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專家熱評《年夜飯》:記錄了「年味與鄉戀裡的湖南」

2020-12-18 紅網

《年夜飯》得到了影視專業人士的肯定和點讚。

 紅網時刻記者 王詩穎 劉璇 李慧 長沙報導

「越過山、跨過海,生活中再多的冷熱酸甜,都不如父母一句『回家就好』來得踏實。」這部由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特別策劃推出的2019新春賀歲大餐——首部講述美食與家風的傳承的紀錄片《年夜飯》於2月5日(正月初一)正式上映,迅速刷屏了湖南人的朋友圈,大家在這部幾分鐘的視頻裡,看到了湖南的味道與家鄉的眷戀。

不僅是普通人的點讚,《年夜飯》也得到了影視專業人士的肯定,「鏡頭精緻」「表達細膩」……從更專業的角度來看,《年夜飯》用溫暖的方式表達了新春的真情與溫度。

東方衛視市場部王鵑:好吃又好看的《年夜飯》

「這是一頓好吃、好看又蘊含著濃濃鄉戀的『年夜飯』。」東方衛視市場部項目經理王鵑認為,《年夜飯》的片頭以水墨畫為底色,一道道美味菜餚的鮮豔色調躍然山水畫中,不僅看上去格外誘人,更讓這些經典菜餚增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

片子介紹了毛氏紅燒肉、剁椒魚頭的做法,富有實操性,每個鏡頭都拍得十分精緻,很有電影的質感,視覺上絕對是一種享受。而這些經典湘菜更是湖南人民每年的年夜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對每個湖南人來說,尤其是那些出門在外的遊子,它們的味道應該就是家的味道吧。

長沙彈詞和湘繡都是非常細膩美麗的湘江傳統文化,片中拍攝的彈詞傳人以及湘繡藝術工作者們吃年夜飯的場景,不僅散發著濃濃的年味,也傳遞出他們對傳統藝術的守望,對家鄉的眷戀。「年味與鄉戀,守望與傳承,都在這頓熱騰騰、香噴噴的《年夜飯》裡啦。」

虎虎虎影視黃剛林:《年夜飯》圓了中國人的夢

「紅視頻的《年夜飯》從【守】【聚】【尋】【信】【敬】【祈】等六大方面譜寫了中華傳承美德的繼承和發揚。」長沙虎虎虎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剛林表示,《年夜飯》裡表現的小家聚、大家聚、中國聚,正是圓了中國人的夢——《年夜飯》。

畫面上整體的聲畫恰到好處;片頭的呈現簡單而大氣,中國元素淋漓盡致;拍攝細膩用心更是專業;編輯在視覺上給了大家專業和專注的視覺盛宴。

「我看了五個片子,記者文字功底深厚,思維細膩,這些經典湘菜也是家家戶戶年夜飯的必備菜餚,家戀和鄉戀更濃厚。」黃剛林說,這是一頓色香味俱全且又蘊含著濃濃鄉戀的「年夜飯」!大師們讓這些經典菜餚傳承了湖湘傳統文化,韻出了家的味道,更韻出了濃濃的年味。

紅網視聽中心謝浩:用故事傳遞真情 以溫度勾聯文化

作為主創團隊的成員之一,紅網視聽中心主任謝浩介紹,紀錄片《年夜飯》是一部講述美食與家風故事的賀歲紀錄片,節目通過拍攝許菊雲、王墨泉、聶厚忠、徐大斌、任偉政、張小春6位湘菜大師精心製作年夜飯和普通老百姓的家風故事,將傳承千年的湖湘美食、年俗文化、家風文化生動地融合在一起。用微紀錄的手法,表達「年味裡的湖南」和「美德家風的傳承」。

「用故事傳遞真情、以溫度勾聯文化,是我們創作的核心。」謝浩說,這種單集片長5-8分鐘的微紀錄片越來越受到網友們的歡迎,春節期間的傳播率尤其高,片中的傳奇美味、家風故事、湖湘文化隨著紀錄片的播出,已經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年夜飯》受追捧:感受到火辣辣的湖湘年味
    「鏡頭語言讓湖湘文化通過湘菜這一載體得到了傳承」「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火辣辣的湖湘年味」……看完《年夜飯》紀錄片,大家紛紛表示,通過多位頂級湘菜大師和普通老百姓精心準備年夜飯的故事,感受到了美食之美、文化之美、傳承之美。
  • 尋常煙火|舌尖上的湖南年味
    轉眼間,己亥年的尾聲已經遠去,我們迎來新的庚子年。隨著過年的腳步臨近,許多人家裡開始準備過年的一些菜式。在湖南對於迎接春節的到來特別講究,尤其是在準備年夜飯上。那麼,湖南人過年常吃什麼菜呢?小編精選了幾個湖南地區的「年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舌尖上的湖南」! 長沙大雜燴火鍋老長沙年夜飯上的第一道菜大多數都會是全家福火鍋。
  • 湖南年夜飯上的10道家常菜,特色湘味,寓意吉祥
    隨著過年的腳步漸漸臨近,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啦,春節年夜飯,合家歡聚的團圓大餐,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小編為你帶來湖南年夜飯飯桌上的必吃菜,帶你走進湖南人家的年夜飯,看看都有哪些特色。很多人會為年夜飯發愁,到底年夜菜要吃什麼才有年味?
  • 1983年第一屆春晚:《鄉戀》為何被列為靡靡之音?後被廣泛傳唱
    今年《春晚》這道必不可少的年夜飯,包含了哪些形式、演員、節目單,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有的人也開始好奇,這場已成為我們過年傳統的大型聯歡晚會,是在什麼時候興起的呢?圖片來自網絡第一屆春晚的舉辦時間是1983年,當時,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不久,人們的思想還相對保守,節目的內容主要以抒發家國情懷、表現社會生產生活的題材為主,愛情題材的影視節目,當時還在禁播
  • 《鄉戀》:歌聲裡的改革信號
    1980年1月1日的《文匯報》發出消息說,昨天中央電視台風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優美,得到大家喜愛。1980年2月,《鄉戀》入選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每周一歌》。在那個電視尚不普及的年代,《每周一歌》影響特別大,《鄉戀》因此一下子流行開來。在當時,要聽李谷一唱歌,就得午夜2點去排隊買票。光1980年上半年李谷一就唱了200場。
  • 通城年味漸濃,年夜飯預訂又火爆
    除夕夜一家人圍坐一起吃團圓飯,是人們對「年味」的回憶。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少南通市民選擇到酒店吃年夜飯。但是由於疫情的關係,去年的年夜飯,消費者們似乎吃的「不太盡興」。儘管距離春節還一段時間,南通城的年夜飯預訂已經開始了。
  • 「鼠」不盡的年味:2020農曆新年裡「別樣」的年夜飯
    2020年農曆新年,註定不平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全國上下都處於積極對抗疫情的緊張形勢之中。此外,各大媒體和官方渠道都在發布如何預防病毒傳染的措施,其中,包括宅在家少串門、多洗手勤消毒、出門戴口罩等。
  • 熱評|6688元一桌,故宮的年夜飯叫座又叫好,關鍵是吃出文化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評論員 高路 故宮最新文創產品——年夜飯,菜單還沒有公布,位置已經被搶光了。據中新社報導,故宮角樓餐廳推出的這項年夜飯服務,每桌按十人收費6688元,每增加一位再多收680元。預定時間是從小年夜(1月19日)到正月十五(2月8日)。想想在故宮的角樓餐廳,身處傳統建築的氛圍裡,吃著地道的傳統美食,欣賞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一定是視覺與味覺的一場盛宴。這幾年故宮推出的文創產品已經非常多了,撲街的有,但火的居多,這說明故宮走的路子是對的。
  • 年夜飯品的是親情 海派年夜飯如何更有年味
    臘八一過,年味越來越足。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年三十那頓年夜飯,是很多上海人一年中最為隆重的一場儀式,寄託著大人小孩一年中最美的期待。如今,物資豐盛、食物花樣越來越多,想在餐桌上尋回過去的年味,就得聽聽老饕客們的講究。
  • 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禁歌《鄉戀》是怎麼解禁的?
    我們來看看這個空前「豪華」的陣容:相聲大師侯寶林、郭全寶、馬季、姜昆、侯耀文,影視明星斯琴高娃、劉曉慶、嚴順開,歌唱演員李谷一、胡松華、鄭緒嵐……他們聯袂出場,給億萬觀眾奉獻了一場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在我看來,1983年春晚最經典的地方,則是李谷一的表現。李谷一是雲南昆明人,生於1944年。
  • 特別策劃:年夜飯 你的團年宴是什麼菜
    手抓羊肉有三種吃法: 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的熱吃、 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的冷吃, 還有用熱油邊煎邊吃。 湖南·年糕 在年夜飯的餐桌上,
  • 李谷一《鄉戀》(2009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
    2009央視元旦晚會2009年央視「春天旋律」元旦晚會上,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成名曲《鄉戀》,與觀眾重溫上世紀80年代的難忘記憶。(2008年12月31日晚直播)春天旋律 2009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 第一部分1、賀新年 演唱:張峻寧等2、祝酒歌 演唱:劉和剛 3、迎接一個迷人的春天 朗誦:徐濤4、鄉戀 演唱:李谷一
  • 記憶中的年夜飯:人間至味是團圓 四代人講述他們的故事
    記憶中的年夜飯:人間至味是團圓 從1939年到2020年,四代人講述他們的故事 1930年代 模樣相似、物料有別的炸丸子 時間穿越到1939年春節。隨父母從安徽老家遷至湖南黔陽(今湖南懷化洪江市)的7歲男孩壽生在黔城古鎮裡過了來湖南後的第一個年。
  • 【歌聲飄過40年】鄉戀
    四十年風雨成長 四十年碩果輝煌奮鬥的汗水化作靈動的音符飛揚的歌聲見證追尋的足跡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目《歌聲飄過四十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央廣經典音樂廣播誠意奉獻歌聲飄過四十年作詞:馬靖華 作曲:張丕基 演唱:李谷一1979年12月21號的午夜,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插曲的錄製現場。
  • 「湖南紅茶」「花蜜香、甘鮮味」引領潮流 36家企業獲準使用公共品牌
    「湖南紅茶」「花蜜香、甘鮮味」引領潮流36家企業獲準使用公共品牌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6日訊(記者 劉勇)繼綠茶、黑茶之後,市場又興「紅茶熱」今天,農博會專場推介「湖南紅茶」,以「花蜜香、甘鮮味」作為產品共性的第二批36家企業獲準使用「湖南紅茶」公共品牌。 省茶葉研究所所長張曙光在推介會上介紹,湖南紅茶始創於1854年,曾與「祁紅」「建紅」在全國三足鼎立。自1891年至1916年的25年中,湖南紅茶年均產80萬擔。1993年,湖南紅茶出口4.6萬噸,佔全國出口量50%以上。
  • 李谷一揭秘《鄉戀》爭議風波,一起聆聽霍尊再唱經典
    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秉承主流媒體的文化責任與使命,聯袂策劃推出音樂紀錄片《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今晚湖南衛視19時30分,湖南經視19時45分將播出第六集《鄉戀》,敬請關注。1983年的央視春晚,李谷一老師含淚演唱了《鄉戀》,這不僅意味著關於這首歌長達三年的爭執結束,也標誌著我國流行音樂大發展的時代開啟。
  • 網友熱議猴年團圓飯 各地招牌菜傳遞不同「年味」
    不僅如此,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上門年夜飯」也成為不少家庭選擇的新型年夜飯模式。昨晚的年夜飯,你如何選擇?各家餐桌上,又有哪些主打招牌菜呢?  僅三成網友願嘗試「上門年夜飯」  今年除夕,不少網絡電商推出上門服務,在手機上下單,不僅可以買到成品或半成品的飯菜,就連大廚都可以親自上門,在客人家裡現場烹飪年夜飯。
  • 南京年夜飯市場觀察——年夜飯,疫情後的年味重尋
    牛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2021年的除夕作為疫情後的首個除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今年年夜飯怎麼吃?人們對年夜飯有哪些期待?記者走訪了南京多家餐飲店,探尋2021年夜飯市場的新變化。  更火爆:提前一個月只為搶一個包間  在南京工地上打拼,去年正月初五原本計劃回老家跟妻兒團聚的趙懿煒,最終因疫情原因「沒能走開」而錯過了2020年春節的家庭聚餐。
  • 「我家的年夜飯」滿桌家鄉味腹語表演送祝福年夜飯的保留節目
    楊璇家的年夜飯「一大家子齊心協力去忙一頓年夜飯,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情!」昨天,多次走進央視的寶應80後腹語辣媽楊璇講述她家的年夜飯。全家人忙年夜飯年年被評為「五好家庭」楊璇說,10多年前,爺爺奶奶身體還很硬朗,年夜飯都是他們張羅,「我爸爸姊妹五人,每年除夕晚上,五個家庭和爺爺奶奶聚在一起過。後來人越來越多,兩張大桌子,每張桌子10多人,吃得開開心心!」與別家年夜飯不同,年前一大家人就動手忙起來,「我家門前有塊空地,爸爸把空地變成了菜地,家人經常去拿菜。
  • 中國年成都味 川菜年夜飯擺到了倫敦、都柏林
    自2016年以來,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歡樂春節」活動的重要子品牌「行走的年夜飯」先後在美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舉辦,深受各國主流人士好評,成為推廣和弘揚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平臺。借力國家公共外交平臺「歡樂春節」活動,成都積極與駐外使館合作,加大對成都美食、旅遊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