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兩會期間福州代表委員聚焦古厝保護利用踴躍獻計

2020-12-19 福州新聞網

林公祠(資料圖)。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錢嘉宜

千年閩都福州古城格局未湮可辨,歷史上的名人故事更讓福州城市成為訴說歷史的「博物館」。漫步在三坊七巷、穿行於上下杭、徜徉在煙臺山,一座座黛瓦相連的福州古厝,講述著古城的滄桑。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古厝》一書所作的序言重刊在《人民日報》上,「福州古厝」登上「熱詞」榜,也成為今年省兩會福州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他們聚焦古厝保護利用踴躍獻計,希望古厝為有福之州增光添彩,體現了來自省會的代表委員應有的擔當。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古厝保護自覺

省人大代表李式耀是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曾為弘揚福州文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談到古厝保護,李式耀說,福州古厝是無法複製的寶貴財富,作為生活在福州的市民,我們為自己的城市有這麼多璀璨的明珠而自豪;作為文藝界人士,更要站在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增強古厝保護的自覺。「今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舉辦,這是福州古厝展示風採的好機會,我們要發揮文藝創作專長,積極創作詩歌、歌曲、舞蹈等文藝作品,講好古厝故事,挖掘古厝內涵。」

省政協委員、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施雪琴是福清人。她此次的提案就與家鄉非遺傳承有關。施雪琴說,我們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這是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舉措。「要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契機,廣泛凝聚共識,激發全社會愛護傳統文化、保護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她還說,福清近幾年對非遺項目少林宗鶴拳的保護傳承可圈可點,希望在古厝保護中也要借鑑這些好做法,將古厝打造成吸引廣大海外遊子歸家的「根」和「魂」。

落實責任擔當

豐富古厝保護手段

省人大代表陳繼勇是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館長,談到古厝保護,這位資深文博工作者十分感慨:「位於中山路的林則徐出生地就是上世紀90年代保護下來、在原址上修復的古厝,我們將之改造成一座紀念館,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相統一。如今這裡有兩個主題的展陳,去年新製作並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40年來林則徐系列遺蹟保護成果展陳對林則徐文化進行了深度挖掘,也賦予這座古厝新的內涵。」陳繼勇認為,古厝的保護與利用是一個矛盾,但積極探索古厝活化利用的新路徑,這個矛盾是可以解決的,「我還建議在古城保護的同時,要注重對農村古村落的保護,不能千篇一律」。

省政協委員、福建農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賴鍾雄去年參與了民革福建省委關於完善和提升福州中山紀念堂的調研、協商,對現階段福州市的古建築保護深有感觸。他說,古建築、古文物是一座城市的精神紐帶,對於喚醒歷史記憶與民族認同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落實到具體的保護工作上,我認為應該嚴格按照文物法和有關規定要求,採取保護和利用相統一的原則,提高公眾在古建築保護過程中的參與度和知曉度,讓古建築活起來,還可以創新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文物保護利用方式融合創新」。

匯聚強大合力

集結古厝保護力量

省人大代表黃蕾是閩江學院教師,同時也是市人大代表,此前曾就古厝保護參與了省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多場調研活動。黃蕾告訴記者,在剛剛結束的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了《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進一步推進福州古厝保護的決定》,以代表大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方式,作出決定為古厝保護保駕護航,「作為人大代表,我們要做敬惜文化遺產的表率,帶頭貫徹好這個決定」。她還說,福州古厝資源豐富,但開發保護的技術與管理並不理想,尤其對於歷史建築的修復加固沒有較完善的評價標準,「希望未來政府部門能堅持按『原真性、最小幹預、周邊環境相協調』原則,持續提升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水平,並加強監督與管理,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在省政協大會發言中,也以《關於加強福州歷史文化特色展示的建議》為題,談了調動多方力量參與古厝保護的建議。他們認為,要拉近福州歷史文化與民眾距離,充分挖掘貼近市民日常生活的文化遺產線索,聯繫城市內主題展示點相關建築物、構築物、古樹、河道遺蹟、街道、商鋪、工藝品、遊船等要素,形成多主題、一體化旅遊路線和城市徒步圈;開發製作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線上解讀文化遺產產品,結合福州實體文化遺產,使城市歷史文化進入市民日常生活;可策劃諸如福州文化「打卡活動」,增設福州文創禮品,獎勵激發更多群眾參與進來一起保護古厝。

相關焦點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一、擦亮金字招牌,古厝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和生機  古建築是一個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也是生活在歷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憑據。紀錄片《福州古厝》聚焦的有福之州,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而城中那些連成波濤的馬鞍牆、精巧雅致的半邊亭、飛簷灰瓦、角葉垂蓮……無不訴說著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
  • 中央媒體刊發介紹《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為更好地宣傳福州古厝及其保護與活化利用,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氣質和民族智慧,2019年9月23日,中央電視臺《福州古厝》攝製組曾進駐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專題拍攝我館開展的「弘揚則徐志 築夢新時代中小學研學」「我在林文忠公祠和國旗同框」「林則徐精神進校園」等活動,與遊客一同在福州古厝裡分享林則徐故事,弘揚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傳播中國聲音。
  • 省人大代表熱情點讚福州歷史文化街區和古厝保護工作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這次專題調研的主題是我特別感興趣的,兩天我全程參加了,每到一處都有收穫。福州真美,作為福州人我很自豪!」17日傍晚,結束了福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古厝保護工作專題調研的省人大代表楊冰對記者說。
  • 福州上下杭古厝:既注重保護修繕,又探索活化利用
    臺海網10月28日訊 據臺江區融媒體中心報導 福州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已步入快車道。近年來,福州市在保護修繕古厝的同時,全方位探索古厝的活化利用,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更多的獲得感,上下杭的發展便是鮮活的例子。
  •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舉行
    王寧說,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為《福州古厝》一書所作的序言,閃耀著思想光輝、哲理光芒,浸透了對古建築保護的重視,飽含著對福州的深厚感情,對我們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習總書記在福州工作6年間,推動文物、古建築保護不遺餘力,傳承歷史文脈一以貫之,在全國率先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理念,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探索和實踐,為福州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 國內外古建築界大咖齊聚福州 共議古厝保護與傳承利用
    今日,受邀出席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的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提到了歷史街區保護面臨的挑戰,他說,旅遊開發甚至房地產開發作為歷史街區保護和整治的最大動力和最主要目的,同時,喜新厭舊,視「破舊」為敵,以歷史風貌的嶄新呈現為榮,以現代審美要求歷史風貌,分不清「假古董」與「真古董」的本質區別。
  •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開幕——凝聚各方力量 致力文物保護
    7月28日上午,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以及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國內部分城市代表和省市各界人士等500多人受邀出席,圍繞古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與利用開展深度交流研討。
  • 市政協開展「百案精辦強實效」活動 首場關注古厝保護
    政協委員在上下杭開展提案督辦。記者 錢嘉宜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 實習生 金舒洋  推動提案辦得準、督得實,市政協再出新招。  昨日上午,針對《關於福州古厝特色元素的創新性保護和利用的建議》《關於建設「福州古厝」網上博物館的建議》等古厝保護相關提案,市政協首次開展督辦工作。  在上下杭歷史街區,市政協委員與提案承辦單位市名城委工作人員一同走訪了遊客服務中心,下杭路、隆平路古厝,採蜂別墅等地點。委員們認真聽取上下杭歷史介紹,詳細了解古厝保護情況。
  • 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的「打開方式」:探訪宮巷劉冠雄故居
    一場主題為「美麗福建魅力僑鄉」的攝影作品展目前正在宮巷11號展出,透過一件件攝影作品,讓人們領略了新福建的發展成就、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的僑鄉風光……前來觀展的市民表示:「來此不僅品到了福州、福建的『僑味』,而且再次看到了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的『打開方式』。三坊七巷讓人常來常新。」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活動開元寺啟動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22日訊(海峽導報駐福州記者 林芹)21日,「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系列活動,在福州開元寺啟動。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人大書畫院顧問黃賢模,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專職副主任江登峰,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省美協副主席楊東平,福建日報編委、東南網總編輯曾武華以及開元寺方丈釋本性參加啟動儀式。
  • 福州古厝保護提升有招「數」新一輪行動已完成206個項目
    市委、市政府聚焦城市品質的核心要素,於去年11月啟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策劃生成335個保護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06個項目,其他項目也將於近期完成。黛瓦相連的福州古厝,在遵循「最小幹預」的保護修繕原則基礎上,被活化利用,成為弘揚、傳承、展示閩都文化的窗口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場館。此外,全市671處歷史建築和1100多處古建築已納入福州歷史建築保護管理系統。
  •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中新網福州5月22日電 (鄭江洛)「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設立半年以來,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文化遺產保護的司法職能作用。據悉,該巡迴法庭是福建省首個專門從事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巡迴法庭,成立於去年11月。
  • 代表委員為廣安發展鼓與呼 中省主流媒體聚焦廣安
    省兩會期間,駐廣安市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圍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脫貧攻堅」等熱議話題,積極建言獻策、履職盡責,為廣安的發展鼓與呼,受到人民網、新華網、《四川日報》、四川廣播電視臺等20餘家中省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共刊(播)發各類稿件142篇(條),充分展示了廣安良好形象和代表委員們的良好風採。
  • 福州推進古厝保護提升 122個項目完工
    福州推進古厝保護提升 122個項目完工 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福州,正開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和城市品質提升行動。
  • 以創新舉措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福州古厝保護打出「組合拳」
    陳兆鏘故居的活化利用,少不了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州古厝集團」)的身影。近年來,福州古厝集團始終堅持把文旅融合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課題,大力挖掘文化和旅遊內涵,全力發展文化旅遊事業,致力於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開發工作,堅持深入挖掘並展示福州古厝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的現實價值,打出古厝保護「組合拳」,以創新舉措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 「福州古厝」煥新記
    近年來,在福州通過保護性修復「活過來」的不只是宏琳厝。在「閩商精神」重要發祥地上下杭,當地保護修復了採峰別墅、古田會館、建寧會館等一批老宅樓閣,在「夜色經濟」的加持下,再現千年商埠的繁盛風貌;在中外文化交融的見證地鼓嶺,通過搶救性修復,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等300多棟風格各異的古厝得以重煥光彩。
  • 留住歷史文化的「根」和「魂」——「歷史·文脈」古厝保護與利用...
    如何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賡續歷史文脈?7月28日下午,「歷史·文脈」古厝保護與利用專題論壇在朱紫坊38號古民居舉辦,與會專家和全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代表就此展開對話。論壇現場 林岑岑攝把一個真實的三坊七巷交給後人「三坊七巷是福州歷史文脈延續的實物見證。
  • 兩會代表委員走進瑞成宇和
    期間,兩會代表的踴躍提案、認真審議,為祖國的強大獻策獻力。    3月6日,在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北京市貿促會兩部門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考察了相關企業。當晚,部分兩會代表委員和相關領導蒞臨了北京瑞成宇和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成宇和」),並出席了瑞成宇和「一堂和氣」文化交流活動。
  • 福州古厝保護文化志願服務隊成立
    福州新聞網8月30日訊30日上午,「古韻華林炫彩青春」2020年「志願服務傳承古厝文化」榕博志願者在行動主題活動在華林寺舉行,文化志願者們鄭重宣誓,這宣告福州古厝保護文化志願服務隊成立。活動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市文物局主辦,福州市博物館承辦。
  • 福州古厝煥新記
    福州古厝煥新記 《學實錄 擔使命》第六集 我叫林建軍 來自福州古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