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林下產業延鏈條 增收又添食用菌

2021-01-13 天眼新聞

今年以來,普安縣充分發揮林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與該縣「一紅(普安紅茶)」「一白(長毛兔)」產業一起,走出了一條向山地要錢要糧,變林下荒山為金山銀山的新途徑。據統計,普安縣目前共種植大球蓋菇、紅託竹蓀、香菇等食用菌5095畝,覆蓋帶動400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

在鮮菇銷售態勢良好的同時,普安縣積極探索用大球蓋菇製作菌油,提升產業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產業利益最大化。同時積極探索林下經濟+旅遊新模式,吸引遊客前往食用菌種植基地體驗採摘樂趣,豐富普安縣旅遊項目,實現食用菌產業與旅遊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食用菌加工菌油 提升產業附加值

金秋十月,走進普安縣盤水街道大坪地林場,延綿不絕的山林中,一朵朵圓潤飽滿的大球蓋菇好生可愛,散發著陣陣暗香,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忙著採收新鮮的蘑菇,動作十分熟練,不一會,籮筐便被裝得滿滿當當,這裡便是普安縣的一處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

在一處集中點,記者看見,採摘下來的鮮菇被工人們分成幾類,一部分被裝上卡車直接運走銷售,一部分則被運到位於基地的加工廠。

加工廠裡,十幾個工人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清洗,有的負責榨油,有的負責包裝,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普安人一直就有用野生雞樅榨油的習慣,我們種出的大球蓋菇有的如果長得太開,市場上就不太好買,所以我們便探索用來榨油,沒想到味道跟野生雞樅一樣十分鮮美,於是我們就建立了這個臨時加工廠,對淘汰菇進行成品加工,提高產業附加值,基地收入可以增加50%。」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洪介紹。

此外,把大球蓋菇加工成菌油還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方面,由於鮮菇可儲存時間較短,如果不能及時售賣便會腐爛,而煉成菌油後則大大延長了大球蓋菇的儲存時間。另一方面則提高了食用菌產業產品的多樣性,有利於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利益最大化。

「通過精緻加工,大球蓋菇菌子油香味醇厚,上市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黃仕洪介紹,大球蓋菇菌油是普安的創新,其他地方沒有,是特色農產品,由於價格不貴,人們買來自己吃的同時還會買來當做禮物走親訪友。

建立加工廠加工大球蓋菇,在實現基地增收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白石村村民孔令英,由於年齡太大,想掙錢卻找不到路子,自從村裡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以來,她就一直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老闆不嫌棄我們年紀大,讓我們來這裡上班,每天給一百元的工資,還給我們提供夥食,做都是一些雜活,也不太累,感謝他們這些好心的老闆喲。」孔令英說。

此外,普安縣還在探索有效的產業發展路子,在實現基地本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把更多的群眾吸納進來參與種植,大家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一直在基地務工的祖家麗,通過實踐操作,掌握了一些種植技術,一直想種植大球蓋菇,但害怕種起後賣不出去,心存疑慮,現在看到基地不斷創收,這也給她吃了「定心丸」,堅定了她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

「看到每天都有外地客商來拉,而且還可以練成油賣出去,我就有信心了,打算把我家閒置的林地充分利用起來,種植食用菌增收致富。」祖家麗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目前普安正在申請大球蓋菇加工成菌油的專利,助力普安縣林下食用菌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林下經濟+旅遊新模式 延長產業鏈 

10月3日一大早,來自廣西、貴陽、興義的自駕遊旅遊團隊在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普安縣盤水街道白石村大坪地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參觀食用菌種植現場、食用菌加工工藝、並重點體驗食用菌採摘過程。

指導老師介紹採摘要點後,大家紛紛走進林間切身感受食用菌採摘,大家都卯足了勁,表示要爭個頭籌,遊客的歡笑聲以及當地群眾的山歌聲讓整個山林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是第一次到普安縣來,這個地方的風景特別美,今天的行程就是體驗林下食用菌扶貧項目,這些食用菌都是我們平常非常愛吃的,第一次體驗採摘,感覺非常有樂趣,可以說是不虛此行了。」來廣西南寧的遊客楊女士說。

遊客在採摘過程中不僅呼吸到森林裡的新鮮空氣,而且體驗了採摘的樂趣,紛紛表示回去後介紹更多的朋友來普安觀光旅遊。

「這次來到普安,我認為普安把旅遊和農村產業相結合這做法非常值得點讚,非常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鑑。我和娃娃們都玩得很開心,回去以後肯定會向身邊的朋友同事推薦。」興義遊客張先生說。

採摘結束後,遊客來到離基地不遠的普安縣萬畝茶場盡情地欣賞茶山風光,觀賞布依族音樂表演,體驗民族風情,購買物美價廉的農特產品,並在用餐時品嘗到了鮮美食用菌製作的菜餚。

近年來,普安縣依託深厚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和豐富的茶資源,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發展,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前來旅遊,旅遊產業蒸蒸日上。為豐富普安旅遊項目,帶動林下經濟和旅遊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今年國慶長假,普安縣推出林下食用菌採摘體驗旅遊,讓遊客在欣賞美景、品嘗好茶、體驗民俗的同時,在山林中盡情體驗食用菌採摘帶來的樂趣。由於模式新奇,短短幾天就吸引了上千遊客前往體驗

「林下經濟+旅遊的模式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這也為我們普安林下經濟產業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相信,普安的林下經濟一定會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 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洪說。

培育食用菌品牌 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為繼續充分發揮和利用林地資源優勢,有效挖掘林下食用菌產業潛力,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普安縣通過制定鼓勵政策、打造食用菌品牌、延長產業鏈等方式助推林下經濟快速發展。

按照鼓勵政策,年度內每個單位(企業、合作社、大戶、農戶)新發展林下連片露天+大棚(小棚)種植食用菌面積達到20畝(以投影面積計算)以上的,產量達到要求的,由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出菇時市場價給予回收全部產品,並根據回收產品總收益對種植面積達到20畝(以投影面積計算)以上的進行獎勵,獎勵標準為收購產值總價的10%。

年度內每個單位(企業、合作社、大戶、農戶)新發展林下連片露天+大棚(小棚)種植食用菌面積達到10畝以上的,每畝由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採取「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方式給予入股種植單位產業發展資金4000元,連續三年,年保底分紅按照第一年5.5%,第二年6%,第三年6.5%進行,產業效益高於保底分紅時按照股比進行分紅,三年後入股資金全部收回另做安排使用,企業使用入股資金必須按照5萬元/人請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反擔保。

同時,普安縣將以「綠色、安全、健康」為目標,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鼓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建立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現從田間生產、加工到消費終端的全程控制,儘快形成統一的生產、加工、運銷規範,打造有競爭力、美譽度高的高端市場質量安全品牌。加快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定步伐,培育普安縣林下菌藥產業共用品牌。

此外,普安縣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大力拓展國內大中型城市消費市場,確保林下菌藥產品在產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銷售暢通,防止因惡性競爭而影響產業發展。整合資源在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和產品精深加工上給予支持。積極發展林下菌藥產業觀光旅遊,將林下食用菌、採摘與節慶活動相結合,加強宣傳推介,提升普安縣林下菌藥產業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按照「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和「林下仿野生+露天+大棚(小棚)」的生產方式,解決不同季節的食用菌市場空當,積極搶佔國內外市場,爭取建成州內特有的林下食用菌產業化基地、優質林下食用菌的主產區之一。2021年普安縣規劃發展到1.2萬畝,2022年以後,根據產業發展狀況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林下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陳義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貞豐縣雙峰街道:食用菌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貞豐縣雙峰街道新寨村依託良好地理氣候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流轉土地250畝種植大球蓋菇,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這幾天,在新寨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裡,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務工群眾種植大球蓋菇。
  • 新疆皮山:發展食用菌產業 帶動農民增收
    12月11日上午,在新疆皮山縣食用菌產業園裡,副廠長唐佳音正在包裝車間組織工作人員對海鮮菇進行打包出庫。隨著冬季的到來,海鮮菇、蘑菇、金針菇等食用菌成了市民餐桌上的養生美食,為了更好滿足市場需求,皮山縣食用菌產業園開足馬力進行生產,「我們現在每天海鮮菇的生產量8噸,香菇每天生產量4噸,木耳1噸,在這個產業園裡,我們有2座較大的智能出菇棚,100座香菇棚,64座木耳棚,同時我們還在桑株鎮、喬達鄉、皮西那鄉建有1000多座香菇棚和220座木耳棚。」唐佳音介紹說。
  • 食用菌產業添新丁 全國第一款香菇飲料在麗水問世
    食用菌產業添新丁 全國第一款香菇飲料在麗水問世 2012年06月13日 09:30:45   浙江在線06月13日訊「喝到嘴裡除了有一種清香外,還有一種淡淡的香菇味,很有原生態的感覺。」日前,麗水雲和縣三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出了全國第一款食用菌飲料——菌動力。  雲和三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溫州房地產企業。2011年通過招商引資進入雲和,致力於食用菌的深加工項目。為了使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企業把目標對準市面上不曾有的香菇飲料。
  • ...安龍有件大喜事「2020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即將開始...
    目前,貴州省有85個縣發展食用菌產業,其中重點縣30餘個,規模化栽培食用菌30多種,調度企業800餘家,其中千萬棒以上重點企業90餘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3家,帶動大量農戶就業增收。2020年前三季度種植規模達35億棒(萬畝)、產量111萬噸、產值144億元,年底有望突破40億棒,躋身全國前十。
  • 貴州玉屏:工廠化生產食用菌助農增收
    12月15日,在玉屏侗族自治縣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包裝烘乾的食用菌。近年來,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通過工廠化、規模化生產食用菌,提高食用菌的品質和產量,並吸納農民進入相關企業務工以增加收入。
  • 河南盧氏:食用菌產業為群眾搭建增收致富的橋梁
    近日,走進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雙槐樹鄉東桃花村的食用菌大棚,一朵朵香菇綻放,菇農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東桃花村食用菌基地利用鄭州管城區專項扶持資金147萬元和市派第一書記專項資金30萬元,共建設香菇大棚17個,配套50噸冷庫一座。「五一」期間第一批投放5個棚4萬菌棒,目前香菇長勢喜人,有10餘名貧困群眾通過在此務工增加了收入。
  • 80後幼師返鄉做農民 「拜師學藝」 探路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
    張月 攝中新網長治7月24日電 題:80後幼師返鄉做農民 「拜師學藝」 探路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作者 李庭耀三年前,1988年出生的郭亞靜還是一名幼兒教師。如今,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東王家堡村的菌菇大棚裡,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她捲起褲腿和村民們一起勞作的身影。
  • 貴州黃平重安鎮 食用菌種植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原標題:貴州黃平重安鎮 食用菌種植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近日,筆者在貴州黃平縣重安鎮皎沙壩千畝食用菌黑木耳種植基地看到,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菌棒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 陝西省高質量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王京臣)近日, 以「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產業發展」為主題,由陝西省農業農村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陝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漢中市農業農村局、陝西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協辦,漢中市農技中心等單位承辦的陝西省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漢中市舉行。
  • 貴州發展食用菌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發展食用菌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2019-07-10 10:04:參與互動    新華社貴陽7月10日電 題:「黔菇」香了,錢包鼓了——貴州發展食用菌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 十堰鄖陽香菇產業喜添「國」字招牌
    十堰鄖陽香菇產業喜添「國」字招牌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1:35 來源:中新網湖北 鄖陽香菇 「雙十二」活動啟動 通訊員供圖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5日電 (姬廷順 曹忠宏)2020年鄖陽香菇 「雙十二」活動近日開啟, 「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香菇菌種良繁基地
  • 何光前:安龍食用菌產業發展是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個成功典型
    第二、安龍食用菌產業鏈條比較完整。包括從菌材的供給、菌棒的生產到食用菌的種植、到最後菌棒的綜合利用,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這種產業鏈條,在以縣為單位的布局當中是不容易的,我們全省其它地方都很少見,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第三、安龍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有比較科學合理的組織方式。
  • 貴州黔南州:召開食用菌產業座談會 優化食用菌生產空間布局
    8月14日,貴州省黔南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座談會在荔波縣召開。副省長、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胡忠雄主持會議並講話,副州長楊再軍,州直有關部門、荔波縣相關負責人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今年以來,黔南州按照「擴規模、調結構、強龍頭、增效益」的發展思路,努力推動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截止7月31日,全州食用菌種植1.59億棒,完成產量5.3萬噸,實現產值6.01億元。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3600戶1.15萬人,人均帶動增收510元,新增就業崗位460個,提供就業崗位總數3500餘人。
  • 9家中國食用菌30強企業入駐!領跑貴州食用菌產業
    9月10日,記者從省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中國食用菌30強企業已有9家落戶貴州,龍頭企業來黔築巢,為我省食用菌產業再添新動能。9家中國食用菌30強企業分別是:上海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山合菌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鹽城愛菲爾菌菇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1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現狀 在中國政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食用菌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這些主產基地成為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良好示範。 1.2龍頭企業發展迅速 全國生產加工及貿易的企業眾多,僅工廠化生產的企業就近800家,集中分布在江蘇、福建、山東等省份。
  • 山東棗莊:食用菌產業成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山東省棗莊市峨山鎮統籌城一村、城四村和蘿藤村的3個省定貧困村的扶貧資金127.5萬元,建設食用菌培植扶貧基地,按照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思路,購買48個食用菌大棚,然後租賃給棗莊東旭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使用,一方面每年可為3個村的162位貧困戶帶來12.75萬元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100餘戶群眾及12個貧困戶種植香菇、平菇
  • 「多彩貴州·相約2020」麻山腹地林下產業不一般丨紫雲自治縣貫徹...
    格凸河鎮落科村,山野上遍布著一個個蜂箱,忙碌的蜜蜂翩翩起舞;浪風關國有林場,一朵朵喜人的大球蓋菇次第破土而出;貓營鎮的山坳裡,一批剛從山東空運過來的西瓜苗,正在保溫棚裡按序接受幼苗防疫……自2月2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視頻督戰紫雲自治縣以來,紫雲自治縣緊緊圍繞「充分利用壩區加快發展蔬菜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等林下經濟
  • 從種蘑菇到食用菌飲料上市 ——平泉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的啟示
    近年來,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該市牢牢把握產業脫貧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日前,我們深入承德各縣(市、區),實地探訪全市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敬請關注。  進入2019年,平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又迎來了喜事。
  • 貴州六盤水:食用菌撐起脫貧「小金傘」 拓寬增收致富路
    楊全對所在的水城縣菌種場於2018年6月開始修建,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佔地約140畝,菌種場內有58個養菌棚,計劃年產1.2億棒菌棒,目前生產的菌棒覆蓋了水城縣13個鄉鎮,是水城縣食用菌產業生產菌棒及養菌的主要場地。待採摘的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