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四個自信」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堅定「四個自信」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2019年10月18日 09: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翟錦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馬克思曾經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需要有新的時代精神,更需要有體現時代精神的精華。當代中國社會處於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的交匯點上。與近代中國不同,雖然從明末開始,歐洲中世紀的外來文化開始步入華夏大地,但到清初,由於閉關鎖國,中外文化的交流匯通被中斷。鴉片戰爭後,國門被迫打開,西方文化伴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再次進入中國大地。而在強國圖存的背景下,西方近代文化被直接拿來,成為革新學術、推進近代化的法寶。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被切割於西方的知識體系架構,從而失去了中國文化固有的話語體系、學術體系。

  今天的新時代,整個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使人類共存於同一個地球村。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走向世界。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體系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體系,必須要紮根新時代這個偉大歷史背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提煉新時代精神的精華,更全面地認識新時代、建設新時代。這也是哲學要以哲學的方式服務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同時也分析和指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等。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更加明確地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具體任務是:「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創新學術話語體系,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努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面向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需要走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進程的前列,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體系。

  理論來源於實踐。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需要立足於中國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偉大改革和偉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堅實基礎。

  道路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社會歷史與實踐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實踐,改革開放的發展實踐反覆證明了中國道路的正確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將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不竭源泉和巨大動力。

  理論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任何一種哲學理論都不是憑空出現的,既需要汲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又需要吸收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成就。如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就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就,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直接來源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是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堅實的思想基礎。

  制度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制度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根本保證。中國社會的現實國情是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及生態文明共存於一個空間,在世界範圍內存在一定獨特性,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制度都不可能保證中國的健康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現實保證。因此,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發展和創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哲學、政治哲學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現實基礎。

  文化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價值基礎。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念體系。世界三大文明系統都有著深厚的文化積累和知識體系沿革。隨著清末來自歐美和日本的新知的廣泛傳播,西方知識體系與教育體系直接影響到了中國近現代教育體系和知識體系的構建。隨著清末國力衰敗和西方知識體系對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的覆蓋,中國在世界乃至在亞洲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日益消減。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產生出大量優秀傳統文化,並擁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與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因此,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價值基礎。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是一項長期的偉大歷史重任。沒有「四個自信」,就沒有構建起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礎,也難以提煉時代精神的精華。

 

  (作者系南開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報:堅定「四個自信」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堅實基礎。  道路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的社會歷史與實踐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必須立足新時代。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必須是歷史的產物。任何哲學都不是永恆真理的顯現,而是在回答和解決時代面臨的重大問題時形成的。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思想的時代進化不是在「絕對觀念的神秘懷抱中發生的進化」。
  • 韓震: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有與這個時代相適應、總結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反映這個時代特定精神面貌的哲學理論形態。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必須立足新時代。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必須是歷史的產物。任何哲學都不是永恆真理的顯現,而是在回答和解決時代面臨的重大問題時形成的。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
    習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始終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金鑰匙」。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必須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離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理論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兩會國是廳|新時代堅定中國制度的理論自信
    堅定中國制度的理論自信理論自信是理論自覺的具體表徵,堅定中國制度的理論自信是提升中國制度理論自覺的題中應有之義。從來源看,理論是基於實踐形成的規範化認知體系,實踐的發展樣態與演繹趨勢是對理論科學性、自洽性的深刻驗證。
  • 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原標題: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指出了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謝伏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摘要: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一個重大提法的變化,而且是黨中央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職責、戰略要求的重大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時代的呼喚,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的崇高使命。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取得重要進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新聞學界篳路藍縷、開拓進取,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不斷探索、創新與發展,構建起中國特色新聞學。70多年來,我國新聞學發展經歷了幾個重要歷史階段,與此相適應,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也取得重要進展。
  • 堅定文化自信的四個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精神動力。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及時總結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要及時回應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強化理論的時代價值。  堅持以務實學風學習馬克思主義。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哲學
    「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習近平同志的這一重要論斷,既指明了新時代中國哲學強起來的根本標誌,也指出了新時代中國哲學強起來的根本任務。這個根本標誌和根本任務,就是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哲學。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
    原標題: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   核心提示   ●每個時代都有反映這一時代的話語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正確認識當今時代潮流和國際大勢的時代產物,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   ●「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摒棄國際國內「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
  • 堅持理論自主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前提
    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理論自主性  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過程中,必須牢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主性原則,充分發揚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理論自主性的優良傳統,堅決打破各種理論依附思維,堅定地立足當代中國實際,創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 中國哲學發展成就與時代擔當(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70年來,中國哲學學科體系日漸完善、學術研究不斷深化、學術成果日益豐富、學術人才大量湧現,成為哲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性學科。■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學理基礎,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對中國哲學的期許,也是中國哲學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 汪信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原則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繼承性、民族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關鍵在於形成具有鮮明創新性的哲學理論和方法,它只能通過對時代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來實現。馬克思說,「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方法」,而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 人民日報刊文:堅定四個自信 堅持以立為主立破並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精準扶貧和打贏扶貧攻堅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和文化強國戰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就要始終緊緊抓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一根本任務,不負時代重託,開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新局面。
  • 王滬寧:以黨的創新思想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四大」體系
    深入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紮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他表示,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要牢牢把握工程職責使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斷把工程引向深入。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謝伏瞻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關於哲學社會科學方針、政策的歷史沿革,他強調,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論斷和戰略任務,深刻闡明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基本原則,為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楊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的內涵
    當代中國實踐的最重要特徵和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把市場化、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改革這三個重大的社會變革濃縮在同一個時空中進行,因而構成了一場史無前例、波瀾壯闊、極其特殊而又複雜的社會變革,它必然向我們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問題,必然向我們提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的時代課題。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 ...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四年來,在「5·17」重要講話和三次致我院賀信精神指引下,中國社會科學院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工作取得新成績,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呈現新面貌:不斷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三次致我院賀信精神重大指導意義的認識,全院同志更加自覺地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上來;持續深入學習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