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川沙要聚全國戲曲發源地發起聯盟,還要做成戲曲小鎮

2020-12-17 澎湃新聞

雖然各地對戲曲的挖掘傳承越來越重視,但有沒有這樣一個平臺,可以聯合全國各個戲曲發源地,還能年年、月月、天天,不管是知名大咖,還是縣級以下基層院團,不管是殿堂之上,還是田頭地間,都能讓曲音繚繞,曲脈相傳?

9月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獲悉,為期兩周的2018首屆「戲韻中華·劇薈川沙」川沙戲曲大會,將於11月在川沙鎮拉開帷幕。

川沙戲曲名家系列大講堂啟動儀式

川沙新鎮黨委書記王小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川沙作為滬劇東鄉調的發源地,對戲曲的挖掘和保護尤為重視。此次戲曲大會並非小打小鬧,而將聚集全國戲曲發源地,發起「全國戲曲發源地聯盟」;同時還將邀請全國戲曲屆大咖,以及各劇種戲曲發源地縣級以下基層院團進行戲曲展演。

川沙人大副主任周建介紹,此次戲曲大會,將邀請全國流播廣、影響大的劇種名家、名團、名劇齊聚川沙開展交流,並著重邀請長三角地區最廣為人知的京、昆、越、滬、淮、黃梅、錫、滑稽戲、山歌劇等劇種的縣級以下基層院團進行戲曲展演,以「無時不演出,無處不劇場」的姿態展現戲曲。

而這些,也是川沙打造戲曲小鎮的重要抓手之一。

老祖禪堂的小舞臺

川沙滬劇團

藉助滬劇東鄉調發源地這一身份,川沙將在此次戲曲大會上發起「全國戲曲發源地聯盟」,共同發布《川沙倡議》,呼籲社會各界對戲曲的關注,為戲曲的傳承、發展和振興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川沙將舉辦全國戲曲傳承發展論壇,並在大會期間,吸引全國戲曲服飾、道具生產廠家和文創公司等前來展示戲曲服飾、道具和衍生品,加強觀眾、遊客對戲曲的體驗感,為古老的戲曲行業挖掘新的效益迸發點。

王小君介紹,戲曲的起源在民間,戲曲發展的原動力在人民。本次戲曲大會將致力於用最貼近群眾的方式表現戲曲,用最純樸的形式推廣戲曲。大會期間,將以川沙為圓心,以輻射整個浦東各個街鎮的覆蓋面,巡迴播放優秀戲曲電影,同時,積極推動各劇種進校園、進村居、進企業巡演,培育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戲曲愛好者,真正為戲曲的傳承奠定「人力」基礎。

為增強戲曲大會的專業性,主辦方特聘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擔任大會顧問,羅懷臻、吳孝明、谷好好、茅善玉、趙志剛、沈偉民、張頌華、王馗、王曉珊、汪灝等為專家委員會委員。

同時,全國戲曲發源地聯盟、中國戲曲教育聯盟川沙創作採風基地、長三角戲曲聯盟中心、滬劇國家級傳承人茅善玉滬劇傳習所、川沙戲曲藝術展示中心的揭牌儀式,川沙滬劇團成為上海滬劇院協作劇團的籤約儀式,川沙戲曲小鎮建設3-5年規劃的發布也將陸續在大會期間進行,以此強化大會的可持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名家名角匯聚滬劇「娘家」 浦東打造戲曲發源地聯盟
    中新社上海10月24日電 題:名家名角匯聚滬劇「娘家」 浦東打造戲曲發源地聯盟作者 李姝徵 鬱玫一樹繁花初展蕊,滿城儘是丹桂香。早在63年前,川沙已有多支專業越劇團,而如今的「金沙越劇團」作為民間業餘劇團,在上海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越劇在浦東川沙的群眾基礎很好,許多民眾愛看戲也愛唱戲。」因此「趙氏工坊」一年前便落戶川沙,趙志剛表示,除了送戲進鄉村、進社區,深入校園「栽花育苗」亦是他們的著重點。
  • 全國10家戲曲院團發起「重陽戲曲九九活動」
    全國10家戲曲院團發起「重陽戲曲九九活動」 2019-09-24「重陽戲曲九九活動」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由全國10家戲曲院團聯合發起的「重陽戲曲九九活動」24日在北京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啟動。
  • 戲劇盛世:全國戲曲劇種聯盟在河南成立
    文化是時代的產物,傳統文化誕生於歷史,也要順應於當下。戲曲,是中華民族的視聽美學,是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面對這一傳承千年的藝術瑰寶,如何使之在當下再度閃光,是國人共同面對的命題。作為身在其中的戲曲人,更加責無旁貸。
  • 大咖空降,全國戲曲劇種聯盟在河南成立
    文化是時代的產物,傳統文化誕生於歷史,也要順應於當下。——引語9月28日,一條重磅消息來襲:全國戲曲劇種聯盟在河南成立。中國戲曲界的目光齊聚鄭州,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2018年9月28日,全國戲曲劇種聯盟在鄭州建業足球小鎮成立,這是各大劇種以創新發展為核心結成的同盟陣線。它的成立,旨在加深各劇種間交流,推動戲曲產業發展,為青年演員提供展示、演出的共同平臺。
  • 越劇嘉年華在浦東川沙舉行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4日電(李姝徵 鬱玫)越劇嘉年華,戲迷狂歡節。國慶長假進入佳境,川沙戲曲已現高潮。
  • 了解戲曲文化底蘊 幫助戲曲走進課堂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陳澄(左)接受央廣網小記者劉新辰(右)採訪。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陳澄在接受央廣網小記者採訪。她認為,戲曲能夠輔助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全方位發展。記者:您認為應如何讓家長和學生都熱愛戲曲呢?陳澄:學生在接觸戲曲時能夠積極地調動藝術細胞,從而在輕鬆的狀態下去學習,可以達到減負的目的。同時戲曲也能輔助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幫助他們更加踏實、全方位地往前走。
  • 越劇小鎮開園 全國十院團回歸越劇發源地
    新華社杭州12月31日電(記者白瀛)在我國首個以地方戲曲劇種命名的特色小鎮越劇小鎮開園之際,全國10個越劇院團聯袂回歸越劇發源地嵊州,竺小招、茅威濤等主演的越劇《山河戀·送信》也亮相小鎮。據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副會長、越劇小鎮總設計師郭小男介紹,越劇小鎮坐落於女子越劇發源地浙江嵊州施家岙村,旨在打造以越劇演出為核心的生活綜合體,包含劇場群、博物館、大師工坊、越劇學校、影視基地、工匠村落等核心項目,2018年12月30日開園。
  •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戲曲史重大項目聯盟秘書處」在上海師範大學...
    今天,「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戲曲史重大項目聯盟秘書處」在上海師範大學設立,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王豐、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社科處處長王卉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朱自強共同為秘書處揭牌。
  • 嵊州:近距離感受戲曲魅力 越劇小鎮首次舉辦中國上下五千年戲曲活態展
    一位來自山東的遊客一邊看著越劇小鎮的戲曲表演,一邊感嘆道,來越劇小鎮讓他感受了濃濃的戲曲文化,也長了見識。據了解,國慶假期,越劇小鎮首次舉行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戲曲活態展,以特有的展示展演方式,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紛紛前來打卡。
  • 「九州百戲」匯聚全國戲曲經典名段 回顧70年戲曲傳承路
    9月21日,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的品牌欄目《九州百戲》年度大型演出「盛世華章——全國戲曲經典名段演唱會」在大世界中心舞臺成功舉辦,上海首屆戲迷才藝大賽也同時開幕。此次展演選擇的劇目,正是這些劇種代表作中的經典名段,以此回顧和學習經典,既是對前輩戲曲工作者的致敬,更是傳承有序的最好體現。
  • 黃梅戲是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發源地到底是安徽還是湖北?
    關於黃梅戲的發源地有不少爭議,但是對於黃梅戲的發展壯大地沒有什麼爭議,黃梅戲的發源地爭議主要在湖北和安徽之間,在鄂晥交界處,黃梅、宿松等地之間。黃梅戲什麼時候成為的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呢?其實時間並不長,黃梅戲是建國之後才發揚光大的,原來不過是鄉野小戲。1956年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上映,從此黃梅戲擁有了全國影響力,很多人對會哼幾句黃梅戲唱詞。
  • 廣州增城 近300名全國戲曲電影人齊聚1978電影小鎮
    11月21日,第二屆新時代戲曲電影發展論壇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正式拉開序幕,吸引了中國劇協、中國影協、中國評協有關領導,以及來自中國全國各地近20家協會、劇院等單位機構近300名戲劇影視界嘉賓齊聚一堂,共赴盛會。
  • 「新中國戲曲發展史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王豐、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社科處處長王卉、全國藝術科學項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朱自強、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恆、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負責人與社科處負責人,以及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戲曲史」(十省卷)的各位首席專家、特邀戲曲史家等出席會議。
  • 新中國戲曲發展史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新時代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推進「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戲曲史」(諸省卷)這一系列重大項目的順利開展,11月19日,全國藝術科學項目管理中心在上海師範大學設立「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戲曲史重大項目聯盟秘書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在這裡舉行了新中國戲曲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 懷寧縣石牌鎮打造全國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據安慶新聞網報導,懷寧縣石牌鎮享有「徽黃故裡,戲曲聖地」的美譽,「京劇之父」徽劇和全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都在此誕生並哺育,戲劇界有「梨園佳弟子,無石不成班」之說。目前該鎮正在全力打造全國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 懷寧縣致力打造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佔地總面積7785平方米的徽班博物館,設計堅持紮根地域性、融合文化性、響應時代性理念,借鑑懷寧傳統建築風格,結合現場展館功能及傳統城隍廟型制,將展示、典藏、交流、服務等功能組成有機體,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基地、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 建設徽班博物館,只是懷寧縣致力打造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長徵」中的一步。
  • 太行山腳下的戲曲小鎮
    打卡我的小康生活【太行山腳下的戲曲小鎮】隱於太行山腳下的武安市樓上村,有著悠久的戲曲文化歷史。憑山俯瞰,村旁巨大的臉譜圖案,顯示著這裡獨特的戲曲風韻。「平調落子」是樓上村戲曲的一大亮點,步入戲曲小鎮,樓上戲院正上演平調落子經典小戲《端花》,臺下村民遊客滿座。戲曲是當地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村民們茶餘飯後唱上兩段平調落子戲,享受著充實的精神生活。
  •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項目案例
    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項目簡介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總佔地面積2.18平方公裡,總投資約15.59億元。安慶市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小鎮以市場化方式進行整體開發,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以戲曲產業化為核心打造戲曲特色小鎮,把石牌鎮建設成為全國戲曲工作者的文化體驗地和世界戲曲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
  • 戲韻芬芳演繹國粹之美 戲曲百戲(崑山)盛典走進上海虹橋高鐵
    曲韻婉轉,樂聲悠揚……10月29日,經典崑曲折子戲《牡丹亭》在上海虹橋高鐵站「2020戲曲百戲(崑山)盛典」主題展廳上演。身著崑曲服飾的「杜麗娘」,身段婀娜,唱詞唯美,將崑曲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了許多旅客駐足欣賞。
  • 深圳:「戲聚星期六」演繹戲曲新模式
    邊講邊唱,創新傳播戲曲形式「誰說戲劇無聊,誰說戲劇慢,誰說戲劇悶?來到『戲聚星期六』就知道,其實戲劇非常有趣。」9月3日,在「戲聚星期六」100期的演出現場,記者親眼看到,「戲聚星期六」用名家邊講邊唱的活潑生動的形式,令在場的600多名觀眾大開眼界,拍手叫好。兩年前,主辦方在策劃「戲聚星期六」時,可謂絞盡了腦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