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一樁難以了結的歷史公案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自南宋初重修《神宗實錄》確定「是元祐而非熙豐」,「唯是直書安石之罪」的編撰宗旨,從而徹底否定王安石變法以降至今,歷史已走過近900年。伴隨著歷史的腳步,對王安石及其變法的褒貶議論,亦是一樁幾經變動而又難以了結的歷史公案。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評價:王安石變法「禍國殃民」,各項新法是聚斂之術在南宋初至晚清近800年中,歷代思想家在總結北宋興亡史時,大都較為集中地對王安石變法進行評論和批判。南宋至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見有三點:

  一是認為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禍國殃民」,最終導致北宋亡國。這個觀點定於南宋初期的《神宗實錄》,後經宋國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襲,成為元明清時期的官方定論,不僅為史家所認同,而且被社會普遍接受。

  二是對荊公新學進行了嚴厲抨擊。荊公新學是王安石變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自宋理宗取締王安石配享孔廟後,荊公新學所遭受的抨擊之嚴厲,要遠甚於對新法措施的否定。南宋理學家對荊公新學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斥荊公新學為異端邪說「於學不正」、「雜糅佛道」或「學本出於形名度數」,二是把新學作為變亂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國的理論依據,予以無情打擊。由於理學在元明清被定為一尊的統治思想,「是當時思想的主流」,荊公新學作為異端邪說遂成不易之論。

  三是把王安石的諸項新法稱為聚斂之術「聚斂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財思想視作興利之道「剝民興利」,是北宋熙寧、元祐時反變法派批評新法的主要觀點,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絕大多數史家和思想家評議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觀點之一。

  20世紀上半葉的評價: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

  梁啓超《王荊公》是20世紀評議王安石及其新法影響最為持久的著作。《王荊公》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梁啓超稱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把免役法視作「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還認為保甲法「與今世所謂警察者正相類。」一言以蔽之,梁啓超用社會主義學說類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稱為社會主義學說的先行者,胡適之先生亦持有相類的觀點。其後研究者雖然已涉及到王安石及其變法的方方面面,但梁啓超的肯定性評價為大多數人所尊奉,而成為20世紀前半葉的主流觀點。1949年以來的評價:肯定說、否定說和不完全肯定說

  (1)對王安石及其變法亦做出了全面的肯定。最早運用唯物史觀研究王安石變法並產生較大影響的學者,當推鄧廣銘先生和他的門人漆俠先生。他們在肯定王安石及其變法的性質上與20世紀前半葉的肯定又不盡相同。其特點是:一是注重強調王安石變法的思想性和階級性,即把王安石變法置於宋代特定的封建時代的歷史環境中。指出王安石變法是地主階級的一個改革運動,王安石的新法代表著地主階級的利益,尤以持代表中小地主階級利益的學者較多,王安石在政治哲學思想上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二是對王安石變法的效果基本持肯定態度,即王安石變法在實現其富國強兵,加強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同時,還推動了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歷史的前進。三是對司馬光及其反對派的否定,認為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的政治運動阻礙了歷史的前進。這是對自南宋初以來是司馬光而非王安石的傳統觀點的徹底否定,也與梁啓超以來的評價有所不同,梁啓超對王安石變法的翻案並未否定司馬光。四是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一般歸結為保守勢力的強大、變法派內部的分裂以及宋神宗的動搖和過早的去世。

  (2)文革中王安石被作為法家的傑出代表,把其變法看作是儒法鬥爭的典型事例而遭批判和否定。在1973—1976年10月發表文章150多篇。文章作者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四人幫」的宣傳班子,專門為「四人幫」篡黨奪權製造輿論,藉此攻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炮製的文章雖然不多,但分量甚重,猶如重磅炸彈,一時影響極大。羅思鼎《從王安石變法看儒法論戰的演變———讀[王荊公年譜考略]》。二是工廠、學校和部隊的理論小組和學習小組撰寫的文章,都根據「四人幫」的調子,上綱上線,無學術意義可言。三是一些專家、學者經受不住強大的政治壓力,違心地跟著撰寫了一些著作和文章。1977—1979年學界發表了二三十篇文章批判和矯正「四人幫」對王安石及其變法的扭曲,並力圖澄清一些基本史實,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3)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學界出現三種意見:肯定說、否定說和不完全肯定說。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發表了王曾瑜先生的《王安石變法簡論》,世界無產階級的導師列寧曾經教導說: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對王安石變法的再評價隨之而熱烈地展開。肯定說基本承接了五六十年代以來的肯定性意見。否定說又有兩種不盡相同的意見,第一種是對五六十年代肯定觀點的全盤否定:王安石不應算作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王安石變法的客觀效果是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阻礙了商品經濟的正常發展,變法期間階級矛盾依然尖銳,一句話王安石「富國有術,強兵無方」,應予以基本否定。另一種否定意見是以全盤否定王安石,全面肯定司馬光,亦即「尊馬抑王」為其特色的。不完全肯定說,一方面充分肯定王安石變法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者的一次重要改革活動,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變法期間生產有所發展,財政狀況好轉,基本上達到了富國的目的。另一方面亦指出新法在實施過程中給勞動人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增加了新的負擔。對王安石變法與商品經濟發展的關係,也是既承認它對商業活動的發展有不良影響,又肯定它還有對商品經濟發展起積極影響的一面。(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題延伸--經典作家究竟是怎樣評價王安石變法的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朱瑞熙先生對此前評價王安石及其變法時經常引用馬列經典作家的論述從本源上進行了澄清。他指出:第一,馬克思從來沒有評論過王安石,說馬克思稱王安石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家是沒有根據的。第二列寧以為王安石確曾實行過土地國有的措施,因此稱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但是王安石在土地問題上根本沒有提出過土地收歸國有的主張,也沒有推行過土地國有的新法,因此列寧對王安石評論的根據是不正確的。(北京日報  李華瑞)

相關焦點

  • 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與張居正改革,闡述三次變革的異同
    正是這種一次次對社會革新的嘗試才使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斷地衝擊阻礙文明進步的落後生產要素,為解決各歷史時期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對永恆矛盾體探索出新模式。歷史中每一次「變法」活動的始終總是那麼迷人且具有啟示意義,本次我們就通過「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這三個著名歷史事件的縱橫對比來分析三者異同。
  • 王安石的變法在歷史上有何意義?他在軍事上的變法,影響深遠!
    就好像歷史上為國家未來發展而提倡變法的商鞅、王安石和康有為等人。他們提出的一系列法律條文,有的被後人沿用,有的也被國家打壓,他們甚至還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就例如商鞅提出的變法,商鞅變法在歷史上是成功的,那麼為什麼商鞅最後的下場竟然是車裂而死。這樣的酷刑竟然被用在為一個國家變法圖強的人才身上,知道現今還有很多人想不明白。
  • 2020中考歷史知識重點:王安石變法
    關於王安石變法方面的複習資料,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的內容知識。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時間、目的、內容是什麼? 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變法,希望通過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內容:青苗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募役法;保甲法。
  • 聶智:王安石變法的改革教訓及啟示
    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之一,這段歷史常讀常新。為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挽救政治危機,想有所作為的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實際上,整治吏治就是變法,也是「首當其衝」的舉措,這一點做不到,變法難言成功。第二,變法授予官府參與市場競爭的權利,打開了官府謀利的牢籠。王安石當年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打動了年輕的宋神宗,決意變法。
  • 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是歷史必然還是另有原因
    中國的歷史上有不少變法,有成功也有失敗。早在秦國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還有李悝變法,還是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都是變法當中的經典。無論成功或者是失敗 都給了我們很多歷史上的啟發,帶領我們領略古人的智慧以及他們當時先進的思想。
  • 北宋王安石與司馬光,為變法意見不同,為何沒有相互陷害?
    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兩個人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年去世。在王安石主持變法之前,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因為這場變法,兩個人成了一對政敵。王安石是變法派的代表人物,積極主張並推行變法。司馬光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強烈反對變法。
  • 高中歷史教案: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於   A.抵禦西夏與遼的軍事進攻   B.平息農民階級的反抗鬥爭   C.加強禁軍對地方的控制   D.增強同大地主、大官僚鬥爭的力量   10.王安石變法直接觸犯大官僚利益的內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稅法   C.青苗法、方田均稅法 D.方田均稅法
  • 王安石變法,一個盪氣迴腸且利弊兼存的變法
    王安石這個人我們都知道,那說到王安石變法大家一定不陌生,甚至說一說到王安石,大家都想到了王安石變法。既然是一個以王安石命名的變法,那肯定就與王安石有關了。沒錯,這就是王安石發動的變法,這個變法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雖然它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是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卻是非常的大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了解這個有名的變法和與這個變法有關的人物吧。我們都知道,王安石生活在北宋,那個時候的北宋,可以說是戰亂不斷的,雖然是一些小的戰亂,但是長時間這樣,對國家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的。
  • 同樣是變法,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王安石變法最後為何讓大宋滅亡
    最近在看大秦帝國,商鞅變法和王安石同樣是變法以求強國,為什麼一個能成功,可以讓秦朝迅速強大而最終完成統一,而另一個導致北宋滅亡? 王安石為什麼要變法?站在後人的角度批判是不對的,因為你也無法預測一件原本初衷是好事,後來演變成壞事對吧?
  • 是什麼導致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該怎樣評價這次變法?
    >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次的變法改革,其中最著名最成功的是戰國時期秦朝的商鞅變法,秦朝經過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因此後世經常效仿商鞅改革變法,想通過變法改革提升國家的實力,但大多只學其皮毛未得其精髓。王安石變法簡介:宋朝最著名的變法當數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雖然很有名,成效也不錯,但卻只是治標不治本,最終以失敗告終。
  • 王安石器重的變法二號人物,為何與王安石決裂,甚至陷害王安石?
    #說起呂惠卿,在歷史上他已經被定性為奸臣,因為在《宋史》中,呂惠卿的傳記被放到《奸臣傳》裡面。這麼說來,王安石應該才是頭號奸臣才對,但王安石卻獨善其身。歷史上對王安石的評價很高,對於他的變法,則被認為他是用人不當,聽信了呂惠卿、曾布、章惇等人的讒言。可見,一些人物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不公平的。王安石是非常信任呂惠卿的,他對呂惠卿的欣賞不僅僅是因為呂惠卿在政見上與他一致,支持了他變法。
  • 王安石變法的功與過
    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或熙豐變法,指北宋大臣王安石推行的、並由宋神宗支持的新政,旨在消除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王安石與宋神宗之所以決心要推行改革,主要是因為宋朝當時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宋神宗的養祖父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開創仁宗盛治。
  • 司馬光為何反對王安石變法?
    直到雄心勃勃的神宗皇帝繼位,面對更加尖銳的社會矛盾,決定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於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開始了變法。王安石認為出現了財政危機是因為善於理財的熱出現,只要國家善於理財,就算不用增收稅收也能夠增加財政收入。王安石通過了一系列變法充實了國家的財政,但之後因為保守派的激烈反對以而以失敗告終。
  • 是誰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
    古往今來,評論王安石變法的很多,而易中天在中華史《王安石變法》一書中對該事件的評論是頗為新穎的,值得關注和思考。易中天對王安石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他認為王安石「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既有熱情又有頭腦的改革者之一」。
  • 推薦讀書|《易中天:王安石變法》
    才華橫溢的王安石登上了變法舞臺,他網羅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動變法的相關機構,一系列新法迅速展開。不料改革願望雖好,執行起來卻弊端不斷。反對派群起而攻,王安石兩度罷相,堅決要求守護祖宗家法的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理智的蘇東坡新舊兩邊都不討好,幾乎因「烏臺詩案」而喪命。
  • 為什麼王安石變法會失敗?
    以歷史上晉武帝司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圖「逸豫」,不求改革,終於覆滅的事實為例,王安石大聲疾呼:「以古準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時莫急於今日」,要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不然,漢亡於黃巾,唐亡於黃巢的歷史必將重演,宋王朝也必將走上覆滅的道路,宋朝一批士大夫期待王安石能早日登臺執政。
  • 高二歷史課件:王安石變法
    來源:高考網 2019-08-27 11:19:46   點擊下載:王安石變法
  • 大秦帝國中的商鞅變法能成功,為什麼王安石變法就失敗了?
    最近在看大秦帝國,商鞅變法和王安石同樣是變法以求強國,為什麼一個能成功,可以讓秦朝迅速強大而最終完成統一,而另一個導致北宋滅亡?王安石為什麼要變法?站在後人的角度批判是不對的,因為你也無法預測一件原本初衷是好事,後來演變成壞事對吧?
  • 略論王安石變法的現代影響
    對此,李華瑞教授的《王安石變法研究史》等學術論著已經做出相當系統的評述。大致來看,當時人和後來人對於王安石的人品、學術水平、文學水平的評價,多數人是持肯定態度的;而對於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則分歧很大,聚訟紛紜。這裡擬就王安石變法對於現代社會產生的影響略作梳理,從而為對其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提供參考。
  • 王安石變法對美國經濟法律制度的影響
    研究王安石變法的論著多不勝讀,本文不揣淺陋,希望從王安石變法對美國經濟法律制度的影響角度野人獻芹,探討如何對待中國經濟法本土資源的問題。    王安石變法得失    青苗法實乃常平倉法的變體,在當時官文書中皆以「常平新法」稱謂,系從中國傳統的常平倉制度變化而來,但採用了出現於唐朝的「青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