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角匯聚滬劇「娘家」 浦東打造戲曲發源地聯盟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10月24日電 題:名家名角匯聚滬劇「娘家」 浦東打造戲曲發源地聯盟

作者 李姝徵 鬱玫

一樹繁花初展蕊,滿城儘是丹桂香。桂花的甜香伴著悠悠戲韻,將秋色中的浦東川沙古鎮裝點得分外夢幻。

這座丹桂飄香的江南古鎮,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滬劇的「娘家」。滬劇源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村氣息,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於1979年重建的川沙滬劇團,曾創下連續7年平均每年演出370場的驕人紀錄。

「有戲」的川沙古鎮不僅孕育了滬劇,其間豐厚的戲曲土壤更吸引了各色劇種名家紛至沓來,共助浦東戲曲「百花盛放」。

「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似舊時友……」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城小學的活動室裡,雛鳳清聲、水袖款擺,「小寶玉」和「小黛玉」們正在排練越劇《紅樓夢》。據新城小學校長龔彥介紹,自去年9月起,該校每個班級都開設有傳統戲劇藝術普及課程。此外,更和越劇名家趙志剛的「趙氏工坊」密切合作,將戲曲名家指導引入浦東校園。

於上海而言,越劇既是「外來客」,更是「舊時友」。越劇發源於浙江嵊泗,卻發祥於上海灘的十裡洋場,「越劇十姐妹」抵滬後更讓這朵「仙葩」綻放得愈加嬌豔。

早在63年前,川沙已有多支專業越劇團,而如今的「金沙越劇團」作為民間業餘劇團,在上海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越劇在浦東川沙的群眾基礎很好,許多民眾愛看戲也愛唱戲。」因此「趙氏工坊」一年前便落戶川沙,趙志剛表示,除了送戲進鄉村、進社區,深入校園「栽花育苗」亦是他們的著重點。

除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川沙流淌千百年的文化脈絡更讓戲曲名家「青眼」有加。川沙古鎮老宅「內史第」不僅是黃炎培故居,也走出了宋慶齡等宋氏家族成員,以及胡適、沈毓慶、黃競武、黃自等數十位名人;浦東傳統手工「三刀一針」中的「一針」更與戲曲唇齒相依。

「一針」指的是繡花針。浦東川沙一帶的婦女,很早就會用一根針在很大的線網上編織圖案,製成各種裝飾品。浦東不僅是上海向西方各國出口刺繡產品的重要加工基地,更與戲曲服飾製造息息相關。

「戲曲振興到復興,是需要全面復興的。」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中國的傳統戲曲保護歷經演員培育、編劇培養,眼下,戲曲服飾工藝同樣應該得到保護,「這些手藝的失傳將是中國戲曲的損失。」

戲曲服飾的一針一線,猶如演員的一字一腔。谷好好認為,浦東川沙不僅「有戲」,更有讓觀眾了解戲曲「幕後的藝術」。

未來,「有戲」的川沙更將「星光熠熠」。於11月開幕的川沙戲曲大會屆時將聚集尚長榮、羅懷臻、吳孝明、谷好好、茅善玉等戲曲「名角」,全國戲曲發源地聯盟、中國戲曲教育聯盟川沙創作採風基地、長三角戲曲聯盟中心、滬劇國家級傳承人茅善玉滬劇傳習所亦將落戶浦東川沙。

經國家普查,中國現存348個劇種。「在348個劇種中,我們只是一粒沙,」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黨委書記王小君表示,川沙希望藉助自身「聚沙成塔」,團結全中國的基層院團,讓中國傳統戲曲得以「百花盛放」。(完)

相關焦點

  • 上海川沙要聚全國戲曲發源地發起聯盟,還要做成戲曲小鎮
    9月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獲悉,為期兩周的2018首屆「戲韻中華·劇薈川沙」川沙戲曲大會,將於11月在川沙鎮拉開帷幕。川沙戲曲名家系列大講堂啟動儀式川沙新鎮黨委書記王小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川沙作為滬劇東鄉調的發源地,對戲曲的挖掘和保護尤為重視。此次戲曲大會並非小打小鬧,而將聚集全國戲曲發源地,發起「全國戲曲發源地聯盟」;同時還將邀請全國戲曲屆大咖,以及各劇種戲曲發源地縣級以下基層院團進行戲曲展演。
  • 茅善玉、孫徐春等名角同臺……滬劇與交響樂在這臺音樂會裡交融著
    圖說:孫徐春和茅善玉演唱《雨中情》 主辦方供圖在80多人的交響樂隊和合唱團的伴奏下,茅善玉、孫徐春、陳瑜、葉惠賢、錢思劍等眾多滬劇名家昨晚在上海商城劇院同臺獻唱。圖說:茅善玉與新東苑滬劇團團長沈慧琴演唱滬劇版《唱支山歌給黨聽》 主辦方供圖上海滬劇院幾乎每年都要做一臺滬劇交響音樂會,但這在民營院團的演出中並不常見。
  • 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開幕
    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開幕 攝影:祖忠人 人民網上海12月21日電 (記者曹玲娟)緊緊圍繞「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這主線,展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滬劇在現代戲創作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昨晚,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在喜馬拉雅藝術中心大觀舞臺拉開帷幕。
  • 大家談藝 品味國粹 戲曲名家走進浦東校園弘揚傳統文化
    人民網上海9月27日電  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浦東新區文化和體育旅遊局、浦東新區教育局、李佩泓戲曲藝術工作室、上海古凡交響樂團聯袂創建的校園文化品牌《名家戲堂—大家談藝 品味國粹》,從今年4月開始,歷時近半年的時間,目前已邀請了8位戲曲界名家走進校園舉辦戲曲講座,旨在推進中華傳統戲曲在浦東新區校園的傳承,品戲品人生
  • 戲曲之光閃耀浦東校園
    校園文化品牌《名家戲堂—大家談藝 品味國粹》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浦東新區文化和體育旅遊局、浦東新區教育局、李佩泓戲曲藝術工作室、上海古凡交響樂團聯袂創建,今年4月以來的半年時間裡,共邀請了8位戲曲界名家大師走進校園舉辦戲曲講座,旨在推進中華傳統戲曲在浦東新區校園的傳承,品戲品人生,學藝學情操。
  • 蘇浙皖名家亮相 上海說唱聯袂蘇州評彈引來叫好一片
    星光熠熠的陣容中既有盛小雲、張建珍、陳琰、錢國華等蘇州評彈名家,也有上海評彈團生力軍秦建國、高博文、黃海華、姜嘯博等,用盛小雲的話說:「聽說是圍繞蔣月泉先生生平創作的作品,大家都積極踴躍參與。」  上海國際藝術節走過20年,江蘇、浙江、安徽等長三角名家名團競相亮相。而今,四地藝術家面向未來,尋求進一步融合與發展。
  • 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閉幕
    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閉幕 攝影:祖忠人 沈剛 人民網上海12月27日電 (記者 曹玲娟)昨晚,一曲充滿滬韻鄉情的《百年流聲》,拉開了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閉幕式的序幕。
  • 戲曲 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滬劇
    中國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40年代以後,滬劇在話劇和電影的影響下,建立了編導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畫人物性格,探尋唱、做、白的有機結合。演唱藝術方面,以最能表現個人演唱特點的長腔長板為主,出現各種流派。並將電影《桃李劫》改編成《恨海難填》,演出獲得成功,同年被拍攝成戲曲影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滬劇進入改革發展的新時期。
  • 「長三角」戲曲展演月開幕,4大劇種6家院團匯聚浦東三林
    「長三角」戲曲展演月開幕,4大劇種6家院團匯聚浦東三林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2020-10-2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
  • 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票房熱 用什麼回報觀眾
    原標題: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票房熱 用什麼回報觀眾?  「辛苦是辛苦,可心裡甜。」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7月20日在奔馳文化中心音樂俱樂部開幕。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透露,開幕式門票一天售罄,「昨日的前輩遺產、今天我們的擔當,鑄就滬劇明天的輝煌。」  今年正逢「申曲皇后」王雅琴誕辰100周年、滬劇「王派」創始人王盤聲逝世一周年,開幕式以「向大師致敬」為開篇。
  • 傳承流派,飲水思源 第四屆滬劇藝術節閉幕
    昨天,在外高橋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迎來收官演出:一臺滿載著深情的滬劇經典演唱會,讓觀眾和演員們,一起深切緬懷石筱英和邵濱孫兩位藝術家。不過經過導演張駿祥老師的啟發,她還是把一個花言巧語、封建腦袋的媒婆演得活靈活現,還榮獲了全國戲曲會演演員一等獎。此後,石筱英甘當綠葉,在《蘆蕩火種》《楊乃武與小白菜》《雷雨》《戰士在故鄉》《借黃糠》等一系列劇目中擔任配角,被譽為「金牌配角」。在昨天的演出中,薈萃了滬劇諸多名家名角。
  • 名家萌娃齊上陣 第五屆上海滬劇藝術節開幕
    上世紀80年代,滬劇電視連續劇曾開創全國戲曲電視劇的先河,一大批優秀作品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開幕式上,滬劇電視連續劇《昨夜情》《璇子》《風雨同齡人》《明月照母心》的主題歌也以聯唱的形式重現舞臺。開幕式還特邀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鄭瑤與滬劇青年演員洪豆豆共同演唱《茉莉花》,美聲與滬劇的融合,展現了滬劇劇種「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特色。
  • 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3月揭幕 用「上海的聲音」歌頌建黨百年
    從「楊子榮」到「江姐」,從《壹號機密》到《洪湖赤衛隊》……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浦東的傳統戲臺將變身「紅色講臺」,「上海的聲音」將牽手「國粹」京劇,歌頌建黨百年。昨日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新聞發布會獲悉,本應於去年舉辦的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順延至今年的3月20日至5月2日舉行。
  • 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節落幕 7天中40餘家院團參演
    原標題:以「上海的聲音」唱響時代讚歌 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節昨晚落幕,7天中40餘家院團參演  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節閉幕式,昨晚在浦東源深體育館舉行,演出陣容和演出形式創歷年之最。除了全市各家滬劇院團的專業演員、各區縣滬劇沙龍的滬劇愛好者和大學生代表外,來自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等地的滬劇院團和滬劇沙龍的代表也首次加盟演出,組成近5000人的演出團隊。現場觀眾即是演員,演員也是觀眾,大家憑著對滬劇的熱愛聚在一起,以「上海的聲音」唱響時代讚歌。
  • [浦東]觀瀾小學:紅梅向陽開 戲曲放光彩
    11月13日下午,「戲曲展神韻  經典沁人心」2018浦東新區戲曲進校園展演活動在觀瀾小學新川校區體育館隆重舉行。 會場曲苑大咖雲集,領導嘉賓蒞臨。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諸迪副區長、李國華副區長,浦東新區教育黨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諸惠華,浦東新區文廣局、浦東新區財政局,川沙新鎮黨委書記王小君等鎮領導以及京、昆、越、滬、淮5個戲曲名師工作室團隊出席了本次活動。
  • 滬劇電影《雷雨》獲專家好評:弘揚中華美學傳承戲曲文化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史競男)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項目,滬劇電影《雷雨》8月27日登陸大銀幕,上映首周便突破了戲曲電影預售票房紀錄及首映日票房紀錄。專家表示,影片忠於原著,蘊含中華美學精神,有利於推動戲曲文化的傳承發展。
  • 第12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今春歸來,14臺大戲集中眾多名角
    本屆活動由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澎湃新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從京劇《智取威虎山》、《杜鵑山》到滬劇《江姐》、《壹號機密》再到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從新創黃梅戲《雷雨》到現代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乃至充滿上海本土風情的評彈《高博文說繁花》和滑稽戲《上海的聲音》……今年的名家名劇月恰逢建黨100周年,多部深入人心的紅色經典將在展演中亮相,而不少本應在去年上演的原創戲曲新作也將通過這一平臺初登上海舞臺。
  • 到「白公館」聽滬劇!第五屆上海滬劇藝術節落下帷幕
    本屆滬劇藝術節閉幕式舉辦地滬劇院新址位於汾陽路150號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內,建成於1919年,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徐匯區文物保護點。閉幕式以老洋房和西裝旗袍戲為元素,陽臺、花園、窗臺都成為表演空間,觀眾坐在近六千平的花園中,聆聽由滬劇界的名家新秀共同演繹的《大雷雨》《碧落黃泉》《董梅卿》《日出》《石榴裙下》《雷雨》《璇子》《魂斷藍橋》等經典唱段。
  • 既「好聽」又「好看」,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昨晚開幕
    一曲深情豪邁的《我愛你中國》在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和一群滬劇演員的共同演繹中拉開了演出序幕,昨晚,第四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在喜馬拉雅藝術中心大觀舞臺隆重開幕。圖說: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昨開幕 祖忠人 攝開幕式演出陣容和唱段都當得起「經典」二字,韓玉敏、沈惠中、徐伯濤、王明道、陳瑜、王珊妹、王明達等老藝術家悉數亮相,茅善玉、孫徐春、錢思劍、李建華、凌月剛、朱儉等當今滬劇舞臺上的中堅力量,以及2006級滬劇青年演員和2013級滬劇青年團的滬劇新苗們八代同堂,集體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