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楊萬裡曾遊歷西湖時攜得江西詩派領袖涪翁(黃庭堅)推崇備至的「雙井茶」,以「六一泉」水烹之,並賦詩《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記之,兼述思鄉之情。
今天與您分享的是餘悅教授所撰寫的《茶路歷程·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
而以寫田園詩見長,以「誠齋體」著稱的詩人楊萬裡,則從另一方面贊詠了雙井茶。他在《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詩寫道:
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免毫霜。
細參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多。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六一泉在安徽滁縣西南琅琊山麓。這首詩寫詩人用六一泉煎飲雙井茶時,聯想到黃庭堅(號涪翁)贊詠雙井茶的詩句,詩人認為雙井茶與日鑄茶、建溪茶一樣都是上等好茶,還聯繫到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說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在滕王閣上煎煮雙井茶呢?詩中充滿了思鄉之情。
憑藉這些文學藝術家的力量,雙井茶在黃庭堅的舉薦下,被列為朝廷貢茶之一。南宋文學家葉夢得曾在《避暑錄話》中記載了這件事:「草茶極品,惟雙井、顧渚,亦不過數畝。雙井在分寧縣,其地即黃氏魯直家也。元祐(1086-1093)間,魯直力推賞於京師,族人多致之。」黃庭堅及其他文學藝術家對雙井茶的謳歌讚美,其實也是運用茶詩、茶帖所做的一次成功宣傳,也是茶的文學藝術影響和推動茶業的一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