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於「家居廊」公眾號
在色彩這個領域,雖然西方社會有色彩權威機構Pantone,他們的時尚界、設計圈也引領了每一年全球的用色方向,但是!說到色彩的美與多樣,還是得擁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我們來。
這個夏天,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的是幾部各有千秋的宮廷戲,前有《延禧攻略》的全民追捧,然後是《如懿傳》的又一波熱潮,《天盛長歌》也贏得了口碑……
《延禧攻略》讓於媽打了翻身仗,大豬蹄子和「脾氣爆不好惹」輪番上熱搜,加入灰度的高級配色更是讓觀眾心甘情願給了好評。
《如懿傳》也在各種爭議中保持熱度,還有最後八集完結,豆瓣評分已經趕超《延禧攻略》,除了劇情,觀眾買帳的還有濃墨重彩表現出的中式古典美學。
《天盛長歌》講了楚王寧弈的故事,陳坤、倪妮、倪大紅、趙立新……你不僅可以看到實力派演員飈演技,更有自然、美好的色調可以借鑑。
不過,如果你要問他們哪個更強?我只能說:贏的其實是中國古代的美配色!今天為你奉上的就是古人們的色彩美學以及新中式的配色方法,請接好~
從名字到顏值都迷倒你的古代色彩
一首《青花瓷》把古韻傳唱到大街小巷.有次在湖畔,恰逢暴雨,就打著傘駐足望著,想起那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天青色?名字聽起來美,眼睛看到的也美。
不僅是天青色,胭脂、朱青、水綠、艾青、黛藍……這些哪裡像是顏色的名字,簡直是美輪美奐的畫卷。
除了有讓人產生視覺聯想的命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顏色分的也很細緻。在白、黑、紅、黃、青首要的五色中,光是白色,就有雪白、銀白、精白、茶白、象牙白等分類,綠色又有沙綠、灰綠、翠綠、鸚鵡綠、奶綠、橄欖綠、枯綠等。
不同的名字讓人對色彩產生了感受力的差異,也有了絕美的體驗。
傳統的十二種色彩分別是:鈦白、藤黃、墨黑、硃砂、硃磦、曙紅、胭脂、花青、三青、三綠、酞青藍、赭石。
名字是古代的,但放在我們現代人的家裡同樣適用,簡化一下便是四大色系——灰、黃、藍、紅。
而新中式風格的打造,除了將家具的經典元素進行簡化,在配色上也應該更為自然、輕鬆,最簡單的做法是用灰色為空間奠定基調,再用黃、藍、紅中的一種或兩種顏色點綴。
話說古人為什麼那麼愛紅、黃、藍?答案在這兒:因為高純度的顏色會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
宮殿建築中用的最多的黃色、紅色都屬於暖色,讓人感受到興奮與熱烈,藍色又很高貴,所以你看宮廷戲裡,絕對少不了這些顏色。
在搭配時也要注意儘量保持色彩明度的一致,就像《延禧攻略》裡的配色顯得高級,就因為都蒙了一層灰度。
黃 · 尊貴
在今年熱門的古裝劇裡,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古代色彩是如何運用的。
黃色是皇帝專用的顏色,也是表達中央權力的顏色,它被其他顏色簇擁,最為尊貴。
藤黃、草黃、金黃,不僅被穿在身上,還被用在了建築的裝飾上。
它可以是鑲在桌椅榻具上、刻有精緻花紋的金邊兒,也可以是寢宮裡的層疊帷幔,總之,黃色的作用就是把皇室襯託的高貴無比,整個居住環境沒別的說,大氣有面兒。
藍 · 雅致
《如懿傳》中如懿被陷害進入了冷宮,出來後就搬到了最華麗的翊坤宮,而這個寢宮裡,帷幔用的是純澈的月白色。
古人認為月亮不是純白而是帶有淡淡的藍色,這便是月白色的由來。
清代有相關記載,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黃」,但在月壇夕月時要用月白色,即淺藍。不過加加看到宮裡的女人們穿這顏色多,皇帝倒很少見……
紅 · 綺麗
我覺得對於紅色,女生們可能會更敏感些,拿出自己在比對口紅色號時的細緻,估計家裡的配色也不太難搞定。
對於直男來說,口紅就是一種顏色——正紅色,而其實紅色在古代中國就已經有很多分類了,朱紅、猩紅、棗紅、洋紅、品紅 、海棠紅、石榴紅、玫瑰紅、胭脂紅、珊瑚紅……
由於朱紅色在古代是正色,皇帝御批用它,宮牆、門面和室內的用色上,朱紅也是當仁不讓是最熱色號。最純正的硃砂出自中國,所以又有「中國紅」這一稱號。
實景案例
鉑悅府實景樣板間14-104
輕奢新中式風格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古明清,或者照搬古典,而是將古典語言以現代手法詮釋,注入中國文化的意境,使空間通過中國風格的特徵,表達對雋永含蓄、端莊豐華、餘韻悠遠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