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山海關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管是宏偉的古代建築群,還是農耕文化遺產、鄉村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等民俗文化,這些都是關城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是構成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孟姜女傳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孟姜女故事傳說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故事之一,流傳廣泛,遍及全國,以河北、江蘇、陝西、山東等省為最,故事內容深入人心。
河北省山海關是孟姜女故事流傳的核心地區,早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而且與之相關的歷史遺蹟眾多,如萬裡長城、孟姜女廟、姜女墳、孟姜女哭倒長城處等,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山海關所記載的孟姜女故事最早見於明弘治十四年版的《永平府志·冢墓》「姜女墳」條,後又見於明萬曆二十二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張棟重修「貞女祠」時所撰《貞女祠記》,明萬曆二十四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張顯增建貞女祠所作《重修孟姜貞女祠記》亦有「望夫石」的記載,此後山海關地方志大都遵此記載。故事傳說遠在文獻記載之前就已在山海關百姓中口口相傳,並且有三種版本之多。
孟姜女的故事所傳遞的不畏強權,對愛情忠貞的精神,對推進現代社會發展、維繫和諧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孟姜女對自由、愛情的嚮往,對丈夫的忠貞不渝,以及對暴君的反抗精神,對推進民族進步,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團結,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穩定家庭結構,保障社會穩定有重要意義。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民間流傳了2500餘年,仍然有著鮮活的生命力,足以證明人們群眾的愛美、審美觀點是積極向上的,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一種動力。
2006年山海關被國家文聯、中國民協授予「中國孟姜女文化之鄉」的稱號,同時掛牌成立「中國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為《孟姜女故事傳說》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落戶山海關奠定了基礎。
《歷史淵源》
孟姜女的故事雛形最早見於《左傳》,後見於《孟子》、《檀弓》、《烈女傳》、《雕玉集》等諸多典籍。山海關關於孟姜女故事的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十四年版的《永平府志· 冢墓》「姜女墳」條:「在撫寧縣東南七十裡,入海一裡,有石出水面,其形肖墳,相傳孟姜女尋夫而死於此」。稍後,又見於明萬曆二十二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張棟重修「貞女祠」時所撰《貞女祠記》:「貞女孟姜,姓許氏,陝西同關人,夫久赴秦人長城之役,姜製衣覓送,萬裡艱關,天監貞烈,排岸頹城,諸異載在諸志傳中」。明萬曆二十四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張顯增建貞女祠所作《重修孟姜貞女祠記》云:「考諸野史,女許姓,居長,故名孟姜,夫為範郎,時秦興長城之役,徭臨佻抵遼左,郎操版插於遼無返期,女矢心遠覓,至則郎已物故矣 ,遂哭而死,士之人遴高阜祀之,因名曰望夫石」。此後 山海關地方志大都遵此記載,記「姜女墳」、「姜女石」、「貞女祠」條,故事傳說遠遠在文獻記載之前就已在山海關口口相傳,並且有三種版本。
《孟姜女傳說故事》
版本一:秦始皇時代,江南松江府孟家莊,有一戶孟姓人家,無兒無女,一年春天,一隻燕子將一個葫蘆籽送給孟家,孟老夫一如既往便將葫蘆籽種子種在牆根下。葫蘆子發芽長大後,爬到隔壁姜家,並在秋後結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經過商量,想把葫蘆切開,一家一半,可剛一下鋸,葫蘆突然自動張開,裡邊坐著一個小女孩,因為孟家沒兒沒女,就歸孟家照養,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長大,適逢秦始皇修築萬裡長城,奸臣趙高上奏說「江南有個萬喜良,力大無窮,一人可抵萬人。」秦皇島就派人捉拿萬喜良,萬喜良聽說後連夜逃走。逃跑中,萬喜良誤入孟家,向孟家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孟家很同情萬喜良,就收留了他,並把孟姜女嫁給他,在入洞房時,幾個公差抓走了萬喜良,其後,三年音信皆無。孟姜女日夜哭啼,盼夫歸來,最後決定去給他送寒衣。一路經過千辛萬苦來到長城工地附近的山海關,因天已黑,只好先寄住在一位老媽媽家,等天亮後再去工地。夜裡,孟姜女無法入睡,反覆到屋後的小山頂上,向長城方向張望,一夜之間竟把堅石踩出一個個腳印,這就是傳說中的望夫石。次日,孟姜女來到工地,聽說萬喜良已累死,屍體埋在長城裡,孟姜女便守在長城下痛哭聲,將長城哭倒,尋出萬喜良的屍體。恰巧,秦始皇巡察到此,看見孟姜女長得俊氣,想娶她進宮,孟姜女巧妙周旋,讓秦始皇厚葬喜良後跳海殉夫。後來,孟姜女跳海之處,長起兩塊紋形巨石,轉為孟姜女墳。
版本二:孟姜女從江南來尋找被秦始皇抓去修築長城的丈夫範杞良,一路歷盡千辛萬苦,剛到山海關,就聽說範杞良已死並被築在城牆之內,孟姜女就在城下痛哭聲,將長城哭倒,尋出範杞良屍體。恰巧,秦始皇巡察到此,聽說孟姜女哭倒長城十分生氣,便想治罪,但見孟姜女長得十分漂亮,便想娶孟姜女入宮,孟姜女設計讓秦始皇厚葬了範杞良,然後跳入大海,秦始皇極力去救,只撕下孟姜女身上的一角粉紅羅裙。秦始皇大怒,用趕山鞭和炸海杆兩件寶貝,把北山往海裡趕,想把孟姜女打出來。龍王知道後,十分害怕,龍女就變成孟姜女的樣子,讓秦始皇找到,並與秦始皇成了親,七個月後,龍女從肋下生了一個男孩兒,秦始皇疑為妖孽,很生氣,就把孩子扔到山裡,龍女趁機偷了趕山鞭和炸海杆回到龍宮,孩子被項伯撿到,取名項羽。後來項羽起兵,推翻了秦朝,為孟姜女報了仇。
感於孟姜女的貞烈,龍女給孟姜女築了石頭墳,並將炸海杆放在墳頂,炸海杆就變成了墳上的玉石頂;被秦始皇撕下的一角粉紅羅裙,變成了粉紅翅膀的「傻大蟲」,一直在姜女墳周邊飛來飛去。
版本三:秦始皇自西向東修萬裡長城,曠日持久,民工很想回家,便詢問長城修到何處為止,秦始皇說:「修到金牛山的金牛洞。」
萬裡長城修到山海關北角山頂時,前面打城基的民夫高興的告訴大家:山腰有一洞,洞口有巨石堵住,可以看到有一個「牛」字。大家誤以為到了金牛山金牛洞,十分高興,但又為洞口聽巨石無法移走而發愁。此時,在與孟姜女新婚之夜被抓來修長城的萬喜良站了出來,就可以用巨力移走巨石。第二天,大家把找到山洞的消息報告給秦始皇。第三天,萬喜良帶人移走巨石,卻發現洞口寫著「黃牛山懸陽洞」,而不是金牛山金牛洞。秦始皇震怒,給萬喜良定了一個惑亂民心之罪,亂棍打死,築在城牆之中。
關聯內容
1、孟姜女廟(又名貞女祠)。據《臨榆縣誌》記載:「貞女祠,在東關外十三裡望夫石之巔,祀孟姜女。此祠創始於宋以前至明萬曆年間主事張棟重建,崇禎時副使範志完重修,清康熙間曹安宇葺而新蔫。」現存孟姜女廟為明代萬曆間的建築。
2、孟姜女廟前殿的石壁上,鑲嵌多塊臥碑,上面刻有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及近代一些名人的題詩,書體不同,各有千秋。
3、文學作品:黃梅戲電影故事片《孟姜女》;《孟姜女電影》文學劇本;評戲《孟姜女》;民樂合奏《鳳凰樓》(孟姜女廟廟堂曲)、民樂彈唱《十二月歌》;連環畫《孟姜女》。
4、每年一度的孟姜女廟廟會(陰曆四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