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不如找茶去!

2020-12-15 共享茶園

陸羽在《茶經》裡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為了辨別草木的藥理作用,曾經親口品嘗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時,用釜煮水,恰巧有幾片葉子飄落進來,使釜裡的水變成黃綠色。神農氏不以為意,喝了一點釜裡的湯水,卻驚奇地發現,這黃綠色的水味道清香,這種葉子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隨著時間的推移,神農氏發現這種植物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腦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唐代陸羽的《茶經》不僅系統地總結了種茶、制茶和飲茶的經驗,而且將儒、釋、道三家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融入茶事中,把茶事活動升華為一種充滿中華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即中國茶文化。

說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這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第一,中國雲南是茶樹原始生長和分布地區。3200年「香竹箐古茶樹王(錦繡茶祖)」的發現,佐證了雲南是茶樹起源地中心。

根據《走進茶樹王國》普查資料分析,普洱市茶樹基部幹圍超過300cm的分別是:野生型古茶樹發現9株,最粗大是景東縣錦屏鎮凹路箐大茶樹,樹高14米,最大叢圍783(3個分枝的幹圍);過渡型古茶樹2株,邦崴過渡型茶樹樹高11.8m、基部幹圍358cm,景東縣花山鎮文岔村過渡型大茶樹樹高11.5m、基部幹圍330cm。

第二,從開發利用角度講,中國人最早發現、利用馴化和人工栽培茶樹。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十一個省(自治區)發現了二百多處野生大茶樹。

中國雲南是茶葉最重要的原產地。雲南茶產區的各族人民,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採茶、種茶、制茶、貿茶和食茶、飲茶的民族。

中國西南部和南部沿北回歸線兩側地區(雲南思茅、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是山茶科植物主要分布區域。說起雲南,首先讓人想到的是有名的普洱茶,製作普洱茶的原料是生長在西雙版納、思茅一帶的大葉種茶樹上採摘的鮮茶葉製成的曬青毛茶。雲南已經被世界學術界認定的古茶樹有至少一千七百年的野生型茶樹王,和至少八百年的人工栽培型茶樹王等。

現在,雲南茶產區的人們正在延續豐富多彩的食茶、飲茶方式。人類從開始認識茶,以茶為藥、以茶為食,逐漸轉變為以茶為飲,使茶和茶文化內涵逐步豐厚起來。雲南產茶區各民族多彩的茶飲習俗,就是這個演進過程的活化展示窗。

而原產區茶飲文化與外界的溝通交流,有賴於一條文明傳播的通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化傳播通道」茶馬古道。

本文章系專注「茶源好茶才好」之「共享茶園」茶小妹(chengsichengchaye)原創發布,歡迎轉載,請標明出處!關注了解有機生態茶源可直接留言或與茶小妹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快意人生,不如吃茶去
    不如不想,不如不睬,不如不看,不如寄情山水,不如快意人生,不如,吃茶去。——許嵩《不如吃茶去》作為一個純正的中原人士,既不靠山也不臨水,不知何時開始戀上這杯茶,這杯源於中國遠古時代,蹣跚而來,不慌不忙地向全世界訴說一片樹葉故事的茶。
  • 茶知武夷:不如吃茶去
    禪宗講頓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事事都可悟。只待因緣際會靈光一現便悟得世間真諦且不足為外人道也。茶,當然不例外。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關於茶,禪宗有個著名的公案。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
  • 不如吃茶去
    不管「曾到」與「不曾到」過,現在,咱們走,不如到老驢家吃茶去!~ 吃茶去!卸去大肚內膛的青花手壺舉杯盞,話茶吟詩賞玉,敘事闊談,通宵達旦。
  • 空山新雨後,不如吃茶去~
    既然天氣不給力,出門又冷,還落得一身溼噠噠的,不如我們吃茶去啊~泡一壺清茶,翻開一本書,或者選一部最近喜歡的電影、電視劇,安安靜靜的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或者邀一二好友,一人一杯茶,聊聊過去,嘮嘮現在,談談未來~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斷了網就沒有朋友的人啊。
  • 許嵩的第五張專輯《不如吃茶去》
    1,《等到煙火清涼》2,《山水之間》3,《七夕》4,《有桃花》5,《驚鴻一面》6,《隱隱約約》7,《宇宙之大》8,《梧桐燈》9,《彈指一揮間》。謝謝你和我一樣喜歡許嵩,因為一個人,愛上一群人,中意許先生,也中意你。《不如吃茶去》是許嵩2014年第五張獨立音樂專輯。
  • 找茶商買茶還是找茶農買茶,這是個問題
    我說泡茶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隨意點就好; 他回道:你說的跟我老師說的不一樣,她講泡茶要沿著茶葉緩慢環圈注水,口感才會好。我說泡紅茶用沸水衝泡沒問題的,他回:我老師說泡紅茶的水溫控制在80-90度,香氣味道能夠平衡。看到左一句老師右一句老師,心想既然那麼相信你老師,還來問我,這不是給自己找堵嗎?
  • 採菊東籬下,不如吃茶去
    採菊東籬下,不如吃茶去 舉頭望明月,不如吃茶去 會當凌絕頂,不如吃茶去 我欲乘風歸去,不如吃茶去
  • 有一種心態,叫「不如吃茶去!」
    作為茶人的我,九年時間,積攢了上百位茶友,打開我的朋友圈是這樣的:果然是祥和一片,佛系人生,處處透露著不爭不搶,不驕不躁。讓我想到了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細想下來,這不就是當下該有的樣子嗎?
  • 佛教:修行不得法,倒不如去吃茶!難道吃茶也算是修行嗎?
    像以前的趙樸初老先生寫的: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州吃茶去,這是趙州茶,趙州從諗禪師的最有名的,來的人都說吃茶去,問兩句話就說吃茶去。意思就是你休去歇去,不要在這起心動念言語上跟我問答,這都屬於妄想。去,吃茶去,隨它去。所以空持百千偈。
  • 吳德亮:《找茶,就是找故事》| 通過鏡頭愛上茶
    你能想到的,和茶有關的詞,能有幾個?看到這三十多個和茶有關的詞,我也是驚呆了。這些詞來自《找茶,就是找故事》序言篇。吳德亮是畫家,也是攝影家,在這本《找茶,就是找故事》中,有自己畫的油畫,也有拍攝的茶器,我翻拍了部分,光看這些圖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 非遺丨潮汕工夫茶:不如吃茶去
    文丨張月(方塘傳媒《鄉愁裡的中國》編輯)「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是佛家的一句妙語。傳說在一千多年前,有兩個僧人慕名而來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大師一向言簡意賅且高深莫測。趙州禪師就問其中一人是否來過此地,那人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吃茶去!」另一僧人說他來過,趙州禪師依舊是一句:「吃茶去!」
  •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不如吃茶去
    禪宗講頓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事事都可悟。只待因緣際會靈光一現便悟得世間真諦且不足為外人道也。茶,當然不例外。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關於茶,禪宗有個著名的公案。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
  • 原來「茶倒七分滿」還有那麼多講究!晚知道不如早知道
    義芳君說茶 | 第756期原創茶說1、小何是義芳君多年茶友老何的妹妹,今年大學剛畢業,特地從山東老家來「投奔」她大哥,準備在廈門找工作。其實,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認知裡,自古以來便流傳著這樣一句充滿智慧的話語「茶七飯八酒十分。」 可以大口大口地吃飯喝酒,喝茶卻是非常文雅地一口一口地喝。 其中「茶七」說的是茶水只倒七分滿,太滿了,那就是「茶滿欺人」。這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流傳至今,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特定的文化及現實的考量。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去大西北走走
    簡稱司導 吃喝玩樂住幫忙安排小型SUV就夠 我們包了逍客 5500元 淡旺季會有浮動,住宿飲食方面儘量滿足 這就是找一個靠譜的司導的重要性,找司導特地交代要小哥哥共同點多還很會拍照,小哥哥性格冷冷的 不是大眾暖男但挺貼心哈哈,還是很滿意的。
  • 許嵩第五專輯:鳥鳴山幽,不如吃茶去,真是好唯美啊!
    七碗愛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文化是璀璨的中華文化之一,而喝茶也成為很多人的愛好。可與幾個至交,也可一個人,配一壺清茶,靜心,既可與至交暢談,也可全然與自己在一起,靜靜的去享受這幽靜的時光。如此靜謐的時光怎麼可以少得了音樂的陪伴?
  • 找一段獨處的時光,吃茶去
    世界很鬧騰,人心很不安,總讓人嚮往一段獨處的時光。獨處不是寂寞,獨來獨往也不是孤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形單影隻是一個人的愜意生活。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越來越喜歡獨處,就像有酒癮一樣,如果很久不喝酒,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好像生命中缺少了一點什麼,具體缺什麼,又說不出來。
  • 禪茶一味 | 如果人潮擁擠、世事茫茫,不如吃茶去
    你是否有能放下自己聽風聽雨聽書聲生火煮水吃茶去。茶香四溢,沉澱的是時光給予的禮物品茶說茶,在紛擾的世界,給自己一段靜謐的歲月。唯有在這茶裡遇到了最美的自己。如果生活已經重複無數次沒有驚喜如果那份熱愛和夢想慢慢淡去那不如,褪去鎧甲和面具
  • 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
    李白 孫悟空 餘華…… 文 孫蒨 最近,河南有個女心理教師,寫了一封辭職信,火了,內容只有10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在一個必須遵守各種規則的世界裡,能這麼有情懷、這麼灑脫實屬難得,不過在辭職這件事上,任性的人還真多。
  • 找茶商買茶和找茶農買茶,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越發喜歡找原產地或者說茶農們來買茶,原因是溯源至茶產地或者找茶農買茶的話,更容易買到物美價廉的好茶。果真如此嗎?其實很多人不敢找茶商買茶的原因是怕被帶入坑中。的確,有一些無良的商家為了將自己的茶賣出到高價,所以在賣茶這件事上不可謂無奇不用:以次充好,掛羊頭賣狗肉的比比皆是。那麼相對來說,找茶農買的茶就真的是好茶麼?其實有人將茶農們自己加工製成的茶叫做農家茶。這是因為茶農們的不管是加工的條件或者是對炒制時的一個溫度把控無法做到批量性的操作,所以他們所製成的茶更多了一些「人情味」。
  •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