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把防疫物資打包裝箱。(吳耀傑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應潔 通訊員 林小芬)「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上周,集美首批援贈海外社團的防疫物資正式發貨,18個包裹、共計4萬個一次性防護口罩從集美出發,送往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紐西蘭、日本、美國、英國等國,每個包裹上都印有王昌齡的這句詩,表達僑鄉集美與海外鄉親風雨同擔、守望相助的深切感情。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外疫情呈蔓延態勢。集美作為嘉庚故裡、著名僑鄉,海外僑胞的安危時刻牽動著家鄉人的心。針對海外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集美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調配、統籌安排急需物資支持海外僑胞抗疫,彰顯僑鄉大愛。
投桃報李
集美將分批開展海外物資援贈
這個月以來,集美區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集美區海外聯誼會、集美區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工作人員格外忙碌,通過前期對接,他們與海外幾十個華僑華人社團逐一聯繫、統計防疫物資需求,同時在集美區應對疫情工作指揮部的支持下,從口罩廠家批量訂貨,首批共採購4萬個口罩寄往海外。據介紹,接下來,集美區還將繼續統計需求、分批發貨,讓更多的防疫物資通過海外華僑華人社團送到親人們的手裡。
記者從集美區委統戰部了解到,首批援贈的18個海外華僑社團中,大部分都在國內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站出來、想方設法籌集急需物資馳援國內,包括泰國集美校友會、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會、新加坡廈門工會、北美華人華裔歸根協會、紐西蘭廈門聯誼會、菲律賓廈門聯誼會等。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集美戰疫過程中,得到了眾多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的幫助。如今海外形勢嚴峻、防疫物資緊缺,家鄉人義不容辭與他們並肩作戰、共克時艱。」集美區委統戰部負責人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6日,集美區共收到社會各界捐款超過544萬元、各類口罩超過23萬個、一次性手套近23萬個,其中有許多正是來自海外僑胞、嘉庚後人及集美校友的捐助。
守望相助
僑鄉深情厚誼感動海外鄉親
一月多月前忙著從紐西蘭籌集物資發往國內的紐西蘭廈門聯誼會名譽主席、塔斯曼董事長盧紹基,最近又忙著對接從集美發往紐西蘭的物資。「現在紐西蘭口罩不好買,集美此次共籌集6000個口罩送給紐西蘭廈門聯誼會、紐西蘭福建同鄉會等社團,解了燃眉之急。」盧紹基說。
首批的4萬個口罩中,運往菲律賓各僑團的共有1.4萬個,加上集美僑促會一夜間籌集的2萬個和市海絲慈善會連夜追加的4萬個,25日,這7.4萬個口罩送到泉州一家物流公司,發往菲律賓。「這家物流公司由菲律賓華僑設立,是最安全快捷的物流渠道。終於趕在菲律賓封關前,通過最後一趟航班運往菲律賓。」經辦此事的集美區海外聯誼會副會長、藍保(廈門)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奮勇說。菲律賓的福建籍僑胞多,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的初期,菲律賓華僑社團第一時間發動海外關係、廣泛籌集物資。如今得知菲律賓疫情嚴重,海外僑胞和集美僑務工作者團結一心,全力以赴、守望相助。
「一個月前集美還需要我們的援助,沒想到集美這麼快就能控制疫情並向我們回贈口罩。」菲律賓華僑工商聯總會會長柯志超說,家鄉的親人始終惦記著海外僑胞,讓他很感動。「疫情結束後,我們將回集美親自感謝政府及鄉親的傾心相助,並將一如既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連結】
鰲園等景區開通「雲祭掃」
本報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應潔)清明將至,集美作為著名僑鄉,每年都會在清明期間迎來大批華僑回鄉祭祖。受到疫情影響,近期許多海外鄉親主動選擇了退訂機票、延期回國,儘可能降低傳染風險。為了緩解海外僑胞的思鄉念祖之情,鰲園等景區首次開通線上「雲祭掃」,為身處全球各地的嘉庚後人創造「遠程掃墓」條件,充分彰顯人文關懷。
面對全球多點出現疫情的態勢,集美區按照上級部署要求,第一時間設立了海外疫情聯絡員制度,建立聯動機制,開展聯防聯控措施,積極為海外僑胞協調物資運送,並協助回鄉僑胞落實好入境後的集中醫學觀察,在確保僑胞安全的同時,構築好外防輸入的「防火牆」。
「鬥陣來抗疫,AMOY郎最團結。讓我們共同守住來之不易的向好趨勢,如有需要幫助之處,請聯繫區僑聯6065060、區臺港澳辦6685001。」近期,每位從境外回到廈門的集美僑胞,在集中醫學觀察期間都收到這樣一張慰問卡,與這張慰問卡同時送到的,還有一份代表家鄉味的鼓浪嶼餡餅,以及象徵著平安的一袋蘋果。「溫馨!」「這是家鄉的味道!」不少海外僑胞、臺港澳同胞通過朋友圈曬出這份暖心禮物,點讚集美用心、用情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