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 實習生 房一平
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京臺高速公路濟南至泰安段改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書顯示,京臺高速濟泰段改擴建工程全長54公裡,由現在的雙向六車道拓寬成雙向八車道。項目投資63.6億元,每公裡造價達1.17億元。改擴建項目計劃年底開工,2023年底竣工通車。
雙向六車道不能滿足需求
其他路段正擴建成「雙八」
京臺高速公路是《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規劃(2018-2035年)》中「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高速公路網布局優化的「縱七」線,沿線連接了德州、濟南、泰安、濟寧、棗莊等5個大中城市和17個縣市區。
京臺高速齊河至泰安段1999年建成通車以來交通量增長迅速。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京臺高速齊河(晏城樞紐)至泰安(泰山樞紐)段全線平均交通量為93108 pcu/d(大型貨車約佔27.5%)。
其中:晏城樞紐至槐蔭樞紐段平均交通量為119727pcu/d,槐蔭樞紐至殷家林樞紐段平均交通量為118360pcu/d,殷家林樞紐至泰山樞紐段平均交通量為81628pcu/d,交通量已經飽和,道路擁擠現象嚴重,大大降低了車輛的行駛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既有六車道標準與其承擔的交通運輸任務和在路網中的作用不相匹配。
由於交通量大既有技術標準低,京臺高速山東境內的四車道路段,即德州(魯冀界)至齊河(93.1公裡)、泰安至棗莊(魯蘇界)(189.5公裡)正在按雙向八車道標準實施改擴建。
按照記者此前的探訪,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有諸如裂縫、車轍、坑槽、麻面、老化等病害。自建成通車以來,該段高速也出現過車轍、泛油、縱裂、唧泥、沉陷、坑槽、網裂等各種病害現象,影響了高速公路功能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每公裡造價達1.17億元
採用兩側拼寬的方式進行
環評公告顯示,現有京臺高速公路濟南至泰安段工程,起自京臺高速公路與濟廣高速公路交叉設置的殷家林樞紐互通,終止於京臺高速與青蘭高速相交叉設置的泰山樞紐,全長
54.071公裡,雙向六車道,路基寬度35.5米,行車速度120公裡/小時。
改擴建工程按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進行,整體式路基寬度拓寬至42米。互通立交6處(改建5處,新建1處)。新增一處互通立交為泰山西互通,為半苜蓿葉型,與石臘河西街相交。
綜合考慮地形地貌、鐵路淨空、拆遷等,在綜合比選的基礎上,京臺高速公路濟南至泰安段(殷家林樞紐至泰山樞紐段)採用兩側拼寬(饅頭山路段改移既有中央分隔帶)的加寬方式進行。拼寬後,路基由35.5米加寬至42米八車道,其中行車道寬4米×3.75米×2米,中間帶寬4.5米。
記者了解到,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改擴建項目總投資63.6億元,平均每公裡造價達到了1.17公裡。按照施工計劃,改擴建項目將於2020年12月底施工,竣工於2023年12月底,建設工期為36個月。
快速疏解過境大型貨車
強化濟南對周邊的輻射
山東省交通運輸網總體布局的設想是以鐵路、高速公路為主框架,沿海港口為內外輻射樞紐。京臺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7918」網和山東省高速公路「9517」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北貫穿山東省西部地區,是山東省連接京津塘、長三角兩大經濟圈的公路運輸大動脈。
改擴建完成後,將充分發揮京臺高速公路作為南北向幹線公路的快速集疏運作用,特別是能夠快速集疏過境大型貨車,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助力濟南打造國家物流樞紐。
2017年2月,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規劃》提出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的總體格局,「兩圈四區」即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
本項目的實施,可進一步加強濟南作為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實現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動周邊市縣更積極主動融入戰略全局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
此外,項目可加強連接德州、濟南、泰安,濟寧、棗莊等地市,促進區域融合互動,強化濟南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推進資源要素統籌配置,優勢產業統籌培育,實現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布局,提升經濟發展一體化水平。
沿線濟南、泰安旅遊資源豐富,京臺高速擴建後將拉近區域內各景區的空間距離,為旅遊業發展提供更加快速、安全、舒適的交通條件,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觀光、休閒,對於促進區域旅遊資源和旅遊產業的開發,拓展京津冀和長三角旅遊市場、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新聞:為何是擴建而不是再重修一條新高速?
京臺高速公路作為一條穿過省城西部的主要交通幹道,交通流量巨大,擴建成八車道後,未來交通流量繼續增大如何解決?同時,濟南正在謀劃繞城高速大西環工程,那為何不在京臺高速周邊再新建一條高速公路?
記者了解到,根據區域高速公路的分布和項目起終點位置,京臺高速公路濟南至泰安段項目工可共擬定了兩個整體路線比選方案,分別為另闢走廊新建複線和同走廊內擴建方案,最終選擇了同走廊內擴建。
其中,另闢走廊新建複線選擇在京臺高速西側開闢複線走廊帶,起點起自京臺高速禹城北,北段利用規劃的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段,在長清西南與濟廣高速交叉後繼續向南,終點接在建的青蘭高速。該方案除了大西環、大南環分流交通外,還存在著採空區、文物遺址區等諸多工程難點。
同走廊新建複線與擴建的根本區別在於複線以新建道路佔主要部分,擴建以老路利用為主要部分。同走廊新建複線存在規劃協調、土地利用、未來跨越等諸多社會與技術問題。京臺高速公路濟南至泰安段經過區域大部分為山區,且京臺高速兩側均為山區,受地形條件的影響,此段同廊帶內新建複線方案無法實施。
同走廊內擴建能最好地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沿線交通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主幹線的作用。沿老路擴建為以後的發展留下了更多的選擇餘地,為路網合理布局提供了條件,減少了與未來規劃的矛盾。沿老路擴建投資相對較少,與現有路網和現有經濟發展帶的適應性最佳,還能同時實現對老路的改善。
雖然另闢走廊新建複線方案雖然可以開闢新的走廊資源,增加交通輻射面,有利於形成新的經濟帶,但工程規模、對環境的影響等均大於同走廊內擴建方案,因此將同走廊內擴建方案作為本項目的推薦路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