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大學生通過古茶樹群用心種植出有機茶

2020-12-05 中國網教育

中國網4月8日訊(記者 曾瑞鑫)炎黃部落回歸自然反哺鄉村行動來到興義市七舍鎮革上村走訪,之所以到這裡走訪,是因為聽說在黔西南萬峰之巔有一個古茶樹群,車子一直在沿著山腰反覆拐彎中爬坡,這裡屬於低緯度高海拔地區,七舍鎮屬於黔西南海拔最高的地方了,平均海拔在1800米左右,最高峰達到2207.5米。從山頂的白龍寺俯瞰萬峰林,一覽眾山小。

七舍這個名字由來,聽村裡老人講,在明朝洪武年間,這裡最早搬來謝、朱、鄧、嚴、郭、劉、王7大漢族姓氏。因為建有七棟房子,所以當地土著居民便把漢族定居的地方稱為"七舍"。

這裡沒有任何工業化工廠,全鎮也沒有任何工礦汙染,村民種植茶葉的茶園都遠離城鎮,處於沒有汙染、空氣清新、土地肥沃、溫度適宜、雲霧繚繞的環境,有"雨天雲貼地,晴天霧罩日"之說,非常適合種植優質有機茶葉。七舍白龍山山脈區域土壤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測,土壤符合有機茶種植要求,現正申報該地為有機土地。

據村民講,這裡原來很多茶園,但是因為沒有品牌,沒有銷路很多茶園已經荒蕪,只是這幾年七舍茶才逐漸有了一些銷路。上世紀70年代,曾有20000多畝茶園,目前才有1000多畝。現在村裡有能力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就剩下老人和孩子,很多土地已經撂荒。

當問起來村裡的古茶樹,村民講,古茶樹有很多,現在掛牌的有155棵,實際上還有很多,差不多有4、5百株,原來都根本沒把這些古茶樹當成珍貴的東西,春天誰想喝茶了,就到古樹上摘點新芽,手工做一點茶葉自用,後來政府請了一些專家做了考察認定後,這些茶樹才成了寶貝。村裡有個小夥子大家都叫他"四哥",在做這方面的事,在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四哥"。

 

這些古茶樹都是屬於村民個人的,"四哥"家裡就有幾十顆,"四哥"是返鄉大學生,他覺得家鄉太貧窮了,這些古茶樹都是寶貝,而且家鄉的土壤環境特別適合種茶,可以通過種茶帶領鄉親們致富。

古茶樹像一個歲月的老人,用一顆靜心,觀看清涼世界的浮沉人生,寧靜從容,不去驚擾世人的生活,只是春日發一些新芽,讓世人沏一壺靜心茶,與歲月共老。

 

這些古茶樹每年也就能產100多斤茶,"四哥"修剪古茶樹的枝椏用扦插的方法引種古茶樹,也把龍井優秀品種引種過來,種植出有機茶,但是做茶葉沒有品牌太難做了,只能低價批發給杭州一些茶商,村民們只能賺點辛苦錢。

"四哥"說,他要守護住這些古茶樹,最大樹齡都一千多年了,這些古茶樹都是有靈的,他要通過種茶帶領鄉親們致富,儘管現在遇到銷售困難,但是不怕,茶樹神會保佑他,會派人過來幫他,一起努力,讓鄉親們過上富裕的生活。

執筆:趙書軍

相關焦點

  • 返鄉大學生種植它,最貴一斤售130元,畝收入1萬元
    王同志今年28歲,與其他農戶一樣是村裡的帶到農民,同時他的另一個身份,村民稱他為返鄉的農村大學生。據了解,王同志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在外地上學期間就有畢業回農村老家做家鄉做貢獻的打算,如今在農村老家承包農田種植茶園實現了自己最初定下的願望。
  • 茶樹種植:茶樹密植怎樣才是合理的,茶樹種植有哪些方式?
    那麼如何密植是合理的,種植方式有哪些?我對茶樹密植方面有些見解,很高興能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那麼今天我在這裡給大家分享關於茶樹密植的小知識,希望能幫到大家。茶樹是多年生作物,從小到大有個成長過程,需要外在很多條件,比如,水、光照、溫度、肥料。所以茶樹的種植密度很重要,需要認真科學的密植。
  • 瀏園春:用心做好「看得見的有機茶」
    來源:經濟日報山東瀏園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有機茶種植、管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基地位於山東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聖公山脈,遠離城鎮和村莊,方圓百裡無工業企業。
  • 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匠心生產有機茶 傳揚茶鄉好文化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鄞柱平、魯利韋、吳伍金、記者羅勉報導 從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了解到,在鳳凰山半麓,有一處湧泉古巖、茶香飄逸的世外桃源,這裡處處突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出產綠色生態有機茶的天然沃土,它就是茶園主人黃寰匠心打造的茶文化莊園。
  • 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貴州古茶樹體內有「密碼」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何沛凌)關於古茶樹的起源地,學界曾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如今茶樹原產自中國的說法基本已成為共識,那麼中國古茶樹的起源地又在何處呢?其實,「密碼」就在貴州古茶樹體內。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古茶樹群高峰論壇結束後,各界探尋茶之起源十分熱烈。6月29日,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專家組組長、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接受了多彩貴州網記者的採訪。
  • 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解開茶源地之謎 貴州古茶樹體內有「密碼」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何沛凌)關於古茶樹的起源地,學界曾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如今茶樹原產自中國的說法基本已成為共識,那麼中國古茶樹的起源地又在何處呢?其實,「密碼」就在貴州古茶樹體內。  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古茶樹群高峰論壇結束後,各界探尋茶之起源十分熱烈。
  • 古茶樹中的「王者」
    古茶樹千百年與自然和諧共生,周邊地區植物的多樣性、原始性保存較好,自身已經具備了抵抗各類病蟲害的能力,無需使用農藥,沒有農殘的擔憂,更天然健康。現在茶葉市場上把百年以上的大葉種茶樹製成的茶都稱作「古樹茶」。
  • 千年古郡打造新「茗牌」——雲霄茶產業發展紀實
    近年來,雲霄縣通過古茶樹開發、茶文化傳承、茶品牌塑造,整合茶資源,調動茶業生產、流通、科研、品牌建設等環節和因素,讓老茶鄉新茶香遠飄四海。相傳,初入雲霄平定梟亂的開漳聖王陳元光,曾用這些古茶治癒將士的瘴癘之疾,保持軍隊戰鬥力,故民間稱之為「陳將軍茶」。經省農科所研究人員鑑定,這片古茶樹群是迄今發現的福建省最早、最大、最廣的古茶樹群落。「古茶樹」是不可多得的茶樹資源寶庫,對推進茶樹品種優質化和良種化具有深遠意義。如何更好地保護古茶樹資源,以新思路、新舉措將古茶炮製出「新茶香」?
  • 老包說茶:《茶經》留下最早的古茶樹密碼
    所以喬木大樹茶根較深,利於向土壤深部生長,吸收更多礦物質等養分,茶樹通過稀疏種植留養,養分充足,光照均勻,易形成高大喬木樹型。 所以茶樹越大、樹齡越久的根系就相對越長,土壤疏鬆的更有利於根系生長,更多吸收自然物質養分。古茶樹不需要人為施肥也能旺盛生長上數百年乃至千年,道理也在於此。 茶適「陽崖陰林」 「陽崖陰林」我理解的「陽崖」指向陽的坡地;「陰林」應同「蔭林」,遮蔭的樹木。
  • 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邦崴茶王
    邦崴,地處瀾滄江以南的崇山峻岭,為瀾滄「五山六水」的扎發谷山脈分支之一,是瀾滄江畔很早就人工種植茶的古老原始沃土。地處瀾滄、雙江、景谷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距瀾滄縣城140多公裡,邦崴行政村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東鄉西部。在其新寨寨腳園地裡,安靜的佇立著邦崴茶樹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古茶樹變成「搖錢樹」——南川區德隆鎮隆興村...
    當時楊幫彥的兩個孩子分別讀初中和大學,他家以種植玉米、大米、土豆等糧食作物為主,家庭年收入不超過3萬元,孩子們上學開銷又大,家裡經常入不敷出。村裡的一棵古茶樹,改變了楊幫彥的家境。德隆鎮山高、路遠。隆興村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溼潤多雨,山坡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古茶樹生長。隆興村的古茶樹有千餘年歷史,樹幹需要兩人合抱才能抱攏,至今每年仍能產出3斤左右幹茶葉。
  • 百年古方人文普洱「萬畝古茶園千年古茶樹、百歲採茶人
    雲南六大茶山 百年古方人文普洱 是一位有著古樹茶之稱的茶村,葉內含物質豐富,,滋味濃厚。古茶樹生長在村寨附近樹木茂盛、陰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還有生長於在村民房前屋後,茶樹長勢旺盛,構成了一幅「茶在林中、寨在茶園」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古茶園景觀,古茶園中經常有上百歲的老人在這裡採茶萬畝古茶園、千年古茶樹、百歲採茶人成為賀開古茶園一道亮麗的風景一幅自然的人文景觀。 想喝好茶請找雲南六大茶山vx1210222453外形設計為煙形盒,便於攜帶、外形時尚、輕便、大方。
  • 有機茶留住舌尖茗香
    鬱鬱蔥蔥的茶樹,正挺著「傲人」的身姿在風中搖曳。走進茶山不多時,天便下起了綿綿陰雨,潮溼的地表很快蒸發出大量的水蒸氣,再由氣溫、氣壓的作用下形成霧。混合著無數小水滴的山間的霧,朦朦朧朧的,像輕煙一樣。「茶」字拆開即人在草木間,年歲已近70的徐雲壽深諳「石頭縫裡的茶香」這個道理,二十多年來,始終踏踏實實地行走在有機茶種植的道路上。
  • 「會員風採」 餘遠學:守護古茶樹 傳播古樹茶
    據新編《崇慶縣誌》確認,崇慶枇杷茶又名大樹枇杷茶,早在宋明時期,就享有盛譽,進貢朝廷被稱為&34;。崇慶枇杷茶樹原種的一部分在這一區域經世代繁衍形成的一個自然分布群落,保留了諸多原始形態,與雲南的野生古茶樹同樣古老。
  • 普定:悠悠古茶韻 朵貝茶飄香
    魯成銀副所長稱這株茶樹是其見到的長勢最好、保護得最好的中國最大、最古老的野生灌木型中小葉型古茶樹。」普定縣融媒體中心主任駱世明向記者介紹,化處鎮土壤適合種茶,經省地質礦產中心檢驗,化處的土壤PH值在4.40至6.35之間,海拔高度、日照時間、降雨量、氣候溼度等關鍵指標,均符合優質茶葉的種植標準。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品質優良、香味濃鬱的朵貝品牌。
  • 喜茶自建有機茶園——一杯有機茶,喜茶認真培育了3年
    (圖:茶園茶樹特寫)② 精選茶種有機種植,兼顧品質與生態在選中和培育方面,喜茶請來農業大學與專業研究機構參與,把控新茶樹品種培育、種植土壤改造等細節。在幾十個品種中,喜茶精心挑選了能夠滿足最終拼配條件的優質的茶樹品種,不僅考慮茶樹的品質,兼顧梵淨山氣候、病蟲害等自然條件問題。
  • 高品質的有機茶,一定就是好茶嗎?帶你了解有機茶
    食品安全是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標榜自己是有機養殖,有機種植的農產品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加上有機二字,就能為銷售鍍上一層金。茶葉也不例外,有機茶是目前茶市場上的當紅產品,不少品牌的茶葉都標榜產地,種植過程透明,讓消費者可以買的放心安心。
  • 「中國古茶樹之鄉」:二維碼成千年古茶「身份證」
    記者走進「中國古茶樹之鄉」,隨處可見人們拿著手機掃一掃。  沿河縣生態茶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田小強介紹,全縣4萬餘株古茶樹中,目前有4860株掛上了二維碼。「通過專家測定,優先考慮樹齡較大的古茶樹『掛碼落戶』」。田小強說。  自2014年6月開始,茶業發展辦公室安排6名工作人員用了4個月時間,讓超過12%的古茶樹有了「身份證」。
  • 在中國人第一次發現茶的地方,現在還有千年古茶樹群,產的茶帶蜜香
    中國是茶的故鄉。但如果問起中國的飲茶歷史發源於何時何地,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相傳,茶祖炎帝神農氏在這裡發現了茶。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個「荼」,就是現在所說的茶。
  • 全球最古老的三棵古茶樹,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世界茶王舉世無雙
    而在一些所謂「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古樹茶也叫大樹茶,在以雲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以及寮國北部豐沙裡省有古樹群落,故而產量十分稀少。來自韓國、荷蘭、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及香港、臺灣地區的專家學者,考察了千家寨古茶樹及萬畝野生茶樹群落,與600餘名當地群眾,在1號古茶樹下,為「世界茶王舉世無雙」紀念碑舉行了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