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福州坊巷中的書院文化街

2020-08-27 福州鰲峰坊

二八佳人宴九仙

華堂清靜鬥春妍


一個城市的古街就是這座城市歷史的縮影

在踏入鰲峰坊之前

你不會知道

在這背後隱藏著多麼久遠的書院文化歷史


在福州,乃至整個福建,鰲峰坊都是極具韻味和魅力的老城街區之一,是承載歷史的文化街,也是福州鼓樓的文脈聚集地。

漫步於此,你將看到鰲峰書院、狀元街、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東西橫貫、古城的書院韻味盡收眼底。

瓊枝相倚妙無前

良夜黃雲來縹緲


追溯名字起源,唐名九仙坊,宋曰登瀛坊,元改鰲峰坊,歷朝歷代的更名,帶來的是歷史時代的變遷和濃鬱的人文氣息。


白馬紅袍狀元郎,硃砂墨題鰲峰坊。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裡人陳誠之狀元及第,將九仙坊改稱登瀛坊。陳誠之官至翰林學士、同知樞密院事(僅次於宰相)。其後,理學家黃榦的鰲峰精舍亦在坊內。明代學者徐火勃(1563—1639)建有「紅雨樓」、「綠玉齋」別墅,鄭善夫別業建有遲清亭,在今高士其故居內。四川副使邵捷春曾在此坊營建「冶園」,花木茂盛,日與名士吟詠。



「冶園」至清代改為鰲峰書院,由福建巡撫張伯行創辦,鄭光策、陳壽祺等名人為書院山長;鰲峰書院以繼承和發揚「程朱理學之傳統」為己任,主張「居敬窮理、明體達用」,提倡「黜浮華崇實行」的學風,執福建學術文化之牛耳,截至1805年,書院培養舉人600多名,有163人考取進士,是清朝福建規模最大的教學和研究團體,獲譽東南「文藪」,位列全國頂級書院。

東風碧酒意留連

花間蝶夢想翩翩


龐大的文人科甲數量之下,可以遙想當年,這裡是何等的熱鬧與榮耀,沿著仿古長廊、仿古亭榭沿坊而列,想像著古人們吟詩作對、對酒當歌的過往時代,似乎看到了連續劇《犀利仁師》、《金裝四大才子》、《機靈小不懂》裡這些發生在書院裡有關愛國救國治國的年輕力量與熱血。


一千多年來,這裡官署羅列,坊表林立,科甲相屬,簪纓相續,成為福州「書院文化」的象徵,作為古代書院及科舉文化重要承載地,鰲峰坊的韻味不會因為時代而被抹去。

相反,復古的古韻風格,濃厚的書卷氣息,讓它在繁華現代都市中,以不變之姿態跟隨時代大步前行,它是過往時代的見證者,也是新時代的守護者,在兩個時代的對望中,互相尊重,互相映襯,歲月靜好。


相關焦點

  • 福州三坊七巷:鬧市中的「裡坊化石」
    「體驗人文,消費文化」,通過恢復坊巷格局重現歷史風貌、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文化產業資源,實現了文物的「動態保護」。福建福州市楊橋東路與達明路路口,往東人聲鼎沸,福州最著名商業街區之一的東街口坐落於此;往西遊客絡繹,優美景色中是被譽為「福建園林明珠」的西湖公園;往北食客不絕,數十家餐館讓這條長不過幾百米的小街成為福州市民心中的美食聖地。
  • 他是「小福州」,比三坊七巷更能代表福州
    福州,一個獨具臨江面海、碧水入廓、古城擁翠的山水園林城市。城市的更新升級慢慢淹沒老城的痕跡,如果說福州還有哪些地方還保有這座老城的記憶。除了大家熟知的三坊七巷,螺洲古鎮就是福州的另一個城市表情。風水福邸佑望族世家素有「小福州」之稱的螺洲所具備的千年文脈,與三坊七巷不相上下。地處南臺島東南部,東有護城河,南臨烏龍江,不動聲色的保存了福州的歷史文化風貌。
  • 福州「三坊七巷」裡的客家文化
    福州城區中心,坐落著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它保留著自唐末至五代以來古街區的規制,反映著福州古城千餘年來的城垣變化和歷史發展;坊巷內的數百座明、清古建築,是閩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結晶,坊巷內曾居住過數以百計的高官顯貴、學者名流。「三坊七巷」是福州人脈、文脈的集中傳承,是閩都文化的代表。
  • 第三屆福州「坊巷悅讀家」朗讀書會舉行
    福州新聞網4月2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昨日,由市委文明辦主辦、福建音樂廣播(FM91.3)承辦、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公司協辦的第三屆福州「坊巷悅讀家」朗讀書會活動在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舉行。  活動現場,孩子們帶來的詩詞唱誦《蒹葭》讓人們看到了經典國學的傳承。
  • 福建陽明書院在福州三坊七巷揭牌 傳播心學思想
    揭牌儀式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東南網8月6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陽明心學核心思想,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今日上午,福建陽明書院成立揭牌儀式暨陽明文化論壇在福州三坊七巷衣錦坊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話說福州三坊七巷,不可小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為中國唯一保存的坊巷布局街道,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
  • 三坊七巷:兩岸文化溯源的「活化石」
    而福州長期作為中國東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成為了保衛和建設臺灣的前沿指揮部,位於福州市核心的三坊七巷,則走出了一個戍臺名將族群。  「從1602年沈有容馳臺驅倭,到1895年日本強割臺灣,目前已發現從三坊七巷走出的戍臺名將有三十一人。至福州船政建立,三坊七巷中更是湧現出一批中流砥柱的近代愛國將領。」
  • 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
    新華社福州10月6日電 題:閩都文化在活態傳承——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新華社記者 董建國彩繪油紙傘、軟木畫製作體驗、聽閩劇吃魚丸……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 油紙傘扮靚福州三坊七巷
    油紙傘扮靚福州三坊七巷 2018-09-27 17:28: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彥宇
  • 三坊七巷 賡續福州千年文脈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文 葉義斌/攝我們生活的福州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軔於晉代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的文脈所在。市委、市政府傳承習總書記的歷史文化保護思想,一以貫之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科學保護、合理利用三坊七巷,讓三坊七巷在賡續福州千年文脈、展示文化名城風採、彰顯人文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三坊七巷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故事就是街頭裡坊花邊緋聞,《我們太太的客廳》將冰心與林徽因兩個福州女人連在一起,她們是同鄉,都和這「三坊七巷」有關係。冰心小時候在這裡居住過,在《我的故鄉》中,對這裡的古建築如是描述:「有好幾個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進屋子的前面,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每個「天井」裡都有一口井,這幾乎是福州房子的特點。」巷、裡、坊,窮人與富者相依而居,城市中市民生活的日常瑣碎都在這家長裡短,躲不開,理還亂。
  • 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
    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  人民網 餘杉芳攝 人民網福州8月2日電 (餘杉芳)日前,「助力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普霖書院開展
  • 三坊七巷:最美的古巷裡,藏著福州人最愜意的生活
    旅行中的那些愉悅和美好,常常如影隨形,不時在心底回味,不如索性記錄下來, 多年以後再翻讀,會不會歷久彌新?對於喜歡遊走於古街、古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我來說,三街七巷也是我來了福州,最喜歡逗留的景點之一。在寫福州西湖公園的時候,就有讀者給我留言,問三坊七巷值得去嗎?
  • 福州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定福州三坊七巷了,商務部特別「點名」
    ,現作為福州地方戲劇演藝場。林覺民故居位於楊橋巷86號,這裡也是冰心的故居。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為林覺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現闢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巷內大宅毗連,先後住過許多歷史名人,如:清代賢臣楊慶琛、愛國詩人林昌彝、船政之父沈葆楨、河南布政劉齊銜、林則徐次子林聰彝、民國海軍總長劉冠雄,等等。文化藝術品店號也多,有沈紹安傳人「恂記」脫胎漆器店、詹鬥山筆墨莊、翰美堂筆店、廣百城書紙店等。
  • 福州的市花是什麼?看看三坊七巷的傳統文化,體會地名的雅俗交錯
    2、三坊七巷是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裡、坊、巷是古代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組織,目前在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坊巷格局就是福州市的5A景區三坊七巷,被稱為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由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三個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等七個巷和一個中軸街南后街所組成。
  • 難忘八坊十三巷
    在南關廂、前河沿、大小西關這一片地方,則逐步建起「圍寺而居」的八個教坊,後來,人們將這裡稱為八坊街,連同圍繞各個教坊而出現的十三條巷子一起,這裡就叫八坊十三巷。類似這樣的地方,福州有三坊七巷,成都有寬窄巷。但這八坊十三巷與前兩處的形成表現、文化蘊涵和特性十分不同,這裡因為獨特地域和民族交融而形成的個性非常明顯。  八坊十三巷起始於唐,在宋、元、明、清之時,達於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