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2020-12-19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8篇文章)

海瑞上了《治安疏》,嘉靖帝大為惱怒,幾番較量下來,他派陳洪去給裕王送信,帶著四個大字,分別是「好雨」、「明月」。

聽完了裕王等人對「好雨」的解釋,再加上陳洪自己對嘉靖帝身體的判斷。他感覺皇上就要撐不住了,於是決定向裕王伸去橄欖枝,把自己揣摩了的聖意告知了裕王。

隨後裕王等人判了海瑞一個秋後處決,那麼陳洪回去報信之後,嘉靖帝為什麼異常惱怒?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8期:大明王朝:是殺牛刀,就切不了菜,陳洪的死局從一開始就已註定?

一、

陳洪在嚴黨沒有倒臺之前,在司禮監頂多排二號人物,他前面是呂芳,後面是黃錦。之所以會被嘉靖帝重用,完全用的是他的狠,這一點上,不僅嘉靖帝清楚,呂芳也清楚,陳洪同樣清楚。

嘉靖帝的運氣確實爆棚,在十二歲時老爹嗝屁,自己接管了興王府。又過了兩年,明武宗突然嗝屁了,由於沒有子嗣,眾臣向太后請懿旨後,皇冠「咣當」一下砸在了還在王府「玩蛐蛐」的朱厚熜頭上。

別看他繼承皇位的時候只有十四歲,其心智和手段就已經展露無遺,接到旨意的他剛到北京,就給楊廷和等人來了個下馬威,不肯從東華門以太子身份進城:

「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雙方互不讓步的情況下,朱厚熜最終從郊外接受群臣建議即位,並從象徵帝王身份的大明門進去,在奉天殿即位。

隨後便是長達三年多的「大禮議」之爭,在《大明王朝1566》劇中,嘉靖帝跟黃錦觀看陳洪鞭打百官時,也講過:

「三十五年前,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有的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嘉靖帝專門強調了是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所以,在他的心中,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是自己的,誰答應的都不算,這一點在後面他騙自己的孫子時也講過。

二、

毫無疑問,整個追尋權力頂峰的過程中,嘉靖帝是孤獨的。而十幾年後的壬寅宮變,無疑更加把嘉靖帝往孤獨的巔峰推進。

在這個過程中,嘉靖帝一直是冷冰冰的皇權象徵,唯一能跟他親熱一下,能知道他也知冷暖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呂芳,一個是黃錦。

而嘉靖帝這種冬天穿單衣,夏天穿長袍的人,冷暖不一定要知,但帝王之術必須拿捏的牢固。在他固有的認知中,沒了呂芳和黃錦知冷暖,他熱不死也凍不死,但是沒了帝王之術,他皇位都不保。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他為什麼會在呂芳私見徐階和嚴嵩後,把他罰去修吉壤。為什麼黃錦在替海瑞說話時,被他打入大牢,硬是被陳洪敲斷了腿。

所以,跟嘉靖帝講感情,講功勞,那就是不自量力,不知輕重!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在嘉靖帝眼中,所有人,不過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雖然某一顆他或許很喜歡,但是當老帥被將軍時,誰都可以捨棄。

在嚴黨尚未倒臺之際,嚴嵩就是那一把快刀,凡是跟嘉靖帝過不去,首先就得過嚴嵩這一關。而監督嚴嵩的便是呂芳,監督呂芳的又是陳洪,陳洪再往下,還藏著個黃錦。

所以,註定這些人不能做朋友,一旦出現和諧的端倪,嘉靖帝必然大怒並予以阻止。

背黑鍋的嚴嵩倒臺了,徐階和呂芳又都是老狐狸,嘉靖帝一下子就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不得已,他必須啟用陳洪。為了讓陳洪發揮最大的作用,不至於被掣肘,不惜忍痛發配了呂芳。

就這樣,陳洪憑藉自己的「狠」上了位,也註定了自身命運的悲劇。

三、

陳洪之所以能從數以萬計的太監中脫穎而出,憑藉的也是那股子狠勁,不然呂芳不會提拔他,嘉靖帝也不會重用他。

而陳洪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越多他就越慌,為了自保,他就需要更大的權力,自然他爬的也就越快,越快得罪的人就越多。這會讓他陷入一種死循環,得罪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但權力,終有一天會達頂端。

陳洪能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必然也不是傻子,他要想掌握權力,「狠」是他的武器,武器可以殺人,當然也會自傷。他何曾不想跟呂芳一樣全身而退,不要覺得只有呂芳懂「三思」,陳洪必然也懂,但是「思退」談何容易,關鍵是往哪退,誰幫你退?

呂芳之所以能退,是因為嚴黨倒臺了,嘉靖帝不再需要他了,是願意讓他退。馮保之所以能退,是因為他有一個好乾爹,冒著風險幫他設計了一條退路。可是陳洪,孤家寡人,往哪退,誰讓他退,他退了,馮保以後拿誰來練手?

所以,陳洪唯一的辦法就是自保,或者把希望壓到下一任皇帝身上。

只是他太后知後覺了,所有人都在瞞著他,包括嘉靖帝,直到海瑞上諫之後,直到嘉靖帝病入膏肓了,直到嘉靖帝通過他給裕王送「好雨明月」四個字時,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黃錦這小子一直瞞著自己給嘉靖帝吃藥,原來嘉靖帝並沒有修煉成仙體,原來嘉靖帝想要傳位了,原來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走了個呂芳,來了個人又想學呂芳,陳洪,你這點德行要學呂芳,連影都沒有!」

四、

仿佛一下子被扒光在了眾人面前,陳洪的心裏面只剩下了悲涼,和不甘。

前面我們也講過,這次海瑞上疏,嘉靖帝並不想殺他,他也不想末了了,還留下個罵名。不殺海瑞,就得放海瑞,但是由誰來提出放海瑞呢?

沒有,一個人都沒有,每個人都喊著海瑞辱罵君父,是大不敬,但是殺不殺,不說話,放不放,也不說話。這一點上,徐階這個老狐狸,不知道比高拱、張居正、趙貞吉高了多少,他不表態,就只剩下裕王能表態。

其實嘉靖帝需要的是一個臺階,一個放海瑞的臺階,陳洪第一次去見裕王,裕王就說了:

「作為列祖列宗的子孫,我若能繼承大統,必重用此人!」

楊角風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嘉靖帝等的就是裕王這句話,只是不幸,這句話被陳洪隱瞞了。

等到陳洪第二次去見裕王,並傳達了嘉靖帝想殺海瑞的意思之後,裕王等人選擇了明哲保身,給海瑞判了秋後處決,陳洪以為嘉靖帝很滿意,其實不然:

「你何不乾脆說好人都讓你們去做,惡人讓朕來做!」

很多人不理解嘉靖帝為什麼會冒出這麼一句,現在估計懂了吧,判了海瑞秋後處決,就等於把這個皮球再次踢給了嘉靖帝,到時候他是勾決呢,還是不勾決?

五、

而陳洪,卻暴露了馬腳,不要以為錦衣衛歸他管,就沒人監視他了,嘉靖帝的眼線遍布全國,裕王府發生的一切,他豈會不知?

陳洪選擇了做刀,那就只能做一把沒有思想的刀,如果刀不受主人控制了,那還算是刀嗎?

這把刀得罪了太多的人,司禮監呂芳那一伙人怎麼得罪的自不必說,包括楊金水、黃錦、芸娘等;當初奉旨去裕王府帶馮保去朝天觀,算是徹底得罪了裕王妃、馮保、世子,尤其世子,咬著牙要殺他;奉旨去錦衣衛「除草」,徹底得罪了朱七、齊大柱等人,算是把自己的基本盤給毀了;末了又在西苑鞭打百官,一下子把滿朝文武全給得罪了……

他也不是後知後覺,代理掌印太監的時候,他就已經向徐階示好,只不過碰了一鼻子灰罷了,他這點道行,怎麼跟徐階比?

內閣首輔是巴結不上了,他開始往裕王身上湊,從送馮保回去那裡開始,一步步步了呂芳後塵。但是要明白,他不是呂芳,他想做好人,兩頭討好,但嘉靖帝不同意:

「呂芳臨走了心裡始終明白,不管多少人叫他老祖宗,他永遠是個奴才,你以為你是誰?」

這句話意味深長,其實就是告訴陳洪,做奴才只管完成主子交代的事就行,你能做什麼主?

「裕王府李妃才是我朱家的媳婦,她瞞瞞朕倒也罷了,憑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婦?」

所以,很多時候,嘉靖帝不是被欺瞞,而是自己給自己找了臺階下而已。當初張三丰的「血經」如此,現在的判海瑞有罪的摺子同樣如此。

嘉靖帝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答覆,還是下不了臺,拿起了硃筆打了一個叉,並對陳洪講:

「他們不是會猜嗎,讓他們猜去!」

而陳洪,既然選擇了做刀,也就必然有被扔掉的那一天。不僅陳洪,海瑞也是一把刀,一把留給裕王的刀,如果他即位後真的能用好,這對大明朝也是極好的,當然這是後話,這裡不表。

陳洪,從他選擇上位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會滅亡!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呂芳瞞著嘉靖帝去見嚴嵩和徐階,他的用意你看懂了嗎?
    上次海瑞遞交供詞後,嘉靖帝已經下令對巾帽局、尚衣監和織工局進行查辦.作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呂芳,顯然這段時間並不好過,天剛蒙蒙亮,他就衝沒有及時吹掉燈的小太監們發飆。 隨後,就見到了這封供詞,那麼接下來,他為什麼瞞著嘉靖帝去見嚴嵩呢?
  • 大明王朝:呂芳的大智慧,為何多次惹惱嘉靖帝,卻還能全身而退?
    那邊陳洪跑到鎮撫司「除草」,這邊嘉靖帝送給呂芳一道符:「跟了朕大半輩子,帶著這個,可保你下半輩子的平安。」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7期:大明王朝:多次惹惱嘉靖帝的掌印太監呂芳,為什麼還能全身而退?一、呂芳作為司禮監五大太監之首,權力那是相當的大,作為掌印太監的他掌控大明朝最終政策執行權——披紅。
  • 大明王朝:玩火會上癮,嘉靖帝為什麼一把火燒了裕王的請罪本章?
    嘉靖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再聯想到呂芳曾經倒向裕王,再看面前的「笨人」黃錦,越看越生氣,索性全交給陳洪去解決了……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4期:大明王朝:火燒眾臣辯狀和裕王請罪本章,嘉靖帝為什麼要這樣做?一、黃錦確實是「笨人」,是「直人」,他以為自己能跟嘉靖帝開個小玩笑,掏心窩子話能跟他說,就代表兩個人關係好了。
  • 大明王朝:明明是嘉靖帝勾決的海瑞死刑,為什麼卻說這都是天意?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4篇:已經寫了整整一年大明王朝解密了,如今到了最後幾期,反而有些許的傷感,但該來的總得來啊。前面講到了陳洪瞞著嘉靖帝,在裕王府跟裕王等人商量如何處置海瑞的事,結果被眼線匯報了嘉靖帝。
  • 裕王府的密謀,嘉靖帝卻一清二楚,告密者是裕王、陳洪、徐高張?
    裕王、陳洪還是徐高張?那麼究竟是誰把這次談話的內容告訴了嘉靖帝呢?咱們可以分析一下第一:陳洪自己,我覺得這不太可能,本來就是陳洪自己要搭上裕王的關係巴結裕王,做出了欺瞞嘉靖帝的事兒,結果引起了嘉靖帝的雷霆之怒。如果他自己向嘉靖帝說出實情,這麼做不就是找抽嗎?陳洪雖然狠毒,可他一點兒都不傻。
  • 大明王朝:嘉靖帝賞賜的仙丹都敢轉身吐掉,呂芳為什麼要這樣做?
    只要你掌握的信息超越旁人,你自然可以做出最佳部署,同樣也是一名優秀的領導。只可惜,晚期的嚴嵩,消息閉塞,難以做出有效的部署,已然無力回天,這一點他自己也很清楚……這邊嚴黨在享受最後的快樂時光,這邊的嘉靖帝已然在清算嚴黨的帳目,與此同時,他跟呂芳之間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8期:大明王朝:嘉靖帝賞賜給呂芳一粒仙丹,他為什麼轉身就吐掉了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
  • 最愛《大明王朝1566》裡的黃錦,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就好比這部《大明王朝1566》,劇中的每個人物都值得我們反覆解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裡的老好人,黃錦。為什麼我會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來評價黃錦呢?因為我覺得在這部1566裡面,單憑一個忠字能和海瑞並駕齊驅的只有黃錦。
  • 大明王朝:趙貞吉的大智慧,嘉靖帝為什麼說趙貞吉是貞者,吉也?
    就在這個過程中,趙貞吉表現優異,嘉靖帝甚為欣賞,然後突然宣布,趙貞吉入閣。那麼趙貞吉何德何能,為什麼剛剛到任半年時間,就能入了內閣?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5期:大明王朝:趙貞吉並無具體業績可講,為什麼嘉靖帝卻讓他入了閣?
  • 大明王朝:眾臣被鞭打都不肯屈服,為什麼裕王說幾句話就淪陷了?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9篇文章)前面我們講到了陳洪毒打百官,嘉靖帝跟黃錦躲在牌樓之上,眼看陳洪派人毒打百官!其實嘉靖帝也是孤獨的,眾臣欺瞞他,兒孫懼怕他,連身邊的太監呂芳都跟他玩心眼兒。嘉靖帝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中冒著威嚴,隨後就是長久的暗淡,是啊,三十五年了,大明還是那個大明,皇上還是那麼孤獨。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9期:大明王朝:皇權下的遊戲,被陳洪鞭打的百官為什麼會屈服於裕王?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東南死局
    劇照-胡宗憲大明王朝第三集中改稻為桑在浙江受阻後,胡宗憲上疏浙江遇到的問題,嘉靖帝連看都不看,面對朝廷的議論譚倫急衝衝來找胡宗憲對話譚;你想不想知道上面對你的評價。胡:不想知道!」你譚倫還是現在就去戚繼光的軍營吧;譚:「我不會走,也不能走。真到了朝廷追究的那天,我譚綸在,就沒有你胡汝貞得罪。」譚:你是說,我還沒有學到為官三思?」
  • 大明王朝5位太監歸屬各不同,但決定他們命運的卻不是嘉靖
    歷史劇總少不了太監的橋段,在《大明王朝1566》裡,太監的戲份更是佔到了三分之一。主要講到的太監有5位,包括呂芳,陳洪,黃錦,楊金水,馮保,作為太監,他們其實都是嘉靖的一枚棋子,可以用來當槍,也可以用來當炮灰。
  • 《大明王朝》嘉靖帝為什麼說當家要用老人,三層意思你看懂了嗎?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當家還得用老人兒」的這番觀點!其實嘉靖帝這句話背後有三層意思,你看懂了嗎?嘉靖帝原話是這麼說的,俗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在朕這兒啊,人是舊的好,衣服也是舊的好,用久了嘛!
  • 嘉靖帝下旨抓人,嚴世蕃暗自高興,誰知抓的是自己:21大明王朝
    而這件看上去與朝局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嚴世藩的眼裡就是天大的事了,嘉靖帝推翻了他們力主要殺,自己也欽定死刑的罪犯齊大柱,這無疑就是要將他們逼上絕路,而且如果就此承認張真人降世也是真的,那麼以後裕王那邊說什麼就是什麼,哪裡還有他們的活路,於是嚴世蕃和手下孤注一擲,策動了京城裡一半的官員都沒有給嘉靖帝上賀表,並且命手下的刑部侍郎密查出了血經的真正來歷,嚴嵩到這個時候也不得不放手一搏了。
  • 大明王朝:嘉靖帝權謀之術終極解讀: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0篇文章)前面講到了嘉靖帝默許陳洪鞭打百官,並在良辰吉時不肯移宮,黃錦宣讀上諭時淚流滿面,跪倒一地的內閣成員更是膽戰心驚……尤其是那道上諭,寫得相當悽慘和悲涼,嘉靖帝對百官心理的把控,可謂登峰造極。
  •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陳洪的為人為什麼還重用他?
    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朝廷運作竟然這麼井井有條,這就需要說到他們完善的內閣制度了,在嘉靖朝,這個內閣制度卻分為兩派,一是以嚴嵩和嚴世藩為代表的嚴黨,一是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清流。嚴黨算是貪官汙吏一派,而清流則自詡為兩袖清風,一心為國家著想的人。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上一期我們談了胡宗憲進京面見嘉靖帝,頭一天晚上到嚴嵩府上求見,結果被嚴世藩拒絕,最後他發出了為時已晚的感慨。那麼接下來的大殿對話,胡宗憲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大明王朝:海瑞沒被處死,為什麼卻一臉惆悵說「遺罵名於君父」?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5篇:嘉靖帝根本不想殺海瑞,不殺的理由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每個人都看出了嘉靖帝不想殺海瑞,可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這個臺階下。當然不是他們故意要看嘉靖帝如何收場的笑話,而是不想當這個替罪羊,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