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曾寫道:「喜歡在你面前裝弱小的人,不要小看他們。」
這句話,當時讀起來的時候,感覺怪怪的,為什麼人會「裝弱小」,人會在「弱小」的背後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行為和真相呢?
後來,慢慢地想明白了,其實,這一切便是一個人「虛偽」和「隱藏」能力的體現。想想看,如果這個人不裝作弱小,而是強大到讓人心感畏懼,還有人主動靠近他嗎?
年輕的時候,剛出社會,原以為人心簡單,只要你待人好,別人感知了你的善意後,便會主動待你好。可慢慢地,卻清晰地明白到,原來我們的想法,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就像你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如果這個人有良心,自然就會回報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可如果這個人毫無感恩之心,那麼他將會有「恩將仇報」的行為和做法。
要知道,在這個社會中,大多人其實都是「隱藏」得極深的人。為何有人曾經戲稱這是一個「戴面具」的社會?就是因為社會中的大多人,都是「戴面具」的虛偽之人。
有些時候,其實不能怪他們過分「虛偽」,因為這是社會逼迫他們而成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每個人生來都不會偽裝。而後來的變化,都是社會的規則,以及社會對於他們的要求。
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那些所謂的「心毒面慈」之人,他們將會「可憐兮兮」地在你背後捅刀子。因為他們的偽裝,已經把你給欺騙了。而你,早已沒了防備的心理。
前段時間,曾見到一位老友,他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兩個月前的某一天,他在單位裡負責一些日常的項目。可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個同事進來跟他說,想和他調換下工作。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那天家裡有事,有人進了醫院,需要人照顧。
看到同事兩眼淚汪汪,看到對方如此不容易,老友也就心軟了,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同事的那個工作位置頂替了幾天之後,他的任務也終究完成了。老友原以為,這件事也就這樣結束了,便準備收拾東西下班。
可當他走出大門的時候,他的直屬上司喊住了他,問他這幾天是否在跟進這個工作,這個事項。朋友知道他自己是幫同事頂替的,也算是跟進了工作,他便點了點頭。
當他點頭承認之後,上司立馬就拿出一紙虧損的單據,讓他看看當中疏漏和失誤。朋友一看,立馬驚呆了,因為裡面的所有項目他都沒有見過。
正因為這樣,所以他跟上司說了頂替的真相,說出對方的請求。
當聽到這樣的話語後,上司一口便咬定老友在推卸責任,在虛造事實。到最後,結果是什麼?便是老友多年以來打拼的職位被降了下去,就連分紅也被扣除了。
朋友的這件事,便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當別人用虛偽的套路把你套住時,你也就成了當中的「獵物」。從那一刻開始,無論你對其他人說什麼,你都是不真實的。
其實這件事就很奇怪,虛偽的人被人認為是真實的,可真實的人,卻被人誣陷是虛偽的。這樣的矛盾,看似很矛盾,可卻是社會的常態。
想想你自己的經歷,是否也曾被人如此誣陷嫁禍過呢?說實話,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兒,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漸漸忘記了而已。
但是,我們卻能從其中看出這些人的行為特點,那就是他們「可憐兮兮」的背後,往往包藏著禍心,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和計劃。這些人,著實可怕。
在生活中,我們有個詞是這麼說的,叫做「笑面虎」。越是喜歡笑著對待你的人,你越猜不透他的心思。
可如果這樣的行為反著來做呢?他不再是笑,而是哭呢?那麼,相信會讓無數的人都心生「憐憫」之感。要知道,人最大的特點,往往就是「心軟」和「長情」。
而這些人,他們最高明的地方,便是抓住了人的弱點,明白人的心思。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們能夠讓別人成為「替罪羊」,能夠暗中算計別人,能夠暗中捅刀子。
為什麼我們常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呢?正是因為世道複雜,你不害別人,別人也會主動上來禍害你。所謂「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便是這個道理。
有一種人,他們表面上人畜無害,能和任何人打好關係,能在別人心中奠定良好的地位和留下良好的印象。可在背後,他們卻會悄悄地靠近你,然後謀害你,而你,卻渾然不知。
這樣的人,便是我們常說的「心毒面慈」之人。
無論你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社會裡,最可怕的人,往往不是明著來害你的人,而是在背後放冷箭的「陰險者」。這一些人,他們不怎麼喜歡硬碰硬,也不喜歡在明面上得罪人,而是喜歡暗中偷襲。
面對這種人,其實我們都是防不勝防的。很多人就會疑惑,這樣的人,到底有著怎樣的心理呢?
可以這麼說,他們的心是陰暗的,性格也是兩面三刀的。也許他們這一刻跟你稱兄道弟,可下一刻他們就會背叛你,把你當成皮球一般踢到一邊。這一切,不就是他們日常的所作所為嗎?
說到這些人,不禁想起《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這些人,其實就和嶽不群很像,既能在某些方面騙過別人,又能在明面上有好的名聲,可背地裡,都是一些作惡多端之人。這些人,我們稱之為「偽君子」。
書中的人物,其實就是現實社會和生活的反映。因為一種米養百種人,終究在人與人之間,是有相同性的。
所以,在未來的社會中,如果你碰到這些「心毒面慈」之人,就要明白,他們的「面慈」只不過是他們的偽裝罷了。而他們的真面目,往往「毒如蠍子」,要警惕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