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眾臣被鞭打都不肯屈服,為什麼裕王說幾句話就淪陷了?

2020-12-15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9篇文章)

前面我們講到了陳洪毒打百官,嘉靖帝跟黃錦躲在牌樓之上,眼看陳洪派人毒打百官!

其實嘉靖帝也是孤獨的,眾臣欺瞞他,兒孫懼怕他,連身邊的太監呂芳都跟他玩心眼兒。他在城樓之上,回想當年「大禮議」的壯舉,其身後也不過只有一個黃錦:

「三十五年前,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有的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嘉靖帝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中冒著威嚴,隨後就是長久的暗淡,是啊,三十五年了,大明還是那個大明,皇上還是那麼孤獨。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9期:大明王朝:皇權下的遊戲,被陳洪鞭打的百官為什麼會屈服於裕王?

一、

以李清源為首的百官,因為欠俸問題,開始聚集並向西苑發難,其實嘉靖帝說得對:

「他們這不是對徐階不滿,也不是對內閣不滿,他們這全是衝著朕來的。」

雖然他們嘴上講得是參通政使司和各部衙門,以及內閣,但是理由是什麼呢?

理由就是北邊抵禦韃靼、南邊抗擊倭寇沒有軍餉,流民災民餓殍遍地,這就是他們當著徐階以及內閣其他成員的面,提到的兩個理由。

翻譯成白話就是,皇上把大明朝交給你們內閣管理,你們太無能,應該向皇上領罪。可以看出這群官員很會說話,這件事的導火索是京官欠俸,但是他們找到西苑時,隻字沒提欠俸的事。

他們不提,不代表內閣成員不清楚事情原由,所以趙貞吉不玩彎彎繞,直擊反駁:

「你這是誇大其詞,危言聳聽,誰說南北沒有撥軍餉?哪裡就至於餓殍遍地了?」

隨後趙貞吉一針見血:

「戶部是欠了你們的俸,不也是一點一點在補發嗎?」

被趙貞吉一語戳破的感覺不是很爽,李清源身邊一個官員急忙解釋:

「我們不是來鬧欠薪的!」

我們是來把你們的行為告訴皇上,順便問問你們這個內閣官員,有沒有什麼方略能救大明,能救百姓?

二、

實際上百官前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欠薪,你們內閣這些官員,把我們的錢拿出去修萬壽宮,憑什麼?

嘉靖帝也不歡喜,自己大限將至,指望著能快點修好宮殿,以感動上天,從而降下奇蹟,長生不老。

同時他也後悔過早倒了嚴,如果不是倒嚴,胡宗憲就不會隱退,倭寇也就不會這麼難剿,海外貿易也就不會停止。不僅能省下一大筆兵餉,還能把絲綢、茶葉、瓷器等賣到海外去。

「無非是因為朕蓋了這幾座屋子想養老,嚴嵩和嚴世蕃在他們敢這樣?」

對於嘉靖帝來講,面對來勢洶洶的眾臣,最壞的打算無過於當年的「大禮議」事件,正面剛這些大臣。但是如今的嘉靖帝已經不是當年的嘉靖帝了,他更懂得如何借力打力。

雖說這些錢確實是從百官的口中摳出來的,但是記住一點,並不是嘉靖帝強迫的哦,是內閣成員們主動摳的。如果他們能蓋得住,那就繼續由他們蓋,如果他們壓不住了,那麼只能是勸。

實際上嘉靖帝心裡明白,如果勸管用的話,還要什麼軍隊,要什麼鎮撫司,要什麼東廠?另外,這些前來請願的官員都是些什麼人?

都是些窮人,靠著俸祿活著呢,要不來錢,這個年他們怎麼過?

這些窮官員自然得不到嘉靖帝的重用,掌握不了實權,而得到嘉靖帝重用的官員,個個都挺富。富官去勸窮官別要俸祿了,用腳趾頭想想也不可能達到效果,那麼只剩下一條了……那就是打!

三、

陳洪下令鞭打百官,一時間,內閣成員也慌了,連勸帶拉,終於鞭打行為在一片哭喊聲中結束了。

對於陳洪的行為,嘉靖帝也只評價了一句話:

「朕用陳洪,就用在他這個狠字,要是連個陳洪都沒有,我大明朝立刻就要翻天了。」

有時候我們不能理解嘉靖帝為什麼會用陳洪,就像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要用嚴嵩這樣的貪官一樣?

其實很簡單,三個理由決定嘉靖帝為什麼要重用陳洪以及嚴嵩:

首先,陳洪這類人會往皇上心裡做事,嚴嵩也是如此,他自己就講過,自己二十年來一直替嘉靖帝遮風擋雨。他們為了滿足皇上一己私慾,收上來的銀子,入國庫一部分,入嘉靖帝私人帳戶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旦遇到這次事件,嘉靖帝可以不用求內閣從戶部撥款給自己修宮殿,眾臣知道戶部就這麼多錢,自然也就不會鬧了。

其次,這些人好管啊,不管是陳洪還是嚴嵩,嘉靖帝都留一手等著制裁他們呢。一旦形勢難以控制,嘉靖帝完全可以把陳洪拉出來頂罪,說他是僭越,沒有請旨竟然毒打百官。嚴嵩等人更好控制了,他們是貪官,自然有把柄在嘉靖帝手裡,隨時可以倒嚴。

所以,他們知道自己的命脈在哪,必然全心全意為皇上服務。反觀清流派就不同了,為什麼他們無所畏懼,敢直接上疏皇上,就是因為他們清白了,找不到毛病。

最後還有一點,這些人等於嘉靖帝的一層防護罩,殺了他們一方面可以充實國庫,同時也能拉出來頂罪以平民怨,一舉兩得。

四、

鞭打百官也需要技巧的,不能打得太重,以免傷到骨頭,不然過完年,怎麼辦公?也不能打得太輕,不疼不癢,百官無所忌憚,以後還會這樣玩。

但是百官是打了,怎麼掃尾也是大難題,挨了一頓打,心裡不服,嘉靖帝搬新家,也不肯上賀表,怎麼辦?

嘉靖帝也耍賴,不上賀表,朕就不搬家,讓你們急死,同時也派出裕王去看望百官:

這也是一個平衡之道,讓陳洪當惡人,讓眾臣把希望寄託到裕王身上。以前嘉靖帝確實也提防裕王,但是這一次,他萌生了退意,他幾乎不會欺騙黃錦,也沒有必要:

「朕有個念想,等修好了這兩宮兩觀,就讓裕王接了位,朕一心玄修。」

裕王謹遵聖明,去看望百官,他提到了幾條理論:

首先,搬出了聖人,聖人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再搬出太祖高皇帝,也講過父子訴訟,曲在子,兄弟訴訟,曲在弟。也就是從法理上告知大家,這個時候修萬壽宮確實不太合適,但是我們就這麼一個君上,他連個居所都沒有,我們忍心嗎?

其次,這次欠薪主要原因還是國庫空虛,這是我裕王的錯,是內閣的錯,是六部九卿的錯。同時表明自己的態度,向眾臣請罪,向天下人請罪,把嘉靖帝的過錯自己背了。

最後,裕王也跟徐階講了,開了春無論如何也要把官員欠薪補上,以安眾心。

當然,光靠說話就能讓眾臣上賀表,也未免太過理想,大棒還得準備好:

「各部堂官都打個招呼,哪個衙門的賀表沒有上齊,就撤掉哪個衙門的堂官。」

這一番舉動之下,裕王籠絡了眾臣之心,而嘉靖帝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玩火會上癮,嘉靖帝為什麼一把火燒了裕王的請罪本章?
    嘉靖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再聯想到呂芳曾經倒向裕王,再看面前的「笨人」黃錦,越看越生氣,索性全交給陳洪去解決了……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4期:大明王朝:火燒眾臣辯狀和裕王請罪本章,嘉靖帝為什麼要這樣做?一、黃錦確實是「笨人」,是「直人」,他以為自己能跟嘉靖帝開個小玩笑,掏心窩子話能跟他說,就代表兩個人關係好了。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大明王朝:芸娘進獻張三丰血經救齊大柱,為什麼裕王還有所顧忌?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2篇文章) 在《大明王朝1566》中,齊大柱的生死成為了嚴黨倒臺的最後一個信號。而真正關心齊大柱生死的人,除了齊大柱老婆及海瑞、高翰文、芸娘以外,恐怕只剩下了朱七。
  •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8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嘉靖帝大為惱怒,幾番較量下來,他派陳洪去給裕王送信,帶著四個大字,分別是「好雨」、「明月」。聽完了裕王等人對「好雨」的解釋,再加上陳洪自己對嘉靖帝身體的判斷。
  • 大明王朝:明明是嘉靖帝勾決的海瑞死刑,為什麼卻說這都是天意?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4篇:已經寫了整整一年大明王朝解密了,如今到了最後幾期,反而有些許的傷感,但該來的總得來啊。前面講到了陳洪瞞著嘉靖帝,在裕王府跟裕王等人商量如何處置海瑞的事,結果被眼線匯報了嘉靖帝。
  • 看完《大明王朝1566》,你知道為什麼嘉靖最後到死都不殺海瑞嗎?
    看《大明王朝1566》是一種享受。《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國產電視劇,沒有之一,這是我收到的粉絲的留言,可以確定很多人的都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現在我們來聊一聊兩個主角,嘉靖跟海瑞,兩個相見恨晚的對手。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海瑞死諫嘉靖後,最後嘉靖都沒有殺他呢?
  • 大明王朝:嘉靖帝臨終前,為什麼流著淚講,連孫子都不認自己了?
    世子哪裡敢說皇爺爺,只能委屈地落淚,那麼今天的話題就出來了,嘉靖帝為什麼要騙世子?大明王朝解密第177期:嘉靖帝臨終前,為什麼流著淚講,連孫子都不認自己了?「山」就是大明之「山」,嘉靖帝、裕王、世子,三人都預示著這是君,「海」就是大明之「海」,正好對應海瑞,預示著這是民。整場辯論其實就是「江山」之爭,究竟是江重要,還是海重要,是兩者合作,還是山必須壓過海?
  • 大明王朝:嘉靖首見海瑞,為什麼說他是「無父無君,棄國棄家」?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6篇文章)嘉靖四十五年春,海瑞上了一道疏,矛頭直指大明朝最高統治者嘉靖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6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為何送給海瑞「無父無君,棄國棄家」八字評價?一、前面我們也分析過,海瑞把嘉靖帝將在了那裡,導致皇上無法體面地下臺。
  • 大明王朝1566,為何嚴嵩非得要和裕王鬥,嘉靖皇帝為何不制止?
    嚴嵩上了嘉靖皇帝的船,一條路走到黑;裕王卻是必須要選擇站隊,皇帝老子不能讓權臣和儲君一條心。嘉靖皇帝是整個大明王朝權謀之術運用得最嫻熟,帝王手腕使用得最巧妙的皇帝,沒有之一。在嘉靖一朝的政治家、陰謀家、權謀家那如過江之鯉,四十多年的嘉靖朝出現了眾多的權謀高手,但是真正的贏家只有嘉靖一人。
  •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嘉靖說徐階「真聰明」
    《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讓內閣把貞字補上,徐階問是不是趙貞吉,嘉靖說徐階真是聰明,如果是嚴嵩就不會這麼問。說徐階聰明不是指他猜到「貞」字代表趙貞吉,而且徐階把鍋推給了嘉靖,嘉靖心裡彆扭,表情當時是有怒氣的。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一、大明王朝這部劇,雖然處處暗藏殺機,但是各方勢力第一次微妙的發生變化,還是在胡宗憲第一次進京的這次。說來有點慚愧,楊角風談大明王朝都講到第18講了,主角海瑞還沒有出來呢,慚愧,慚愧!這次嘉靖帝急招胡宗憲、楊金水、譚綸進京,無外乎要了解兩件事:一件是「河堤失修」的事,胡宗憲必須當面向他匯報,這裡面到底有沒有隱情?
  • 大明王朝:海瑞沒被處死,為什麼卻一臉惆悵說「遺罵名於君父」?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5篇:嘉靖帝根本不想殺海瑞,不殺的理由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每個人都看出了嘉靖帝不想殺海瑞,可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這個臺階下。當然不是他們故意要看嘉靖帝如何收場的笑話,而是不想當這個替罪羊,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7分,穩坐豆瓣高分榜寶座,遠超《康熙王朝》,當初看《康熙王朝》,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 看《大明王朝1566》: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王朝的松柏凋零了
    這樣的人就是大明王朝千千萬萬官吏的教科書,想往上爬嗎?要先緊跟一個大樹,其非必須處處以聖上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寧可大眾遭受痛苦,不能讓皇帝不高興。最終在自己實力不穩的時分,斡旋於各派實力中,需求去體現忠心的時分,必定抓住機會。
  •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說的「君子抱孫不抱子」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源:《大明王朝1566》第46集在《大明王朝1566》的最後一集中,身體已近燈枯油盡的嘉靖,召兒子裕王與孫子朱翊鈞(也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覲見。朱翊鈞說:「這個師傅教過我,是君子抱子不抱孫。」嘉靖笑了,他滿意地摸摸大孫子的頭,讚許地說:「那你這個師傅還算是稱職。」《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編劇劉和平被稱為可以寫史的人。這部劇中也充滿了各種典故,那麼這裡的「君子抱子不抱孫」是什麼意思呢?
  •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對海瑞為什麼又愛又恨?
    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給我們的印象是他很剛,就如他自稱剛峰一樣,那是懟天懟地,不僅罵貪官汙吏,也敢去罵當今的天子。他和很多的同僚不一樣,他尊重法律,都是按照規定的最高限度執行,不會打折扣,執法不阿,敢於直言,處理了很多冤家錯案。他也是一個非常清正廉潔的人,他的節儉是出了名的,有一次胡宗憲告訴別人,說海瑞的母親過壽,大開宴席,竟然只賣了兩斤肉,雖無實考,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他的節儉。
  • 大明王朝:嘉靖帝得知張三丰血經真相,為什麼反把嚴黨一網打盡?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3篇文章)前面提到齊大柱將於臘月二十三斬首,眾人展開了營救行動,最終確定由李妃帶著張三丰的血經進獻嘉靖帝。但是嚴世蕃等人不服氣啊,執意要查出背後的真相,可是等嚴嵩把揭開真相的奏摺展現給嘉靖帝之後,為什麼嚴黨卻迎來了自尋滅亡?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3期:大明王朝:裕王拿血經欺騙嘉靖帝,為什麼嚴嵩指出真相反而被滅?
  • 《大明王朝1566》,嘉靖為什麼最終放過了海瑞
    《大明王朝1566》嘉靖四十五年七月十四,立秋,天朗氣清,適合處決欽犯。嘉靖帝陰陽怪氣地坐在床上,勾畫著今日的處決名單。所有人都在為今天要處決的其中一個欽犯求情,想對策拖時間做最後的掙扎。這個欽犯的妻子因為嘉靖帝身體不好的原因,遇上了早產加難產,最後大人和小孩都沒有保住,三代單傳,徹底絕了後。 內閣徐階更是緊急上奏疏,試圖為這個欽犯求情。他呈上了兩本加急的奏疏。 第一封說的是在應天巡撫譚倫的帶領下,新的浙江首富高翰文加油生產為國庫創收棉布10萬匹。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大明王朝1566》與歷史史實相去甚遠。無論是與劉和平之前的《雍正王朝》對比,還是和張黎之後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對比,或是與日後的《北平無戰事》比起來,《大明王朝1566》對於觀眾都是一次更大的挑戰。
  • 想當年丨《大明王朝1566》: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每個人都在書寫明朝,國家、清流、奸臣、百姓,每個人都有自己站的隊伍。明朝的歷史如此迷人,又如此精彩。這次,書寫明朝歷史的那個人叫做劉和平。他說:「我們《大明王朝1566》這個戲出來,標誌著中國長篇電視劇的成熟,讓任何文學藝術門類的人看了之後,不敢小瞧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