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記錄:從荷蘭到美國,飛越大西洋——疫情下不可思議的旅程

2020-12-15 豆子也是醉了

近兩年,我女兒在荷蘭讀書,以下是她對自己在疫情中離開荷蘭赴美國休斯敦這一旅程的記錄——

風車之國,鬱金香氤氳的荷蘭

兩年過去,經歷了700多個日日夜夜,我畢業了,即將告別瓦赫寧根大學,也離開曾經美麗,如今卻疫情漸漸擴散的荷蘭。

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

2020年10月20日,我終於乘坐美聯航的飛機從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直飛休斯頓,從疫情的一頭回到另一頭。

訂票篇

順利訂票

疫情期間旅行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之前我聽說回國的機票貴到離譜,即使到十月份價格有所回落,也得兩千多歐。另外,撇開機票價格不談,也少不了別的麻煩——我希臘的同學六月初從希臘飛回荷蘭,預訂的航班被取消了五次,還沒退現金,給了五張代金券……

綜合各方面信息,我原本以為要飛休斯頓也不會太順利,但沒想到航班還挺多,價格也不算高,而且居然還有不少直飛的航班。疫情期間,我本就想儘量少在機場逗留,而且中轉的航班也不便宜,所以我在9月2日直接在studentuniverse預訂了10月10日直飛休斯頓的機票,票價$530,含一件託運行李。

訂好票三天後,我收到了Student Universe的郵件,說收到航空公司通知,我的航班時間有所調整,要我聯繫Student Universe或者航空公司。看到郵件我嚇了一跳,當時荷蘭已經是深夜,但幸好客服電話24小時服務,電話裡得到的信息也只是11點多的航班調到了早上9點半,很快我就拿到了新的行程單。

離別篇

伊朗大叔的車

因為航班太早且需要提前到達機場,來不及乘坐火車,我在出發前一周就找學校附近一個伊朗大叔租車公司預訂了車。

這位伊朗大叔在中國學生中挺有名,所以我來時就是租他的車接機,這是第三次租伊朗大叔的車。因為是疫情期間,租車價格從以往的60歐/車次漲到了65歐——聽大叔講,疫情期間他的生意減少了80%,僱的16個司機中也只有6個選擇疫情期間繼續工作。

機場篇

到達機場,是早上六點二十多,整個機場仿佛還在沉睡:

值機櫃檯還要將近十分鐘才開,少數幾個開著的櫃檯前也空無一人,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都十分悠閒地聊著天。

因為疫情的緣故,機場的工作人員都戴著口罩,有的戴著塑料擋板,櫃檯前和安檢區的開箱檢查區也都用透明塑料板擋住了。

健康登記表

辦值機的時候給了一張健康登記表,是要填好交給登機口工作人員的。

不知道是因為時間太早還是因為疫情蔓延,機場的人很少。從我開始辦值機,十五分鐘之後才有第二個人過去。接下來的一路上也幾乎沒看到人,要不是有指示牌,我幾乎以為自己走錯了。

機場有的地方燈都沒完全打開,光線有點暗,路過的各種窗口都空空蕩蕩,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有點瘮得慌。

機場許多地方都提供了免洗消毒液,我也經常去接一點給行李箱拉杆和手消毒,為了不傷手我帶了一次性手套。

到了安檢口,同樣的空無一人,直到我過了全身掃描的地方,後面才有人跟過來。值得一提的是荷蘭機場新的安檢系統,旅客不需要把任何東西單獨取出來,都直接過機器就好。

(貌似很安全,不過,我附帶說一句,我是10月20日從史基浦機場離開,在我離開之前的10月5日晚,有1名男子在機場出發廳持刀跟執勤憲兵「對峙」,憲兵勸說無效後向男子腿部開槍將其制服,據說這人沒有恐怖襲擊動機;我離開之後的10月25日清晨,荷蘭警方在史基浦機場查獲一輛藏有炸藥的汽車——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還是挺嚇人的。)

過了安檢,拖著箱子走了很久才走到登機口,一路上路過了很多賣飲食和各種免稅商品的店——鑑於機場人很少,我有了足夠的勇氣摘下口罩吃早點,好支撐一路沒法吃飯的旅程。

到了登機口,我發現美聯航要求不能戴有閥的口罩,無可奈何下我只好換下帶閥的FFP2口罩(歐盟標準,等同於KN95),換上備用的一次性外科用口罩。

幸福而安全的旅程——在空蕩蕩的飛機裡一路酣睡!

機艙裡:空蕩蕩

因為空曠,所以安全

上了飛機,頭等艙和商務艙幾乎是空的,直到我走到經濟艙,才看到了稀稀拉拉幾個人,行李架也罕見的空。

我放好箱子剛坐下,就聽旁邊有人問乘務員可不可以自行調整座位,而服務員的回答是:「沒問題。其實經濟艙總共15個人,你可以一個人坐一排。」

所以,接下來的行程變成我最幸福的旅程——我是一路躺著睡回去的。

一路謹慎,嚴防死守

裝備齊全,嚴防死守

旅程期間,飛機上提供了飲食——不得不說,坐了很多次美聯航,乘務員的態度提供的夥食是最好的一次——但疫情當下,我總覺得食物不夠安全,給的飯我只把熱的吃掉了,涼的麵包被我裝在了包裡,沙拉留在了盤裡沒吃,我還忍痛拒絕了至愛的冰淇淋(嗚嗚嗚……)!

另外,就算是旅客不多,我還是很注意安全:因為擔心外科口罩的防護效果不夠好,十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裡,我每三個小時左右就去衛生間換一個口罩。

順利落地,到達休斯敦

一路好睡,順利到達休斯頓,順利提取行李,全副武裝的我直到過海關的時候才摘掉塑料擋板、口罩、眼鏡等重重阻擋,露出真面目。

也許是因為我到的那個航站樓主要是國際航班,所以休斯敦機場航站樓裡也非常空曠,只有一個人孤獨地抱著束花在等人。

休斯敦機場沒有任何健康檢查措施,連體溫都沒有測過,此等安全措施,讓人相當無語——所以,我對於美國疫情的泛濫,真的非常理解:憑什麼不泛濫啊!

我不可思議的旅程——從荷蘭到美國,飛越大西洋

我盡力做了最嚴密的防守,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提心弔膽地邁出腳步,然後一拳打在棉花上,差點閃了腰——我在最安全的環境中,最輕鬆的氛圍裡,以最舒適的方式度過了整個旅程,安全到達目的地,不得不說,這是我的幸運!

最後,疫情還沒有過去,希望每一個人都跟我一樣幸運,一樣健康!

相關焦點

  • 賽艇參賽者起航橫跨大西洋3000英裡旅程 -- 2020年泰斯卡威士忌大...
    他們可能面對波瀾壯闊的海浪、極端體力挑戰以及最純潔的自然景象,從令人著迷的點點星空到自然棲息地的海豚、再到整個海洋的野生動物,他們要划船航行3000英裡抵達安地卡。 經過多年的準備,來自南非、荷蘭、美國和英國等21支國際划船隊(包括四人男子組、全女子組和單人組)將按照嚴格的新冠疫情規定進行比賽。 為了到達起航線,各划船隊必須展現出類似於海上所需的活力、決心和勇氣。
  • 再次打破記錄!大西洋「很熱鬧」,4風暴「共舞」,下周形成颶風
    而再看看2020年的9月,大西洋至今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不過根據目前的發展來看,將會出現4風暴「共舞」的局面。最主要的兩場風暴發展得如何?波萊特和雷內都創下了大西洋颶風季節中最早的「P」和「R」風暴的記錄,最西端的波萊特系統預計將在周六晚些時候保持熱帶風暴強度,它現在正受到上層不利的風和乾燥的空氣的阻礙。然而,它的風切變預計將在本周末減弱,這將使它在周六晚上增強為颶風。
  • 美國大西洋城市長美化從軍記錄 面臨聯邦調查
    美化從軍記錄 面臨聯邦調查  大西洋城市長泡「病假」  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市長羅伯特·利維已連續10多天不見蹤影,政府官員聲稱,利維請幾周病假,並拒絕透露他的行蹤。有人猜測,利維此舉可能是為躲避關於他美化從軍記錄的聯邦調查。
  • 衛星在大西洋拍到的,到底是什麼?
    2020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氣候的突然變化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似乎已經超出了之前最為熱議的臭氧層空洞問題,因為全球變暖的到來,讓全球各地的自然災害有明顯的增加,曾經的記錄一次又一次地被突破。疫情的到來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有多麼的可怕,南北兩極的溫度逐步升高,北極圈都已經出現了罕見的38攝氏度,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洪澇災害更是異常嚴重,蝗災依舊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肆虐,面對地球的一系列變故,2020年被稱為最不平凡最特殊的一年,面對這些氣候問題,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
  • 不可思議的旅程
    不可思議的旅程 作者(編者):【美】貝克爾 著 著 出版單位: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12 關閉 內容簡介:   小女孩意外得到了一隻神奇的紅色畫筆,用這支筆畫出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真的,她在臥室牆上畫了一扇門,當門打開時,她發現自己進入了另一個國度,一場不可思議的旅程就此開始
  • 被疫情困於加勒比海 24名中學生駕帆船橫渡大西洋回家
    被疫情困於加勒比海,24名中學生駕帆船橫渡大西洋回家  還原荷蘭少年派「奇幻」漂流背後的真相  ◎李婷婷  一則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前些日子在一些中文自媒體流傳。  事實上,這一新聞在荷蘭媒體圈卻並未激起太大波瀾,幾個主流媒體曾對帆船歸航動態有過簡短報導,除此之外,在「威爾德天鵝號」抵達荷蘭北部Friesland省當天,只有寥寥幾個當地媒體等待在Harlingen港口簡單報導了孩子們回家的消息。  本文作者是一位十歲男孩的華人母親,在荷蘭定居三年,讀到中文自媒體的所謂「報導」之後,試圖還原這一貌似傳奇的故事背後的真相。
  • 到了!法國乘木桶橫渡大西洋72歲老人抵達目的地
    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5月9日,72歲法籍老人薩文來到加勒比海法屬馬丁尼閣島(Martinique),慶祝他順利完成為期4個月、乘坐特製木桶橫越大西洋旅程,他稱:「旅程令人興奮,但也挺冒險。」
  • 不可思議的旅程(1) | 慢慢陪著你走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套無字書繪本《不可思議的旅程》(共3冊),這套書叮噹已經看了兩年,百看不厭,時不時想起來就會讓我再講一遍。我們常看到的繪本都是由文字和插畫組成的,但在繪本屆裡也有只用插畫就把整個故事串聯起來,這就是——無字繪本。很多寶媽寶爸在打開無字書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沒有字我怎麼講?會不會講錯?孩子能聽懂嗎?
  • 不可思議的旅程《回歸之夜》
    ★凱迪克大獎無字繪本《不可思議的旅程》精彩收官★想像力和勇氣以外,還有什麼能開啟通往魔法國度的神秘之門?當畫筆的魔法遭遇嚴峻挑戰,誰將作為守護者登場?探索、營救、守護,一切早已寫進彩虹國度的隱秘預言……不可思議的閱讀之旅完結篇,一起來揭幕傳奇!★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水彩的表現力依然驚豔炫目,緊張高能的情節讓故事不同凡響,粉絲必讀。——《書單》★這場奇妙的閱讀之旅,改變、拓展和豐富了兒童文學的疆域——還有很多孩子的人生。
  • 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市長神秘失蹤
    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市長羅伯特·利維已連續10多天不見蹤影,政府官員拒絕透露他的行蹤。有人猜測,利維此舉可能是為躲避關於他美化服役記錄的聯邦調查。  神秘「失蹤」  美國《洛杉磯時報》7日報導,利維已連續11天沒有在公共場合出現。
  • 【美國住院新冠病患連續31天超10萬人】美國《大西洋月刊》疫情...
    文 / 夏洛特2021-01-03 16:35:56來源:FX168 【美國住院新冠病患連續31天超10萬人】美國《大西洋月刊》疫情數據顯示,截至1日,美國現有新冠住院患者人數連續第31天超過10萬人。
  • 70餘部荷蘭文化藝術作品「上線」,疫情下的文化交流新模式
    今年以來,荷蘭的藝術家、設計師和藝術機構努力打破由於疫情帶來的各種新障礙,探索重新「在線」的創新方式。「荷蘭藝線」聚集了各種荷蘭最新創作,從建築、攝影、設計到音樂、舞蹈等表演藝術,再到多媒體和跨界藝術。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最大規模的荷蘭藝術文化在線項目,也是荷蘭首次嘗試將其文化藝術通過「線上」形式在中國「落地」。主辦方希望以線上的形式,將人們重新「連接」。
  • 疫情下的家庭——COVID下荷蘭性別(不)平等調查(COGIS-NL)的一些...
    自疫情危機爆發以來,31%的父親正在承擔比疫情前更多的育兒任務。然而,父母之間的育兒時間分配仍然遠遠不夠均等。這項結論出自烏特勒支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和Radboud大學聯合開展的研究——COVID下荷蘭性別(不)平等調查(COGIS-NL)。
  • ITIF:「SCHREMS II」——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失效對大西洋...
    數據傳輸是全球數字經濟中貿易和創新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如果沒有替代方案,那麼大西洋兩岸各行各業的公司將遭受打擊,就像COVID-19加速了我們的社會和經濟數位化轉型一樣。隱私盾的開發旨在提供一種更強大的互操作性機制,以管理美國與歐盟之間的歐盟個人數據傳輸。隱私盾是歐美兩種數據保護制度之間的關鍵橋梁,為歐盟個人數據傳輸到美國提供了保護措施。隱私盾要求具有數據傳輸需求的公司需要向美國商務部進行自證,以表明公司已遵循相關原則。
  • 美劇版教父,HBO的《大西洋帝國》,史詩級的黑幫片!
    1920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禁酒令後,公開售賣酒類商品成為了一種違法行為。在新澤西州的西南部的大西洋城卻沒有任何法律。貫穿了石板街道路的兩側,布滿了各式旅館、麗茲酒店、夜總會、娛樂中心、賭場、妓院、劇院,其規模堪與紐約的百老匯相提並論。
  • ...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起的追蹤全美疫情項目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
    美國日增新冠病例超20萬,多項疫情指標創新高;①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日全美報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1.4萬例,新增死亡病例超過2400例。美國已連續兩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20萬例。感恩節後,美國多項疫情指標刷新紀錄,多地醫療系統承受重壓。
  • 不可思議的旅程,每個人都能從中讀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再次翻閱《不可思議的旅程》這部無字系列繪本,卻沒想到帶來的感悟依然很多。這部作品曾在2014年獲得繪本界的奧斯卡——凱迪克獎,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數周,被評價為「大師之作」,可通篇卻沒有一個文字出現,所以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還獲得美國亞馬遜最佳圖書稱號,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列入家庭書單。
  • 《有多遠走多遠》 20130401 不可思議的旅程
    (《有多遠走多遠》 20130401 不可思議的旅程) 《有多遠走多遠》 20130401 不可思議的旅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提到紋身,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著不同的喜好。在非洲貝寧,當地人將皮膚刻破,形成終身的傷疤。在海南島,黎族婦女們有著在軀體上刻滿紋身的傳統,她們衣著豔麗時尚。
  • 我在海外|疫情中,荷蘭婆婆的臨終彌撒
    小姑去看她, 婆婆已經認不出照料她最多、她最為之驕傲的大女兒。小姑和先生的難題是:如果婆婆的狀況在荷蘭新冠肺炎疫情中進一步惡化,她還會得到必要的救助嗎?安養院每次只讓一名家人定時進去探望, 萬一婆婆發生不測、家人正好不在怎麼辦?3月16日,這個國家正視新冠病毒的第一天。
  • 大西洋史上首次!颶風「何塞」緊跟「艾瑪」直撲美國
    海外網9月9日電 超強颶風「艾瑪」(Hurricane Irma)正朝美國佛羅裡達州直奔而來,緊隨其後的則是8日已經升級為四級強度的颶風「何塞」(Hurricane Jose)。氣象專家指出,這是大西洋海面上,有史以來首度出現兩個風速超過每小時150海裡的颶風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