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北讓非遺活起來

2020-09-14 中國甘肅網

秋天的肅北草原,奶茶飄香、牧歌悠揚,白色的蒙古包散布在綠油油的草原上,蒙古族祝讚詞、長調響徹穹野,蒙古族男兒馬背上的歡呼聲不絕於耳,搏克手頸前的彩色絲帶隨風飄揚,盡顯民族風情……在剛剛結束不久的酒泉市肅北縣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上,肅北各族人民群眾,在共同見證七十年走過的光輝歷程的同時,集中展示了肅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這些特色鮮明的優秀傳統文化,再一次以鮮活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在慶祝自治縣成立七十周年縣慶開幕式上,身著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蒙古族傳統服飾走秀,展示了肅北蒙古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服飾文化。2008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絢麗多彩的雪山蒙古族服飾文化,2005年7月1日,肅北啟動了「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雪山蒙古族服飾日」活動,將每周三定為「民族服飾日」。如今穿民族服飾已逐漸成為日常化和「新時尚」。

現年61歲的蒙古族婦女娜仁其其格是肅北蒙古族服飾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娜仁其其格自小跟隨奶奶做傳統蒙古族服飾,是該傳統服飾的「第四代傳承人」。她說:「雪山蒙古族服飾是肅北蒙古族民眾在長期遊牧生活和生產實踐中不斷傳承和發展而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地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現在大家都越來越喜歡傳統服飾,今後還將加大對傳統蒙古族服裝、飾品、工藝進行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將民族傳統服飾與現代流行服飾相結合,創新和發展本民族傳統服飾。」

肅北蒙古族祝讚詞2011年被列入甘肅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喜迎縣慶,祝讚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山西專門為70周年縣慶創作了新的祝讚詞。山西老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祝讚詞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以口頭形式世代傳承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文學之一,它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祝讚詞』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闊豐富,從牧業生產到日常生活,從各種節日盛會到婚喪嫁娶;從蒙古包到一個個生產、生活用具,都有一定的祝福與讚美。」

肅北縣蒙古族學校中學高級教師山西,1958年10月出生,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學習和挖掘整理肅北蒙古族祝讚詞的同時,在家裡開辦了一個肅北蒙古族長調技藝傳習所。傳習所建成使用10餘年,多年來山西一直致力於挖掘研究整理肅北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經詳細搜集整理,出版了《肅北婚禮習俗》、《肅北祝讚詞搜集》等,並無償培養出了20多名能吟誦肅北蒙古族祝讚詞的傳承人,打算今後在學校開設祝讚詞課程,舉辦集中培訓班,以傳授祝讚詞的內容、吟誦方式等,以使肅北蒙古族祝讚詞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肅北蒙古族祝讚詞、肅北蒙古族服飾、肅北蒙古族長調、馬頭琴製作技藝、馬上用具等一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或通過走秀、或通過舞蹈、歌曲等形式,一一搬上舞臺,讓群眾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近年來,肅北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保護工作方針,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合力上下功夫,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民族民間文化活動,鼓勵和支持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有力地促進了「非遺」保護和普查工作,非遺保護利用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2016年《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獲批。截至目前,肅北已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9項,已公布的代表性傳承人共74人。同時,肅北立足當地主要景區特點,採取景區+「非遺」、教育+「非遺」、文藝精品+「非遺」等載體,將「非遺」推進景區、藉助更大的舞臺提升了「非遺」項目的傳播度和影響力,「非遺」成為肅北助推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通訊員 朱蕊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學智 文/圖

相關焦點

  • 見證光輝歷程 展示優秀傳統文化——肅北讓非遺活起來
    秋天的肅北草原,奶茶飄香、牧歌悠揚,白色的蒙古包散布在綠油油的草原上,蒙古族祝讚詞、長調響徹穹野,蒙古族男兒馬背上的歡呼聲不絕於耳,搏克手頸前的彩色絲帶隨風飄揚,盡顯民族風情……在剛剛結束不久的酒泉市肅北縣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上,肅北各族人民群眾,在共同見證七十年走過的光輝歷程的同時,集中展示了肅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 見證光輝歷程 展示優秀傳統文化 肅北讓非遺活起來
    肅北縣蒙古族學校中學高級教師山西,1958年10月出生,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學習和挖掘整理肅北蒙古族祝讚詞的同時,在家裡開辦了一個肅北蒙古族長調技藝傳習所。傳習所建成使用10餘年,多年來山西一直致力於挖掘研究整理肅北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經詳細搜集整理,出版了《肅北婚禮習俗》、《肅北祝讚詞搜集》等,並無償培養出了20多名能吟誦肅北蒙古族祝讚詞的傳承人,打算今後在學校開設祝讚詞課程,舉辦集中培訓班,以傳授祝讚詞的內容、吟誦方式等,以使肅北蒙古族祝讚詞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 酒泉肅北:為「非遺」打造一個家
    近年來,肅北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深入挖掘和弘揚優秀民間民俗文化,為全縣「非遺」打造了一個家。、風土人情和肅北各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展館內,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肅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加強居民群眾和來肅遊客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意識,共譜非遺發展新篇章。
  • 「活」起來的非遺「火」起來
    展示推介結合,讓非遺活起來同時,為更好地實踐非遺「活態傳承」理念,讓非遺火起來,本屆博覽會秉持展演、展示、展銷兼容的一貫做法,結合各類主題活動,使非遺展示轉變為可供大眾參觀、傾聽、學習、體驗的綜合性文化藝術空間,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
  • 非遺「活起來」,路子寬起來
    隨著文旅融合發展,「非遺+旅遊」讓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受到了維西非遺文化「阿尺木刮」的魅力,這也為當地群眾在脫貧奔小康的致富路上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契機。舉辦傳統技藝手工製作培訓班,讓「非遺」活起來。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維西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文化資源變成資本,資本轉化成為旅遊文化產業。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最好的保護,就是讓非遺被世界「看到」!堅定文化自信,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報告中。
  • 讓非遺「活起來」!清遠非遺季落下帷幕
    赫鵬翀 攝讓非遺「活起來」!清遠非遺季落下帷幕11月21日晚,2020年第二屆清遠非遺季活動在傾國清城文旅綜合體落下帷幕,異彩紛呈的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將活動氣氛推向了高潮。本次活動設置粵劇互動體驗區、採茶戲體驗區、廣清潮三地非遺墟、非遺美食街、非遺展示廳等板塊,涵蓋了陶缸、沙河鳥籠、壯族織錦、瑤族銀飾等15項清遠本地非遺項目,30多位清遠非遺傳承人參加活動。在活動期間,2020年清遠非遺活態化交流會同期舉行,主辦方邀請省內高校專家教授李喻軍、劉子川現場授課,並與非遺文創企業、旅遊景區、清遠非遺傳承人等相關人員交流座談。
  • 浙江寧波:「非遺+旅遊」讓非遺「活」起來
    8月5日、6日,由專家學者、作家、市民以及20餘家媒體記者組成的採風團,通過探訪越窯青瓷之旅、鎮海口海防歷史故事之旅、寧海十裡紅妝之旅以及鄞州國家寶藏之旅4條非遺線路,實地感受浙江寧波文旅融合「非遺+旅遊」讓非遺「活」起來的魅力。
  • 直播 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原標題:直播 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雲」直播傳襲老技藝 孝義市文化惠民線上圈粉在道具製作室裡,一排排紙做的木偶造型生動誇張,惟妙惟肖,在師傅的操作下活靈活現。在直播鏡頭前,隨著「鏘鏘鏘」的戲曲樂聲,木偶美猴王孫悟空出場亮相,一段流暢的金箍棒表演引得網友們紛紛留言評論;木偶在上,真人在下,臺上的木偶瞬間活靈活現起來,在表演人員的操作下身著華麗服飾的木偶轉起手絹、佛珠,還能空中翻騰,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讓網友們點讚叫絕。
  • 讓增城非遺文化「活」起來
    大洋網訊 7月20日,增城區2020首場「非遺傳承健康生活」非遺體驗活動——增江街非遺生活館舉行開館儀式。增江街非遺生活館位於1978電影小鎮民宿街,館內設有欖雕、灰塑、剪紙、廣繡及部分特色產品展示區,展示民間藝術精品。
  • 酒泉市肅北:魅力鹽池灣讓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
    安代舞、馬頭琴……代代口口相傳的肅北長調在「夏日格勒金」大草原上空迴旋,令人回味無窮。鹽池灣,亦名夏日格勒金,意為太陽的光芒,四季均有不同的景色,候鳥成群結隊,珍稀野生動植物生生不息,形成自然生態景觀,更像鑲嵌在大西北的一顆璀璨明珠,絢麗奪目,恍如天境。
  • 非遺也能活起來
    ——訪漢派石雕和楚韻銅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安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理略人物簡介安力,1971年生於武漢,漢派石雕和楚韻銅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安力自幼受父親安志柏的薰陶,酷愛美術。
  • 讓徽州非遺活起來
    33人,現存非遺項目、傳承人數量在安徽省地級市中均位列第一,徽州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程大位珠算法還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在活動層面,打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歙硯技能大賽等非遺品牌活動,舉辦「徽匠神韻—安徽徽州傳統工藝故宮特展」「徽班進京-故宮展演」等重大活動,並利用國內外文化活動、傳統節日等平臺,通過專題展示、實物展覽、活態展演等多種方式,多樣化展示非遺保護利用成果,營造尊重非遺、保護非遺的社會氛圍。
  • 江蘇非遺|千年洪澤湖漁鼓「活」起來
    今年以來,江蘇洪澤深入探索洪澤湖漁鼓傳承和保護的「新路子」,積極打造推廣的「新形式」,不斷培育發展的「新亮點」,讓千年非遺「洪澤湖漁鼓」在洪澤城鄉活了起來、響了起來、跳了起來……創新「線上、雲上」推廣模式,在洪澤區漁人灣景區進行在線教學展示,打造「非遺+網際網路」新看點,吸引大批網友在線感受「非遺」的魅力,讓屏幕成為展示千年非遺洪澤湖漁鼓的橋梁與紐帶。
  • 雲南省非遺產品這樣「活起來」
    然而,一些傳統手工藝術類的非遺項目在被看好的同時,其產品在推向市場過程中卻頻遭冷遇。  如何讓非遺產品走出博物館,重獲生機與活力?雲南省相關部門積極探索非遺傳承和保護的關係,通過引進文化公司以市場化運作,以平臺促創新,增強產品實用性等舉措,為破解非遺保護與傳承這一難題找到新路。
  • 雲南昆明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遊走在古鎮長長的石板路上,滇派內畫、雲子、烏銅走銀、民間刺繡……遊客們在賞遊途中感受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之美。近年來,官渡區為傳統的非遺尋找到新「活」法,通過用網絡傳播、科技融合、產品開發、教育培訓等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延續優秀傳統文化。
  • 雲南昆明官渡非遺文化「活」起來
    遊走在古鎮長長的石板路上,滇派內畫、雲子、烏銅走銀、民間刺繡……遊客們在賞遊途中感受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之美。近年來,官渡區為傳統的非遺尋找到新「活」法,通過用網絡傳播、科技融合、產品開發、教育培訓等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延續優秀傳統文化。
  • 非遺辭典丨漂亮的肅北蒙古族服飾,很難用語言描述
    藍書包 整理肅北蒙古族服飾,在整個甘肅省少數民族服飾中佔有重要地位,是酒泉市優秀民間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老的肅北蒙古族服飾文化的遺存。肅北蒙古族特色服裝主要種類有:做熟加工剪裁的白茬皮袍、氆氌長袍和各色布帛縫製的長短領、單夾長袍、四開衩單夾袍和無袖四開衩袍等,還有山羊皮(熟皮)制的皮袍和用細羊毛氈縫製的氈袍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肅北蒙古族服飾不僅在喜慶節日著裝,而且在重大慶典活動中或時裝表演活動中都能引起省內外眾多遊客的喜愛。
  • 如何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大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非遺」項目進入學校課堂、課外興趣活動,成為不少在滬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市委專職副主委周鋒此次提案的關注點雖然放在加強文化遺產社會功能體系建設上,但是他對如何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也非常關注,「保護、堅守和傳承文化遺產,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只有真正落到實處,民族傳統文化才能真正成為全世界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家園,而這需要通過相關書籍,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進來。成為『非遺』傳承的重要力量。」
  • 東臺市博物館讓非遺「活」起來
    東臺市博物館讓非遺「活」起來 2020-09-29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