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匠人》:非物質文化,欲將心事付瑤琴

2020-12-06 予文館

詩仙李白有詩《聽蜀僧浚彈琴》云:「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在名山古剎的一隅,有一寬袖長袍的僧人席地而坐,從容撫琴,淙淙琴音像是婉轉流觴的溪水,如松濤陣陣掠過心尖,擊退了外界的紛亂繁蕪,只剩下詩人骨子裡的山川河海與之相應和。不知不覺間,夜色籠罩大地,而詩人的心還沉醉在琴聲的雲端,興之所至,身心俱忘。

宋代《琴史》有言:「昔聖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琴為天地之音,與萬物相通,千年的古國文明,不朽的萬丈光芒,都浸潤著古琴的神韻和風採。

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妙的樂器,高而可攀,深而可測,神而可解。「士無故不撤琴瑟」,琴是中國古代文人情操、修養與人格的象徵,在被喻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琴棋書畫」四大「雅好」中,古琴居於首位。

唐代薛易簡在《琴訣》中講:「琴為之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孔子愛琴,杏壇講學時鼓琴弦歌,弟子在壇下跟著習讀;嵇康愛琴,竹林山泉間七賢相會,或飲酒高歌,或彈琴低吟;梵戈愛琴,潛心二十年於古琴製作,為求索,也為知音。

梵戈何人也,他是一位斫琴師,斫琴於匠人梵戈而言,是在京城鬧市中的一場修行,是生命中不能分割的至愛。他也曾商海沉浮,看遍無盡繁華,最終高山流水,聆聽無邊清音。

梵戈制琴,遵古法,但不泥於古制。古代能工巧匠普遍認為在琴材的選擇上,一定要陳年老材,一般要經過烘烤處理,最理想的材料是地面古代建築的梁柱等自然乾燥的木材。

梵戈的看法恰好相反,他覺得選材並不拘泥於木料的年份,而以實際感受到的聲學性能為準。

梵戈是個純粹的匠人,他沒有太多包袱,沒有太多報復,只是想制一張合乎心意的好琴。於是,想方設法,西學中用,他引用現代聲波分析軟體,在不斷的數據積累基礎上,對聲音進行科學的分析調製,使每一臺古琴達到最佳的音質表現。

梵戈是個傳承的異類,他沒有特定的堅守,只為制琴,梵戈又是古人的知音,他知道好琴的本質,琴為心聲。

古人認為,琴聲要達到四善、九德才是上品。四善即蒼、松、脆、滑,梵戈將其翻譯成現代語言,則是質量、密度、彈性等指標。九德即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

梵戈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古琴,用傳統的手工成就古琴,一張相對滿意的古琴完整製作下來少則耗時兩三年,多則七八年甚至更久。

文人在琴身上有寄託,匠人在琴身上有感知,天光雲影蘊涵其間,萬千心事皆在弦上。朝代的興衰榮辱,個人的愛恨別離,唯一曲曠遠深長,悠然縹緲的琴音相伴日月長。

唐代詩人劉長卿有一首《聽彈琴》,說:「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詩人為自己孤芳自賞、知音難覓發出嘆息,我亦如是,為當今社會傳統遠去、焚琴煮鶴而痛心疾首。

好在,浮躁過後是焦慮,焦慮過後便是尋找,古琴以其寧靜致遠的品格,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世外桃源。

有一首經典的古風歌曲《禮儀之邦》,前奏就是清越明淨的琴聲,不疾不徐的幾個音自指尖綻放,緩緩鋪開了泱泱大國的莊嚴與平和。

從《禮儀之邦》來看,古琴是真正的雅俗共賞,高潔,而不是高高在上,冷冽,而不是冷若冰霜,端莊,而不是端著架子,既能承載五千年的輝煌與滄桑,又可託付青年人的嚮往與期待。

在網易雲音樂平臺上,歌曲《禮儀之邦》下面有網友萬川映月的評論,讀罷讓人熱血沸騰又無比清醒:

孔子在兩千年前有「吾不復夢周公久矣」之嘆,今有我們「華夏文明漸行漸衰」之哀,似乎每個時代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禮崩樂壞的時代,但事實上呢?孔子之後有漢唐盛世,有宋明文明,其燦爛壯烈不輸西周,而我們國家自建國至今才不過一個甲子,這點時間遠不夠恢復被前朝破壞的文化,我相信華夏文明會再度復興。

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君子未死,人格未潰;泱泱大國,何以不興!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作者:遠情

相關焦點

  •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欲將心事付瑤琴。如果單看這句,會以為其出自某個怨婦之口,所言不用聽也知道,想來一定和傷春懷人有關。然而,說出這句話的,真不是什麼怨婦。甚至,這句話並非出自一個女人之口。千真萬確,「欲將心事付瑤琴」,這話,是一位孔武有力的大男人說的。在中國,他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嶽飛!這位著名的嶽大將軍,竟留有如此柔言軟語,他的心事,到底是什麼?《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被光陰雕塑在了歷史的叢林中,寫在了泛黃的書冊裡,活在千百年人們的口口相傳裡。當年在他寫下這首《滿江紅》時,胸中有多少凌雲壯志,多麼的豪氣豁達。
  • 每天一首古詩詞|嶽飛: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小重山》這首《小重山》同樣是嶽飛千古流傳的名作。南宋紹興七年(1137),正當抗金前線不時傳來捷報,軍民振奮,眼看收復中原失地在望時宋高宗趙構卻不顧朝野上下反對,再次起用秦檜為樞密使。
  • 唯美古風情侶頭像: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唯美古風情侶頭像: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十首關於古琴的詩詞,欲將心事付瑤琴,驚回千裡夢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將優美悅耳的琴聲寫得如泣如訴、亦真亦幻。琴詩 蘇軾 宋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水調歌頭 蘇軾 宋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冤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裡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眾禽裡,真彩鳳,獨不鳴。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 十二首最孤獨的詩詞,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4)《更漏子·玉爐香》唐·溫庭筠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強欲醉烏程。醒時月滿庭。(7)《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8)《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唐·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撫琴者把自己的心事情緒揉入弦中,體會至極之境。而聽琴者聞之動容,也會隨著身臨其境。古有天籟之音,仿佛撫琴之人必有一知音,否則一定會留下無邊無際的缺失和遺憾。萬物有情,皆可認作知己,如何選擇,全憑真心。光陰如琴,奏響人生的曲,波動記憶的弦。都說知己難覓,然而對我來說,卻是知音難續。
  • 《了不起的匠人》從師徒傳承看文化內核
    《了不起的村落》、《三日為期》也在中國聯合展臺露出。 除了亮相坎城將傳統東方文化更自信、更具深度的展現給世界,本周,《了不起的匠人3》還應邀參加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一帶一路」主題日論壇活動。《了不起的匠人3》作為《絲路時間》即將推出的精品節目在發布環節中亮相。
  • 《了不起的匠人》第四季 繼續深耕傳統文化傳播
    原標題:《了不起的匠人2019》第四季回歸:繼續深耕傳統文化傳播 3月26日,由優酷聯合知了青年文化出品的《了不起的匠人2019》在北京舉行開播發布會。知了青年CEO李武望、阿里大文娛優酷紀實中心總監李炳、《了不起的匠人》總策劃、總編劇熊熠等出席了活動。
  • 優酷《了不起的匠人2》獲官方推薦:展現匠人精神,喚醒文化共識
    近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從2017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中挑選部分獲評的優秀作品,對其進行文藝評論,優酷和知了青年文化聯合出品的網絡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獲得推薦和讚賞。在對《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的評論裡提到:節目用迎合現代生活節奏的「微記錄」方式,展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人的「匠人精神」,喚醒國人的文化共識。
  • 有溫度的敘事方式 《了不起的匠人3》存檔東方手藝
    ,為觀眾展現出了更為宏大、更有深度的東方文化圖景。第一季到第三季,《了不起的匠人》系列探訪了亞洲30多個地區,記錄40多種傳統手工藝製作過程,正在身體力行的為東方非物質文化存檔,建造一個東方手藝的資料庫。
  •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將播 林志玲回歸華晨宇獻唱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即將重磅歸來,將於1月18日正式在優酷首播。《了不起的匠人》前兩季優酷播放量過兩億,全網傳播量過十億,打造出了紀錄片領域的標杆式IP,引發全網對「匠人」話題及東方人文美學的熱議。
  • 民間高手齊聚快手,了不起的匠人各顯絕活兒
    但2017年,詩詞、非遺、文物等傳統文化卻成為最大的"網紅",「傳統文化熱」席捲影視、綜藝、圖書出版、教育等行業,其中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為主題的《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最為火爆,片中匠人們對於傳統技藝秉持匠心的堅持讓人十分動容。
  • 《了不起的匠人2019》第四季回歸:繼續深耕傳統文化傳播
    3月26日,由優酷聯合知了青年文化出品的《了不起的匠人2019》在北京舉行開播發布會。知了青年CEO李武望、阿里大文娛優酷紀實中心總監李炳、《了不起的匠人》總策劃、總編劇熊熠等出席了活動。據介紹,本季《了不起的匠人》延續前三季治癒系、現代化、年輕化的風格,並以「手藝新番,少年歸來」為新主題,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出全新調整。
  • 《了不起的匠人》迎來第四季 傳統文化變現之路如何走?
    使人靜心平氣的《了不起的匠人》,一檔弘揚工匠精神的微紀錄片,其實從2016年就開始做了。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節目以電影化的鏡頭語言為觀眾敘說一個個用心打磨傳統手藝、極力傳承傳統文化的匠人故事,讓傳統手藝融入現代生活,也讓寶貴的傳統手藝和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了不起的匠人》第四季即將上線,仍然聚焦「匠人」,但已走過四年,這個老IP如何持續煥發生機?
  • 《了不起的匠人》迎來第四季,傳統文化變現之路如何走?
    使人靜心平氣的《了不起的匠人》,一檔弘揚工匠精神的微紀錄片,其實從2016年就開始做了。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節目以電影化的鏡頭語言為觀眾敘說一個個用心打磨傳統手藝、極力傳承傳統文化的匠人故事,讓傳統手藝融入現代生活,也讓寶貴的傳統手藝和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 《了不起的匠人》第四季:讓傳統文化越來越年輕
    作者:文晶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剪紙片,能更好地表現中國的民間特色,很容易把我們民間的藝術搬上熒幕」,動畫片導演周克勤邊說邊饒有興趣地擺弄著手邊紙片,拼接成中國經典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中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也開啟了《了不起的匠人
  • 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聚焦蜀錦傳承人引爆網絡
    蜀錦傳承人賀斌成「網紅」,本圖為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劇照   正在網絡熱播的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反響火爆,第二季第二集中,蜀錦傳承人賀斌這部5分多鐘長的紀錄片中,一下子成為「網紅」,不僅獲得眾多網友的熱贊,就連人民網、新華網等重量級媒體紛紛對蜀錦和傳承人予以高度關注,人民微評盛讚:「當年蜀錦之盛,奠定了錦官城美名
  • 《了不起的匠人》亞洲手作展順利開幕
    原標題:《了不起的匠人》亞洲手作展順利開幕 「知了萬物 手工智慧」 ——《了不起的匠人》亞洲手作展順利開幕 7月17日,由優酷、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聯合主辦的「知了萬物·手工智慧——了不起的匠人亞洲手作展」活動,在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順利開幕。
  • 非遺傳人談《了不起的匠人2》:有匠人精神的人很偉大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開播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宋宇晟)7日,《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在北京舉行開播發布會,正式宣布將於4月18日登陸優酷首播。  據介紹,去年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即將於本月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從人選到器物都更加注重傳統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