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約茶事——尋找茶樹本源,茶根源在中國

2020-12-10 TEA茶香一室

在如約茶事上,我們品味的好茶都取自茶樹,因此茶樹在歷史上被發現意義就非常重大。

《茶經》記載了我國的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陸羽並對茶樹形態特徵作了比擬的描述。其實,在《茶經》之前的古代史料中,已有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記述,這給我國是茶樹原產地的論點提供了佐證:晉代常璩《華陽國志 · 巴志》記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茶葉已作為貢品;西漢末年,楊雄所著《方言》中也記載「蜀西南人謂茶曰蔎」;《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慄之飯……茗菜而已。」

近代科學的發展,使茶學與植物學相結合,從樹種、地質、氣候等方面,更加科學地論證了,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觀點。

茶樹自然分布是考證原產地的首要依據

世界目前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380種,我國有260多種,主要分布在雲、貴、川一帶。其山茶屬60多種,茶樹種佔最重要地位。山茶科植物目前在我國西南地區大量集中,由此可說西南地區是茶樹的發源地。

地質變遷引起的種內變異論證

我國西南地區群山起伏,自喜馬拉雅運動開始形成了川滇縱谷和雲貴山原。近100萬年以來,隨著山原上升、河谷下切,形成了許多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這裡的茶樹植物漸漸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之中,向著相應環境的樹種演化。從最初的茶樹原種分演成為熱帶、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我國西南地區發生了諸多地質與氣候的變化,使茶樹發生了變異。

具備原始茶樹的形態與生化特徵

茶樹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總是不斷在進化著的。原始型茶樹生長比較集中的地域,應屬於茶樹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周邊地區生長有野生大茶樹,其具備原始茶樹形態和生化特徵。這些都說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

相關焦點

  • 如約茶事|生長在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地區的茶葉,就是好茶麼?
    然而這樣的地方真適合如約茶事時用到的茶葉的生長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同東西最佳的生長條件是大大不同的,這樣的條件並不能種出最好的茶葉。滿足茶葉生長所需的生態條件主要有四種:土壤、水分、光能、地形。土壤:茶樹生長的自然基地茶樹生長所需的養料是由茶樹根系從土壤中直接吸收的,所以土壤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茶樹能否能健康的生長。《茶經》中有這樣一句記載,以爛石為上,礫壤為中,黃土為下。
  • 你知道誰是茶文化的創始人,如約茶事的奠基者麼?
    茶的故鄉是中國,茶文化同樣也起源於中國。茶的發現雖然源於傳說,無法考證,但是令現代人津津樂道的茶文化,不時喜歡和朋友開一場如約茶事的創始人卻是有跡可循的。這個人就是著名的「茶仙」陸羽,陸羽因寫了三卷本《茶經》而被後世人崇敬,他寫的《茶經》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茶學專著。
  • 如約茶事——古今婚禮與祭祀中的茶元素
    雖然現代人在婚喪嫁娶時大部分已經看不到如約茶事中茶的影子了,但是在古代以及現代農村中婚禮與祭祀時都不會缺少茶元素。茶與婚禮茶常常在婚禮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禮儀的角色。自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按照本民族的禮節帶去茶開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時,飲茶之風甚盛,社會上風俗貴茶,茶葉成為婚禮不可少的禮品。
  • 如約茶事——總被叫「紅茶」的大紅袍,怒吼一聲,我是烏龍茶!
    茶故事之《被誤解的大紅袍》一日,某如約茶事上,在茶壺中蕩來蕩去的大紅袍開心地泡著熱水澡,閉目養神之際,它覺得周圍越來越吵,便仔細聽了起來。叫大紅袍的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烏龍茶,香氣持久的正經烏龍茶。」現場一片譁然,在人們的矚目下,大紅袍又爬回了茶壺,熱氣騰騰的水讓它很快進入了夢鄉,睡前還嘀咕著「烏龍茶,我是烏龍茶,你們這幫人怎麼可以說我是紅茶,嗚嗚嗚……」故事的最後相信在場的所有人大概都不會忘記大紅袍是烏龍茶了吧!
  • 茶園茶樹,茶人茶事
    茶園茶樹世界上本沒有山巒,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落下一粒塵土,從此便有了見無爐。見無爐是英山鄉海拔最高的一座山,整個山脈貫穿境內,十一個行政村分布在山脈兩側。我一直在等待見無爐的呼喚,等待是這世間最溫柔的事,就像等待一場花開,等待一場雨來,即使我並不知道,春天是否回來,我等待那片茶園是否綠意闌珊。「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走在見無爐的山崗上,每一朵小花都有自己的芬芳,每一棵小草都有自己的綠意。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藏身於綠樹紅花間,仿佛自己也只是一束花,一棵草,一棵樹。
  • 如約茶事——你每天放不下的茶,最早是誰發現的呢?
    現在的人喝水覺得沒味兒,喝飲料又感覺不健康,所以都紛紛進入了茶的世界。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多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制茶技術的提升和飲茶習俗的廣泛傳播,讓人一旦開始喝茶,就再不能捨得放下手裡的茶杯。清閒時和親朋好友來一場如約茶事,相聚圍坐,喝喝茶聊聊天,就覺得這一天整個人都幸福了。那麼如此受人們歡迎的茶葉到底是誰先最早發現的呢?據《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句話明確了茶和神農氏的關係。
  • 如約茶事——世界最早的茶學「聖經」《茶經》
    公元758年左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由陸羽撰寫完成,這是一本經典的有關茶葉、茶具、煮茶、如約茶事、茶葉產地等知識的百科全書。《茶經》的具體結構《茶經》原稿七千字左右,共十章,分別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一之源。
  • 如約茶事——揭開茶行神秘現象,皺巴餅茶有人搶但光滑的無人問津
    現代人開如約茶事時都喜歡拿出一塊餅茶來招待客人,一是因為餅茶經典味道好,二則是因為能顯示自己對茶文化的理解深入,這樣如何挑選一塊好的餅茶就成了關鍵問題。首先要知道飲茶的品質規格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從根本上體會挑選好餅茶的重要性。
  • 如約茶事——茶與酒的意外碰撞,皇家紅茶就此誕生
    在大部分人的常識中,茶是用來解酒的,二者並不能共存。然而有一種茶,就是在紅茶中加白蘭地製作而成的,這就是皇家紅茶。皇家紅茶不僅口感不同於一般紅茶,就連製作過程也充滿了浪漫色彩。皇家紅茶的製作材料紅茶;方糖;酒精濃度較高的白蘭地皇家紅茶的製作步驟第一步:先用與在如約茶事上相同的,傳統泡茶方法泡一壺熱紅茶,之後把熱乎乎的紅茶倒入茶杯
  • 如約茶事——古代鬥茶奇趣知多少
    據史料考證,鬥茶始於唐朝,最早出現於產貢茶而聞名於世的福建建州茶鄉地區,後經過流傳到了當時的上層宮廷,繼而又普及到民間百姓,所以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在春茶採摘後開一場如約茶事,相聚鬥茶。鬥茶在唐代叫做「茗戰」,在宋代開始才更名為「鬥茶」。
  • 如約茶事|1人《小小的願望》,3人茶情的相約
    幾個好友無論年紀,相約團聚,聊起或現在或曾經的年少輕狂,如約茶事,如約年少,如約友誼。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接觸過潮汕茶文化的人會注意到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在品茶的過程中,無論多少人聚在一起,杯子一直都是三個。所以經常會有人發出疑問,為什麼茶杯只用3個呢?
  • 如約茶事——詳細介紹「茶道六君子」,茶人必知,你知道麼?
    每一場如約茶事的茶席上,都有這樣幾件從不缺席的工具,它們長得大多細長,所以許多人分不清它們都是做什麼用的,但它們卻是整場茶事中必不可缺的存在。它們有個非常風雅的名字,叫做「茶道六君子」,其中有6件小工具,分別為: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筒、茶則。
  • 如約茶事——他泡茶用兩個壺,理由竟是……
    在如約茶事中,不同的茶葉需要使用不同的泡法,這樣才能使其香氣口感達到最好的品質。工夫泡建議用茶:普洱茶、烏龍茶茶葉分量:1/3至1/2壺水溫:85℃~95℃溫潤泡:1次浸泡時間:大約30秒蓋碗泡建議用茶:綠茶、花茶茶葉分量:1/5至1/4碗水溫:75℃~85℃溫潤泡:免浸泡時間:約30秒~1分鐘
  • 「澳洲茶樹」不是「茶」
    本文約300字 閱讀時間1分鐘澳洲茶樹是桃金孃科白千層屬的常綠小喬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是澳大利亞的芳香油樹種。雖然名為茶樹,但它卻不是茶。這是因為在1770年的時候,英國庫克船長登陸澳洲時,無意中用了茶樹的葉子煮水,發現清香的味道特別可口,誤以為這是中國茶葉,就把它命名為「茶樹」。咱們喝的茶是由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葉子烘烤或發酵製成的,而澳洲茶樹屬於桃金孃科白千層屬植物,從植物分類的角度上來說二者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
  • 如約茶事——一粒粒的蟲屎茶,可是茶中珍品,品質貴比黃金哦!
    偶然一次去參加朋友的如約茶事,只見他神神秘秘地拿出一碟圓形顆粒,一群人不明所以,相互對望,滿臉迷茫,主人這才娓娓道來,這些一粒粒圓形顆粒是今天要喝的蟲屎茶,品質極佳貴比黃金。什麼是蟲屎茶?蟲屎茶又名龍珠茶,是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喜歡飲用一種特種茶。因經過蟲子消化系統的發酵,所以其營養價值比普通茶葉高得多。當地老百姓把野藤、茶葉和換香樹等枝葉堆放在一起,從而引來許多小黑蟲吃這些枝葉,然後留下粒狀蟲屎等物質。
  • 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邦崴茶王
    據相關數據表示,該株茶王樹樹高11.8米,樹幅9.0米乘以8.2米,根頸處幹徑約114釐米,最低分枝樹枝高0.7米,分枝比較密集。 一、「邦崴茶王樹」到底屬於什麼類型的古茶樹? 三、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 「邦崴茶王樹」的發現,對世界茶樹起源和進化、良種選育、茶文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價值和意義,發現時間是在1991
  • 尋找雲霧茶
    著有《重返1976》、《白天鵝》、《天上飄來一朵雲》等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曾獲「新中國60周年有影響力的期刊人」、「首屆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2009—2011年度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等。尋找雲霧茶袁敏如果你想了解安頂山的心靈,那你就去山中尋找1000棵雲霧茶樹。
  • 如約茶事——超詳細講解日本茶道的環境與品飲細節
    大家在開如約茶事時,通常都會使用中國流傳已久的傳統茶道,而和中國茶道相似的日本茶道也同樣被人熟知。所以有些人就很好奇日本茶道究竟是什麼,在環境與品飲環節上又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呢?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來源於唐代的中國,後經千利休大師依據佛教禪師精神衍變而成。日本茶道追求清寂,是一種美學與形式兼備的禮儀程式。
  • 茶之品飲,追求自然;茶之文化,回歸本源
    近年來社會各界都在呼籲:要回歸茶文化本源。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的主體是佛儒道三教精神及其影響組成,茶文化在三教精神共同影響與作用下,逐漸走向成熟,形成中國茶道的「四諦」:和、靜、怡、真。然而「禪意修身、獨善其飲」 卻被普遍認為是茶文化的本源和中心。
  • 巧解「茶」字,通過茶字來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傳承
    茶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說中是從神農時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距今少說也有近5000年的歷史了。我們經常說生活中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能被這樣追捧,足見茶在中國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了。其實自古就有很多人對茶或者茶文化有著諸多解讀,我就不一一贅述了。這裡,我主要是就「茶」之一字,講下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