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為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編撰,全書共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是北宋時期的一部百科全書。
1. 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
出自《夢溪筆談·雌黃改字》。在館閣撰寫的本質上,如果存在錯誤,便用雌黃粉塗抹,然後修改。
2. 大滷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鹽。
出自《夢溪筆談·辯證》。鹽池裡的滷水,如果用甘泉水去摻和,就不能生成食鹽。
3. 學士院第三廳學士閣子,當前有一巨槐,素號「槐廳」。
出自《夢溪筆談·槐廳之爭》。在學士院的第三個廳堂學士閣前,有一顆巨大的槐樹,素來被人們稱為「槐廳」。
4. 棗與棘相類,皆有刺。棗獨生,高而少橫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為別。
出自《夢溪筆談·藝文》。棗樹和荊棘相似,都有刺。棗枝往往單獨生長,長得高,枝條較少;棘往往叢生,長得矮,密集得形成樹叢,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5. 書字極須用意,不用意而用意,皆不能佳。此有妙理,非得之於心者,不曉吾語也。
出自《夢溪筆談·補筆談·藝文》。寫字要非常用心,不用心卻假裝用心,就寫不好字。這其中有著精妙的道理,沒有心得體會的人,是不會懂得我說的話的。
6. 士人應敵文章,多用他人議論,而非心得。時人謂之語曰:「問即不會,用則不錯。」。
出自《夢溪筆談·謬誤譎詐附》。士人在寫應對文章時,大多喜歡借用他人的現成議論,而不是出於自己的心得體會。當時的人評論這種現象說:「問即不會,用則不錯。」
7. 信安、滄、景之間,多蚊虻。夏月,牛馬皆以泥塗之,不爾多為蚊虻所斃。郊行不敢乘馬,馬為蚊虻所毒,則狂逸不可制。
出自《夢溪筆談·謬誤譎詐附》。信安、滄、景一帶,蚊虻很多。夏季時,當地的牛馬都要用爛泥來塗抹身體,不然大多都會被蚊虻咬死。人們到郊外去時不敢騎馬,一旦馬中了蚊虻的毒,就會狂奔不止。
8. 其葉極芬香,秋後葉間微白如粉汙,闢蠹殊驗。南人採置席下,能去蚤蝨。
出自《夢溪筆談·辯證》。芸的葉子十分方向,秋天后,葉子微微發白,就像是塗抹了麵粉一樣,使用它防止蛀蟲效果十分明顯。南方人會將他們採集起來,放置在席上,可以去除跳蚤、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