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2020-12-10 力叔說歷史

導讀:在河南淇縣的摘心臺公園內,有一塊奇怪的石碑。石碑上既無立碑時間,也無立碑人姓名。但是,很多人看到這塊石碑,第一印象就是現代人穿越了。為什麼呢?因為誰看了都會覺得特別的扯淡,而石碑的名字就叫「扯淡碑」。

摘心臺公園內有一塊奇怪的石碑

這是一塊造型特別普通的石碑,正反兩面都有碑文。咱們先來看正面,頂端先是四個大字「再不來了」。再往下看,「扯淡」這兩個字相當的醒目。正因為這兩個字,它被人們叫做扯淡碑。

別的不說,光是「再不來了」和「扯淡」這幾個字兒,您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覺得這就是咱們現代人的用語啊?古人會這樣說話嗎?

沒錯,古人寫作是用的文言文,說話用的是古代白話文。那比如說咱們看《水滸傳》,那就是元明時候的白話文。古人在刻碑的時候,對碑文那是相當講究的,有一套專門的碑文用語,像「再不來了」和「扯淡」這種現代大白話,按道理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碑文之上的。

所以,當初這塊石碑剛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被發現的時候,所有人認為這都是有人在惡搞。可問題是,再仔細研究其餘的碑文,又有人發現這還真不是現代石碑,的確就是古人立的,為什麼呢?咱們繼續來說正面的碑文。

除了「再不來了」和「扯淡」之外,碑文正中還豎刻著「泰極仙翁脫骨處」幾個大字。右邊的小字寫的是「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蒙修真,事跡已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左邊的小字寫的是,「生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定老人立」。

扯淡碑給人特別扯淡的感覺

這些碑文什麼意思啊?先來看幾個關鍵詞。首先是右邊碑文當中提到的「明末甲申」,這幾個字兒應該就是指甲申年公元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煤山自縊,也就是歷史上的「甲申之變」。

所以這塊石碑應該是明朝末年立的,這是一塊明末清初的石碑。再看右邊碑文當中提到的「水木氏」,以拆字法來看,他應該是姓沐。這樣一來,右邊的碑文內容就很容易能夠翻譯出來了。

大意是說,「燕人沐氏,於公元1644年來淇縣雲蒙山修真。我的事跡已被載入了甲申年的史料之中,我就不敢再多說了。」

那麼,再看左邊的碑文就有點嚇人了,為什麼呢?關鍵在於「生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

這行字翻成大白話就是,

我不喜歡提起自己的年齡,有人說我活了一十有二紀,我說是的。

這裡必須解釋一下,古代一紀就相當於十二年。也就是說,有人告訴姓沐的老人,他活了144歲。144歲,就問你嚇人不嚇人。

沐姓老人每日和琴棋書畫為伴

左邊的碑文,大概意思是說,這個沐姓老人四大皆空,每日和琴棋書畫為伴,在自己抱病之時刻下這塊碑。把左右兩邊的碑文內容和「再不來了」,以及「扯淡」幾個字連起來看,很多人就得到了一個驚天的猜想。

這會不會是哪一位現代人穿越到明朝之後,發現自己空有現代的先進知識,可一番雄心壯志卻被歷史淹沒,一事無成。最後發出了穿越都是扯淡,我再不來了的感慨。

不得不說,這個猜想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主要是因為扯淡這兩個字,太過於口語化了,實在是不太像古人說話作文的習慣。再加上「扯淡」的上邊,還有「再不來了」四個字,真的就像是一個穿越回到古代的人,很討厭那種爭名奪利的生活,離開的時候仰天大呼:「老子再不來了」。

但是,這個猜想專家們認可嗎?世上真的有穿越嗎?不管你怎麼想,反正在歷史專家們看來,現代人穿越到古代,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扯淡」這兩個字在明清時期還挺常用的。

在很多古籍裡都曾經出現過扯淡這個詞

在《儒林外史》當中就出現過「扯淡」這兩個字,在明人筆記《萬曆野獲編》當中,也有「扯淡」的說法,可見「扯淡」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至於「再不來了」,專家說,如果某位古人對當時的生活覺得不滿意,不想再到人世間走一遭,那也是有可能發出這種感慨的。所以,專家認為穿越的說法很不靠譜。

那麼,如果不是穿越,這塊兒「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哪一位古人呢?專家提出了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碑主人可能是當地民間故事當中提到的人物「沐懷谷」。

長期以來有一個民間故事在淇縣廣泛流傳,說古時候有個人叫沐懷谷,原本在朝中做大官兒,後來犯了死罪,臨刑的時候,他的僕人代其伏法。沐懷谷死裡逃生,看淡了一切,於是來到雲夢山修道。

原以為,已經有人替自己死過了,他就可以不死了,沒想到最後還是難逃一死。於是乎,他在臨死的時候感慨的說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於是,他就為自己製作了這塊「扯淡碑」。

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誰,至今是個謎

再說第二種可能,有專家認為「扯淡碑」的主人,可能是明朝的勳臣沐氏。當時的沐氏並不是泛泛之輩,他們家世代鎮守雲南,類似於清朝的吳三桂,算是雲南王。這個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還提到了,就是沐王府嘛。

後來大明朝滅亡了,沐氏一族逃走,本想著日後能東山再起。可沒想到後金穩穩佔據了中原,沐氏一族到死都沒能東山再起。

而沐氏的這些境遇,恰好可以跟碑文的「扯淡」二字相呼應。那麼,「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誰呢?很遺憾,時至今日,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相關焦點

  • 河南出土明朝「扯淡碑」,扯淡二字來歷成謎,網友:穿越了?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幾千年的歷史不僅留給我們珍貴的文物,還留給我們大量的未解之謎,其中明朝的「扯淡碑」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有網友根據碑文中透漏出來的「意思」,表示,「扯淡碑」是穿越者留下來的據了解,「扯淡碑」上共有111個字,因上面刻有「再也不來了,扯淡」的現代字體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也是「扯淡碑」名字的由來。要知道在明代的碑文都會詳細介紹碑主人的生平過往,文字也都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像「扯淡」這種現代流行的詞彙確實十分罕見。
  • 「扯淡碑」究竟是真是假?它的主人到底是誰?
    但是在河南淇縣有一塊著名的「扯淡碑」,這塊碑沒有記載主人姓名,全文共計111個字,據專家考證屬於明末石碑。扯淡碑歷經坎坷,經歷了直奉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躍進等等都幸運的躲過一劫,直到改革開放後經過當地文物局的修整將其放在了公園。
  • 明末扯淡碑「扯淡 再不來了」穿越者證據?
    相傳 扯淡碑是一塊明代墓碑,因為上面寫著 扯淡再不來了,而被網友稱之為穿越的證據。來看看扯淡碑上到底寫的是什麼原文:「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夢修真,事跡己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生不言壽莫老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
  • 「扯淡碑」並不扯淡,它的背後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
    「扯淡碑」相傳為明朝的墓碑,因碑文中有「扯淡」二字而得名,又因沒有留下墓主人姓名和具體時間,激發了人們無窮的想像力,提出了很多大膽的假設。因「扯淡」兩個字比較明顯,因此當地人把這方墓碑稱作「扯淡碑」。「扯淡碑」共有一百一十個字,因碑文左右藏匿文字,沒有墓主人姓名和立碑時間,顯得撲朔迷離,神秘兮兮。碑文稱「翁」活了「一十有二紀」,「一紀」是十二年,可知墓主人「翁」活了一百四十四歲。
  • 「扯淡碑」上話扯淡
    扯淡碑正面對於墓主人的身份,人們猜測有穿越之人一說,有成仙之人一說,有摸金校尉一說,莫衷一是。墓碑正面,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別明顯,扯字下豎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訪道雲夢修真/事跡已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2行32個字。淡字下面豎刻「生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2行32個字。
  • 傳說中的「扯淡碑」真的扯淡嗎?碑主:再不來了,扯淡!
    在河南淇縣一個叫摘星臺的公園裡面,有一塊奇怪的石碑,碑頂端橫刻了「再不來了」四字,碑正中豎刻了「泰極仙翁脫骨處」七個字,而在這豎刻字的左右兩邊刻了大大的「扯淡」兩字,人稱扯淡碑。這真的是在扯淡嗎?但是事實告訴你,這真的沒有在扯淡,它就是一塊明朝時期的墓碑扯淡碑相傳為明代墓碑,1984年由河南淇縣城北下關八角樓西寺院遷至摘心臺公園內,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別明顯,因此民間稱其為「扯淡碑」,全碑共刻111字。這塊碑無墓主人姓名,也無確切立碑時間,碑文藏頭露尾,撲朔迷離。
  • 河南發現一明代石碑,碑上刻著6字:扯淡,再不來了
    這塊石碑俗稱「扯淡碑」,正經名字應該叫「泰極仙翁碑」。南極仙翁我們都知道,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仙人,這泰極仙翁又是什麼人物?其實,泰極仙翁只是一個無名氏,他的身份信息被刻在扯淡碑上,下面我們來看看碑上的文字內容。扯淡碑,河南淇縣的著名文物。
  • 歷史上那些有趣的千年碑迷,扯淡碑真有此碑?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場合中總會遺留千奇百怪的謎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上那些有趣的千年碑迷。曹娥碑之謎東漢有個叫曹娥的小姑娘,父親不幸落水身亡。東漢大文學家蔡邕(yong)聽說這事後特意前往觀賞,不料到達時天已黑,於是摸碑辨字,讀完後又在曹娥碑背後摸碑題詞,寫下了這個著名的八字碑謎。一段悽美故事+一篇奇思碑文+一句燒腦碑迷的「三位一體組合」一時間傳為佳話,全國轟動,引起各方文人異士前往瞻仰求解。
  • 「扯淡碑」可以有,扯淡的考古不能有
    原標題:「扯淡碑」可以有,扯淡的考古不能有  古代的墓碑,一般會刻上「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然而在河南淇縣摘心臺公園內卻有一座怪異的「扯淡碑」。淇縣文物局證實,這是一座明代墓碑,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則是「扯淡」二字,全碑共刻111個字,既無墓主人姓名,也無立碑時間。
  • 你聽說過「扯淡」的來歷嗎?在河南,真的有「扯淡碑」
    你聽說過「扯淡」的來歷嗎?在河南,真的有「扯淡碑」文/張秀陽「扯淡」一詞,是一句日常俗語,現在多指無聊、沒意思、沒意義或漫無邊際的閒談。有時也指沒有根據、不可相信的無稽之談。「扯淡」,本為明代一句口語,意思是胡說,流行於杭州一帶。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餘》卷25《委巷叢談》載:檢視文獻,「扯淡」當為明代的口語,流行於杭州一帶。
  • 考古發現一明代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
    這不,前些年考古專家們又發現了一塊明代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等幾個大字。因為這幾個字實在不像古人口吻,反倒像現代人的語氣,所以這無疑又讓人覺得,這塊石碑上的字會不會又是「穿越者」刻上去的。這塊石碑高1.78米,寬0.86米,石碑上部刻著「扯淡再不來了」兩行大字,石碑中間刻有「為善最樂」4個大字。在石碑的左右兩側還刻有一副對聯:「有人問我修行法只在虛靈自然間,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在石碑的正中間,則豎刻著「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因為這塊石碑上面所刻的「扯淡」二字十分顯眼,因此被當地人稱之為「扯淡碑」。
  • 河南有一塊明朝石碑,被世人譽為扯淡碑,真是太扯淡了!
    但是,一個幾百年前明朝傳下來的石碑上,刻著一段很有目的性的文字:「扯淡,別再來了」,很有接地。這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看看吧!在河南省祁縣,跳行臺公園是當地的著名景點。最著名的公園是一座「扯淡紀念碑」,高178 cm,寬86 cm,厚18cm。
  • 「扯淡碑」上的所謂的「扯淡」跟今天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要了解這個問題,先了解一下「扯淡碑」。「扯淡碑」是河南淇縣的一個旅遊景點,到淇縣旅遊的人都會專程去「摘心臺」公園去看看「扯淡碑」。「扯淡碑」原來立在淇縣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內,84年修復完好遷到「摘心臺」公園內。之所以稱之為「扯淡碑」是因為碑的上部刻有一行橫字「再不來了」,下面是兩個醒目的「扯淡」兩字。
  • 還有「扯淡碑」?
    令人意外的是,他們還真找到了可以證明的「證據」,最著名的就是「扯淡碑」,下面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這些「證據」。1.「扯淡碑」在這塊碑上豎刻著「太極仙翁脫骨處」,就是在這個「泰」字的旁邊刻著醒目的「扯淡」二字,碑上還刻有「再不來了」這樣合乎現代人用語的文字。
  • 扯淡碑,到底有多「扯淡」?
    >河南淇縣有一名勝,叫做扯淡碑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字。關於我的事跡史書上已經記載的很詳細了,我就不再多說。我有生之年從不講我多大年紀,也請其他人不要考證我到底到底多大了。也有人猜測說我已經144歲了。我就說:『你說多大是多大,不跟你爭論。
  • 鑑賞︱中國最扯淡的文物
    陽面距碑邊緣約二公分處有一條陰線將碑圈了起來,圓首處弓面形的弦將碑分成了兩部分,上面一個弓面形,下面一個長方形。圓首弓面處橫寫「再不來了」。長方形正中豎寫「泰極仙翁脫骨處」。今天的扯淡碑已看不到處字,因為「處」字已經斷掉。根據《朝歌鄉志》、碑的構成比例、語法以及老人目睹者的證實,有處字無疑。
  • 河南出土明代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難道真有穿越者?
    扯淡碑出土於河南淇縣(古稱朝歌)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內,該石碑高178釐米,寬86釐米,厚18釐米,石碑上沒有墓主人名字,也沒有寫立碑時間,碑文更是藏頭又露尾,撲朔迷離。,主要是因為在石碑左右上分刻著「扯淡」二字,碑首刻著「再不來了」,石碑中間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在「扯」「淡」兩個字下面講述了一些立碑人的生平往事。
  • 考古發現一明代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
    在人生百年以後,每個人都會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墓碑來記錄曾經的生平,我國最有名的石碑莫過於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無字碑」,千百年來無人可解其意。而在河南淇縣也有一塊撲朔迷離的神秘石碑,因為上刻的「扯淡」二字格外明顯,所以被人們稱為「扯淡碑」。
  •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在碑文的上端,是一行十分清晰醒目的大字:「再不來了」,而下面則為「扯淡」,這也就是當地人將其稱之為扯淡碑的由來,除去幾行大字外,全碑一共刻有111字,而在左右各有對聯一副,右邊是「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
  • 是不是穿越者之扯淡碑
    河南淇縣一座古代石碑因碑文刻有「扯淡」、「再不來了」而備受關注,引起眾多網友的不解和好奇。鶴壁市淇縣朝歌鎮北下關村西寺院內,因碑額刻有「扯淡」二字故稱「扯淡碑」。1984年,「扯淡碑」遷立於淇縣縣城摘星臺公園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