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邦崴茶王

2020-12-12 騰訊網

邦崴,地處瀾滄江以南的崇山峻岭,為瀾滄「五山六水」的扎發谷山脈分支之一,是瀾滄江畔很早就人工種植茶的古老原始沃土。地處瀾滄、雙江、景谷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距瀾滄縣城140多公裡,邦崴行政村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東鄉西部。在其新寨寨腳園地裡,安靜的佇立著邦崴茶樹王。

「溯世界茶源,傳千年雅韻。」

「邦崴茶王樹」位於雲南瀾滄江流域河岸,所在地為邦崴村新寨,海拔在1900米上下。據相關數據表示,該株茶王樹樹高11.8米,樹幅9.0米乘以8.2米,根頸處幹徑約114釐米,最低分枝樹枝高0.7米,分枝比較密集。

一、「邦崴茶王樹」到底屬於什麼類型的古茶樹?

雲南始為世界茶源起源地,更是普洱茶、滇紅茶原產地的重鎮,在瀾滄江流域兩岸至今生長著號稱茶樹基因、品種最全最為密集的茶樹群落,包含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等古茶樹群落,又含有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等不同葉狀的茶樹植株。這些茶樹植株,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邦崴茶王樹」屬於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

野生型茶樹

野生型茶樹是指在一定地區經長期自然選擇所保留下來的茶樹類型,它們未經過人工馴化,屬於自然進化,未經過人工幹預的純野生品種。現存數量極少,多分布於邦馬大雪山、無量山。

栽培型茶樹

栽培型茶樹是指人類通過對野生茶樹進行選擇、栽培、馴化,創造出的茶樹新類型,是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產物,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古茶樹。人工栽培茶的歷史非常的長,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上,證據就是現存活於臨滄大朝山香竹箐的那棵樹齡為3200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

過渡型茶樹

栽培型茶樹由野生型茶樹進化而來,在進化的漫長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具有野生型特徵又具有栽培型特徵的茶樹類型.稱為過渡型。

邦崴古茶王便是過渡型茶樹的代表。

二、「邦崴茶王樹」樹齡到底是多少年?

1991年3月,普洱地區茶學會理事長何仕華根據群眾的反映,上山找到了一株大茶樹,衡量樹高、直徑、樹冠、分生枝杆、還收集了落地的茶花、果和殼,並收集到茶樹主人魏壯和家採摘加工的曬青毛茶樣品。

為了進一步考證這株大茶樹的植物學特徵、樹齡及其價值,經何仕華提議,由普洱地區茶葉學會,行署外貿局、農牧局茶葉專家於1991年4月和11月兩次對該茶樹進行綜合考察,並把採樣送雲南省茶葉研究所化驗分析。結果顯示,茶樹所含化學成分和細胞組織結構與栽培型茶樹相同,但樹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徵與野生茶樹接近,樹齡千年左右。

邦崴古茶樹的發現,徹底改變了茶葉原產地的傳統學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確定了中國、雲南普洱是世界茶葉起源地和發祥地的地位。

三、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

「邦崴茶王樹」的發現,對世界茶樹起源和進化、良種選育、茶文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價值和意義,發現時間是在1991年,後於1992年、1993年經考察論證及國際研討會肯定,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最古老的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型古茶樹。

1997年4月8日,中國郵電部刊行《茶》郵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樹》就是瀾滄邦崴古茶樹,面值50分。這張「國度名片」終結了一個多世紀的茶樹原產地之爭,向世界宣告:1991年發現的瀾滄邦崴古茶樹是迄今全世界範疇內發現的唯一陳腐的過渡型大茶樹;茶樹原產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國雲南,具體坐標直指瀾滄邦崴。

四,茶王的5000萬元健康生長保險保障。

2018年5月21日,瀾滄縣為「邦崴千年古茶王」買了保險,承保的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瀾滄支公司,年保費25萬元,保險金額5000萬元。

這在普洱茶界,人類給予「邦崴茶王樹」購買保險,可謂是茶界首例。

與此同時,但願其他古茶山可以效而仿之,有望保護好古茶樹和古茶園,真正把古茶樹保護相關的條例實施下去,將古茶樹資源的歷史遺產傳之後世。

此外,自2018年起至2022年,瀾滄縣委政府、富東鄉黨委政府依託「千年過渡型古茶王」資源優勢,開展邦崴山茶的宣傳推薦和保護工作,著力打造瀾滄邦崴山茶品牌,弘揚邦崴古茶文化。

普洱茶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歷史、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和技術,使得中國乃至世界茶樹生長繁衍的鏈條環環緊扣,延續進化的軌跡清晰可辨。

大自然優勝劣汰令堅強者屹立不倒、生生不息,這是勤勞智慧,開拓奮進的先祖們留給後人的恩賜和財寶,也是上天的機緣。

相關焦點

  • 邦崴茶區:厚重風韻「大臻古茶山大全13」
    邦崴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地區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最有利於高品質茶的生長。邦威屬於思茅茶區,茶山位於思茅市瀾滄縣瀾滄縣富東鄉邦威村周圍地區,包括富東鄉的邦威、小壩,文東鄉的帕賽,芒糯等村落,均有大量的古樹茶和古茶園分布。
  • 2019邦崴千年茶王樹今日開採,邦崴古樹茶的特點你都知道嗎?
    2、邦崴普洱茶產量邦崴村有居民730戶,人口2794人,以漢族和拉祜族為主。邦崴村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種植和零星種植相結合,茶樹品種以中小葉種為主。全村有茶葉6200餘畝,古茶麵積1650多畝,10萬多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茶樹基部直徑在20公分以上有2286多株,有不少茶樹一株就能賣萬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單株年產值達8萬多元。
  • 金谷良品尋茶記4-走進邦崴:我和千年古茶樹王有個約會!
    亮基尋茶小組為了發現開發更多的金谷良品優質產品,從景邁山歸來後又向下一站出發,目的地—邦崴。你或許曾不止一次聽過「邦崴」這個名字。它是一座山,是一座村,也是一棵樹。說到邦崴,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那棵1700多年的邦崴茶樹王。
  • 梵君說茶|淺談邦崴茶樹樹種
    在雲南所有茶山中,野生型茶樹集中生長的茶區主要有臨滄市雙江縣勐庫大雪山、普洱市鎮沅縣哀牢山,而野生栽培過渡型茶,生長最集中的則是雲南普洱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其實從時間算,邦崴還是個千年古村寨,野生型茶樹據專家考證已有1200多年歷史, 邦崴古樹的知名,主要得益於邦崴村的過渡型茶王樹。相關專家於1991年考察發現了瀾滄邦崴古茶樹是迄今全世界範疇內發現的唯一陳腐的過渡型大茶樹, 這株過渡型的千年古茶樹為研究茶樹的起源、演化、人工的馴化與傳播提供了新的版證據 。
  • 探訪雲南茶樹起源地,驚豔世界的茶之始祖茶樹王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古茶樹有74株,其中有32株在雲南。而在雲南的數十個縣境之中,都有發現樹齡百年以上,處於野生狀態的喬木型大葉種茶樹。這些古茶樹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和過渡型。它們根深葉茂,領先豐沛的地力,形成了良好的生態,是普洱茶之珍,也是中國茶葉之根。
  • 普洱茶茶評第23期:邦崴古樹
    今天又到了每周三的試茶環節,又是款沒說過的新茶,往下看吧。今天茶評的茶樣,是一位老茶友寄來的,之前也有評過這位茶友寄來的茶樣,在這裡先感謝一下茶友的信任,希望之後能一直為大家答疑解惑。「這次寄來的茶樣從包裝上給的信息來看,是一款2017年的邦崴古樹頭春。
  • 品茶:03瀾滄古茶邦崴茶王小餅
    瀾滄古茶出品兩大當家產品001/0085,也曾收有一些,此款03邦崴茶王小餅,之前卻一直無緣收納。茶王,能當之無愧的,當然有邦崴古茶王,93年經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名專家一致認定,真正已過千年,比印度阿薩姆茶種更早,也證明了茶的中國起源性,97年發行郵票成為國家名片之一。
  • 「中國古茶樹之鄉」:二維碼成千年古茶「身份證」
    羅前鋒是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塘壩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他掃描的這株古茶樹是塘壩鎮2萬餘株古茶樹中的一株。該縣100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有4萬餘株,有的甚至達1200年。去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同意命名沿河縣為「中國古茶樹之鄉」。  三五米高的古茶樹一簇擁一簇,細繩拴著的二維碼標牌懸掛其上,清新嫩綠的新芽從枝節吐露出來。
  • 世界那麼大,不如找茶去!
    唐代陸羽的《茶經》不僅系統地總結了種茶、制茶和飲茶的經驗,而且將儒、釋、道三家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融入茶事中,把茶事活動升華為一種充滿中華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即中國茶文化。說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這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第一,中國雲南是茶樹原始生長和分布地區。
  • 普安:上萬株四球古茶開採
    近期以來,普安縣天氣持續晴好,溫潤的土壤和適宜的溫度,讓古茶樹茶芽爭相冒出。4月中旬,趁著好天氣,當地茶農搶抓時機採摘古茶,各家茶企業也全面復工復產,生產加工茶葉。普安是中國古茶樹之鄉,特有目前世界上最古老、面積最大的野生四球古茶樹群落,現存古茶樹兩萬多株,1000年以上樹齡的就有數千株。這些古茶樹,常年生長在雜木林中,吸取各種植物的香氣,茶樹自帶濃鬱花果香。來自江西坡萬畝茶場的冉應歡,從小就與茶打交道,現在已經是紅福姐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在青山鎮首次接觸四球古茶,她表示非常驚喜。
  • 中國郵票裡的茶世界
    1997年,原國家郵電部發行《茶》特種郵票一套四枚,第一枚為「茶樹」,郵票上的這株茶樹就是位於雲南邦崴村,它高11.8米,樹圍約9米,樹齡已逾千年,充分證明了「茶樹原產於中國」「飲茶源於中國」這一論點;第二枚
  • 古丈:古茶寨炎家坪現千年古茶樹3百多株
    高山產好茶,這裡有著千年種茶史。杜佑《通典》記載:唐代永順、龍山、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貢,「而炎家坪屬古溪洲,茶群如此大面積的存在,有可能為唐代貢茶產地,我們會進一步和專家聯合考察。」在一次走訪調研中,古茶樹群被古丈縣委組織部選派科技特派員發現,探尋茶群的「前世」,科技特派員尤為興奮。
  • 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被授予 「中國古茶樹之鄉」
    中新網湄潭4月20日電 (記者 楊茜 楊雲)4月20日,在2016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為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獲得「中國古茶樹之鄉」授牌。
  • 中國古茶樹之鄉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商標「沿河千年古」
    近日,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匠心打造的又一古茶品牌「沿河千年古」,成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註冊。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處貴州高原東北邊緣斜坡、大婁山脈和武陵山脈交錯地帶,氣候溫暖溼潤,適宜生物生長、發育和繁衍,境內保存有4萬餘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樹。
  • 關注第三屆勐海茶王節系列報導之二探訪「茶王」人家 揭秘「茶樹王」
    女兒排行第一,現已結婚,名叫才娘。老二是個兒子,開才給他取名才大,現正是家裡的得力助手。幫著爹媽照看那棵有800年樹齡、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的茶王樹的茶園。  從勐海縣城開行15分鐘之後,我們的車便沿著陡峭較窄的水泥路盤山而上,徑直往開才家駛去。由於山路較窄,沿路的幾輛摩託車遠遠地停在路邊,讓我們上去,禮讓之情溢於言表,山村純樸的民風撲面而來。三繞兩繞之後,車子便來到了「開才」的家門口。
  • 返鄉大學生通過古茶樹群用心種植出有機茶
    當問起來村裡的古茶樹,村民講,古茶樹有很多,現在掛牌的有155棵,實際上還有很多,差不多有4、5百株,原來都根本沒把這些古茶樹當成珍貴的東西,春天誰想喝茶了,就到古樹上摘點新芽,手工做一點茶葉自用,後來政府請了一些專家做了考察認定後,這些茶樹才成了寶貝。
  • 中國最值錢的三棵古茶樹:方圓百米不準修屋建房,專人24小時看護
    相信如今問起年輕人最愛喝的飲料是什麼,很多人會回答可樂、果汁、汽水什麼的,而茶不在大多年輕人的選擇之列。甚至有人覺得,茶在中國是只有中老年人才喝的東西。這樣的看法是錯誤,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可可、咖啡、茶),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飲茶的國家,它不止是一種飲品,更代表著一種文化。
  • 利川發現逾300年「老鷹茶樹王」
    恩施晚報訊(記者胡俊傑)在利川市沙溪鄉江口附近,有兩株長在一起的300年老鷹茶樹王,樹高約30米,樹圍近2米,需2人合抱,當地村民常來採摘樹葉制茶飲用。據介紹,這兩棵老鷹茶樹齡逾300年,每年僅產茶100斤。在當地,村民們天天喝老鷹茶,用三腳架起鼎罐煮一大鍋,渴了喝、困了喝,一天要喝好幾斤茶水。「身體棒,精神好,從來沒去過醫院!」
  • 浙江一800歲「茶樹王」開摘 一斤茶曾賣12萬元
    淳安鳩坑老茶樹開摘800歲「茶樹王」,一斤茶曾賣12萬元浙江在線4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鮑亞飛通訊員章煒)800年前的淳安鳩坑是什麼樣子?那座山和現在一樣嗎?山腳也有三三兩兩幾戶人家嗎?村民們也種茶葉嗎?
  • 茶友們所說的栽培型、野生型古茶樹該如何區分
    提起茶不得不說普洱,提起普洱不得不說古樹茶。茶友們追求茶的品質,會經常談論野生型和栽培型。遊歷於悠遠的茶文化長河之中,我們不難發現古茶樹在茶友心中的份量之重。了解古樹茶,先要了解如何區分,茶友們所說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樹,應該按市場自然分類,而非茶樹進化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