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彰化縣:羅大佑的鹿港小鎮,200年繁華,如今卻成「廢港」

2020-12-04 志縣新

中秋發起的特別專欄 | 一首歌一座城

你是否因為一首歌曾想念一座城?

故土的,難以忘卻的

是否也曾因為一首歌而愛上一座城?

心動的,時刻懷念的

如果有,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吧~

第 1 期.

羅大佑《鹿港小鎮》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1982年,當羅大佑靜靜地彈奏著吉他,用沙啞的嗓子唱出《鹿港小鎮》時,他才28歲;

這被業界稱作是羅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比起廣為傳唱的《光陰的故事》等舉世之作,《鹿港小鎮》的知名度與傳唱度小得可憐。

甚至,就連作者本人也很少在其他演出上唱過。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之乎者也》中的一首歌 BY 網絡

其實羅大佑並沒有到過鹿港。

據他自己介紹,這首歌是源於他在臺北做見習醫生時遇見的修車小夥子。一番交談間得知,這個小夥子從鹿港老家而來,偷了家裡20000塊錢到臺北,夢想著可以多賺些錢回去光宗耀祖。

結果卻迷失在大都市的繁華裡,錢在吃喝交際之間一分不剩,沒錢、沒臉回老家,只得窩在車行裡度日。

(建議橫屏觀看)

臺北夜景 BY 圖蟲 史文格

那時,正好遇上「最好的年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臺灣,由於停戰帶來的安穩,快速步入新興工業化社會,與香港、新加坡、韓國並稱為「亞洲四小龍」

這大概是十六世紀「人的發現」和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直至現代化的今日,所帶來全體人類的「疼痛」。

當進程飛快的工業化生產裹挾著人類意識的逐漸覺醒,毫不留情地把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撕扯成兩半,城市與鄉村小鎮慢慢變成了兩個世界。

20世紀80年代,臺灣的經濟奇蹟聲名遠揚。工業基礎完備,教育普及,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股市指數一度高達萬點,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個人電腦主板產量世界第一。

至今在產業方面,臺北更是集中了全臺灣科技、工業等大部分優秀企業,臺積電、統一、明基等等。

有分析師認為,在工業設計方面,臺北市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BY 網絡

然而,這樣令人驚喜的發展,卻建立在不少臺灣小鎮青年對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別離家鄉的陣痛之上。

他們遠離故土,步入諸如臺北一類大城市的繁華生活,令人目不暇接的霓虹燈璀璨奪目,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的夢寐以求。

而鄉愁,也在這一路的奮鬥與掙扎中,悄然生長。

當年臺北的修車小夥,或許就是「他鄉遇故知」,才會殷殷期盼地打聽著遠在故鄉的父母與愛人。

生怕父母在等待孩子回家中蒼老,生怕愛人已早嫁作他人婦,生怕他衣錦還鄉時家鄉已不復當年。

只留下鹿港小鎮的日出日落,還是往日模樣。

從鹿港鎮往西走2-3公裡,即可看見海上日出(僅示例) BY Travis

就像英國遊吟詩人Passenger唱的《Let Her Go》中那句:

Only hate the road when you're missing home

(只有在鄉愁湧動時才痛恨旅途遙遠)

鹿港車站 BY 小小鯊魚

然而,在這片形似海棠葉中國海島上,臺北到鹿港的距離不過184.8公裡,走國道3號線,經過68個紅綠燈,從大都市回到家鄉的時間成本不過就2個小時。

臺北到鹿港的推薦路線 BY 百度地圖

只是囿於忙碌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大都市夾雜的繁華與文明像在意識和身體上建構而起的圍城。

在鄉愁湧動的時分,這184公裡路,恍若海角天涯,書信無期。

鹿港鎮,隸屬於臺灣彰化縣的一座小城,因此地多鹿而得名「鹿港」,是世代以狩獵為生的高山族平埔人居住地。

在尚未漢化之前,平埔的男人們多以漁獵為主,而女人們則從事農耕。由於多居住在高山地帶,每逢歲末,捕鹿成為平埔人一項重要的部落活動。

多鹿群活動的鹿港,則是他們最好的狩獵地。

高山族頭飾 BY 黃小黃不想P圖

由於鹿港西面緊臨臺灣海峽,與泉州隔海相望。早在明朝天啟年間,就有大陸商人遷居於此,鹿港相對比於臺灣其他地區,早早就開始漢化了。

只是,雖然民間交往很早,但對於官方而言,當時的鹿港仍然是個「小透明」。

當15-16世紀航海時代的開啟,荷蘭人遠到而來,但他們眼中卻只有臺南府城及其周邊的岡山北港,渾然不知鹿港的存在。

即便是明朝鄭成功率領的軍隊趕走了荷蘭人,將鹿港歸屬於天興州,傳播了漢文化與耕作技術,卻也只在今南投竹山鎮一帶忙著實行屯田制,絲毫未曾想到要在鹿港開墾。

直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取臺灣,將福建莆田湄洲天后宮的神像留在鹿港祭祀。鹿港才真正意義上出現在官方的視野裡。

鹿港天后宮(即媽祖廟) BY Luke Lou

鹿港龍山寺 BY Luke Lou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和福建泉州蚶江對渡直航,鹿港成為大陸與臺灣交流的重要門戶,頻繁的貿易與大陸移民也造就了鹿港的「曾經是臺灣第二大城鎮」的地位,一時間鹿港商船雲集,店鋪櫛比。

由於交通便利帶來的大量商機,許多商人們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自發組成商會用以控制商品價格。

那段時期,鹿港發展出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南郊金進期、布郊金振萬、敢郊金長興、油郊金洪福、染郊金合順和糖金永興等八郊。而早年的街道也有依行業來區分,如美市街原為米市街;

鹿港導視牌 BY 米九十

板店街的整條街,原本是專賣棺材的街;現在的德興街,早期是販賣竹器的竹篾街等等。

鹿港老街 BY 米九十

如今一些老字號的商會,諸如老人會館,日茂行,十宜樓、意樓等,仍保留在鹿港街道兩旁,訴說著當年的商場風雲。

十宜樓 BY 米九十

意樓 BY 米九十

在當時,航運是臺灣對外交流的主要方式。隨著貿易興起繁榮,府城、鹿港、艋舺成為了臺灣對外通商口岸的三大聚落,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古早味的鹿港 BY 米九十

然而,19世紀中期,也就是道光末年,鹿港因為泥沙淤積已不能通行大船。港口雖曾一再遷移近鄰,終以附近無久用港灣,日漸衰落。

到了20世紀初,港口已淤為菜圃。這個擁有了近乎200年「黃金歲月」的港口,終將又因為自然原因,而歸於沉寂。

當地鄉紳們不是沒有想過力挽頹勢,當劉銘傳提出「以彰化中路為省垣,方可南北兼顧」時,鹿港人曾經燃起過無限希望。然而,終究因為條件落後,復興夢想最後落空。

當時光的滾輪向前,鐵路建設興起,卻由於日佔時期的鐵路未能路經等緣由,鹿港最後終成「廢港」。

BY 淼行記

但也因為如此,鹿港至今保留著許多舊城區和古老建築,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成為今日鹿港的最大特色。

富裕人家將水源共享的半邊井,保留著典型的紅牆 BY 米十九

進入到現代社會,如果有人說,鄉村規劃在城市建設框架下從未迷失,那一定是假的。

鹿港也是如此。

1933年,鹿港陸續實行市區改正,在此之上實施了公共衛生等相關制度,統一的管理,模板式的規劃帶來了秩序建設外,不得不說這也成為鹿港如今古蹟少見的濫觴。

20世紀中後期,當臺灣逐漸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大量鄉村人口開始向都市聚集,背井離鄉到都市打拼成為了那個時代作品的共同主題。

BY 豆瓣死魚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孕育而生。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2018年,羅大佑開啟了「當年離家的年輕人」為主題的巡迴演唱會,從《鄉愁四韻》 、《牧童》、《童年》再到《戀曲1990》,陪伴無數少年度過不識愁滋味青春年代的歌曲又再次響起,仿佛再次夢回1982年的《鹿港小鎮》。

1986年,鹿港開始做起了古街區的維護工作。這是全臺灣首次大地區的保存計劃,意義非凡。

曲折的巷子 BY 米十九

由於九降風特殊氣候影響而建的曲折狹小的古道,紅磚鋪地的形態,漁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街道裡的叫賣聲,媽祖廟的虔誠香火……

媽祖廟的香火依然延續 BY Luke Lou

依然在鹿港的今天延續著,就像《鹿港小鎮》歌中唱的那樣: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相關焦點

  • 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治癒了多少遊子難以安放的鄉愁?
    當羅大佑靜靜地彈奏著吉他,用沙啞的嗓子唱出《鹿港小鎮》時,他才28歲;這被業界稱作是羅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比起廣為傳唱的《光陰的故事》等舉世之作,《鹿港小鎮》的知名度與傳唱度小得可憐。這個擁有了近乎200年「黃金歲月」的港口,終將又因為自然原因,而歸於沉寂。當地鄉紳們不是沒有想過力挽頹勢,當劉銘傳提出「以彰化中路為省垣,方可南北兼顧」時,鹿港人曾經燃起過無限希望。然而,終究因為條件落後,復興夢想最後落空。當時光的滾輪向前,鐵路建設興起,卻由於日佔時期的鐵路未能路經等緣由,鹿港最後終成「廢港」。
  • 歌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紅磚綠瓦還剩多少?
    鹿港鎮,是臺中彰化縣西北端的著名小鎮曾與臺北艋舺、臺南府治並稱為「一府、二鹿、三艋舺」歌神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英雄式人物,華語流行樂壇的標杆1981年首次擔任唱片製作人並製作出了歌曲《童年》1982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 臺灣彰化鹿港小鎮:最能代表臺灣歷史風貌的地區
    臺灣彰化鹿港小鎮是最能代表臺灣歷史風貌的地區,也是早期臺灣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從早期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到如今觀光採風盛行,鹿港曲折的紅磚巷道,林立的舊式店屋,都是耐人尋味的風貌,整座小鎮的氛圍也由從前的熱鬧繁華轉為今日的淡泊悠閒。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八十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片繁榮景象,那時「亞洲四小龍
  • 【臺灣紀行】鹿港小鎮尋覓美麗舊年華
    我聽著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坐上阿默的計程車,從臺中來到了彰化。羅大佑寫鹿港小鎮那一年,他從紐約回到了臺北。而我這一天,離開了陰雨的臺北,來到了陽光燦爛的小鎮。阿默是臺灣原住民,太魯閣族的姑娘熱情又活潑。
  • 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揭秘羅大佑最充滿諷刺的歌曲
    羅大佑被譽為臺灣樂壇的「教父」,他的流行音樂也是改變了一個時代,許多人都知道他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但是有一首歌曲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那就是鹿港小鎮,那麼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 臺灣有個尷尬的巷子叫『摸乳巷』,真相併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子!
    終於來到了鹿港小鎮,不是北京家對面那家同名的餐館,而是臺灣,彰化,鹿港,羅大佑吟唱過的鹿港小鎮。比臺灣本身更熟悉的,是那些年少時便耳熟能詳、隨口即唱的臺灣歌曲。鹿港更是如此,因為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對這座小鎮有著長久的熱望鹿港原本是河港,後來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加上先天河砂淤積問題日漸嚴重,最後終成廢港。如今的鹿港,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印證了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摸乳巷,又名「君子巷」、「護胸巷」,是指一條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北街菜園路38號的防火巷。
  • 歌詞漫談《鹿港小鎮》羅大佑作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羅大佑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在夢裡我多少次回到了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我夢裡的那個鹿港小鎮來的嗎?編者按:鹿港小鎮位於臺灣彰化縣,有許多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民風淳樸,環境優美,讓許多為了生活出門打拼的年輕人時常想念。
  • 臺灣最具特色的小鎮,被稱作「小泉州」,因為羅大佑的歌被人熟知
    去臺灣的人自然要去臺北、高雄等大城市感受繁華,內地人大部分對臺灣不太了解,臺北、高雄雖然繁華,但一些小地方更令人回味,像香港的一些街道一樣,這些小鎮才能夠代表臺灣,今天想介紹的這個城市的各位一定不陌生,也一定知道,你可能沒去過,但一定聽過很多次那個名字,這就是鹿港。
  • 臺灣鹿港小鎮有條著名的「摸乳巷」
    彰化鹿港小鎮天后宮經過將近七個小時的穿山跋涉,我們終於跨越了橫亙在臺灣東西海岸之間的中部山區,趕在黃昏前到達了彰化。車抵彰化,我想起了羅大佑,而他那首《鹿港小鎮》又是我超喜歡的歌曲之一,每次聽都有種莫名的傷感。
  • 聽《鹿港小鎮》,尋羅大佑歌中的那座美麗的小鎮
    《鹿港小鎮》的創作背景《鹿港小鎮》是樂壇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羅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於有些飯店都以它命名,可見其傳唱度之一斑。
  •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羅大佑的鄉愁1982年,28歲的羅大佑在臺灣發表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這成為臺灣社會認識這位歌手的開始。而從某種意義上,這張專輯的A面第一首歌,成為了所有人了解羅大佑的起點。「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臺灣 臺中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看見臺灣 隨心徜徉於靜謐午後的鹿港小鎮
    攝影:源形畢露攝影:源形畢露  著名歌手羅大佑還唱過一首歌曲《鹿港小鎮》,歌詞裡面寫道: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攝影:源形畢露攝影:源形畢露  歌詞裡面也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漫步鹿港小鎮街頭,文藝復古氣息撲面而來,令人流連忘返。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到彰化鹿港小鎮,鹿港老街裡的天后宮,不可錯過。彰化鹿港小鎮伴隨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而早已名聲在外。因為靠海,鹿港開埠較早,十八世紀初、中葉就成為臺灣重要的港口,歷時200年而不衰,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尤極一時之盛,人口十餘萬,曾贏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鹿港老街是鹿港小鎮裡人氣最旺的地方,這裡又被稱為"古市街",其實就是指瑤林街、埔頭街以及大友街這一帶。老街的街屋大都還保持著清朝時期的原樣,好玩、好吃、好逛,又好買。
  • 歌裡的小鎮(行走臺灣)(組圖)
    當年,許多人都是從羅大佑的歌聲中,知道臺灣有個「鹿港小鎮」,知道了蜿蜒的街巷,紅瓦的古宅,燈籠高懸的店屋,香菸繚繞的廟宇。  鹿港隸屬臺灣省彰化縣,與大陸福建省的泉州隔海相對,南北長3公裡,東西長2公裡,人口不過8萬。別小看鹿港,當年可是臺灣第二大城市,其人煙鼎盛時,臺北還是蠻荒的鄉下。  明末清初開始,福建泉州一帶的大陸先民就帶著貨物和技藝順潮而下,泊舟登岸,在鹿港溪衝積而成的這片平原上開始艱辛的創業。
  • 探尋羅大佑著名歌曲中的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探尋羅大佑著名歌曲中的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3-08-30 15:12:13    來源:網絡綜合|0
  • 羅大佑歌裡的小鎮竟有這樣一條「傷風化」摸乳巷!原來是這樣!
    羅大佑創作的《鹿港小鎮》,雖說寫臺北燈紅酒綠終究不是自己的家,但這片大地上並非只有彼時彼刻的臺北和彼時彼刻的小鎮。臺北和小鎮只是一個代號,它會變,但背後的感情不變。所謂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心懷的是家國之思,長安也只是一個符號。這都是一樣的。
  • 臺灣鹿港老街入口處,熾熱的思鄉懷祖情,被這樣表達著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今天說說鹿港小鎮的老街,這是此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兩岸同源、兩岸一家的情懷,在鹿港老街裡被真摯地表達著。鹿港老街入口,這裡又稱古市街,是鹿港小鎮裡最具魅力的古街。「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上世紀80年代,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唱紅了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