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送別友人後,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千年後成了高考作文題

2020-12-06 解憂詩詞

2020年註定是個令人難忘的一年。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很多。

若問今年最觸動人心的詩句是哪一句,我想一定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二月份的時候,日本援助中國的物資包裝上就印著這兩句詩。

還有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2的作文題幹上,也出現了這兩句詩。

就是這短短的14字,將全國,全世界人民的心連接在了一起。

這兩句出自唐朝「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被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

王昌齡的七絕寫得有多好?

明朝的王世貞曾說「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詩仙李白在詩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王昌齡和李白在七絕一道上不相上下,「神品」二字足見他的成就是有多高了。

清朝的潘德輿甚至直接將王昌齡的七絕評為第一,「七絕第一,其王龍標乎?」

王昌齡的七絕題材不算廣泛,大多是邊塞、閨怨和送別,但是質量卻是少有人能及的。

後世很多文人總愛評「壓卷之作」,各有各的看法,而其中入選最多的自然是王昌齡。

他的《從軍行七首·其四》、《出塞》、《長信怨》等都曾被評為「七絕壓卷之作」。

他在邊塞詩上的成就無需多言,自他和高適、岑參、王之渙之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佳作。

而他的閨怨(宮怨)詩,同樣顯示出了超高的水平。

在他之前的「閨怨詩」尤其是「宮怨」,大多擺脫不了六朝綺麗浮豔的色彩,而他的詩歌有一種洗盡鉛華之美,他也因此被譽為「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至於他的送別詩,也許不如邊塞詩有名,也不如「閨怨詩」成就高,但是也不乏傳世名句。

例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便是他的送別代表作,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而這首《送柴侍御》也是他在送別友人時所寫,最後兩句安慰了多少分隔兩地之人。

「沅水通波接武岡」,詩歌開頭便點明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武岡。

武岡是在今天的湖南,沅水則是在湖南西部,流經黔陽、沅陵、常德。

當時的詩人就在龍標也就是湖南黔陽任職,所以這「沅水」連接的不止是兩地,還有詩人和友人的心。

「送君不覺有離傷」,這一句是詩人情感的體現。

都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多少人在離別時寫下令人斷腸的詞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寂寞離亭晚,江山此夜寒」、「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可是詩人卻說「不覺」,難道他對友人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

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在他看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即使武岡和黔陽相隔百裡,但是兩地的青山共沐風雨,同處於一片明月下,既是如此,又有什麼可悲傷的呢?

這兩句一肯定,一反問,便將整首詩的意境和情感推向了高潮。

詩人的心中未必真的沒有「離傷」,只是他將這離愁別緒壓在了心底,卻反過來以深情婉轉來安慰友人,用今天的話來說,詩人算是「暖男」。

這兩句讓我想起了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相對比,一大氣豪邁,一唯美浪漫,卻同樣凸顯了真摯不移的友情。

全詩無一生僻字,詩人也不刻意雕琢詞句,卻能臻於妙境,觸動人心,足見詩人的功底之深厚。

尤其是最後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感動了無數人。

也許王昌齡也沒想到他的一首送別詩竟有如此大的感染力,還成了高考作文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人至深
    「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一首氣勢雄渾的《出塞》,讓我們認識了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王昌齡。其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洋溢著的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更是讓我們對王昌齡所處時代的盛唐氣象有了些許了解。但邊塞詩不是王昌齡的全部,他也有著委婉動人,情感細膩的詩歌作品。
  • 王昌齡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孤獨而又悽美,尤其最後2句震古爍今
    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就有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送別詩,這首詩多次入選小學古詩,短短4句話,卻句句都體現出友誼的珍貴,尤其最後2句話,更是千古名句,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王昌齡的這首《
  • 王昌齡:江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流傳1200多年
    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準備從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再北上洛陽。這首詩寫的便是王昌齡清晨在潤州江邊送別辛漸的情景。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尤其是最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歷來為人所稱道。那麼,王昌齡的這首詩究竟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們一讀的呢?
  • 王昌齡在江邊送別朋友,寫下一首經典的送別詩,通篇描繪的很悽美
    其實王昌齡詩風多變,而且他寫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題材,各種各樣的題材到了他的手中,都被他描寫的很是傳神,特別是他的送別詩,那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最為著名的還是他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這也是詩人在江邊送別朋友時,寫下的一首經典送別詩,通篇描繪的很是悽美,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最值得我們一讀。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人人皆知。畢竟這首詩的最後7字「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千古名句,歷來深受世人所稱道。
  • 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驚豔了千年!
    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驚豔了千年!七言絕句是我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它發展並流行於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大量的七絕詩人湧現,寫下了一首首精彩紛呈的七言絕句。其中李白和王昌齡二人代表了七絕的最高成就。
  • 王昌齡最經典的送別詩,是所有唐詩選本必選曲目,美成千古絕唱
    不過今天小解不講他在西北邊塞的感悟,而說他最為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歷朝歷代的唐詩選本無不選載這首詩,千年以來,美得讓人心醉又心碎! 王昌齡早年生活較為貧苦,所以他對曾經患難與共的朋友感情格外深厚,因此寫下的送別便格外催淚。
  • 他被譽為「七絕聖手」,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千載之後為冰心引路
    他被譽為「七絕聖手」,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千載之後為冰心引路「世紀老人」冰心,原名叫謝婉瑩,是一個傑出的女性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大家都熟知她叫冰心,可是實際上這只是她的筆名,甚至有很多人到現在都不知道她的真名叫什麼。
  • 一首七言絕句,送別詩中一絕,寂寥之感濃鬱,未寫思念卻勝寫思念
    寫黃鶴樓,崔顥所寫的《黃鶴樓》詩當為經典,但除卻寫黃鶴樓的詩之外,王昌齡筆下寫芙蓉樓的送別詩同樣是一絕。這首《芙蓉樓送辛漸》詩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別辛漸去洛陽時所作,其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千古絕唱的詩句。
  • 王昌齡的一首唯美送別詩,雖然有些冷門,卻不失為一首千古絕唱
    在歷史上,王昌齡的詩雖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數量多,但每首詩的質量很高,佳作不斷。例如,人們熟知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等,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除了邊塞詩,王昌齡其他題材的詩作也很不錯,例如閨怨詩和送別詩。一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 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送別友人,表現自身的品格
    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王昌齡題下的一首詩。當時的詩人送行好友辛漸,此情此請,詩人遂題下了這樣一首送別詩。全詩語言凝練清雋,含蓄蘊藉,極富詩才,廣為流傳。不過此詩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是詩人並未過於渲染與好友離別時的傷感與悲傷,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表達自身品格上,運用了比喻等手法,一方面將自己比喻成那傲然挺立的楚山,不畏孤寂,品行孤介傲岸,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清者自清,而另一方面,詩人也將自己澄澈的心比喻成了晶瑩剔透的玉壺,體現出了他光明磊落、表裡如一的品性。全詩並不精於雕琢與修飾,但卻寫的別具巧思,含意深刻,頗為動人。
  • 送別好友,王昌齡揮筆寫詩,溫暖之情,撫慰千年離人的心
    王昌齡的送別詩,佔到他所寫詩的總數四分之一多,以盛唐而言,他絕對可以奪冠。大凡內心柔軟而又一往情深的人,才可以寫出這多情真意切,感動千年的文字。我們最熟悉的便是王昌齡寫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意境優美,最後7字為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出身貧寒的王昌齡在30歲之前一直是以農耕維持著自己的生活,直至30歲時才進士及第,後經過多次的浮浮沉沉,最終被貶的地點是龍標,任龍標尉(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可謂是家喻戶曉),最終在安史之亂中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送別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全詩如下:《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他所作的七絕數量佔唐代七絕的六分之一,可見,王昌齡是個擁有絕對實力的詩人。
  • 理解了這些古詩文,今年的高考作文才能拿高分
    高考第一天從上午九點開始,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是什麼。到中午時分,各套試卷的作文題目就被匯總掛到網上了。其中全國二卷的題目是這樣的: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隨著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而在海外蔓延嚴重時,稍稍能喘口氣的國人就開始了投桃報李、回饋友人。
  • 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火了,他的這幾首送別詩也值得一讀
    這兩天,日本題在捐贈物資箱子上的古詩詞句火了,其中有兩句令網友們一見驚豔,二見生喜,紛紛表示怎麼從未讀過這麼美的古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詩句原作者王昌齡大概萬萬沒想到,他的詩句在千年後竟然以這種方式火了。
  • 王昌齡這首五言絕句「送別詩」,怎麼看都像李白!
    所以李白和王昌齡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會拿出二人的七言絕句進行比較,究竟哪一個更勝一籌,每個人的看法各異。但是如果要比較李白和王昌齡的五言絕句,相信每一個讀詩的人都會得出結論:昌齡哪能比太白?雖然王昌齡和李白是好友,當然了,唐朝許多詩人都是朋友,不管他們本人是否願意,後人們總是喜歡將他們的作品拿出來比較閱讀。
  • 王昌齡不拘小節連遭貶謫,連親朋都頗有微詞,一首送別詩道出真相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或許能告訴我們。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唐)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開元27年,王昌齡頂撞上官,被貶嶺南。從嶺南歸來後,他被任為江寧縣丞。可是沒過幾年,他又被貶謫到更遠的龍標。
  • 王昌齡七絕送別詩的魅力分析
    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邊塞詩、宮苑詩、送別詩。雄渾豪邁的邊塞詩可並高、岑而三;含蓄哀婉的宮苑詩,和李白在這方面的詩作交相輝映;而他的送別詩作則清剛爽朗,在眾多「黯然銷魂」的送別詩中獨樹一幟,縝密思清。
  • 王昌齡一首經典送別詩,開頭平淡無奇,最後兩句卻驚豔了整個詩壇
    可以說,在一部《全唐詩》中,臨行送別的詩佔到了將近1/4的篇幅,這足以說明第一送別詩的數量之多,第二古人在與親友的告別時,都會作一首送別詩送給對方,以一來是祝福友人,二來是寬慰自己。今天,小赫赫就再為大家帶來一首王昌齡的作品。在看過那麼多的離別、讀過那麼多的送別詩後,小赫赫依然會被這首詩中的兩句話所驚豔、所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