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勤快人,喜歡烹飪,喜歡看著家人津津有味地品嘗我的手藝,還喜歡在自己的菜譜中增加新品。事實上,成為美食家或烹飪大師的人中,男性居多。廚房之於女人僅僅是另一個機械的工作場所,而廚房之於男人卻是創新、創造的藝術展示臺。
最本真的生活常常是粗茶淡飯,而且一定是日復一日單調的重複,不少人以為無趣、倦怠、疲勞,所有的行當似乎都會在日積月累中喪失最初的激情,誘發無端的厭倦。其實不然,譬如,女人會將剩飯對付成「燙飯粥」,配以小菜,看似清爽,可以減肥,但少營養,不頂餓;狼牙棒卻可以做成誘人美食,一份揚州炒飯,色香味俱全,科學又營養。
還有,千萬別忘了告訴家人,這美食背後的文化,簡單的揚州炒飯,在那《食經》中有美名曰「碎金飯」。相傳是隋揚帝巡視江都時,將此烹飪方法傳至揚州的。這炒飯的特點是飯菜合一,是維揚菜系中的招牌飯食,名揚海內外,在國外眾多的中餐館中,大多能見到這一揚州名品。
前些日子,朋友送來一大袋蕎面。蕎麥是一種紅杆綠葉白花黑籽的作物,狼牙棒沒見過,去飯店,熱心的老闆有時會端上一盤蕎麵餅,告訴你,這是今年的新蕎面,很香。說來也怪,這原先不起眼,有點發黑且粗糙的麵食卻是現在餐桌上的寵兒,只一會兒,便被搶食一空。秋雪湖附近的一家農莊,花三千元僱了一位農村老大媽,沒別的事,就專職用土灶大鐵鍋攤蕎麵餅,鍋蓋大的蕎麵餅又脆又香,是農莊的招牌菜。
黃梅戲小調《對花》唱道:「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丟下一粒籽,發了一顆芽,紅杆子綠葉開的是白花,結的是黑子,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蕎麥花。」這蕎面不矯情,隨意在田埂地頭都可以開花結籽,是最不打眼的農作物。作為低產粗製食物,蕎面曾是艱苦歲月裡的補充,蕎面要成為餐桌上的主角,卻要等到清明。清明的前一天為寒食節,中國人有寒食節吃蕎面的習俗,只是,我們的周圍找不到這樣的場景了。味甘性寒的蕎面具有較強的降血糖之功效,其營養和保健地位早已凌駕於白面之上。
狼牙棒經常在廚房施展才華,攤餅是一項基本功,無論是小麵餅還是蕎麵餅,都可以手到擒來,絕不含糊。狼牙棒的蕎麵餅不像飯店裡的,油汪汪的表面,紅紅綠綠的又撒上許多噱頭,撩逗你的食慾。我的內容極其簡單,加入一兩個雞蛋,少許鹽,有青蒜的季節再加些極細的青蒜末,僅此而已,考慮到這蕎面出生清寒,但骨子裡清香,要襯出其與眾不同,非抹上花生油不可。
粗茶淡飯,在平常的日子裡,絕對可以媲美山珍海味,因為常吃常新,又飽含了樸素的營養和純真的滋味,便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主旋律。
我們做教師的,平日裡呈現給學生的,何嘗不是「粗茶淡飯」,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佐以一點點新意,何愁遜色於珍饈美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