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辭典丨漂亮的肅北蒙古族服飾,很難用語言描述

2020-12-04 隴上非遺

藍書包 整理

肅北蒙古族服飾,在整個甘肅省少數民族服飾中佔有重要地位,是酒泉市優秀民間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老的肅北蒙古族服飾文化的遺存。肅北蒙古族特色服裝主要種類有:做熟加工剪裁的白茬皮袍、氆氌長袍和各色布帛縫製的長短領、單夾長袍、四開衩單夾袍和無袖四開衩袍等,還有山羊皮(熟皮)制的皮袍和用細羊毛氈縫製的氈袍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肅北蒙古族服飾不僅在喜慶節日著裝,而且在重大慶典活動中或時裝表演活動中都能引起省內外眾多遊客的喜愛

相關焦點

  • 肅北讓非遺活起來
    在慶祝自治縣成立七十周年縣慶開幕式上,身著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蒙古族傳統服飾走秀,展示了肅北蒙古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服飾文化。2008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絢麗多彩的雪山蒙古族服飾文化,2005年7月1日,肅北啟動了「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雪山蒙古族服飾日」活動,將每周三定為「民族服飾日」。如今穿民族服飾已逐漸成為日常化和「新時尚」。現年61歲的蒙古族婦女娜仁其其格是肅北蒙古族服飾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娜仁其其格自小跟隨奶奶做傳統蒙古族服飾,是該傳統服飾的「第四代傳承人」。
  • 見證光輝歷程 展示優秀傳統文化——肅北讓非遺活起來
    2008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絢麗多彩的雪山蒙古族服飾文化,2005年7月1日,肅北啟動了「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雪山蒙古族服飾日」活動,將每周三定為「民族服飾日」。如今穿民族服飾已逐漸成為日常化和「新時尚」。
  • 雪山蒙古族繡娘:改良傳統服飾 一針一線傳承民族文化
    【解說】今年60歲的娜仁其其格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肅北蒙古族服飾」的傳承人,自小跟隨奶奶做傳統蒙古族服飾的她,已經是第四代傳承人了。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南北兩側的肅北縣,是甘肅省國土面積最大,也是唯一以蒙古族為聚居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服飾又稱為「雪山蒙古族服飾」, 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酒泉肅北:為「非遺」打造一個家
    近年來,肅北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深入挖掘和弘揚優秀民間民俗文化,為全縣「非遺」打造了一個家。、風土人情和肅北各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展館內,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肅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加強居民群眾和來肅遊客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意識,共譜非遺發展新篇章。
  • 魅力肅北||請收下來自「雪山蒙古族女神」的見面禮
    這裡,文化遺蹟分布廣泛,自然景觀奇特、蒙古族風情濃鬱,雪山蒙古族服飾炫彩奪目...讓我為您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沒錯!這一次旅行的第一站是要帶大家了解肅北,感受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肅北蒙古族只有在節日慶典等特殊場合才會穿上民族服飾,但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文化卻深深的烙印在這片土地上。
  • 「肅北蒙古族祝讚詞」抒寫遊牧民族「心靈史」
    「肅北蒙古族祝讚詞」抒寫遊牧民族「心靈史」日前,隨著「肅北蒙古族祝讚詞」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肅北蒙古族祝讚詞逐漸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近日,肅北蒙古族祝讚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給記者解讀了原汁原味的「肅北蒙古族祝讚詞」。「祝讚詞是蒙古族抒情詩的起源,千百年來,祝讚詞伴隨著肅北蒙古民族穿越了歲月的長河。」山西動情地告訴記者,「今天,它仍然表現出極其頑強的生命力。過去需要它,所以它幾乎無處不在;現在仍然需要它來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所以它依然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在我們身邊。」
  • 非遺|察哈爾蒙古族服飾
    服飾,對於任何一個民族,永遠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載體和文化符號。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作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察哈爾部的形象標誌,是察哈爾古老文化的縮影。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歷史淵源,積澱深厚,它反映了察哈爾蒙古人的心理素質、自然環境、民族節慶、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禮儀習俗、審美追求。它是察哈爾蒙古人特殊智慧、特殊技巧創造出來的生活必需品,是草原文化的集中展示,蘊含著蒙古族歷史、文化、風情、禮儀,似一部原生態的百科全書,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是正藍旗蒙古族服飾的典型代表。
  • 酒泉市肅北:在第十七屆內蒙古服裝服飾藝術節榮獲銀獎
    11月11日晚,第十七屆內蒙古服裝服飾藝術節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幕。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的88支蒙古族服裝服飾代表隊參加比賽。肅北縣哈騰文旅傳媒有限公司代表隊榮獲傳統蒙古族服裝服飾比賽銀獎。據了解,本屆藝術節為期5天,以「亮麗內蒙古·霓裳大草原」為主題,舉辦蒙古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創意設計作品展覽和那達慕6項活動。肅北蒙古族分布於河西走廊西端的高原山區,其先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分別在蒙古雪原、西域天山、青藏高原居住過。
  • 酒泉市肅北:在第十七屆內蒙古服裝服飾藝術節榮獲銀獎
    11月11日晚,第十七屆內蒙古服裝服飾藝術節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幕。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的88支蒙古族服裝服飾代表隊參加比賽。肅北縣哈騰文旅傳媒有限公司代表隊榮獲傳統蒙古族服裝服飾比賽銀獎。據了解,本屆藝術節為期5天,以「亮麗內蒙古·霓裳大草原」為主題,舉辦蒙古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
  • 見證光輝歷程 展示優秀傳統文化 肅北讓非遺活起來
    在慶祝自治縣成立七十周年縣慶開幕式上,身著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蒙古族傳統服飾走秀,展示了肅北蒙古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服飾文化。2008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絢麗多彩的雪山蒙古族服飾文化,2005年7月1日,肅北啟動了「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雪山蒙古族服飾日」活動,將每周三定為「民族服飾日」。如今穿民族服飾已逐漸成為日常化和「新時尚」。現年61歲的蒙古族婦女娜仁其其格是肅北蒙古族服飾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娜仁其其格自小跟隨奶奶做傳統蒙古族服飾,是該傳統服飾的「第四代傳承人」。
  • 蒙古族服裝服飾還隱藏著這些小秘密
    是不是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啊~錫林郭勒正藍旗民族服飾最大的特色就是頭飾的設計,用金銀做珠串,把紅珊瑚、瑪瑙等鑲嵌其中。蒙古族的婦女喜歡用紅珊瑚裝飾頭飾,這與蒙古族的觀念有關,蒙古族是遊牧民族,他們不像漢族那樣積累各種各樣的財富,他們的財富往往集中在婦女的裝飾上,尤其是頭飾上,而且,蒙古族喜歡紅色,喜歡鮮亮的顏色,貴重的紅珊瑚正好吻合了他們的這一習俗。
  • 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傳統文化 ——肅北縣開展「弘揚傳承『非遺文化』助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8月3日下午,肅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城灣鎮紫亭社區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肅北蒙古族服飾」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娜仁其其格走進社區,開展「弘揚傳承『非遺文化』,助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明實踐活動,為居民群眾和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 「非遺傳承」翁牛特旗、阿旗蒙古族服飾
    翁牛特旗這塊寶地元代屬弘吉剌部,入清以後屬翁牛特部,解放以後蒙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翁牛特旗蒙古族服飾也隨著歷史發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色。近代翁牛特旗蒙古族服飾保留著科爾沁、巴林地區服飾的款式風格和縫製工藝。翁牛特旗蒙古族男女服飾有年齡和季節的區別。中老年人不穿有鮮豔色彩的服飾,兒童、青壯年的服飾色彩鮮豔,種類繁多。
  • 甘肅肅北蒙古族民眾小年夜祭火祈福 (1/6)
    甘肅肅北蒙古族民眾小年夜祭火祈福,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民眾身著鮮豔的蒙古袍,手捧祭品參加祭火節,祈求國泰民安、萬物吉祥,祝願生活幸福安康。圖為祭祀儀式在吟誦的祭火祝辭聲中開始,蒙古族長者高舉祭品祈禱。
  • 酒泉市肅北:特色文化名片 民族團結窗口
    伊力特民俗文化博物館,坐落於肅北縣黨城灣鎮馬場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肅北縣第一家民辦的以蒙古族民俗物品為主體的陳列館,館長伊力特通過個人20餘載的收藏,為我們展現了這座「民族記憶博物館」,生動的詮釋著民族文化的華彩和樂章。
  • 全國各地蒙古族摔跤手相聚甘肅肅北切磋技藝
    全國各地蒙古族摔跤手相聚甘肅肅北切磋技藝,來自蒙古國,以及國內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的64名蒙古族摔跤手齊聚草原,切磋技藝。搏克是蒙古族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之一,草原上的人們把蒙古式摔跤稱作「搏克」。它是蒙古族三大運動之首,不管是祭敖包,還是開那達慕,「搏克」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項。
  • 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七)|民族服飾·刺繡
    一、民族服飾(肅北縣婦聯推薦)項目簡介肅北蒙古族服飾是肅北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一面鏡子,是肅北縣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也是蒙古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 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創始人娜仁其其格於2015年2月創辦娜仁蒙古服飾有限責任公司,並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肅北蒙古族服飾」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更好的發展傳統民族服飾,娜仁其其格老師多次受邀為民族服飾技藝培訓班授課,帶領更多的人認識、了解、熱愛肅北蒙古族傳統民族服飾。
  • 甘肅肅北火鐮取火大賽重拾蒙古族「草原記憶」
    甘肅肅北火鐮取火大賽重拾蒙古族4) "← →"翻頁 火鐮,蒙古語叫「赫特」,是一種蒙古族較久遠的取火器物
  • 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蒙古族服飾——袍類有哪些
    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蒙古族服飾——袍類有哪些 2018-05-17 11:25:41 來源:全球紡織網 蒙古族服飾的特點,蒙古族服飾——袍類有哪些?
  • 觀察丨「馬上用具」,成就了「馬背民族」的傳奇
    肅北蒙古族馬上用具主要有馬鞍、馬籠頭、馬嚼子、馬絆、馬鞭子等,其中尤其以馬鞍件的製作加工更為重要。馬鞍的製作加工主要以優質木材、銀、銅、鐵等金屬材料為骨架,動物的皮毛、絨線加工製作成鞍軟墊、鞍鞽邊、鞍鞠、鞍花、鞍座墊等配件和裝飾物。馬頭上佩帶的馬籠頭、馬嚼子是用皮革和毛織品加工製作而成,不但漂亮,而且結實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