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

2020-12-18 灰貓輝

楊萬裡(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楊萬裡曾遊歷西湖時攜得江西詩派領袖涪翁(黃庭堅)推崇備至的「雙井茶」,以「六一泉」水烹之,並賦詩《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記之,兼述思鄉之情。

今天與您分享的是餘悅教授所撰寫的《茶路歷程·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

而以寫田園詩見長,以「誠齋體」著稱的詩人楊萬裡,則從另一方面贊詠了雙井茶。他在《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詩寫道:

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免毫霜。

細參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多。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六一泉在安徽滁縣西南琅琊山麓。這首詩寫詩人用六一泉煎飲雙井茶時,聯想到黃庭堅(號涪翁)贊詠雙井茶的詩句,詩人認為雙井茶與日鑄茶、建溪茶一樣都是上等好茶,還聯繫到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說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在滕王閣上煎煮雙井茶呢?詩中充滿了思鄉之情。

憑藉這些文學藝術家的力量,雙井茶在黃庭堅的舉薦下,被列為朝廷貢茶之一。南宋文學家葉夢得曾在《避暑錄話》中記載了這件事:「草茶極品,惟雙井、顧渚,亦不過數畝。雙井在分寧縣,其地即黃氏魯直家也。元祐(1086-1093)間,魯直力推賞於京師,族人多致之。」黃庭堅及其他文學藝術家對雙井茶的謳歌讚美,其實也是運用茶詩、茶帖所做的一次成功宣傳,也是茶的文學藝術影響和推動茶業的一個實例。

相關焦點

  • 分茶妙器當兔毫,南宋人眼中的建盞
    《宣和遺事》中就有過相關描寫,「(徽宗)召蔡京入內賜宴……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徽宗還在親自編著的《大觀茶論》中力推建盞,以「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採色也」對建盞表達極高的肯定。
  • 品茗作詩是宋代文人一大愛好,宋朝著名文人歐陽修也是愛茶之人
    茶可雅志,可養廉。宋代,文人愛茶成為時代風尚。詩人、詞客、畫家幾乎無不嗜茶贊茶,像王禹偁、徐鉉、範仲淹、林逋、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蔡襄、曾現、蘇軾、黃庭堅、陸遊、楊萬裡、朱熹等大文豪都寫過詠茶詩詞。
  • 為你品讀中華好詩詞—蘇東坡和詩《魯直以詩饋贈雙井茶次韻為謝》
    黃庭堅的生活裡是離不開茶的,這不,家鄉又寄來了上好的雙井茶,黃庭堅首先想到的是要送一些給自己仰慕的老師蘇軾嘗嘗。正好有些「扯袖子」的話不好當面說,就用送茶時的贈詩來表達吧,因此就有了被後世普遍讚譽的著名茶詩《雙井茶送子瞻》。子瞻是蘇軾的字,詩的原文為: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
  • 日照綠茶|一啜猶須三日誇之雙井茶
    一啜猶須三日誇歐陽修在此詩中對雙井茶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雙井茶的品質所以較好,首先是這種茶萌發得早,「窮臘不塞春氣早」,因而採摘極早而很細嫩,「十斤茶養一兩芽」,接著說茶芽上白毫很多,茶葉包裝也很精緻,用紅紗做茶袋,令人悅目。
  • 「江夏無雙種奇茗」你所不知道的雙井綠背後的故事
    黃庭堅在《雙井茶送子瞻》(子瞻為蘇東坡字)中寫道: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同時也告訴他的老師說,雙井茶的品質十分優異,「我家江南摘雲秧,落霏霏雪不如」蘇東坡品嘗了雙井茶之後,也讚不絕口,即回贈一首:《魯直(即黃庭堅別名)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誇新書。磨成不敢付憧僕,自看雪湯生璣珠。
  • 著唐服 煮唐茶 品盛世風韻 茶聖曾汲泉煮茶的陸羽泉今日盛大開園
    著唐服 煮唐茶 品盛世風韻 茶聖曾汲泉煮茶的陸羽泉今日盛大開園 2020/10/03 17:13 來源: 瀏覽:829
  • 讀黃庭堅的《雙井茶送子瞻》,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
    《雙井茶送子瞻》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磁霏罪雪不如。據說富弼就曾以「原來只是分寧一茶客」來目山谷(見《宋碑類鈔》),足可說明其與茶的深深緣份。何況其家鄉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的「雙井」之茶又是被稱為「草茶第一」的絕佳之品。現在,以佳茗饋贈韻士,而且走吟筆以奉附,於是就有了這首《雙井茶送子瞻》詩。
  • 「茶人」黃庭堅:一生與茶相伴,茶詩千古流芳
    他自幼生活在江南茶鄉,「雙井因黃庭堅而重」(宋周輝《清波雜誌》),指雙井茶因黃庭堅的喜愛得以揚名。「雙井茶」就產在黃庭堅的家鄉,「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雙井茶送子瞻》)家鄉珍品雙井茶,它碾出的茶末比雪花還要皎潔。
  • 品蘇軾《六一泉銘並序》感懷蘇軾與歐陽修誠摯的友誼
    惠勤的弟子懇求蘇軾,對此事件要有所表示,於是蘇軾便用歐陽修的「六一」名號,將此泉命名為「六一泉」,同時欣然寫下了《六一泉銘並序》:歐陽文忠公將老,自謂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錢塘,見公於汝陰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長於詩,吾昔為《山中樂》三章以贈之。子間於民事,求人於湖山間而不可得,則盍往從勤乎?」予到官三日,訪勤於孤山之下,抵掌而論人物。
  • 宋代詩詞中的茶盞
    南宋時鬥茶文化盛行,人們吃茶已經融入在生活當中,有文獻記載;宋 吳自牧《夢粱錄·鯗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當時已是深入百姓生活。鬥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對茶和茶盞的要求,茶盞製作的越加精美,出現眾多精美的品種,有紺黑盞,兔毫盞,鷓鴣斑盞,木葉紋盞,青白盞等。
  • 茶傳媒原創:醉翁先生變「五美先生」,歐陽修在一盞茶中清醒活著
    「羽之論水,惡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雲流,然眾水雜聚,故次於山水,惟此說近物理雲。」對辨水之論,他做了這樣一番比較公正的結論。他的慧眼發現了雙井茶雙井茶,是北宋時期洪州分寧縣(今江西修水縣)城西雙井一帶產的一種茶。
  • 著唐服 煮唐茶 品盛世風韻 茶聖曾汲泉煮茶的陸羽泉盛大開園
    本次活動以「盛世唐茶韻 人間陸羽茶」為主題,旨在通過茶聖謁拜儀式沉浸式的唐風遊園體驗,唐代煮茶、宋代點茶課程的設置,豐富遊客在大徑山的茶文化體驗,在傳承的基礎上,為徑山千年禪茶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依著一泓味極清冽的泉水,煮茶品茗,研究茶事,這泓清泉便是陸羽泉。
  • 宋代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雙井茶送子瞻注釋: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人間風吹不到日照不到之處,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羅列著寶書。風日:風景陽光。日:黃庭堅文集、山谷集作「公」。這是從我江南老家摘下的雲腴茶,用石磨研磨細細雪花也比它不如。雲腴:即指茶葉。高山雲霧生長的茶葉肥美鮮嫩,稱雲腴。腴是肥美的意思,磑:亦作「碨」,小石磨,研製茶葉的碾具。落磑:把茶葉放在石磨裡磨碎。霏霏:這裡指茶的粉末紛飛。雪不如:說茶的粉末極為潔白,雪也比不上它。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