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這個問題,先了解一下「扯淡碑」。
「扯淡碑」是河南淇縣的一個旅遊景點,到淇縣旅遊的人都會專程去「摘心臺」公園去看看「扯淡碑」。
「扯淡碑」原來立在淇縣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內,84年修復完好遷到「摘心臺」公園內。
之所以稱之為「扯淡碑」是因為碑的上部刻有一行橫字「再不來了」,下面是兩個醒目的「扯淡」兩字。
這個碑的落款日期為明末甲申,由此可見「扯淡」二字早在明朝就有了,並非現代的專利。
「扯淡碑」的來歷均沒有記載,我們只能從碑文中尋找蛛絲馬跡。咱們解釋一下兩邊的碑文: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夢修真,事跡己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
翻譯過來意思是:我是燕人(河北燕國涿州一帶的人),沐(水木)氏,1644年到雲夢山修道,我的事跡已經記載史冊,其他的就別問了。
生不言壽莫老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
翻譯過來就是:我生來不講自己的年齡,也不知道自己多大歲數了。有人說我已經144歲了。然而我回答,我已經四大皆空,成了一個與琴棋書畫為伴的抱病老人,特立此碑。
從碑文得之,這是一個涿鹿老人,大約144歲了,姓沐,在雲夢山上修仙,早己看破了紅塵。(是不是朱元璋的乾兒子沐英的後人呢?)
「再不來了扯淡」什麼意思呢?
這裡的「扯淡」和我們常說的「扯淡」有所不同,我們說的「扯淡」是指閒扯、胡說、犯貧等意思,「扯淡碑」的扯淡有糾纏、爭搶的意思。
結合碑文就是說:「我再不來參與爭名奪勢相互廝殺了」。表現了沐氏與世無爭厭世的態度。(也就是說再不來和你們爭搶功名利祿了)。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