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安機關精準幫扶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1-01-10 中國警察網

「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

江西公安機關精準幫扶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10月21日,江西省于都縣公安局駐張軍村第一書記溫樹華(右)走訪貧困戶。

57歲的江西贛州街坪村村民楊臣先,一生搬了兩次家。

第一次是1988年,為了修建贛江中遊的大型水庫——萬安水庫,當時25歲的楊臣先揮別故居,就地後靠遷進了山坳裡的土坯房。「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連通外界,就像是與世隔絕。」

第二次是2018年。經過30年風雨衝擊,楊臣先的土坯房已經「搖搖欲墜」,成了危房。在江西省贛州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下,55歲的楊臣先領著妻兒,在村裡的旅遊大道旁,蓋起了兩層小樓房。站在自家小樓前,楊臣先摸著牆體告訴記者:「我自己會蓋房,就沒有找施工隊,都是扶貧工作隊隊員和我們一起,一磚一瓦壘起來的。」

兩次搬家,一次為了生存,一次為了生活。談起自己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楊臣先說,最要感謝的就是贛州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從新房選址到籌集資金,扶貧工作隊隊員全程參與,「沒有扶貧工作隊的幫助,這房子蓋不起來。」

楊臣先家脫貧致富的故事,正是江西省公安機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訓詞精神,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縮影。

5年來,江西省公安廳定點幫扶贛州市上猶縣社溪鎮嚴湖村,「輸血」「造血」雙管齊下,2017年,嚴湖村實現貧困村脫貧退出,2019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同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還有贛州市各級公安機關駐村、掛點、對口幫扶的124個村、6628戶貧困戶。贛州公安直接投入扶貧資金2980餘萬元,幫助20363人成功脫貧。

硬化道路直接入戶、產業經濟紅紅火火、村容村貌乾淨整潔、農民兄弟精神昂揚……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盡情鋪展在江西這片紅色熱土上。

「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對贛鄱人民的美好期許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看鄉村巨變,品幸福滋味

今年53歲的方永旭已經做了18年的上猶縣社溪鎮嚴湖村黨支部書記。他喜歡站在村委會樓頂舉目四望:「他們來了之後變化太大了,這是扶真貧,更是真扶貧。」

方永旭口中的「他們」,指的是江西省公安廳駐嚴湖村扶貧工作隊。

從2015年起,江西省公安廳對口扶貧嚴湖村。5年前,嚴湖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是村民最真實的生活環境。如今的嚴湖村:500畝蔬菜大棚,蔚為壯觀;野生茶油基地,星羅棋布;幾家茶油榨油廠,香飄十裡;戶戶通公路,家家有收入。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虧了扶貧工作隊的民警。」10月18日,記者在嚴湖村活動廣場看到一群正在休閒娛樂的村民,知道記者的來意後,樸實的村民們反覆用這句話,告訴記者他們的驚喜和對扶貧民警的感激。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看到井岡山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寫下這句詩詞。它也激勵著贛鄱兒女直面挑戰,迎難而上。

嚴湖村地處山區,耕地少、山地多,村裡基礎建設非常薄弱。江西省公安廳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嚴湖村後,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安居扶貧、基礎設施扶貧、兜底扶貧、精神扶貧等工作,一系列的扶貧措施助力嚴湖村實現整村脫貧。

江西省公安廳駐嚴湖村第一書記吳民告訴記者,如今,嚴湖村汙水治理溼地工程、環境整治工程等重點工程已全部完成,嚴湖村道路、水利、排水排汙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還有于都縣張軍村。以前,交通不便一直困擾著張軍村的經濟發展。

「人進不來、車出不去。我們守著好山、好水、好地,卻不能帶領群眾致富。」于都縣公安局駐張軍村第一書記溫樹華告訴記者。

要想富,先修路。于都縣公安局駐張軍村扶貧工作隊聯合村兩委,籌集資金,帶領鄉親們全面升級村裡的「水電路」,安裝太陽能路燈,照亮了鄉親們的脫貧致富路。

張軍村背靠龍溪山,山泉水礦物質豐富,土地是富硒土壤。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帶領鄉親們發展特色種植業。如今,臍橙、富硒水稻、鷹嘴桃等農產品已經遠銷國內多省,村集體年均收入40餘萬元。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實地考察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握著鄉親們的手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

再過幾天,張軍村970畝的富硒晚稻就要收割了。明媚的陽光映照著金黃的稻田,格外喜人。「靠這一茬兒晚稻,我們村集體預計增收30餘萬元。村集體有了錢,就可以完善基礎設施,給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張軍村支部書記曾太貴10月19日接受採訪時興奮地告訴記者。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產業經濟紅紅火火,村民收入節節攀升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習近平總書記對「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有著精準論述。

為了讓嚴湖村村民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從2015年起,江西省公安廳黨委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千方百計為嚴湖村「造血」「供氧」。

江西省公安廳扶貧工作隊在嚴湖村大力發展油茶、速生豐產林、大棚蔬菜、光伏發電、水面種養等五個產業,以此帶動全村所有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6年起,在江西省公安廳幫扶和資源引進下,嚴湖村搭建起一個500畝大棚和15畝連體玻璃溫室大棚。

10月18日,記者在嚴湖村大棚基地看到,辣椒、苦瓜、桃子綴滿枝頭,豐收在望,鄉親們在大棚前,緊張地往車上裝載辣椒、絲瓜等農產品。

「在產業基地,農戶既可獲得土地租金,又可獲得勞務工資。貧困戶每年可從基地獲得8000元至1萬元的收入。」吳民一邊幫鄉親們包裝辣椒,一邊向記者介紹群眾的增收情況。

嚴湖村的產業經濟形式多樣,除了500畝蔬菜大棚基地,嚴湖村建成的光伏電站早已實現併網發電,貧困戶每年可從中獲得3000元穩定收入。村委會門前的水面種養產業基地,充分利用40畝冷漿田種植蓮子、蓮下養魚,貧困戶每戶每年可獲得3000元分紅。

風景這邊獨好。500畝蔬菜大棚,豐收在望;野生茶油基地,遍地開花;太陽能電池板,熠熠生輝……一個可持續發展、抗風險能力強的嚴湖村正在一步步走向振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贛鄱大地上,產業扶貧特色項目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扶貧車間就是贛州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的特色產業扶貧項目。扶貧車間幫助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願、但家有老人和小孩無法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今年8月,贛州市共有扶貧車間1100餘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超1萬人。

10月19日,記者來到了位於贛州市贛縣區湖江鎮湖江村的扶貧車間——玉華製衣廠。廠長肖玉霞告訴記者,目前車間一共有26名工人,其中貧困戶19人。

2018年,贛州市公安局駐湖江村第一書記許飛知道村裡的肖玉霞在外面開廠的消息後,就「三顧茅廬」請她回到家鄉開廠。

記者在扶貧車間看到,20餘名工人緊張作業,一件件衣服在流水線上流轉,最後打包成箱。

「你可別小看咱們這個扶貧車間,現在車間的訂單都是來自英國的訂單,這些衣服都是要發往英國銷售的。」許飛自豪地介紹。

贛州市公安局駐下站村第一書記尹曉輝則把黨建融入產業扶貧。尹曉輝在下站村建立了「三合一」促脫貧模式,即「基層黨建+農村合作社+村級農場」引領全村脫貧致富。從抓黨建著手,從扶智、扶志下功夫,開展黨建活動,建立黨建制度,引導村民發展產業,創辦農場,建立合作社。在他的帶領下,下站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貧困村變成鎮級產業發展示範村。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脫貧攻堅警民同心,鄉村振興攜手共進

自2015年嚴湖村成為江西省公安廳定點扶貧村後,江西省公安廳領導一直牽掛著嚴湖村貧困戶的生活。

10月21日,江西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何軍威來到上猶縣社溪鎮嚴湖村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家庭收入怎麼樣?生活有什麼困難?何軍威事無巨細地問起貧困戶的生活情況。

「扶貧幹部下農村,串戶挨家送溫暖。衣食住行全過問,春風吹拂我家園。」這是嚴湖村貧困戶陳永泰寫的詩。

為了和鄉親們打成一片,江西省公安廳駐嚴湖村扶貧工作隊設立了「鄉間夜話」「鄉間午話」制度,利用中午、傍晚農閒時間,在田間地頭、在村民家裡,和村民們拉家常,宣講黨的扶貧政策。

「我們用真心待群眾,他們能感知到,並回報以真心。」吳民告訴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贛州市各級公安機關派駐貧困村的第一書記都堅守在鄉村防控一線。巡邏防控、排查人員、代買生活物資……第一書記以鄉村為家,為鄉親們築起了一道防護牆。

青山著意化為橋,警民攜手一家親。

「那時防護物資很緊缺,鄉親們把家裡僅剩的口罩送給我們。」回憶當時情況,興國縣公安局駐聯群村第一書記劉英輝眼圈發紅,「鄉親們說,他們在家裡不出門,戴口罩的機會少,就硬把口罩塞給我們。」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脫貧攻堅,勝利在望之時,更要快馬加鞭,不能懈怠。第一書記們的目標已經瞄準了鄉村振興新徵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牢產業扶貧基礎、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第一書記們步履不停,依舊奮戰在他們熟悉的土地上。

(文/圖:中國警察網融媒體報導組記者金衡、陳希、萬廣朋、劉玲、張建鑫、李然、曾芳洲)

相關焦點

  • 決戰脫貧攻堅丨精準幫扶,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司法局駐村幹部
    決戰脫貧攻堅丨精準幫扶,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司法局駐村幹部 2020-10-11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厲莊鎮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實施意見
    35號)、連雲港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區委、區政府關於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實施意見精神和要求,減少相對貧困,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就「十三五」時期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 帶領鄉親「趕著牛兒」奔小康
    原標題:帶領鄉親「趕著牛兒」奔小康 5月14日上午,在位於禹州市範坡鎮張劉村的龍躍牧業公司(以下簡稱「龍躍牧業」)裡,上千頭帶有精緻「耳標」的牛悠閒地吃著草料,「哞哞」的叫聲此起彼伏。 「『耳標』相當於牛的『身份證』,記載著它的出生日期、性別、體重等信息。」
  • 肇慶市公安局幫扶的貧困戶成為脫貧致富領頭雁
    肇慶市公安局幫扶的貧困戶成為脫貧致富領頭雁 2020-09-08 10:4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精準扶貧奔小康》——射洪市沱牌三小 彭慧兒
    精準扶貧奔小康射洪市沱牌三小六年級一班 彭慧兒指導教師:李玉春最近村頭村尾唱響了這句順口溜: 「中央來了習大大,全國人民把他誇,精準扶貧不得了,全民向著小康跑!」的確是這樣的。2020年是我國全面戰勝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步。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說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在全面戰勝貧困,初步建成小康社會,都離不開提高老百姓經濟收入,提升生活質量,增強幸福感、獲得感。近幾年來,農村的脫貧攻堅政策是越來越深入人心了,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黨的富民政策是落後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思明:接續奮鬥 精準幫扶奔小康
    2400多公裡的空間距離不能阻隔兩地幹部群眾攜手奔小康的夢想和行動,一系列幫扶的溫馨舉措正在實時推進。  7月上旬,思明區委書記廖華生帶領思明區黨政考察團遠赴甘肅省臨夏州的臨夏市、臨夏縣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考察,帶去了來自東部的溫暖和關愛,再次吹響了思明區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號角。  山海和鳴,同心築夢。
  • 聽「最美駐村幫扶故事」 聚脫貧奔小康強大合力
    12月17日,廣安市委四樓報告廳內掌聲不斷、暖意濃濃,廣安市「最美駐村幫扶故事」宣講報告會在這裡隆重舉行,6名駐村幫扶幹部用激情樸實的語言講述了紮根基層的幫扶歷程。 市委組織部下派幹部文道才,在貧困村一幹就是5年,為村民做了無數件實事,受到全體村民的擁護;「90後」年輕幹部柏藝,克服重重困難,幫助貧困戶在物質和精神上實現「雙脫貧」;山西姑娘李常春,努力克服語言障礙,發揚「釘釘子」精神,解決村民最關心的修路問題……報告會上,駐村幫扶幹部們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分享了他們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和成功經驗。
  • 「文農旅」融合 雲霄縣棪樹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日前,記者專程來到棪樹村蹲點採訪,探秘窮鄉僻壤是如何涅槃重生、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上個世紀80年代,吳元明開始任村黨支部書記,心裡一直想著怎麼帶領鄉親們「靠山吃山」,走出貧困。1997年,已經調任半嶺村任職的吳元明,聯合棪樹村4名村幹部,毅然承包下村裡的十幾畝地,試種枇杷新品「早鍾六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2000多株果苗是鄉政府免費提供的,但吳元明等人租地種枇杷的行為,在村民眼裡簡直是「瘋狂」之舉。
  • 浙傳聯合茶企,攜手當地茶農,精準「產業幫扶」助老鄉脫貧致富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浙江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統一安排的新一輪(2018-2022)省級扶貧結對幫扶中,浙江傳媒學院和平陽縣水頭鎮新聯村開展了結對幫扶。怎樣讓老鄉的生活變得更好?經過實地走訪,浙傳老師發現,茶葉是新聯村村民的主要生活來源,該村還是「平陽黃湯」的核心產區,要實現村民的全面小康,就得帶領他們把茶文章做好,把平陽黃湯做大。由此,浙傳瞄準了「產業扶貧」這個路子,聯合當地茶企,攜手茶農脫貧致富奔小康。「平陽黃湯」是溫州的歷史名茶。
  • 精準扶貧路·攜手奔小康——河北海事局交出脫貧攻堅滿意答卷
    趙立棟說,扶貧幹部就是要統籌幫扶資源、整合各方力量,把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精準落地,當好交通扶貧的聯絡員。河北海事局局長張鐵軍深有體會,「精準扶貧,交通先行。河北海事局有責任也有義務參與其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海事力量,趙立棟等一線扶貧幹部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河北海事人的擔當作為。」在河北海事人的努力下,一條條致富路修到了大山深處、修到了鄉親們的家門口,讓鄉村因路而興、因路更美,為老鄉們鋪就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 用幹公安的勁頭,打贏鹹寧最大貧困村的脫貧攻堅戰,南川窮鄉親村...
    賣楠竹、打零工就是山裡人的全部營生,鄉親們渴望脫貧奔小康。扶貧任務,交到了省公安廳手中。5年來,省公安廳先後挑選四位年富力強的隊長和26名青年骨幹進駐南川村,用幹公安工作的勁頭,在這片土地上打一場決勝攻堅戰。12月1日,現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顧江波介紹,廳裡先後撥付523萬元,用於南川的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村灣建設等,南川村2019年底貧困戶全部脫貧。
  • 雲南公安:精準幫扶出實效 全力護航助脫貧
    雲南公安精準幫扶出實效 全力護航助脫貧(供圖)2015年8月,雲南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脫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雲南省公安廳對此高度重視,迅速抓好貫徹落實,制訂方案、建立機制、細化措施、選派駐村工作隊員……5年來,雲南省公安機關精心謀劃、精準幫扶、精準施策,在脫貧攻堅戰中衝向前、做表率,為決勝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公安力量。村莊舊貌換新顏平和村委會搬了,搬到了原來村委會的斜對面,與原來的村委會隔著一片新蓋起來的樓房。
  • 蔡奇:以首善標準加強扶貧協作 京冀兩地攜手奔小康
    蔡奇指出,實現2020年張承保23個縣區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攜手奔小康,是黨中央交給北京的光榮政治任務,是北京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北京對河北的反哺與回報。完善對接機制,密切兩地工作聯繫,北京16個區的黨政一把手,要直接到對口幫扶的縣區對接工作,開展好攜手奔小康行動,主動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溝通,及時掌握相關政策要求並落實好。做好資金保障,改進資金撥付方式,進一步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直接受益,財政援助資金80%以上、新增資金全部投向脫貧攻堅。在項目落地上加大推進力度,共同提高項目的精準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 【代表 委員風採】楊上根: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唱響為民「好聲音」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楊上根: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唱響為民「
  • 洛陽:服務群眾路遠迢迢 精準扶貧碩果纍纍
    鄉親們展示書法家創作的春聯 人民網洛陽1月14日電(肖懿木) 時值年關,又逢周未,1月14日一大早,洛陽市委市直工委書記來學齋就帶領機關部分黨員志願者和市直機關黨員志願者公益書畫分隊隊長高紅旗及部分隊員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精準幫扶 勤勞肯幹 脫貧戶馬文良日子越來越好了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精準幫扶 勤勞肯幹 脫貧戶馬文良日子越來越好了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2-09 11:46 字號:
  • 媒體報導|湖北「牧羊女」劉錦秀:帶領大別山鄉親致富,16年堅守鋪就...
    2004年,劉錦秀毅然放棄城裡優越的環境和條件,懷著不忘貧困鄉親的質樸情懷,返回家鄉故土,帶領父老鄉親養殖黑山羊,為廣大山區農民鋪就了一條養殖黑山羊脫貧致富的錦繡之路。2015年,公司與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建立了黑山羊養殖結對幫扶關係,首批幫扶帶動了406個貧困農戶養殖黑山羊,每戶養殖11隻黑山羊(1公10母),共發放種羊4466隻;當年發放種羊的貧困戶,到2016年底,出欄肉羊3746隻,收入307萬元,戶平收入1.16萬元。
  • 放棄「老闆娘」舒適生活 帶領村民奔小康
    17歲,她承包下村裡的100多畝魚塘,經多年努力率先致富;35歲,她放棄舒適的經商生活,帶領村民開發集體土地、改造綜合市場,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如今,她擁有自己的珍珠養殖基地,開了珍珠文化館,在南海商業版圖上有了一席之地。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 人物檔案 劉準,省人大代表,衡陽縣梅花村黨總支書記,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玉樹州公安局各黨支部赴囊謙開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主題黨日活動
    玉樹州公安局各黨支部赴囊謙開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主題黨日活動 2020-05-01 0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