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每天2000多單,到底能賺多少錢?商業模式能否最終盈利?

2020-12-19 釐生商業策略

近日,本人有朋友當了社區團購的團長,他既不是社區便利店主,也不是快遞收發點,他是一名專職的社區團購店主。

朋友在社區裡租賃了一間大約40來平的店面,門頭招牌就是社區團購,他主要接了5大平臺:十薈團、興盛優選、美團買菜、橙心優選、多多買菜。

那麼,這5個平臺的政策如何呢?

這幾個平臺的經營政策雖各有不同,但基本上佣金力度大體一樣,也就是營業額的10%。區別可能就是補貼的力度大小不同。

朋友對這幾個平臺的總體評價是橙心優選和十薈團較好,多多是最差。因為橙心優選有最低的佣金保證0.3元,哪怕是一單5毛錢的菜。多多是較差的,有的提成才0.1元。

那麼,一天做到2000單,到底能賺多少錢?

實際上,朋友也沒有準確的數據,原因是平臺的每天補貼政策都不一樣。但是,按照目前平均客單價10原來計算,每天2000單,則總營業額就是2000×10=20000元。按照10%的提成,會有2000元的收益,再加上每天150~200元的補貼,每天收益則為2200來元,去除房租和水電,每天賺取2000來元足夠。但是,有的平臺如果按單提成,則收益會更低!

但是,上述畢竟是理想化的預估。實際上社區團購客單價能否高於10元,難以預估。

其次,平臺的補貼也不穩定。朋友最初開拓市場的時候,曾經每天做到500單就得到了399元的補貼,到之後120單才有180元的補貼。目前的補貼門檻更高,每天1200單,平臺補貼獎勵才200~240元左右,估計後期會越來越少。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社區團購團長想要長期做專職賺錢是非常難的,房租、水電、人工等各個費用都擠壓了微博的利潤。

那麼,兼職的社區團購團長能否賺錢?

這裡主要以社區便利店主為例,目前正是平臺補貼期,應該短時間內有錢賺,但是長遠來看,必然會損害本店的利潤。聰明的店主會利用本次社區團購的亂戰,收集和增加資源,讓本店利益最大化才行。

關注我的朋友應該知道,年初的時候我們通過社區群賣水果,通過基地低價採購,然後服務當時半封閉的社區,每月最高還有2萬多元的利潤。

所以,社區團購是可以長期做下去的,但是,大量平臺湧入之後,增加了社區團購的商品成本,尤其是生鮮方面,本來利潤就低,如果再去分揀、儲存、配送等,各個環節都是費用,到了消費者手裡,價格自然不低,老百姓也不傻,各類批發市場老闆也不傻,到時能堅持下去是極少數。

那麼,社區團購平臺化、電商化,是否能形成盈利的閉環?

回答是:能!

但有3個條件全部達成才行:

1、商品渠道。

這裡,我沒有用採購渠道來說,原因是採購渠道也不適合。社區團購要想做好,基地直採遠遠不夠,基地自營才是正道。這一塊,以後會繼續分享。

2、質量問題。

社區團購最終拼的是商品質量,尤其是生鮮食品,朋友那裡已經有明顯感覺,退貨多了,蔬菜和水果質量太差,有的連批發市場挑剩下的都不如。沒質量,何談復購?

3、供應鏈問題。

無論從採購,還是配送,儲存等各個環節,都是需要無縫對接,以前那種採購不管運營,運營抱怨採購的問題,能否合理解決,也是一大難題!

總結:社區團購盈利艱難,專職的社區團購主目前仍靠補貼獎勵為主。這一商業模式是打通電商到家的最後500米途徑,但是要想做到盈利,還有很長的路,很多的資源,來走,來整合才行!

相關焦點

  • 客群不同,社區團購能否取代實體門店
    另一家超市呢,價格平民,檔次較低,每天都有雞蛋和打折蔬菜促銷。按理,平民價的超市,應該客流比較多才對。可是,恰恰相反,反而去高檔超市的顧客更多,有一些還拎著隔壁超市的特價雞蛋,是不是很有諷刺感。原來,這些顧客去那家超市只是為了買特價商品而已。
  • 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之社交電商模式
    社交電商模式是什麼?這一期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社區團購平臺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上一期有關社群團購模式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今天呢我們來聊聊社交電商模式。是目前被譽為最具潛力的商業模式,也是被各大公司爭先結合的商業模式。
  • 開一家快遞驛站需要投入多少錢?投資3萬如何盈利?
    「只有3萬儲蓄金,想開一家快遞驛站,能不能做?」這是一位網友的留言,類似的留言不在少數。作為快遞代收行業的老司機,一名經驗分享者,為了讓內容更有說服力,專門去合肥小區探訪了一家門店,實地了解開個快遞驛站需要投入多少錢?
  • 社區團購只剩下一種模式
    美團優選與美團買菜同是美團旗下的生鮮業務,兩者模式不同,優選屬於「社區團購」範疇內,用戶自提,而買菜則是「O2O」業務,外賣到家模式;優選隸屬於美團在2020年7月成立的「優選事業部」,美團買菜則屬於從「小象事業部」更名的「買菜事業部」。據悉,美團買菜在北京的業務國慶期間,單日突破10000單。
  • 永遠不要賺最後一個銅板!社區團購或玩不轉了
    這就是社區團購的簡單模型。  社區團購品類恰好以生鮮為主,解決了消費者每日高頻、剛性需求。據艾媒諮詢統計,2019年居民每周購買各類生鮮兩次以上的平均佔比達到50%左右。  疫情期間,很多人外出減少、購物渠道受阻,同時信息傳達和管理多以社區為單位,社區統一採購配送等模式大家逐漸適應。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南都周刊記者申請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和興盛優選三個平臺的團長,近距離感受了一下社區團購大戰的火藥味兒。巨頭入場,創業公司「捨命狂奔」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事物,2018年前後就短暫火過一陣。
  • 如何用「廣場舞」模型設計社區團購增長?
    其次,廣場舞的地域,人群特徵與社區團購幾乎吻合。這樣一個社會化協作群體的發展規律,非常值得社區團購團隊學習和借鑑尤其是在後期以糖豆廣場為代表的商業化團隊的介入,實現了工具賦能,商業化運作的全流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學、社會學、競爭博弈規律不斷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格局。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樣板。
  • 社區團購火熱,快遞公司們能否從中分得一杯羹?
    那麼快遞企業到底能否從社區團購中分到一杯羹呢?01是機遇還是挑戰?據了解,圓通近年來持續推廣建設圓通驛站,鼓勵加盟商合作建立驛站、自提櫃等的同時,大力推進「快遞增量+資源增效+商業增收」的商業模式,實現快遞與零售相互引流提高加盟商及終端門店的商業收入。
  • 快遞驛站代收一單能賺多少錢?經營代收點有什麼必備小技巧?
    快遞驛站代收一單能賺多少錢?一、快遞驛站的盈利模式代收快遞:快遞代收一單賺5毛錢,取的是平均值。一般快遞驛站做代收,收費在0.4元到0.8元之間,建議廣大創業者選擇第三方的快遞代收點來做業務。第三方平臺,可對接四通一達等多家快遞,這樣代收件涵蓋的品牌更多,數量自然也能容納更多,多對接幾家快遞更佔據資源優勢。代寄快遞:快遞驛站代寄包裹,單件的利潤空間是比較大的。
  • 一位90後菜販的創業記:社區團購火 我踩的卻全是坑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原標題:一位90後菜販的創業記:社區團購火,我踩的卻全是坑!導讀:今年6月,在成都做了八年蔬菜生意的劉坤倫嘗試了社區團購模式。但受限於團長分成比例高、訂單量低等原因,貨物積壓,以虧損告終,不得不回到菜市場,繼續擺攤謀生。
  • 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之團長自營店模式
    今年的社區團購行業可以說是起死回生,並迅速發展壯大。在全國市場上,十薈團、食享會、興盛優選等近50家平臺先後崛起獲得融資,中小型的團購平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總市場規模超過一萬億。對於目前發展最好的商業模式來講,社交電商孕育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出來,那麼今天小豬V5社區團購小程序小編將繼續帶來新的一期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這一期我們講團長自營店的商業模式。
  • 揭秘「他」帶來的社區團購本來面目
    「菜頭家」到底是做什麼的呢?為什麼近期這麼高頻的被提及,它與以往的社區團購又有什麼不同?帶著種種疑問,小編來到了菜頭家社區團購的總部,試圖通過與其創始人鄭楷鵬先生的對話來探尋汕頭的社區團購背後,究竟是怎樣的江湖? 01.
  • 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在客單價分別為30元/50元/70元、日客單量分別為800/1000/1200的情景假設下,我們通過測算發現,客單價對於模型最終的盈利影響較大:當客單價為70元時,三種客單量假設下企業均能盈利;當客單價為50元時,只有在日客單量達到1200時才能盈利;若客單價只有30元時,則在假設的三種客單量情景下,企業均將遭遇
  • 親歷者深度復盤:社區團購的本質、固有問題和未來可能性
    對於「被迫」入局的玩家來說,現在的社區團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未來還存在哪些可能性和新機會?近日,在浪潮新消費的會員群分享中,2017年踏足社區團購行業,曾歷任業內幾家知名社區團購平臺高層的邢雲飛(現喵庫存創始人),深度復盤了當下社區團購的格局、模式、固有問題,以及未來的迭代方向。
  • 漩渦中的社區團購
    「狼」來了當大把的錢撒向社區團購,性質開始發生變化。巨頭們慣用的補貼戰,進入到買菜這個民生領域時,被指搶走底層民眾謀生的飯碗。這一衝擊波到底有多大?王曉燕的媽媽在二線城市的社區菜市場賣菜,從去年開始,市場的人流量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減少,來逛的幾乎是附近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很少。
  • 社區團購專題報告:風口再起,終局探索
    (3)社區團購盈利模式對 於客單量、客單價要求相對更低,更容易跑通。我們對各個模式在一線城市以及二三線城市進行區分,分別討論日訂單量分別為 500、1000、 1500、2000 單時的情況。對於倉庫成本,前置倉的工作人員的工作包括完成收貨、理貨、報損、包裝、分揀等,假 設:1)人均每天工作時間為 8 小時,分揀時長 5 分鐘,其中 5 小時用戶分揀打包,其他 時間用於收貨、理貨、報損等。2)假設日均 1000 單時平均揀貨時長 4.5 分鐘,1500 單時 4.2 分鐘,2000 單時 4 分鐘。
  • 駁劉潤「社區團購,到底是在提高效率還是在搶奪飯碗?」
    二、社區團購是什麼?劉老師說社區團購的基本邏輯是「預售、次日達、自提」,並通過案例證明社區團購商業之先進、科技之強大、於國於民之益處。幾年來資本擲錢無數,設施不斷完善,商業加速更新,社團早已迭代數次,生鮮屆的主流商業模式已不是社團,而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零售,基本布局是「線下社區店+線上電商平臺+各類社群」,這是一個閉環的商業生態。
  • 我是怎麼幫這些小超市一年多賺十萬的?|門店盈利顧問
    去年這個時候,我受一家社區團購公司邀請負責開拓威海市場,主要發展各小區周邊的小超市、便利店、母嬰店、烘焙店、快遞點等商家做社區團購的團長,模式很簡單,就是讓這些店老闆建個小區群,把本小區的鄰居們都邀請到群裡,然後每天在群裡發商品素材和小程序連結,商品主要是水果生鮮等家用食材,品質好價格低
  • 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 網際網路反壟斷從反社區團購開始
    有人說是因為這次社區團購被犧牲掉的,是我們每日路過的菜場小販,他們沒做錯任何事,只想賺個辛苦錢,卻要被巨頭們無情地淘汰,從而使人們產生了「共情」的心理,願意站在他們這一邊。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次網際網路巨頭觸及了人們的底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剛需」——衣食住行中的「食」,而這也是最容易被攻破的一個。
  • 商業常識(番外篇):社區團購到底好還是不好?
    最近社區團購很火,大家的討論也很激烈。那社區團購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其實這個問法就有問題,就像小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問爸媽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樣單純,看問題儘量辯證的看,才能了解事實是怎麼樣。稍微好一點的問法是:社區團購哪裡好?哪裡不好?首先講好的地方。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商業的發展方向就是在朝著交易成本不斷降低的過程,因為交易成本降低可以讓用戶更低成本的買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而激發更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