全沒有章法,為何一直傳誦至今?
  • 蓮葉何田田的「田田」是什麼意思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戲荷葉東,魚遊到荷葉西,魚遊到荷葉南,魚遊到荷葉北。很多人說這麼簡單的詩我也會做,雲在天上東,雲在天上西,雲在天上北,雲在天上南。但抱歉,這首初衣的詩,不會流傳兩天。為什麼呢?因為它沒有人共鳴。漢惠帝的時代離現在已經2000年了。
  • 魚戲蓮葉間——霍春陽入室弟子劉換天筆下的「荷花遊魚」
    漢樂府有一名篇:「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荷花高潔動人,魚兒穿梭碧葉之下,靈動生機盎然,是自然和生命的魅力所在。「荷」,諧音「和」。和氣生財,又是和平、團結、合力、和諧的象徵。魚兒離不開水。水為財。荷花遊魚,寓意著年年有餘,生生不息,財源不斷。
  • 有哪些類似魚戲蓮葉間可以唱出來的詩歌,朗朗上口,意味十足?
    類似魚戲蓮葉間可以唱出來的詩歌,朗朗上口,意味十足,富有內涵的歌曲有哪些?沒有不能唱的詩。因為詩的起源就是歌。而歌唱的形式就從詩到樂府到詞牌再到戲曲,一直到如今的現代歌詞。早古的詩,只要配上合適的音樂都是能唱的。包括《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