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上萬株四球古茶開採

2020-12-10 天眼新聞

近期以來,普安縣天氣持續晴好,溫潤的土壤和適宜的溫度,讓古茶樹茶芽爭相冒出。4月中旬,趁著好天氣,當地茶農搶抓時機採摘古茶,各家茶企業也全面復工復產,生產加工茶葉。

普安是中國古茶樹之鄉,特有目前世界上最古老、面積最大的野生四球古茶樹群落,現存古茶樹兩萬多株,1000年以上樹齡的就有數千株。這些古茶樹,常年生長在雜木林中,吸取各種植物的香氣,茶樹自帶濃鬱花果香。來自江西坡萬畝茶場的冉應歡,從小就與茶打交道,現在已經是紅福姐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在青山鎮首次接觸四球古茶,她表示非常驚喜。

「真的特別的驚喜,雖然我從小就生活在茶山上,做茶也有四五年的時間。但平常做的都是苔地茶,這兩天才開始做這個四球古茶,它加工出來的幹茶外形、香氣、口感,超出我的想像。」冉應歡告訴記者,由於四球古茶的品質很高,所以自己便特意進山一顆一顆地親手採摘,回家後還會親自用手工製作。「這個茶比苔地茶湯色好,顯金黃琥珀色,而且特別透亮,香氣十足,口感特別好。」

古茶樹資源的稀缺和珍貴,使得茶葉很受市場歡迎。冉應歡告訴記者,自己擅長做手工茶,已有很多客商惦記古茶,手工古樹紅茶已經接受預訂。「提前預定的蠻多的,價格也很令人滿意,但是我們家鄉這個古茶量又比較少,所以只能一人勻一點了。」

江文彪是眾森四球古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自己家就有上千株古茶樹,因為管護到位,茶樹枝頭布滿嫩芽。多年前,靠茶為主的他主動接過了管理家鄉古茶樹的擔子,在開發中有效保護茶樹,帶領周邊茶農種植、管理、銷售古茶。

「今天開始採第一波,能有五千斤左右的量,全部採摘玩可以採一萬斤左右。」江文彪說,當地老百姓祖祖輩輩都靠茶葉來維持生活,平均下來,每個人一年的收入在五千左右。「我們這裡的人對茶葉非常重視,因為都知道這個樹是寶貝。」

四球古茶是普安獨特的生物資源,是當地居民增收「金葉子」,為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四球古茶,江文彪通過總結多年的管護經驗,得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採摘方法。

「在採茶青的時候,我們要掌握好四葉要留兩葉,這樣第二年的發展就快。如果都採了,對樹的保養就不好,會影響它生長。所以採茶是很有講究的,如果牙葉留得好,量就增加,如果芽葉留得不好,量就減少。」江文彪介紹道。

同時,江文彪還學會自己育苗,讓四球古茶能夠擴大種植面積,帶領家鄉茶農增收致富。周玉以前一直種植傳統農業,看到大家種植古茶收入可觀,她把自家土地全部拿出來種植四千多株四球茶,三年不到,收益開始顯現。

「今天我是來幫其他人採四球古茶,他們請我們小工一天開一百五十塊錢。我家種的還小,今年還可以採少部分,兩百多元錢一斤可以賣到一萬多元錢。對我來說打工也好,種茶也好,始終比種其他的效益都高。」周玉說。

通訊員 謝紅梅 陳正黨 楊國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陳義

編輯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走進古茶之鄉普安,遇見不一樣的美麗
    普安寓「普天之下、芸芸眾生、平安生息」之意。我是第一次到普安,雖然只有短短的2天時間,卻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到普安,了解到普安紅正漸漸被茶界所關注,被茶人所傳頌。高山好水出好茶 走在普安的山野之間,恰逢春天山花浪漫,山間、水間、
  • 大咖普安共話茶|盧福永:十大經典產區一杯中國味道
    9月7日,中國紅茶第二屆創新與發展暨普安紅茶產業交流座談會,在曾經發現世界唯一一顆四球古茶籽化石的普安雲頭大山腳下舉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產業部負責人、博士盧福永以「駿眉中國」為例,就中國紅茶的發展路徑進行解讀。
  • 旅遊行業這一年丨普安縣:中國古茶樹之鄉 「茶旅融合」促發展
    普安是世界茶源地,茶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是茶源朝聖的地方,而龍吟鎮是「中國苗族第一鎮」,苗族民俗文化獨特原始。據了解普安縣域設有貴州裡程最長、標準最高的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75公裡的賽道穿越河流、溪谷、懸巖、棧道、湖泊、村寨、茶園,沿途風光旖旎,已經舉辦了3屆國際性的山地自行車賽事,深得賽車手的讚譽。在考古發掘中普安發現了夜郎時期的「兵工廠」,夜郎文化神秘神奇。
  • 淘寶土貨鮮食頻道開通品牌溯源 中國古茶樹之鄉用上了區塊鏈技術
    普安是夜郎故地,寓「普天之下,芸芸眾生,平安生息」之意。在普安晴隆交界之處發現距今約二百萬年的茶籽化石。普安縣現有野生四球古茶樹20000多株,樹齡最長的達4800年,被專家鑑定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樹品種。普安的綠茶被譽為「黔茶第一春」,每年的春茶大約在農曆12月下旬就可以採摘,要比其他產茶區早10至20天,2019年12月26日就喝上了第一批新茶。好山好水出好茶,關於茶我們就有「古」「早」「淨」「香」4張國字招牌,享有「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十大魅力茶鄉」「中華文化名茶」等美譽。
  • 決戰決勝·四逐四準走基層
    隨著普安茶葉逐漸名聲在外、效益漸好,羅明成和許多村民一樣,切身感受到了茶葉生產的廣闊前景。他不僅把自家承包的田地,全部種上了茶葉,還流轉了十多畝土地來發展,使茶園面積達到了25畝。2010年,他還加入了以原普安茶場生產科長羅明剛為法人的「普安縣四球古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培育茶苗供應市場,拓展茶葉經營範圍。
  • 普安:冬茶滿山坡 茶農笑呵呵
    吳華 攝據了解,入冬以來,大部分茶區的茶樹已經停止發芽,普安的茶樹之所以還有新芽可以採摘,是因為初冬時節普安氣溫雖然下降,但不太明顯,茶樹依然可以生長。而氣溫稍降卻可以讓茶葉生長緩慢,使其內含物質逐漸增加,這樣的茶葉喝起來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 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邦崴茶王
    據相關數據表示,該株茶王樹樹高11.8米,樹幅9.0米乘以8.2米,根頸處幹徑約114釐米,最低分枝樹枝高0.7米,分枝比較密集。 一、「邦崴茶王樹」到底屬於什麼類型的古茶樹? 1991年3月,普洱地區茶學會理事長何仕華根據群眾的反映,上山找到了一株大茶樹,衡量樹高、直徑、樹冠、分生枝杆、還收集了落地的茶花、果和殼,並收集到茶樹主人魏壯和家採摘加工的曬青毛茶樣品。
  • 正山堂普安紅:以茶助力脫貧攻堅 帶富一方百姓
    國際在線消息:近年來,打好脫貧攻堅戰,普安縣引進龍頭企業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採取「公司+貧困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動茶產業發展,通過提高茶青收購價格、年終分紅等,使該縣500戶貧困戶茶園畝均收入超過9000元,加快了脫貧增收的步伐。
  • 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貴州古茶樹體內有「密碼」
    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古茶樹群高峰論壇結束後,各界探尋茶之起源十分熱烈。6月29日,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專家組組長、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接受了多彩貴州網記者的採訪。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專家組組長、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莫榮桂認為,要證明中國古茶樹起源地就在貴州,關鍵證據之一是貴州古茶樹體內具備「管胞組織」和「梯狀穿孔導管」這兩種植物結構,且佔比較大。管胞組織和梯狀穿孔導管佔優勢的古茶樹,屬茶樹的原始型,二者佔比越高則古茶樹的原始性越強。
  • 【禮讚普安紅】普安紅茶
    普 安 紅 茶 謝新政 (湖北) 這紅茶的手藝 一代比一代精湛 在一杯水裡 我看著它
  • 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解開茶源地之謎 貴州古茶樹體內有「密碼」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何沛凌)關於古茶樹的起源地,學界曾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如今茶樹原產自中國的說法基本已成為共識,那麼中國古茶樹的起源地又在何處呢?其實,「密碼」就在貴州古茶樹體內。  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古茶樹群高峰論壇結束後,各界探尋茶之起源十分熱烈。
  • 普安:林下產業延鏈條 增收又添食用菌
    今年以來,普安縣充分發揮林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與該縣「一紅(普安紅茶)」「一白(長毛兔)」產業一起,走出了一條向山地要錢要糧,變林下荒山為金山銀山的新途徑。據統計,普安縣目前共種植大球蓋菇、紅託竹蓀、香菇等食用菌5095畝,覆蓋帶動400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
  •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在普安掛牌成立一...
    12月7日,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文軍扶貧茶文化傳播基地、文軍扶貧電商服務站正式在「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普安掛牌成立,這是貴州日報報刊社、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深入貫徹執行黨中央「四個不摘」要求,在普安脫貧成效鞏固和鄉村振興推進中繼續發揮「文軍」作用、貢獻「文軍」力量
  • 普安:制茶師傅巧創新,「白葉一號」「紅」起來
    針對採摘下來的鮮葉,浙茶集團的制茶師傅巧手創新,探索試製紅茶,給遠道而來的「白葉一號」賦予了新的特徵和品質。「白葉一號」通常用來製作綠茶,在這次試驗中,它變「紅」了,成了紅茶,這是怎麼回事呢?4月23日,記者來到浙茶集團貴州天香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進行探訪。
  • 「茶源普安夏茶香」普安白水衝茶業:夏茶香飄3個省
    7月18日,在「世界茶源地」普安的江西坡鎮細寨村黃泥田組,普安縣白水衝茶業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機聲隆隆,一派忙碌,正在加足馬力生產大眾茶。在在廠房外,放眼望去是延綿不絕碧綠的茶山,而廠房中,一芽二三葉的茶青堆得滿滿當當。
  • 「茶在貴州」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來自貴州
    處在「世界黃金產茶帶」的貴州,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的氣候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1980年在晴隆縣與普安縣交界處發現距今已有164萬年歷史的古茶籽化石,證明貴州還是世界茶樹的起源地。,再往西一點,便是普安四球茶的生長地,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茶樹種之一。
  • 2019邦崴千年茶王樹今日開採,邦崴古樹茶的特點你都知道嗎?
    邦崴千年過渡型古茶王於2019年3月28日早上7:00在普洱市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新寨組進行採摘。今年邦崴茶王樹共採得鮮葉29.4公斤。邦崴村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種植和零星種植相結合,茶樹品種以中小葉種為主。全村有茶葉6200餘畝,古茶麵積1650多畝,10萬多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茶樹基部直徑在20公分以上有2286多株,有不少茶樹一株就能賣萬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單株年產值達8萬多元。
  • 「茶源普安夏茶香」普安雄發茶業:今年要炒夏茶10多萬斤
    7月19日一早,雨後的普安江西坡鎮,茶山更加青翠碧綠,而在聯盟村巴益組,普安縣雄發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楊章雄有些發愁,因為頭天晚上下雨,茶農採茶青要受一些影響,他的夏茶生產車間正是大量生產炒青綠茶的時候,可耽誤不得。
  • 「茶在貴州」100萬年前「茶籽化石」,就在貴州!
    處在「世界黃金產茶帶」的貴州,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的氣候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1980年在晴隆縣與普安縣交界處發現距今已有164萬年歷史的古茶籽化石,證明貴州還是世界茶樹的起源地。(1980年在貴州省晴隆縣與普安縣交界的雲頭山發現的茶籽化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的一枚茶籽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測定距今200萬——500萬年。進一步證明雲貴川尤其是貴州是茶樹的發源地。)晴隆茶籽化石的發現地,再往西一點,便是普安四球茶的生長地,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茶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