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2019年江蘇高考語文科目考試舉行,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正高級教師劉宏業對考題進行權威解讀。他認為,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語文卷,以《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為命題依據,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價值引領,弘揚傳統文化,著力考查語文素養,追求原創和經典。試卷穩中求新求變,與2018年難度大致相當,同時注意與全國卷接軌,題型設置合理,梯度清晰,發揮了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一、能力立意,突顯語文素養
試卷堅持能力立意,在全面考查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素養。今年的作文試題,貼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時代氣息。作文命題做到「考生人人心中皆有,而人人筆下原無。」既讓考生有熟悉親切感,有話可說,同時又防止宿構和套作,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獨立思考和思辨能力。詩歌鑑賞題題型雖然比較常規,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旨情感,但都需要考生細讀文本,讀懂詩歌才能作答。文言文中客觀題考查對內容的概括和分析,選項設置緊扣原文細節,需要考生理解和把握關鍵段落的大意,有效地防止考生「瞎矇」和「亂猜」,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此外,現代文閱讀中試題的設置都緊扣不同文本的關鍵能力,或考查整體感知能力,或考查概括信息能力,或考查深層探究能力,實現了對考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全面而多角度的考查。
二、穩中有變,注重整體設計
試卷加強整體設計,集中表現在:一是題材的選擇。所選材料時間跨度大,涉及春秋、戰國、魏、唐、宋、明、清、近現代,直到當下。文本選擇追求語言的典範性,文化的品位性和思想的價值性。二是考點的分布。整份試卷注重考點合理分布,將語言運用、文本賞析、概括分析、審美體驗和文化理解等有機結合,全面考查考生素養。三是主客觀試題的比重。2021年,高考語文將實行全國統一命題,江蘇語文卷需要逐步接軌全國卷。今年的試卷在主客觀試題的比重方面努力向全國卷靠攏。三篇現代文閱讀主觀題減少,增加了5道客觀題。這5道題的選項涉及內容理解、語意分析和藝術特色賞析,均需要考生細讀原文,仔細分析方能得出答案。錯誤項的設置科學嚴謹,力求「錯得有理」,有效地提升了試題的信度和效度。語文運用題注意情境的設置,於真實情景中考查語言運用能力。如第3題,設置「憫農館」裡的勞動場景,讓考生選出對應的勞動項目,新穎而富有生活氣息。需要提及的是,文言文閱讀雖然沒有模仿全國卷專門考查文學文化常識,但在翻譯題中考查了「汗血」「蹀躞」「康莊」「執鞭」等詞彙,從側面考查了學生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
三、價值引領,強化教學導向
全卷具有濃鬱的經典氣息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其中閱讀部分選文經典,文質兼美,滲透價值思考。文言文閱讀選的是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滲透著湯顯祖為官之道、為人之真和讀書為文的品性。詩歌鑑賞選是的唐代古文運動領袖韓愈的《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宣揚的是精衛的「專精」人生態度,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現代文閱讀(一)的小說《表妹》,於人物對話中折射「不懶散,勤勞作」的生活態度。其他兩篇現代文閱讀或議論嚴謹,或說明透徹,兼具概括性和形象性,同時引導考生關注現實生活。作文以「和而不同」為核心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激活學生思辨。整個文題借「味」說理,意「味」深長,啟人深思,能夠激活考生思辨,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名著閱讀題考查了古典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魯迅的《狂人日記》,巴金的《家》,老舍的話劇《茶館》,以及外國名著《老人與海》《歐也妮 葛朗臺》,選材兼顧古今中外,側重考查對原著情節和全書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引導學生真正深入閱讀原著。通過題料的選取,考點的設置和問題的引導,引導一線語文教師深入思考:語文教學究竟教什麼,如何教,啟示教師要將語文學科教學上升到學科育人的高度。(龐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