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信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原則

2020-12-14 金臺資訊

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時明確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根據這一重要論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學術體系是理論和方法的有機系統。但是,哲學學術體系不是一種純粹的知識體系,而是包含著一定價值觀念的思想體系。因此,哲學學術體系的構建必然要基於某種理論立場、遵循一定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及人類認識的本質和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而且堅持人民立場,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因此,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同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立足中國實際。只有以中國實際為研究起點,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國實際具有極為豐富的內容,它既包括中國的歷史實際,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的現實實際,還包括中國置身於其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一種中國實際,既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對象域,又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資源庫。所謂立足中國實際,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國實際這個對象域、充分利用中國實際這個資源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既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要堅持立足中國實際,就意味著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意味著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既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反思中國的歷史實際,尤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智慧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又要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反思中國的現實實際,尤其是研究當代中國問題和總結當代中國實踐經驗,同時還要概括新的時代精神、關注人類共同命運,並且從同樣也是這樣或那樣地反映了時代精神的其他外域哲學中批判吸取思想資源。只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構建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學術體系。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中國的哲學家在中國哲學的現代重建過程中開始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艱辛探索,不同思想傾向的人曾提出和嘗試過不同的方案,但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實踐得出的重要經驗。

中國哲學的現代重建,其實質是在古今中西各種思想相互激蕩的背景下重建中國哲學學術體系,其所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古今中西的關係問題,而古今中西的關係問題集中地表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三者的關係問題。20世紀的中國哲學家提出的各種重建中國現代哲學的方案,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這一問題。其中,文化保守主義沿襲「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路,主張以中國傳統哲學特別是儒家思想為本位重建中國現代哲學,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展開了各種體系化的建構,如熊十力的「新唯識論」、馮友蘭的「新理學」、賀麟的「新心學」和金嶽霖的「道論」;而自由主義則沿襲全盤西化的理路,主張用西方哲學徹底改造中國傳統哲學和重建中國現代哲學,其典型代表是胡適對實用主義的推崇。然而,文化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方案都沒有處理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的關係問題,其中,文化保守主義是拒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而自由主義則既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否棄中國傳統哲學,二者不僅沒有完成中國哲學的現代重建和中國哲學學術體系構建的任務,也沒有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與上述文化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不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致力於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來重建中國現代哲學,既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主張承繼「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珍貴文化遺產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真正融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三種哲學資源,從而成功地重建了中國現代哲學及其學術體系。這一學術體系,李達同志曾形象地稱之為「一體兩翼」,即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體」,以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和西方哲學研究為「兩翼」,其中的「體」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其中的「兩翼」則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和西方哲學研究。這樣一種「一體兩翼」的學術體系,成為不同時期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繼承性、民族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內在地包含著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歷史實際相結合,要求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高超智慧、合理性觀點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只有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傳統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形成充分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哲學理論和方法,這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關鍵在於形成具有鮮明創新性的哲學理論和方法,它只能通過對時代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來實現。馬克思說,「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方法」,而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時代中國哲學創新的理論生長點,就是內存於新時代中國實際中的問題,包括中國百年社會變革中的問題和中國置身於其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問題。只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新時代中國實際相結合,並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要求融通古今中外各種哲學資源,才能對中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哲學思考。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系統性、專業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我們說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並不是主張新時代的中國哲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為唯一研究內容,而是強調新時代中國哲學各個領域的研究都應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要求,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立足中國實際,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只有如此,新時代中國哲學各個領域的研究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才能體現系統性、專業性要求。

相關焦點

  • 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
    ,具體地闡發其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首要的前提就是切實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鮮明特點,以「改變世界」的根本理念作為解釋原則,系統地闡釋和論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的「術語的革命」,深入地揭示和展現其精神實質和思想內涵。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此次讀書班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賀信、致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賀信精神,深入研討如何更好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新聞教育、研究機構、學術社團、專業期刊、學術活動逐步有序發展。新聞學界從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出發,對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業務、傳播學等進行系統探索,逐步構建起獨特的學術話語、知識和理論體系,推出一批代表性學術成果,在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邁出了重要步伐。
  • 引領學術,牢記使命,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構建
    馬援立足哲社期刊的發展現狀,圍繞如何提升社科期刊影響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和理論導向,發揮學術引領作用;第二,要在期刊的高質量、大品牌、影響力上下功夫。
  • 關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重要成果
    三篇文章,以不同的側重,對關係到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和發展前途的三個重要維度——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進行了生動的理論詮釋,吹響了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回應時代重大課題的號角,為務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做出了卓越表率。「三篇文章」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任務和使命。
  • 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原標題: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指出了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孫正聿:凝鍊和闡釋構建哲學學術體系的學術命題
    其中,首要的任務是凝鍊和闡釋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的基本理念和解釋原則的學術命題,在「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四個學術命題的相互規定中,形成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的總體性的學術思想。這是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的「靈魂」和「普照光」。
  • 謝伏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摘要: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一個重大提法的變化,而且是黨中央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職責、戰略要求的重大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時代的呼喚,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的崇高使命。
  • 楊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的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實踐的深化,中國道路的拓展,中國問題的解答,必然要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體系性是哲學的存在方式。有體系的哲學不一定具有科學性、話語權,但任何一個具有科學性、話語權的哲學一定有自己的體系。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正因為它是歷史的產物,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面貌,因而才能成為哲學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從而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歷史性價值。在構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進程中,所有的哲學思考無疑都應該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因為正是這個方位構成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產生、發展和完善的社會基礎和現實背景。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路徑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積極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推動真理標準討論,帶來了學術研究的繁榮景象,也奠定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但近年來,學術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有所抬頭,在個別領域、個別機構甚至呈現泛濫的態勢,對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造成嚴重影響。   盲目崇洋媚外導致對中國社會現實研究的曲解和對傳統文化的否定。
  • 「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對話...
    (記者查建國夏立仝薇)6月 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的「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對話會開幕式在復旦大學舉行。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新時代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仝薇)6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的「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生態哲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中國特色生態哲學把世界視為自然—人—社會的複合生態系統,蘊含萬物相聯、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諧共融,平等相宜、價值共享,永續相生、真善美聖的生態文化思想,揭示生態系統的有機創造性和內在聯繫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理論基礎。當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生態哲學,對於我們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 韓震: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重大研究專項「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課題組首席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真正的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正因為它是歷史的產物,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面貌,因而才能成為哲學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從而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歷史性價值。在構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進程中,所有的哲學思考無疑都應該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因為正是這個方位構成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產生、發展和完善的社會基礎和現實背景。
  • 堅定「四個自信」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這也是哲學要以哲學的方式服務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同時也分析和指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等。
  •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全面闡釋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遵循的基本原則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
    12月11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順利召開。來自全國期刊界、學術界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學術期刊」「數位化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與學術評價體系建構」兩個重要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 中國社會科學報:堅定「四個自信」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體系
    這也是哲學要以哲學的方式服務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同時也分析和指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等。
  • 彰顯社科情懷、展現社科擔當——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
    12月11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順利召開。來自全國期刊界、學術界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學術期刊」「數位化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與學術評價體系建構」兩個重要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