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

2020-12-06 青海日報

當地市民參觀攝影展。

青羚網訊 12月7日,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省政府新聞辦承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文化館正式拉開帷幕。從源頭到入海、從高原到平川,青海、山東兩省的攝影作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觀眾帶來了一次視覺享受和精神盛宴。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九曲黃河縱橫萬裡,既潤澤了青魯大地,也哺育了青海和山東兒女。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和重要經濟地帶,戰略地位重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歷史擔當。對青魯兩省來說,意味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機遇難得。舉辦此次攝影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此次展覽也是「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的第三站。歷史上,魯青兩地的深情厚誼,像黃河水一樣源遠流長。進入新時代,保護三江源、保護母親河、共建共治共享黃河生態帶的共同使命又把兩地聯接在一起。展出除「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的260餘幅作品外,「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部分共展出50多幅,展現了山東人民積極探索黃河地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加快建設黃河安瀾示範區、沿黃河綠色發展先行區、沿黃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態畫卷,與青海共同講述了「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動人故事。

滾滾黃河宛如一條蜿蜒萬裡的哈達,把魯青兩省人民的心牢牢連在一起。這場光影盛宴吸引了眾多濟南市民前來參觀,他們紛紛拿出手機拍下作品照片,通過網絡社交平臺與朋友分享來自青海的生態大美,「震撼」成了觀眾們觀展後說的頻次最高的一個詞。來自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李文婷告訴記者,看到展館內陳設的作品,讓自己更嚮往青海了,「這些作品將青海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有美景更有人文。」此外,部分攝影作品上放置了二維碼卡片,以便參觀者更好地了解青海、愛上青海。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2月11日。

作者: 李欣 文/圖 來源:青海日報

相關焦點

  • 「一江清水向東流」暨「黃河入海流」青海山東攝影圖片展在濟南舉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 (記者樊永濤 報導) 12月7日,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承辦,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文化館協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濟南市拉開帷幕
  • 高清大圖:從三江之源到黃河入海 請欣賞這場綿延萬裡的光影盛宴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12月7日,「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黃河青海段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山東是萬裡黃河的入海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黃河由青海發源,到山東入海,綿延5000多公裡。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60餘幅青海攝影作品正在上海交大展出
    本文圖片均為主辦方提供10月24日至28日,「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青海省委宣傳部獲悉,本次攝影展分《江河的搖籃》《大山的靈境》《生靈的樂土》《和諧的家園》《後記》五個板塊,精選260餘幅中外攝影大師的精品力作,向世人展示青海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攝影作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大型採訪...
    中國日報網8月25日電(記者 潘一僑)8月25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青海省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承辦的「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 直播大美青海」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37家中央和全國各省市區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參加此次活動。
  • 探秘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宗潭講述《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精彩故事
    更多內容關注「陳洪標寫字說畫」人物傳記 | 作家宗潭由軍旅作家宗潭總撰稿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本月下旬將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紀錄片歷時一年拍攝製作,宗潭不僅沿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的江河沿岸行走,居住在當地,探秘三江源的人文生態,而且也有驚喜的發現。請看下面的作家感悟。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眺望崑崙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樊永濤 陳鬱 報導)崑崙山因神話故事而聞名。每年秋季舉行的崑崙山敬拜大典,便是此行採訪活動安排之一。為什麼要拜山?從格爾木市區向南眺望被冰雪覆蓋的天際線——崑崙山脈時,這個問題就在腦海中久久未散。「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這座雄踞於中國西部的山系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四省區,又分為東崑崙、中崑崙、西崑侖,全長約2500公裡,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裡。
  • 青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長江、瀾滄江和黃河出境水質優良率達...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作為「中華水塔」「三江源」,保護生態是青海的頭等大事。在日前進行的「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中,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旭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增長和城鎮化提高的情況下,通過生態保護、水源涵養、面源汙染控制等,青海省外流水系長江、瀾滄江和黃河幹流水質優良率達100%;出境水資源量保持穩定,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青海每年向下遊輸出620多億立方米的水資源,惠及我國20個省區及東南亞5國。
  • 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和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宏圖。長風浩蕩,大江東去,創新發展的長江經濟帶正在崛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美麗願景正在實現。「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要求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4年來,11省市同飲一江水、共擔一份責,治理汙染、修復生態、協同發力,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探尋青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樊永濤 陳鬱 攝影報導)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美」字來概括酒的香醇、淡雅、濃烈,也會以一句「好酒」來稱讚酒的芳香和餘味悠長。用青藏高原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青稞酒便能享得起此種殊榮,有詩為證:「開壇十裡遊人醉,馱酒千裡一路香」。
  • 黃河入海流
    資料圖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然而,黃河入海流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景,我一直沒有想像過。直到有一天,我來到了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的黃河入海口……  我出生在黃河岸邊的一座小城,在黃河灘頭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光。尤其當年在鄭州黃河花園口下鄉八年期間,每天眺望長河落日,目送黃水奔湧入海,釀就了對黃河黏稠得化不開的情感。
  • 黃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然而,黃河入海流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景,我一直沒有想像過。汽車加速,蘆花雪崩般退向後方。遊船碼頭到了,碼頭前是黃河的最後一段河道,一河濃稠的黃水迅疾洩向大海。棄車登船,遊艇順流而下馳向海天。  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流來,經過了九曲十八彎,此時已經流經5464公裡,跨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區,下降5400米落差後在這裡注入渤海。  前面是海天一色的灘涂,落滿了成千上萬隻候鳥。
  • ...悟十九大]馬吉孝: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青海生態保護中央重視、全國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中國最大的鹽湖在青海,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條大河發源於青海。青海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生態功能區和淡水供給地,既是生態資源寶庫,也是生態安全屏障。
  • 江邊一哥原創詩詞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文/江邊一哥一江濁水向東流三峽大壩也犯愁攔住了洪水下頭還未歡呼上頭又逢天漏一江濁水向東流三峽大壩也犯愁上也憂來下也憂左右為難急白了頭>希望今後有幫手多修水庫才有盼頭上下千裡不用憂一江清水向東流
  • 網絡點擊量累計1.3億人次,《一江清水向東流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網絡點擊量累計1.3億人次,《一江清水向東流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九江在行動》專題片全網密集轉發 … 2020-04-11 1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源活水從 大美青海來
    本文照片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這是大美青海最亮麗的名片和最響亮的品牌。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亞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俯瞰72萬平方公裡的青海大地,從湟水河畔到三江源頭,從青海湖畔到祁連山下,50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42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且每年將有逾600億立方米清潔水源輸出,滋潤著華夏大地。因水得名、借水而興,從一個經濟小省成為生態大省,不斷深化「三個最大」青海省情認識,大美青海正與時俱進,以開放的姿態走上中國和世界發展的舞臺,曾經遙遠的青海已不再遙遠。
  • 張清東:唯願一江清水向東流
    「我的名字『清東』就是『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意思。」張清東笑言。 1999年中專畢業後張清東返鄉工作,雖然沒有直接從事水利工作,但每天保持著與家鄉「八山半水」的親密接觸。眼看著家鄉的河流水量越來越小,水質越來越渾,河岸邊的垃圾越來越多,張清東憂心忡忡,卻又無能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實際行動引導家人和鄰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儘量不給「母親河」製造垃圾、添堵添亂。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近年來,為了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瀘州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汙染防治。全力治汙減汙,為長江減負位於龍馬潭區羅漢街道的老鷹坵生態溼地公園,是附近居民的親水休閒之地。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原來,老鷹坵所在的羅漢街道石梁社區及周邊的化工苑社區是城鄉接合部。
  •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11月10日,站在宜賓長江公園邊,該市市民徐楊看著一灣清水,滿臉笑容。  在宜賓市區域內,長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正在實施總投資約92億元、長度約192公裡的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實施後,長江宜賓市域內水質大幅改善,沿江綠道也成為當地百姓放鬆休閒的熱門「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