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人類智慧的結晶

2020-12-15 雲哥鳳姐文化館

《夢溪筆談》全書26卷,《補筆談》1卷,《續筆談》3卷,共30卷,609條,分故事、辯證、樂律等17目。除了論述文學、史學、藝術等外,主要記載論述了我國古代特別是當時的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反映了十一世紀我國科學的輝煌成就。據統計,該書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就有二百餘條,佔全書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內容包括數學、天文、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及工程技術相當廣闊的領域,其中有些科學發明創造,已經列於中世紀世界各國的先進行列。因此,《夢溪筆談》成了我國和世界科學技術史上一部重要文獻,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夢溪筆談》的文筆樸實簡練,記敘翔實,條理分明,毫不刻意於文字雕琢,但帶有文學性課文所選兩則,一是說明在什麼時間採草藥才有效,一是探討雁蕩山得名的來歷以及雁蕩諸峰形成的原因,都有相當可靠的科學根據。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並且他在以下這三個方面做出的貢獻也是非常巨大的!

一、在天文學方面

《夢溪筆談》闡釋了沈括自己對渾儀、漏刻、圭表等天文儀器研製方面的許多創見,記述了他的「日有盈縮」這一重要發現以及他關於實行陽曆「十二氣歷」的建議。書中還準確描述了五星運行軌跡,計算出月道與黃道交角每月後退度數更為精確的數值,正確說明月亮的盈虧生光現象,發明準確測定極星位置的方法,詳細記錄並描述隕石特徵及隕落過程,指出了鐵隕石的存在,等等。這些均系天文學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沈括曾經製造過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的景表等為了測得北極星準確位置,他連續三個月,每天用渾天儀觀測北極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後夜所見到的北極星方位,分別畫於圖上,經過精心研究,最後得出北極星與北極距三度。

二、在物理學方面

《夢溪筆談》記述了算家所謂的「格術」,沈括以之解釋小孔和凹面鏡成像,開闢了「格術光學」這一光學新領域。沈括對透光鏡的研究,思考縝密,多有可採之處。另外,沈括還討論了指南針的不同安裝方法,記錄了「以磁石磨針鋒」的指南針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現象(卷二十四),從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聲學方面,《夢溪筆談》記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貼小紙人,以驗證聲音共振現象的發明,比歐洲類似的發明要早約七百年。

三、在聲學方面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精心設計了一個聲學共振實驗。他剪了一個紙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彈動和該弦頻率成簡單整數比的弦時,它就振動使紙人跳躍,而彈其它弦時,紙人則不動。沈括把這種現象叫做「應聲」。用這種方法顯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創。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紀義大利人才開始做共振實驗。至今,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的中學物理課堂上,教師還使用這個方法給學生做關於共振現象的演示實驗。

對於這件事情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雲哥,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夢溪筆談》中你不知道的化學知識
    》古本掃描版《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以下將《夢溪筆談》中涉及的部分化學內容進行列舉,以供讀者參考。一.煉鋼沈括十分重視記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經常訪問民間鍛坊,仔 細對 鋼與熟鐵進行區別研究。
  • 《夢溪筆談》簡介
    沈括與《夢溪筆談》□林炳偉(浙江衢州一中)沈括是北宋杭州錢塘縣人。元朝修的《宋史》稱讚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能」。他所寫的《夢溪筆談》,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和「中國科學史的坐標」。夢溪筆談》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
  • 朱熹與《夢溪筆談》
    沈括,字存中,北宋最著名的科學家,「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約瑟語),他的《夢溪筆談》被稱為「中國科學史的裡程碑」。朱熹,南宋最著名的理學家,孔子之後「集儒學之大成者」(錢穆語)。然而,在《夢溪筆談》成書之後的整個北宋到南宋時期,朱熹是「最最重視沈括著作的科學價值的唯一的學者,他是宋代學者中最熟悉《筆談》內容並能對其科學觀點有所闡發的一人」(胡道靜語)。
  • 「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則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以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
  • 知識儲備 |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寫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夢溪筆談》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一共分30卷,有十七目,凡609條。
  • 每日常識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寫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夢溪筆談》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一共分30卷,有十七目,凡609條。
  • 「夢溪筆談」的前世今生
    ​ 宋代提起《夢溪筆談》,思緒不由得飄回千餘年前的紙墨飛香的宋代。這部他嘔心瀝血的著作就是流傳至今的巨著——《夢溪筆談》,這本沉厚古樸的書籍包羅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文學史學價值非凡。時光荏苒,文化需要代代傳承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夢溪筆談》和沈括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又能在今日綻放出何種溢彩?
  • 【走進經典】 第三十四期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也很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
  • 《夢溪筆談》精華8句,古人智慧,今人受用!
    《夢溪筆談》為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編撰,全書共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是北宋時期的一部百科全書。 1. 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 出自《夢溪筆談·雌黃改字》。在館閣撰寫的本質上,如果存在錯誤,便用雌黃粉塗抹,然後修改。
  • 包羅萬象的藝術史——從沈括《夢溪筆談》談藝術經典
    我讀書生涯中,研讀的第一部名著是他的《夢溪筆談》。英國學者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開卷將《夢溪筆談》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評價極高,由此檢視沈括所發現的藝術問題,同樣重要,使這部經典不僅成為桑梓文化的象徵,而且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豐碑。
  • 風清揚小楷冊頁《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34;。夢溪筆談.藥議篇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
  • 《千年一筆談》揭秘沈括《夢溪筆談》
    此次講座,作者除了講授《夢溪筆談》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之外,還把沈括和《夢溪筆談》放在北宋歷史大背景中,結合北宋政治經濟的大環境和沈括家庭教育的小環境來概括沈括和《夢溪筆談》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北宋朝廷一直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模式,造成國無良將,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受挫;但是另一方面,文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推崇,北宋也因此出現了文化的大繁榮。
  • 【國學】夢溪筆談
    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在中國歷史上難以勝計的筆記小說中,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巨,傳播最廣者,無過於《夢溪筆談》一書了。作者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進士,曾任負責天文、曆法的提舉司天監,負責兵器製造的判軍器監。
  • 東山書院與《夢溪筆談》
    數年前,我從歷史文獻中驚訝地得知,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的《夢溪筆談》現存最早的版本――《古迂陳氏家藏夢溪筆談》竟出自這裡。       東山書院是東山人陳仁子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創辦的,因陳仁子號古迂,故又稱古迂書院。有資料稱,這是當時整個湖南最大的一家私家書院。陳仁子在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以漕舉第一名而授登仕郎。
  • 淺談《夢溪筆談》及其著者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
  • 薦讀)《元刊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夢溪筆談》成書於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1086書名《夢溪筆談》,則是沈括晚年歸退後,在潤州(今鎮江)卜居處"夢溪園"的園名。該書包括祖本在內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 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夢溪筆談》當之無愧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曾經說過,《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在古代研究自然科學的著作不多,很多文人把精力都投入到研究經史子集上面。北宋時期,《夢溪筆談》橫空出世,內容涉及天文、物理、數學等多個科學門類,讓後人對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發展有了直觀了解。
  • 明朝科學家 宋應星苦尋《夢溪筆談》
    苦尋《夢溪筆談》宋應星在他十五歲那年,聽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於是他就渴望著能讀一讀。每見到讀書識字的親友或鄰居, 他都急切地詢問人家是否有這本書。有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沒有《夢溪筆談》。
  • 張德恆:沈括及其《夢溪筆談》
    沈括關於以上學科的專著雖然亡佚,但是在他現存的最負盛名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他在這些領域的精深造詣。《夢溪筆談》(以下簡稱《筆談》)是沈括晚年謫居之時於潤州夢溪園陸續寫成的。這是一本內容極其豐富的雜談式筆記,遠自梯航載紀,下自委巷叢談,其有一技擅長,片言居要,凡耳目所經,俱勤加載錄,惟恐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