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明星匯聚「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電視晚會」;莫言分享童年讀書回憶,張紹剛痛批不讀書三大藉口:「一切都是扯淡!」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為了鼓勵全民閱讀,一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湖南衛視承辦的「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電視晚會」將在當晚7:30播出。除了諾貝爾獎中國第一人莫言、著名作家劉震雲、「童話大王」鄭淵潔前來曬書櫃、薦書單,還有央視名嘴張紹剛、朱迅以及芒果臺名嘴汪涵、張丹丹強勢助陣,歌手林志炫、張靚穎、孫楠、周曉鷗、周筆暢等也紛紛帶著自己心愛的書在晚會上亮相。
在一般人眼中,走紅毯、秀華服、傳緋聞才是明星的「主業」,他們有空讀書嗎?羊城晚報記者對明星們進行了採訪,最後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單身貴族」林志炫居然喜歡親子類書籍,孫楠從小就是在經典名著裡泡大的,楊冪則直言不諱是漫畫《火影忍者》的鐵粉。張紹剛也表示,讀的書不在於「高端大氣上檔次」,而在於能把零碎的時間充分利用,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看進心裡。
張紹剛痛批「找藉口」
首先得說說現在很多人為什麼不讀書,除了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沒時間」、「現在的書賣得太貴」、「出門帶書不如帶iPad」……這是記者在對周圍人進行調查時聽到最多的三個答案。但問起央視主持人張紹剛,他卻頗為不屑地一竿子打死:「一切都是扯淡,是我們太會給自己找藉口!」
張紹剛認為,忙並不是現代人不看書的理由:「你要是忙,可以看點簡單的、碎片化的東西,比如《古文觀止》這種短小精悍的小文。」孫楠對此也表示贊同:「根本不存在沒時間的問題,愛看書的人總會擠出時間閱讀,反而是不愛看書的人,就算有大把空閒時間也不會用來看書。」還有人拿錢說事,說如今的書裝訂華而不實,動輒幾十上百元,張紹剛反問:「你打一次車不就這個錢嗎?」他接著駁斥道:「還有人嫌帶書太沉,但我就從來不看電子書,出門包裡從來不少於三本書,真的不沉,至少沒大家說的那麼沉。你背一個iPad、帶一臺電腦、弄一堆充電器,再帶兩個手機,怎麼就不覺得沉呢?因為你打心眼兒裡覺得書是沒用的,電腦才是有用的。」
劉震雲薦讀「無用書」
張紹剛還用「急火火、赤裸裸」來形容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大家都太著急了,擼胳膊挽袖子都跟想要搶錢似的,好容易看本書還恨不得把書撕了立馬變成生產力。我從來不諱言我的態度,就是討厭一切功利性的讀書。比如一個著名的兒童教育學者――我不能說他是誰――寫了一本書,我一看到書名就想把書給撕了,這本書名叫《把孩子培養成財富》,賣得還很好,但我就特別想問這個專家學者,那要是變不成財富呢,你就要把孩子掐死啊?而且你為什麼非要把孩子變成財富,你以後要花他啊?」
在「書香中國」晚會上,曾寫出《溫故一九四二》、《一地雞毛》等著作的「茅盾獎」得主劉震雲也向全國觀眾發出呼籲:「多讀一些無用書。」這個「無用」是指,不一定非要從書中學到什麼實際技能,正如他推薦的《論語》、《孟子》、《論發的精神》等中外名著,都只是讓人從中吸取精神養分。
大腕兒裡面沒「草包」
而對於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天天打飛的、日日跑通告的明星們來說,他們有空讀書嗎?他們讀書又是為了什麼?充電、填補空閒,抑或只是附庸風雅?記者一一採訪了楊冪、張靚穎、孫楠、林志炫等,除林志炫坦言平時讀書較少外,其他明星都表示有日常閱讀的習慣。楊冪說最愛在機場候機時撇開助理一個人到書店溜達;張靚穎會一口氣買上二三十本書回家慢慢看;至於孫楠,因為有一個愛讀書的老爸,他簡直是埋在書堆裡長大的,成家後自己的藏書也甚是可觀,「二樓一整面牆都是書」。
在「書香中國」晚會後臺,記者也採訪了央視主持人朱迅。經常主持各種大型晚會和綜藝節目的她,與影視歌三界明星都多有接觸。她的個人體會是,凡是成名成腕的明星,都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像我比較熟悉的陳道明,那絕對是個書痴,除了拍戲,基本上很少參加活動,就愛在家裡讀書」。至於為什麼讀書、讀什麼書,幾位明星和名嘴沒有一個故作「高端大氣上檔次」,他們的答案只有兩個字――「興趣」。張紹剛還表明態度,書是給自己看的,不是吹牛皮用的,「沒必要跟風去看大家都叫好的書,但每個人都要把自己喜歡的內容給看進去」。
明星多偏愛紙質書
儘管紙質書籍的銷量一再下滑,「電子閱讀」似乎逐漸成為全民主流閱讀方式,但衝在時尚最前沿的明星們,卻似乎更喜歡傳統的紙質書籍。大部分明星在受訪時都告訴記者,無論電子閱讀技術如何儘量仿真,但紙質書帶給他們的那種獨特質感永遠是無法替代的。孫楠感性地說:「書和紙是和人親近的,電子屏幕卻是冰冷的,即便它很亮。」他說,對一本書的閱讀是從封面開始的,看整體設計,觸紙質手感,然後躺在被窩裡,打開床頭燈一頁頁翻過去,一口氣能看半宿;要是換作電子書,他頂多看兩小時就頭暈眼花了。張靚穎也表示對「電」字開頭的產品比較遲鈍,與其從電腦下載排行榜上的熱門書籍,她更願意通過朋友口口相傳的方式,到實體書店裡買紙質書來看。「我特別喜歡書頁紙在手上摩挲的感覺。」張靚穎說。
當然,也有對新科技來者不拒的,楊冪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在機場書店、電商網站上購買各種紙質書,身為漫畫迷的她也會通過Ipad追捧心愛漫畫的及時更新。
【明星們的推薦】
宋朝詩人黃庭堅說過一句話:「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而靠「臉面」吃飯的明星們,他們讀書是為了防止「面目可憎」嗎?他們最愛的又是哪一本書?
●孫楠能一次同時看兩本
在參加「書香中國」晚會的流行歌手中,孫楠算得上博覽群書的一位,這得益於他有一個喜歡讀書的老爸。他回憶道,小時候家中藏有大量古書,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三國志》、《古文觀止》應有盡有。和所有家長一樣,孫爸爸在孫楠少時會禁止他看一些太「早熟」的書,比如《紅樓夢》,但調皮搗蛋的孫楠怎肯聽話?在家沒機會看,就偷偷帶到課堂上看。孫楠自稱擁有同時看兩本書的「獨門絕技」:「上初中的時候,左邊擺一本《紅樓夢》,右邊擺一本《高山下的花環》,經常看著左邊就被吸引到右邊了。」
推薦書籍:《人面桃花》
推薦理由:一位傳奇女性的成長史。
●「理財盲」楊冪看財經書
16歲就出道,一直被質疑是「花瓶」,而在演藝圈裡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曾多次累倒在片場被直接抬到醫院――這是大家對楊冪的印象。說她愛看書,可能許多人都不信,但事實就是如此。楊冪讀書很雜,最近她在看藏地佛學大師索達吉堪布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她說,很多關於佛學的書都寫得太深奧,但這些書卻用很直白的語言說出了很多大道理,讓人很受用。而漫畫書,比如《火影忍者》,更是她的至愛,每當有更新,她都要第一時間下載來看。對於讀書,楊冪全憑興趣,比如有一段時間她愛上財經書,結果被身邊人恥笑:「工資都交給爸媽、連自己有多少錢都不知道的人,還理財呢!」
推薦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
推薦理由:我16歲就出道了,那個年紀有很多想不通的事情,這本書在當時給了我很多啟發。
●林志炫書中學「娶妻經」
作為一個戀家的巨蟹座,林志炫最喜歡的書是林良的散文集《小太陽》:「我從二三十歲開始看這本書,裡面講述了很多親子關係的話題。我有個非常好的童年,看這本書能讓我重溫與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也能增加對挫折的忍受能力。」除了增加幸福感,林志炫還表示自己從閱讀中學到很多智慧,比如《臺語的智慧》中有一句臺灣俚語,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耕田要先看土地,娶媳婦要先了解對方的媽媽。」林志炫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麼做的:「從對方的媽媽身上你約略能知道這個女生是否冰雪聰明,脾氣溫和。」
推薦書籍:《臺語的智慧》
推薦理由:這些俚語背後都是人情世故的累積,你會受用一生。
●朱迅與老公讀書也同步
央視主持人朱迅以大氣知性著稱,但她剛進央視時根本就不敢登臺說話!當時她剛從日本電視臺辭職歸國,多年的留洋經歷讓她的中文表達能力退化了不少,站在臺上詞不達意的壓力讓她經常回到家中嚎啕大哭。當語文老師的媽媽給她出招:重讀中學語文課本。從《嶽陽樓記》到前後《出師表》,朱迅一篇篇背過,才終於有勇氣站在臺上開口說話。如今,家中上萬冊藏書是朱迅的驕傲,而莎士比亞作品是她的最愛,劉震雲、莫言的書她也百看不厭。她和老公――前央視主持人王志還會經常互相閱讀對方帶回來的新書。「雖然我們有不同的愛好,但讀書可以讓我們時刻跟上對方思想的步伐。」朱迅說。
推薦書籍:《尋找安詳》
推薦理由:如果這個時代尋找不到內心的安詳,就無幸福感可言。
●張靚穎一口氣買幾十本
張靚穎從「超級女聲」出道時也只有20歲,她說,比起同齡人,她耽誤了很多自我提升的時間,所以看書是必要的。和很多女孩子一樣,張靚穎曾經最愛讀言情小說,瓊瑤是她少女時代的最愛,如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主義小說《百年孤獨》、懸疑小說《藏地密碼》、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都是她喜愛的書:「從所讀的書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成長,我們都是從小情小愛看到寫實文學,從科幻小說看到科學著作。」張靚穎看書大多通過朋友推薦,她喜歡一口氣買上幾十本抽空慢慢看。她說,歌手大多數時間都花在路上,而讀書可以幫她把浪費的時間抓回來。
推薦書籍:《消失的天府》
推薦理由:我是四川人,想介紹我的家鄉給大家,書中有很多老房子的照片我都很熟悉,都是我小時候玩過的地方。
【莫言談讀書】
我是從小兒書看起的
在「書香中國」晚會上,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進行了《閱讀與中國夢》的演講,即便他把編導給的8分鐘縮短到了2分鐘,但這也是他獲獎後在公眾場合說話較多的一次了。
演講題目聽起來宏大,莫言卻講得樸實,他說,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家,最初也是從小兒書看起的,而他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多小說,也與童年時期的閱讀密不可分。他如此總結讀書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夢想都有可能因為讀書而產生,而實現一個夢想也必須藉助讀書來實現。」
莫言還回憶了自己當年讀書的難度:「那個時候我們農村孩子在上學之外要參加很多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讀書的時間非常少。但越是少,當你借到一本書就越是把它當做寶貝。」後來,他在部隊當過圖書管理員,「面對著我身後的幾萬冊圖書,反而感覺有點手足無措」。最後,他表示:「為了省下時間讓大家讀書,我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
演講結束後,莫言接受了主持人汪涵的採訪,他謙遜地否認自己是大師。當汪涵問他為何把原定8分鐘的演講減短到2分鐘,他的回答充滿睿智:「我想,時間是減不掉的,減掉的是廢話,剩下的是時間。」
【愛讀書的明星】
●梁家輝
寫過自傳的明星不少,但敢出散文集的藝人有幾個?剛剛奪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梁家輝就是其中一位。在過去二十年,梁家輝堅持以幾乎兩天一篇的速度為《文匯報》寫專欄,「輝筆而就」上說天文地理,下說社會百態、影視藝術、生活隨感,該專欄後來還被結集成書《我對你說》。從他的文章裡就能知道,《三國演義》是他提及最多的一本書;此外,《東遊記之真偽》、《羲之愛鵝》、《紅樓夢與達文西》、《挪威羅生門》等專欄標題也暴露了梁家輝日常的閱讀書目。
●陳道明
馮小剛在《我把青春獻給你》一書中曾說,陳道明是中國優秀演員中讀書最多的一個,「自打中國有了明星那一天開始,他已經是明星了」。陳道明飽讀詩書、素愛舞文弄墨在演藝圈內有口皆碑。出外拍戲,劇組成員都驚訝於他床上1/3的位置都被各種圖書佔領;回到家裡,無論是書房、床頭還是客廳處處擺著歷史書籍、文房四寶。
●高曉松
《曉說》讓大家認識了高曉松的一個全新身份――讀書人。生於名門世家,在擁有一連串閃光頭銜的爺爺、外公、父母、舅舅的薰陶下,高曉松的才華本就不限於寫《同桌的你》。他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卻對軍事、文化、影視、音樂如數家珍。高曉松曾說過一件讀書趣事:他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時喜歡畫陣圖,並得出結論:「施耐庵的方向感和距離感不行,或者他不像羅貫中那樣行過萬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