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古建築界大咖齊聚福州 共議古厝保護與傳承利用

2020-12-08 東南網

 

論壇上國外專家發言(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7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 實習生 蔡嫻)「歷史街區的旅遊和商業價值是延伸價值,而不是根本的價值所在。」今日,受邀出席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的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提到了歷史街區保護面臨的挑戰,他說,旅遊開發甚至房地產開發作為歷史街區保護和整治的最大動力和最主要目的,同時,喜新厭舊,視「破舊」為敵,以歷史風貌的嶄新呈現為榮,以現代審美要求歷史風貌,分不清「假古董」與「真古董」的本質區別。

本次論壇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指導,福州市委市政府、福建省住房和建設廳、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活動以「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為主題,以地域古厝為切入點,舉辦了主論壇和5場的專題論壇,與會國內外專家學者全面探討歷史建築、特色街區、傳統村落、名鎮名村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不同遺產元素的保護利用。

伍江還擔任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GUPES)主席,長期從事近代城市與建築的歷史及其保護利用的研究。在談到歷史街區保護時,他認為,要建立完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提高相關立法層次,健全相應制度體系,形成協調的政府管理體制和非政府監督機制。在歷史街區遵循「以修為主」原則,對於各類各級法定保護對象堅決社絕「拆除重建」,對於可拆可不拆的一般歷史建築對象儘量不拆,在歷史街區內鼓勵新功能的引進以激發其活力。

「城市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城市的生命在於其不斷迸發的活力,城市的歷史文化不是城市發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競爭力的源泉。城市歷史建築的保護和歷史文化的延續,最重要在於如何激發其當代活力。」伍江說,城市不要破舊立新,而要推陳出新,城市的歷史文化在持續不斷的有機更新中得以延續並不斷獲得新的生命。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護部原主任喬拉·索拉同樣提出城市建設與文物古蹟保護和諧共存的問題,他說,古蹟存在於城市之中,是無法被隔離的,因為城市是活的,所以不能單純因為古蹟保護而侵犯人們生活的權益,古建築也應發揮價值,與人們生活相融合。

第一次來福州的喬拉·索拉還特地參觀了三坊七巷、長樂鄭和公園聖壽寶塔、馬尾閩安古鎮和羅星塔等地。他說,福州許多古建築物保護得非常好,同時建設了非常多的高樓大廈。「希望在保護古建築物的同時,也兼顧到高樓大廈的開發與建設。」他說。

「建築遺產保護的變與不變都應大道至簡,文化遺產的保護在于堅持真實性理念和『最少幹預原則』。」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原副主席、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會長郭旃提到了古厝保護的幾個原則,他說,所有修繕都應充分記錄與存檔的原則,尊重原物的原則,避免結構上的篡改和矯飾的原則,充分尊重珍惜老化的價值原則,以及保護本體還應保護相關的歷史環境背景、景觀氛圍的原則。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建築與古蹟保護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之平從2006年起便參與了三坊七巷的修復工程,期間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壓力,但修復人員也從未因為趕工期而使質量受到影響。

「對三坊七巷進行的工程是修復,而不是重建,堅持真實性是第一原則。」張之平表示,保護遺產,不忘初心,不是讓遺產煥然一新,而是要傳承古代流傳至今的優良工藝,維護傳統特有的色彩。

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原主任、研究館員李永革是福建的「常客」,他說每次來福建都對當地古建築有新的認識和體會,受益良多。他提到,福建的古建築種類眾多,不僅有石頭建造的,還有純木結構的,也應用了很多民間的工藝,「有些建築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有一年去泉州看到一座建築,裡面融合了石雕、木雕、磚雕,牆上的對聯都是大漆做的,非常美,充分體現了老工藝人鬼斧神工的技藝。」

作為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非物質傳承人李永革表示,豐富多樣的古厝、古建築和高超技藝,需要一代代的傳承下去,他說,古厝建設的規矩十分多,不了解古厝建設的特點是做不好的,只有真幹、實幹,才能推動古厝建設的進步,因此希望通過培養古建的專業人才、探索建立工匠選拔、培訓與考核的機制,從而推動古建築營造技藝的傳承、保護與研究。

相關焦點

  •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開幕——凝聚各方力量 致力文物保護
    7月28日上午,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以及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國內部分城市代表和省市各界人士等500多人受邀出席,圍繞古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與利用開展深度交流研討。
  •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舉行
    7月28日,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寧出席論壇並致辭。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梁建勇,副省長李德金,十一屆省政協副主席陳義興出席論壇。
  • 國內外專家齊聚西安 共議「古塔保護經驗」
    國內外專家齊聚西安 共議「古塔保護經驗」 2018-03-25 14:47:00來源:陝西傳媒網
  • 省兩會期間福州代表委員聚焦古厝保護利用踴躍獻計
    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古厝》一書所作的序言重刊在《人民日報》上,「福州古厝」登上「熱詞」榜,也成為今年省兩會福州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他們聚焦古厝保護利用踴躍獻計,希望古厝為有福之州增光添彩,體現了來自省會的代表委員應有的擔當。
  •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中新網福州5月22日電 (鄭江洛)「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設立半年以來,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文化遺產保護的司法職能作用。據悉,該巡迴法庭是福建省首個專門從事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巡迴法庭,成立於去年11月。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紀錄片《福州古厝》挖掘出古厝深處永不消失的文化基因,飽含著厚重雋永的光陰故事,不僅讓觀眾感受到絲絲鄉愁,更體悟著傳承千年的歷史文脈。  二、深入一線發掘,提供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生動樣本  紀錄片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的關於保護好古建築、保存城市文脈的前瞻性理念,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開展的一系列保護古厝的開創性實踐:在古厝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當場解決名人故居的保護問題;雷厲風行遷走開元寺內的現代工廠,讓大鐵佛擁有安靜獨立的古剎空間;投入資金搶救即將在開發商手中消失的林則徐出生地,讓林則徐的足跡在家鄉變得完整
  • 中央媒體刊發介紹《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為更好地宣傳福州古厝及其保護與活化利用,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氣質和民族智慧,2019年9月23日,中央電視臺《福州古厝》攝製組曾進駐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專題拍攝我館開展的「弘揚則徐志 築夢新時代中小學研學」「我在林文忠公祠和國旗同框」「林則徐精神進校園」等活動,與遊客一同在福州古厝裡分享林則徐故事,弘揚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傳播中國聲音。
  • 福州推進古厝保護提升 122個項目完工
    福州推進古厝保護提升 122個項目完工 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福州,正開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和城市品質提升行動。
  • 福州上下杭古厝:既注重保護修繕,又探索活化利用
    臺海網10月28日訊 據臺江區融媒體中心報導 福州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已步入快車道。近年來,福州市在保護修繕古厝的同時,全方位探索古厝的活化利用,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更多的獲得感,上下杭的發展便是鮮活的例子。
  • 以創新舉措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福州古厝保護打出「組合拳」
    陳兆鏘故居的活化利用,少不了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州古厝集團」)的身影。近年來,福州古厝集團始終堅持把文旅融合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課題,大力挖掘文化和旅遊內涵,全力發展文化旅遊事業,致力於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開發工作,堅持深入挖掘並展示福州古厝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的現實價值,打出古厝保護「組合拳」,以創新舉措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 福州古厝保護文化志願服務隊成立
    福州新聞網8月30日訊30日上午,「古韻華林炫彩青春」2020年「志願服務傳承古厝文化」榕博志願者在行動主題活動在華林寺舉行,文化志願者們鄭重宣誓,這宣告福州古厝保護文化志願服務隊成立。活動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市文物局主辦,福州市博物館承辦。
  • 福州鼓樓率先推行「古厝長制」 守住文化傳承的初心
    因此,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今年3月,福州市鼓樓區在福建省率先推行「古厝長制」,讓城市建設與文化古蹟互相促進、共存共榮,保護和延續文化的「根與魂」。為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序》重要論述內涵,加強鼓樓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解決當前古厝保護管理和開放利用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鼓樓區從3月12日起,推行「古厝長制」,並制定下發了《鼓樓區全面推行古厝長制實施方案》。
  • 2019年福州古厝備受矚目,你去過幾個?_魅力福州_迎接第44屆世界...
    2019年福州古厝備受矚目,你去過幾個? 2019-12-26 21:49:47  來源:福州新聞網   時光飛逝,春去秋來,2019年已經步入尾聲,回顧這一年,生活在「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我們歡笑過,奮鬥過,也感動過。
  • 福建人民出版社舉辦「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訪談」 暨《福州古厝...
    本網訊( 見習記者 朱麗娜 文/攝)8月21日,在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福建人民出版社成功舉辦「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訪談」暨《福州古厝》分享會。廈門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戴志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其鈞、著名文史學家盧美松等三位專家,圍繞《福州古厝》一書,就古建築保護與文化傳承等話題展開深入訪談。
  • 留住歷史文化的「根」和「魂」——「歷史·文脈」古厝保護與利用...
    如何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賡續歷史文脈?7月28日下午,「歷史·文脈」古厝保護與利用專題論壇在朱紫坊38號古民居舉辦,與會專家和全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代表就此展開對話。論壇現場 林岑岑攝把一個真實的三坊七巷交給後人「三坊七巷是福州歷史文脈延續的實物見證。
  • 鼓樓區全國首創「古厝長制」 推動古厝保護與發展共贏
    摘要:鼓樓區創新古厝資源保護和利用模式,在全國首推四級「古厝長制」,通過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完善協同聯動、考核評價、文物守護認領機制,創新運營模式等,探索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古厝保護利用經驗做法。
  • 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的「打開方式」:探訪宮巷劉冠雄故居
    一場主題為「美麗福建魅力僑鄉」的攝影作品展目前正在宮巷11號展出,透過一件件攝影作品,讓人們領略了新福建的發展成就、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的僑鄉風光……前來觀展的市民表示:「來此不僅品到了福州、福建的『僑味』,而且再次看到了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的『打開方式』。三坊七巷讓人常來常新。」
  • 福州古厝保護提升有招「數」新一輪行動已完成206個項目
    市委、市政府聚焦城市品質的核心要素,於去年11月啟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策劃生成335個保護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06個項目,其他項目也將於近期完成。黛瓦相連的福州古厝,在遵循「最小幹預」的保護修繕原則基礎上,被活化利用,成為弘揚、傳承、展示閩都文化的窗口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場館。此外,全市671處歷史建築和1100多處古建築已納入福州歷史建築保護管理系統。
  • 傳統文化在福州朱紫坊這座古厝裡傳承弘揚
    記者 吳暉 攝臺海網7月19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坊巷深處,絲竹聲動。昨日,一場閩劇體驗活動在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芙蓉弄4號舉行。置身粉牆黛瓦的古厝,欣賞體驗閩劇,既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又找到了歷史履跡。這座始建於清代的古厝經過修繕,現已被活化利用,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書寫著福州古厝的「今生」華章,古厝有個美好的名字叫「集賢賓」。
  • 央視大型紀錄片 《福州古厝》開播
    本報訊 (記者 卞軍凱) 9日起,央視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開播。該系列紀錄片共三集,通過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探索 發現》欄目播出,並通過央視頻在全網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