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呂芳瞞著嘉靖帝去見嚴嵩和徐階,他的用意你看懂了嗎?

2020-12-21 騰訊網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15篇文章)

海瑞剛正不阿,不顧譚倫和趙貞吉的勸阻和錦衣衛的威脅,硬是把何茂才牽扯到皇上的供詞遞交到了朝廷。

上次海瑞遞交供詞後,嘉靖帝已經下令對巾帽局、尚衣監和織工局進行查辦.作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呂芳,顯然這段時間並不好過,天剛蒙蒙亮,他就衝沒有及時吹掉燈的小太監們發飆。

隨後,就見到了這封供詞,那麼接下來,他為什麼瞞著嘉靖帝去見嚴嵩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15期:大明王朝:呂芳收到海瑞的供詞,為什麼瞞著嘉靖帝急忙去見嚴嵩?

一、

呂芳不明白浙江到底在幹什麼,他認為是嚴嵩和徐階把戰場搬到了浙江,導致現在司禮監被將了軍。

這時候陳洪也火上澆油,說著他們這麼幹,無外乎想要我們這五顆人頭,況且現在宮裡正在清算:

「大不了宮裡這十來萬人,都砍了頭唄!」

關於明朝皇宮有十萬人的記載,其實是有爭議的,康熙帝講過,明朝太監和宮女有十萬人,因為供應飯食照顧不到,日有餓死者。顯然這是刻意抹黑明朝,他們還說過張獻忠在四川屠殺了一億人呢,畢竟明朝的財政一直是大問題,更不可能養這麼多宮女太監。

即使真有這麼多太監,可想而知,明皇宮一共才9000多間房,按照十萬人的住法,一間就要住十個人,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明朝建立之初太監只有百來號人:

「鑑前代之失,置宦者不足百人。」

即使到了嘉靖時期,也不可能過萬,明朝歷史不可信,但清朝歷史可信,清朝一代,最多的時候,太監不過二千多人,宮女三千多人,包括侍衛三千多人,再三宮六院所有人都加上,估計最多兩萬人。

陳洪這樣說,放在劇中,是襯託明皇宮人員及花銷之大,為後來的海瑞死諫做鋪墊。但放在這個檔口,其實還是故意噁心呂芳,誰讓你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呢,誰讓楊金水是你乾兒子呢?

石公公也蹦出來說話,大體意思是國庫還空著,胡宗憲還在打仗,鄭泌昌何茂才已經被追究了,為什麼還要扯上毀堤淹田,還要扯上井上十四郎,到底想幹嘛?

二、

後來陳洪上臺後,是把石公公當心腹用的,派去守內閣,顯然司禮監五大太監,也是分幫派的。

其他的太監只會發牢騷,真正得拿主意的還得靠呂芳:

「現在置氣已經晚了,這樣的供詞,萬不能給主子呈上去,你們說該怎麼辦吧?」

剛才還蹦著腳罵街的太監一個個都啞巴了,一句話說得好,表態是不要本錢的,而出主意,日後可要擔干係的。

這時候就能看出黃錦的重要性了,他雖然沒能出個好主意,但是順著呂芳的話講了把奏摺遞給嘉靖帝,可能引發的後果。

難怪呂芳平時喊黃錦為「錦兒」,關鍵就在這裡:

「他們這些個家大業大的,還不如你一個沒家的曉事啊。」

呂芳真難,其他的事他倒不怎麼在意,真正在意的是毀堤淹田的事,別忘了當初他還安慰楊金水呢:

「你也是為宮裡好,難得是你不隱瞞,這便是最大的忠,一兩個縣嘛,皇上心裡裝的是九州萬方!」

這件事不上秤沒事,上了秤就不是忠不忠的問題了,而是嘉靖帝的臉面問題,這事跟司禮監有關,呂芳難逃其咎。

這還僅僅是呂芳這裡為難,真正難辦的是牽扯到了胡宗憲,畢竟案子是他結的,這時候還在打仗,嘉靖帝該怎麼辦?處理胡宗憲,那麼東南不保,不處理胡宗憲,淹死了那麼多人,真相大白於天下,那麼大明朝的尊嚴何在?

三、

權衡利弊之後,呂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先讓黃錦去給嘉靖帝修腳,越久越好,最好撐兩個時辰,其次,他要帶著海瑞和王用汲審的這份供詞,拿給嚴嵩和徐階看。

隨後就喊陳洪為「陳公公」,這也引起了陳洪的敏感神經,一臉諂媚地讓呂芳還是叫兒子吧:

「你是首席,平時我得尊著你點,今天我就叫你洪兒吧!」

陳洪接到的任務是馬上給趙貞吉寫急遞,問他是何居心,竟然把這麼份供詞交上來,馬上重審。

陳洪就是壞,他心中是既激動又興奮,看不出一點大難臨頭的樣子:

「倘若干爹到時沒回來,皇上問起這個事,兒子怎麼回話?」

呂芳給的答覆是,如果真問起來,就把趙貞吉和譚倫審的那份供詞給嘉靖帝,再問別的就往呂芳身上推,隨後呂芳強調了一句:

「打個招呼,這裡的事有一個字透出去,立刻打死!」

海瑞二審何茂才的供詞,跟一審何茂才的供詞同樣遞京,呂芳同樣去見了兩個人,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截然不同。第一次去見高翰文和芸娘的時候,他是讓黃錦明確給嘉靖帝回話,說的就是去見兩個人。而這次呂芳出去,卻是讓大家瞞著嘉靖帝,不要透露自己去見了兩個人。

後來為什麼嘉靖帝要罰呂芳去建築工地,不是說呂芳多麼罪大惡極,而是因為,他竟然有事瞞著皇上,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

呂芳去了嚴嵩的府上,一同前去的還有徐階,而嚴嵩顯然已經穿好官服,時刻準備進宮呢。按照劇中的設定,嚴嵩一年300多天,往往會被嘉靖帝叫到宮中問話,一些國家大事也是這麼制定出來。顯然嚴嵩是習慣性的穿朝服,就等著被傳進宮呢,所以看到呂芳走後門進來,已經感到了不妙。

呂芳、嚴嵩、徐階落座,呂芳先發表了一通言論,大體意思是嘉靖帝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隨後把自己隨身攜帶的花雕酒搬出來,給嚴嵩倒了滿杯,給徐階和自己倒了半杯。

徐階聰明,說話滴水不漏:

「嚴閣老是首輔,朝裡的擔子都靠他了,我能陪著喝個半杯已是逾份了,可宮裡的擔子全在呂公公肩上,不應該也只倒半杯?」

呂芳臉色一變,既然這樣說,那就把兩個半杯都被徐閣老吧,徐閣老嚇壞了,就要下跪謝罪。

隨後呂芳掏出了那份供詞,讓徐階和嚴嵩都看一看……

嚴嵩看完首先表態,說實話,楊角風第一遍看劇,還對嚴嵩的表態異常感動,但回頭細細一想,不愧是老狐狸啊:

「上奏吧,真如鄭泌昌、何茂才所言,是嚴世蕃他們叫浙江毀堤淹田,還敢通倭,就應該滿門抄斬!」

嚴嵩之所以敢這樣說,其實很簡單,之前呂芳考慮到的所有顧慮,嚴嵩都考慮到了。呂芳敢瞞著皇上來見他,就表明呂芳不敢輕易上奏。其次,這個時間點正是胡宗憲跟倭寇決戰的時候,即使上奏,也是嘉靖帝為難,不會自掘墳墓,毀掉嚴黨的。

五、

當然,最重要的是,呂芳就代表皇上,嚴嵩自然搞不清,這次呂芳前來,會不會就像上次胡宗憲夜訪一樣,是來試探他的?

有了嚴嵩的話,呂芳又問徐階的話,徐階再想倒嚴,這時候也不能說啊,只能幫忙洗白:

「證據何在?」

說了這么半天,終於點了題,呂芳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句話,他要搞明白嚴嵩和徐階兩派的態度:

「這話說得好,何茂才在口供裡扯出嚴世蕃,又扯出楊金水,問他證據,卻說燒了,這顯然是在攀扯!」

呂芳先把這份供詞給定了性,就是何茂才胡說八道,胡亂攀扯,隨後再問徐階態度,如果皇上讓你去徹查,你怎麼查?

徐階只得表態:

「沒有證據,誰也無法徹查!」

由此,呂芳此行的目的達到:

首先他要先確認嚴嵩和徐階知不知情,確認了不知情;然後直接給何茂才等人定性為攀扯,讓大家認同沒有證據;隨後質問徐階,你能為了倒嚴而不顧西南戰局嗎?徐階當然不敢承認,這樣嚴世蕃也獲救,楊金水也獲救;徐階最終也只能表態再給趙貞吉寫信,讓他重審此案。

事情圓滿解決,呂芳、嚴嵩、徐階舉杯共飲,為了皇上,同喝皇上這杯酒,共渡難關……

那麼海瑞審何茂才的供詞被打回,海瑞會善罷甘休嗎?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嘉靖帝為什麼說當家要用老人,三層意思你看懂了嗎?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當家還得用老人兒」的這番觀點!其實嘉靖帝這句話背後有三層意思,你看懂了嗎?嘉靖帝原話是這麼說的,俗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在朕這兒啊,人是舊的好,衣服也是舊的好,用久了嘛!
  • 大明王朝:趙貞吉的大智慧,嘉靖帝為什麼說趙貞吉是貞者,吉也?
    就在這個過程中,趙貞吉表現優異,嘉靖帝甚為欣賞,然後突然宣布,趙貞吉入閣。那麼趙貞吉何德何能,為什麼剛剛到任半年時間,就能入了內閣?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5期:大明王朝:趙貞吉並無具體業績可講,為什麼嘉靖帝卻讓他入了閣?
  •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他感覺皇上就要撐不住了,於是決定向裕王伸去橄欖枝,把自己揣摩了的聖意告知了裕王。隨後裕王等人判了海瑞一個秋後處決,那麼陳洪回去報信之後,嘉靖帝為什麼異常惱怒?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8期:大明王朝:是殺牛刀,就切不了菜,陳洪的死局從一開始就已註定?
  • 大明王朝:明明是嘉靖帝勾決的海瑞死刑,為什麼卻說這都是天意?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4篇:已經寫了整整一年大明王朝解密了,如今到了最後幾期,反而有些許的傷感,但該來的總得來啊。前面講到了陳洪瞞著嘉靖帝,在裕王府跟裕王等人商量如何處置海瑞的事,結果被眼線匯報了嘉靖帝。
  • 大明王朝:看似老成謀國,其實大奸似忠,談奸臣嚴嵩的風雨不歸路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79期——人物篇第2期:前面一期談了一直很急躁的嚴世蕃,今天再來談談看似老成謀國,做事有條不紊的老爹嚴嵩。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79:大明朝唯一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人,談大奸似忠的嚴嵩!一、嚴嵩,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得勢,入內閣二十年,任內閣首輔十五年。
  • 嚴嵩在朝中失勢,與嘉靖臨別諫言,海瑞一心為民:22大明王朝
    無奈嚴嵩只能帶著一壇八寶醬菜和徐階一起進宮見嘉靖。嘉靖已經等候多時了,知道今天嚴嵩會來送醬菜,所以還特地吩咐御廚提前熬了一鍋八寶粥。他今天的安排無疑是在告訴嚴嵩,尤其是要告訴徐階,現在雖然倒了嚴,但是朕待嚴嵩還是一如往常。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看《大明王朝1566》: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王朝的松柏凋零了
    劇中讓我形象深入的三位人物,分別是趙貞吉、嘉靖帝和徐階。以下讓我順次談談這三人。狐狸首先是趙貞吉,這位初度暴露身手是在朝廷審何茂才們貪汙一案的時分。趙是徐階的門生,徐階是裕王的人,所以他應該歸於裕王一派。但站在他面前的還有錦衣衛東廠代表的皇帝,嚴嵩父子的黨徒和海瑞。
  • 大明王朝:徐階猜中嘉靖要趙貞吉入內閣,為何卻還被說是不如嚴嵩
    看過《大明王朝1566》中的朋友,都對其中由「資深老戲骨」陳寶國老師飾演的嘉靖皇帝印象深刻。有人說他是所有影視作品中城府最深的皇帝,也有人說他是最會維持勢力平衡的皇帝,還有人說他是最為「精明」與「陰險」的皇帝。這些觀點都沒錯,完全非常符合《大明王朝1566》中對於嘉靖皇帝的人物形象設定。
  • 嘉靖帝下旨抓人,嚴世蕃暗自高興,誰知抓的是自己:21大明王朝
    嘉靖四十年臘月二十三,裕王妃帶著世子借進宮朝見的機會獻上了血經,並謊稱是張真人降世親贈給齊大柱妻子的,俗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可是對於這個修道幾十年的嘉靖帝來說,他願意相信這一切,他大喜過望,立即赦免了嚴黨用以打擊政敵的齊大柱,並令群臣上表祝賀。
  • 大明王朝:鬼才嚴世蕃的人生不歸路,他到底哪點比不上老爹嚴嵩?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7篇文章)在《大明王朝1566》中,嚴黨最終在嘉靖帝的授意下倒臺,只是嚴世蕃被殺,嚴嵩卻得以保全。在《明史·嚴嵩傳》中,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倆的最終結局是:「嵩竊政二十年,溺信惡子,流毒天下,人鹹指目為奸臣。其坐世蕃大逆,則徐階意也。又二年,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
  • 大明王朝:嘉靖為何會對徐階說,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
    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這樣一個極為經典的場景。嘉靖皇帝準備將戶部尚書趙貞吉提拔進內閣,可他並沒有直接下旨任命,而是用「三光日月星」的「絕對」典故,將自己的想法含沙射影式的表達了出來。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也有富庶的省份。戶部已經跟南直隸、浙江還有湖廣行文,叫他們從各自的藩庫裡拿出一些餘款,或從各自的官倉裡撥出一些餘糧,接濟受災和徵稅過重的省份。這樣,戶部也可撥出六十萬兩款項給工部。」而對於趙貞吉這樣的安排,徐階也提出了自己擔憂。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沈一石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和直接的推動了真格局使得發展,在被逼得無可奈何之時,為擴大事態,竟然敢打著織造局的招牌公然去買糧,這份膽氣,著實令人吃驚,同時,設局將一乾重要人物全部牽涉進去,甚至把嘉靖也拉了進來,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心思縝密。
  • 大明王朝:眾臣被鞭打都不肯屈服,為什麼裕王說幾句話就淪陷了?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9篇文章)前面我們講到了陳洪毒打百官,嘉靖帝跟黃錦躲在牌樓之上,眼看陳洪派人毒打百官!其實嘉靖帝也是孤獨的,眾臣欺瞞他,兒孫懼怕他,連身邊的太監呂芳都跟他玩心眼兒。嘉靖帝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中冒著威嚴,隨後就是長久的暗淡,是啊,三十五年了,大明還是那個大明,皇上還是那麼孤獨。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9期:大明王朝:皇權下的遊戲,被陳洪鞭打的百官為什麼會屈服於裕王?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7期:大明王朝:見過海瑞後,嘉靖為什麼寫「好雨、明月」四字給裕王?一、劇情推到這裡,明顯地感覺到嘉靖帝有些無助,而且在劇中他多次不經意間就提到嚴嵩、呂芳,他為什麼會這樣?在過去這就是政治正確,海瑞你身為臣,敢犯上,這就是死罪,剩下的事情就等著徐階等人給他論罪了。
  • 大明王朝:嘉靖帝權謀之術終極解讀: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0篇文章)前面講到了嘉靖帝默許陳洪鞭打百官,並在良辰吉時不肯移宮,黃錦宣讀上諭時淚流滿面,跪倒一地的內閣成員更是膽戰心驚……尤其是那道上諭,寫得相當悽慘和悲涼,嘉靖帝對百官心理的把控,可謂登峰造極。
  • 大明王朝:嘉靖帝得知張三丰血經真相,為什麼反把嚴黨一網打盡?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3篇文章)前面提到齊大柱將於臘月二十三斬首,眾人展開了營救行動,最終確定由李妃帶著張三丰的血經進獻嘉靖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3期:大明王朝:裕王拿血經欺騙嘉靖帝,為什麼嚴嵩指出真相反而被滅?一、李妃之所以救下了齊大柱,完全是這句話起了作用:「那道人對她言道,明君在位,上應天命,上天便派了好些人來輔佐明君,她丈夫就是其中一個。」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1集)—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
    如果想了解真實的歷史,還是自己去看史書吧,大明王朝1566更多的是披著歷史劇外衣的正劇,展現的是創作者對封建歷史的深度思考。失控的大明王朝,嘉靖的不作為,嚴黨和徐黨的貪墨,矛盾已經激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周雲逸是為蒼生爭短長,無奈卻做了棋子。身在漩渦中,你求名也好,求利也行,求理想最好,反正橫豎你都會成為棋子,別人利用的,是你行為的果,與你無關。周雲逸是怎麼知道工部開支的?
  • 明朝牛人徐階,幹翻了嚴嵩,為何敗給了後來者高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歲的嚴嵩入閣,加少傅兼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後改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誣害夏言,再任內閣首輔,專擅國政近15年之久。嚴嵩位居首輔期間,他有個副手名叫徐階,官居內閣次輔,也是位手段多多的牛人。徐階是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
  • 裕王府的密謀,嘉靖帝卻一清二楚,告密者是裕王、陳洪、徐高張?
    第二:裕王朱載垕,我覺得也不可能,裕王雖然是嘉靖帝唯一在世的兒子,但是他和嘉靖帝的關係很微妙,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見父皇一面還是沾了兒子的光,況且這時候嘉靖帝正懷疑他呢,他自己才不會招惹麻煩!第三: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個人雖然看似很團結,其實也是各有心思,尤其是高拱,他早就對徐階不滿意了,這在劇情中也是屢屢出現。比如說,給嘉靖帝湊錢修宮殿時,高拱對著徐階之子徐璠就開懟了,絲毫不給徐階的面子;再比如來說,高拱和徐階的愛徒,也就是著名的「不粘鍋」趙貞吉同志也屢生齟齬,這都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