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普安縣充分發揮林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與該縣「一紅(普安紅茶)」「一白(長毛兔)」產業一起,走出了一條向山地要錢要糧,變林下荒山為金山銀山的新途徑。據統計,普安縣目前共種植大球蓋菇、紅託竹蓀、香菇等食用菌5095畝,覆蓋帶動400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
在鮮菇銷售態勢良好的同時,普安縣積極探索用大球蓋菇製作菌油,提升產業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產業利益最大化。同時積極探索林下經濟+旅遊新模式,吸引遊客前往食用菌種植基地體驗採摘樂趣,豐富普安縣旅遊項目,實現食用菌產業與旅遊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食用菌加工菌油 提升產業附加值
金秋十月,走進普安縣盤水街道大坪地林場,延綿不絕的山林中,一朵朵圓潤飽滿的大球蓋菇好生可愛,散發著陣陣暗香,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忙著採收新鮮的蘑菇,動作十分熟練,不一會,籮筐便被裝得滿滿當當,這裡便是普安縣的一處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
在一處集中點,記者看見,採摘下來的鮮菇被工人們分成幾類,一部分被裝上卡車直接運走銷售,一部分則被運到位於基地的加工廠。
加工廠裡,十幾個工人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清洗,有的負責榨油,有的負責包裝,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普安人一直就有用野生雞樅榨油的習慣,我們種出的大球蓋菇有的如果長得太開,市場上就不太好買,所以我們便探索用來榨油,沒想到味道跟野生雞樅一樣十分鮮美,於是我們就建立了這個臨時加工廠,對淘汰菇進行成品加工,提高產業附加值,基地收入可以增加50%。」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洪介紹。
此外,把大球蓋菇加工成菌油還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方面,由於鮮菇可儲存時間較短,如果不能及時售賣便會腐爛,而煉成菌油後則大大延長了大球蓋菇的儲存時間。另一方面則提高了食用菌產業產品的多樣性,有利於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利益最大化。
「通過精緻加工,大球蓋菇菌子油香味醇厚,上市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黃仕洪介紹,大球蓋菇菌油是普安的創新,其他地方沒有,是特色農產品,由於價格不貴,人們買來自己吃的同時還會買來當做禮物走親訪友。
建立加工廠加工大球蓋菇,在實現基地增收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白石村村民孔令英,由於年齡太大,想掙錢卻找不到路子,自從村裡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以來,她就一直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老闆不嫌棄我們年紀大,讓我們來這裡上班,每天給一百元的工資,還給我們提供夥食,做都是一些雜活,也不太累,感謝他們這些好心的老闆喲。」孔令英說。
此外,普安縣還在探索有效的產業發展路子,在實現基地本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把更多的群眾吸納進來參與種植,大家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一直在基地務工的祖家麗,通過實踐操作,掌握了一些種植技術,一直想種植大球蓋菇,但害怕種起後賣不出去,心存疑慮,現在看到基地不斷創收,這也給她吃了「定心丸」,堅定了她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
「看到每天都有外地客商來拉,而且還可以練成油賣出去,我就有信心了,打算把我家閒置的林地充分利用起來,種植食用菌增收致富。」祖家麗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目前普安正在申請大球蓋菇加工成菌油的專利,助力普安縣林下食用菌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林下經濟+旅遊新模式 延長產業鏈
10月3日一大早,來自廣西、貴陽、興義的自駕遊旅遊團隊在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普安縣盤水街道白石村大坪地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參觀食用菌種植現場、食用菌加工工藝、並重點體驗食用菌採摘過程。
指導老師介紹採摘要點後,大家紛紛走進林間切身感受食用菌採摘,大家都卯足了勁,表示要爭個頭籌,遊客的歡笑聲以及當地群眾的山歌聲讓整個山林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是第一次到普安縣來,這個地方的風景特別美,今天的行程就是體驗林下食用菌扶貧項目,這些食用菌都是我們平常非常愛吃的,第一次體驗採摘,感覺非常有樂趣,可以說是不虛此行了。」來廣西南寧的遊客楊女士說。
遊客在採摘過程中不僅呼吸到森林裡的新鮮空氣,而且體驗了採摘的樂趣,紛紛表示回去後介紹更多的朋友來普安觀光旅遊。
「這次來到普安,我認為普安把旅遊和農村產業相結合這做法非常值得點讚,非常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鑑。我和娃娃們都玩得很開心,回去以後肯定會向身邊的朋友同事推薦。」興義遊客張先生說。
採摘結束後,遊客來到離基地不遠的普安縣萬畝茶場盡情地欣賞茶山風光,觀賞布依族音樂表演,體驗民族風情,購買物美價廉的農特產品,並在用餐時品嘗到了鮮美食用菌製作的菜餚。
近年來,普安縣依託深厚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和豐富的茶資源,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發展,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前來旅遊,旅遊產業蒸蒸日上。為豐富普安旅遊項目,帶動林下經濟和旅遊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今年國慶長假,普安縣推出林下食用菌採摘體驗旅遊,讓遊客在欣賞美景、品嘗好茶、體驗民俗的同時,在山林中盡情體驗食用菌採摘帶來的樂趣。由於模式新奇,短短幾天就吸引了上千遊客前往體驗
「林下經濟+旅遊的模式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這也為我們普安林下經濟產業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相信,普安的林下經濟一定會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 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洪說。
培育食用菌品牌 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為繼續充分發揮和利用林地資源優勢,有效挖掘林下食用菌產業潛力,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普安縣通過制定鼓勵政策、打造食用菌品牌、延長產業鏈等方式助推林下經濟快速發展。
按照鼓勵政策,年度內每個單位(企業、合作社、大戶、農戶)新發展林下連片露天+大棚(小棚)種植食用菌面積達到20畝(以投影面積計算)以上的,產量達到要求的,由普安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出菇時市場價給予回收全部產品,並根據回收產品總收益對種植面積達到20畝(以投影面積計算)以上的進行獎勵,獎勵標準為收購產值總價的10%。
年度內每個單位(企業、合作社、大戶、農戶)新發展林下連片露天+大棚(小棚)種植食用菌面積達到10畝以上的,每畝由縣林下經濟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採取「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方式給予入股種植單位產業發展資金4000元,連續三年,年保底分紅按照第一年5.5%,第二年6%,第三年6.5%進行,產業效益高於保底分紅時按照股比進行分紅,三年後入股資金全部收回另做安排使用,企業使用入股資金必須按照5萬元/人請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反擔保。
同時,普安縣將以「綠色、安全、健康」為目標,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鼓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建立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現從田間生產、加工到消費終端的全程控制,儘快形成統一的生產、加工、運銷規範,打造有競爭力、美譽度高的高端市場質量安全品牌。加快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定步伐,培育普安縣林下菌藥產業共用品牌。
此外,普安縣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大力拓展國內大中型城市消費市場,確保林下菌藥產品在產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銷售暢通,防止因惡性競爭而影響產業發展。整合資源在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和產品精深加工上給予支持。積極發展林下菌藥產業觀光旅遊,將林下食用菌、採摘與節慶活動相結合,加強宣傳推介,提升普安縣林下菌藥產業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按照「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和「林下仿野生+露天+大棚(小棚)」的生產方式,解決不同季節的食用菌市場空當,積極搶佔國內外市場,爭取建成州內特有的林下食用菌產業化基地、優質林下食用菌的主產區之一。2021年普安縣規劃發展到1.2萬畝,2022年以後,根據產業發展狀況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林下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陳義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