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6月25日訊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定於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上午9:30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同志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沂蒙山為世界地質公園有關情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沂蒙山為世界地質公園,這是我省繼泰山之後第二個世界地質公園。發布會上,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同志就記者問題進行了回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世界地質公園」的牌子並非一勞永逸,每四年需要接受一次再評估。
「創建只是開始,發展才是硬道理」,臨沂蒙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局長解東如是說道。作為地質公園管理機構,蒙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也加掛了沂蒙山地質公園管理局牌子,將切實承擔起公園建設和管理的主體責任,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落實劉家義書記批示精神,嚴格按照世界地質公園的標準,進一步加強自然和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強化園區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用好世界地質公園這一品牌,積極開展地質科普教育和研學旅遊,通過地質公園把沂蒙山旅遊度假區建設成為宜養、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功能區。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加強地質遺蹟保護、做好地學科研科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地質公園宣傳推介力度、引導當地居民共享地質公園發展成果。
二、平衡好保護和開發之間的關係,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臨沂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建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論』已經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那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生態保護方面,紮實做好地質遺蹟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完善相關規劃,加大投入力度,實施地質遺蹟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切實保護好全人類的地質遺蹟遺產和臨沂人民的生態家園;切實加強公園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防治工作,科學布設地質災害監測點和火情瞭望臺,完善應急預案,配齊必要防災減災設施,有計劃的搬遷出潛在的受災害威脅的居民,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安全。
在開發利用方面,依託世界地質公園廣泛開展地學科研科普活動,創新「研學遊」一體化項目,依託世界地質公園帶動全域旅遊發展。
三、我省各類自然保護地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下一步規範管理的打算?
截至2018年底,全省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5個、風景名勝區40個、地質公園64個、森林公園115個、溼地公園200個,累計464個,其中國家級141個。在這些自然保護地中,還有6塊世界級招牌,除泰山、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外,泰山還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黃河三角洲和南四湖是國際重要溼地,東營市也被評委國際溼地城市。
但目前我省自然保護地還存一些問題:一是多個牌子並掛、主體功能模糊。主要是原來多部門分頭管理、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所致。二是面積普遍過大、範圍邊界不清。主要是設立時缺乏科學評估,將一些城鎮、村莊、廠礦等划進保護地範圍,導致自然生態保護與人類經濟活動產生衝突。三是重設立輕管理、重開發輕保護,主要是一些保護地設立後,未按要求成立管理機構,編制總體規劃,存在盲目建設、過度開發和隨意佔用等現象。
為了使我省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指導意見和配套政策,吃透精神,把準政策,結合山東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長島國家公園創建工作,保證中央的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進一步深化自然保護地大檢查,摸清全省保護地資源家底、空間布局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研究制定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3.紮實開展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針對保護對象的自然屬性、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制定科學的保護地分類標準,逐一開展自然保護地綜合評價,合理定位保護地的主體功能、邊界範圍和保護分區,及時進行勘界立標、信息上圖入庫,實現「一個保護地一塊牌子、一套機構、一部法規、一本規劃、一張底圖」。
4.編制全省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優化全省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明確全省自然保護地生態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完善自然保護地管理政策制度,實現全省自然保護地統一設置、分級管理、分區管控、嚴格保護,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
5.規範管理嚴格保護。指導各類自然保護地健全管理機構,配強管理人員,完善管理制度,切實扛起保護管理的主體責任。同時,積極開展自然保護地衛星遙感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破壞保護地生態資源和環境、違法佔用、違規建設等行為,築牢生態屏障,維護生態安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6.加大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投入力度。在地質遺蹟保護方面,我省先後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53億元、落實省級財政資金2.47億元,組織實施了近百項地質遺蹟保護工程;從2012年開始設立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省級專項資金,累計投入2.3億元用於自然保護區管護能力建設和生態修復工作,並頒布實施了《山東省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將專項資金額度提升到每年6000萬元。
[責任編輯:楊凡、楊本敬、郭美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