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碑」上的所謂的「扯淡」跟今天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2020-12-05 秉燭讀夏秋

要了解這個問題,先了解一下「扯淡碑」。

「扯淡碑」是河南淇縣的一個旅遊景點,到淇縣旅遊的人都會專程去「摘心臺」公園去看看「扯淡碑」。

「扯淡碑」原來立在淇縣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內,84年修復完好遷到「摘心臺」公園內。

之所以稱之為「扯淡碑」是因為碑的上部刻有一行橫字「再不來了」,下面是兩個醒目的「扯淡」兩字。

這個碑的落款日期為明末甲申,由此可見「扯淡」二字早在明朝就有了,並非現代的專利。

「扯淡碑」的來歷均沒有記載,我們只能從碑文中尋找蛛絲馬跡。咱們解釋一下兩邊的碑文: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夢修真,事跡己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

翻譯過來意思是:我是燕人(河北燕國涿州一帶的人),沐(水木)氏,1644年到雲夢山修道,我的事跡已經記載史冊,其他的就別問了。

生不言壽莫老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

翻譯過來就是:我生來不講自己的年齡,也不知道自己多大歲數了。有人說我已經144歲了。然而我回答,我已經四大皆空,成了一個與琴棋書畫為伴的抱病老人,特立此碑。

從碑文得之,這是一個涿鹿老人,大約144歲了,姓沐,在雲夢山上修仙,早己看破了紅塵。(是不是朱元璋的乾兒子沐英的後人呢?)

「再不來了扯淡」什麼意思呢?

這裡的「扯淡」和我們常說的「扯淡」有所不同,我們說的「扯淡」是指閒扯、胡說、犯貧等意思,「扯淡碑」的扯淡有糾纏、爭搶的意思。

結合碑文就是說:「我再不來參與爭名奪勢相互廝殺了」。表現了沐氏與世無爭厭世的態度。(也就是說再不來和你們爭搶功名利祿了)。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扯淡碑」上話扯淡
    扯淡碑正面對於墓主人的身份,人們猜測有穿越之人一說,有成仙之人一說,有摸金校尉一說,莫衷一是。碑背面,圓首處豎刻「碑陰」2字,正中豎刻「為善最樂」4個大字。兩側各有聯語一幅,右刻「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左刻「有人問我修行法只在虛靈自然間」。整塊碑上共有111個字,無墓主人姓名,也無確切立碑時間。
  • 傳說中的「扯淡碑」真的扯淡嗎?碑主:再不來了,扯淡!
    在河南淇縣一個叫摘星臺的公園裡面,有一塊奇怪的石碑,碑頂端橫刻了「再不來了」四字,碑正中豎刻了「泰極仙翁脫骨處」七個字,而在這豎刻字的左右兩邊刻了大大的「扯淡」兩字,人稱扯淡碑。這真的是在扯淡嗎?但是事實告訴你,這真的沒有在扯淡,它就是一塊明朝時期的墓碑扯淡碑相傳為明代墓碑,1984年由河南淇縣城北下關八角樓西寺院遷至摘心臺公園內,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別明顯,因此民間稱其為「扯淡碑」,全碑共刻111字。這塊碑無墓主人姓名,也無確切立碑時間,碑文藏頭露尾,撲朔迷離。
  • 明末扯淡碑「扯淡 再不來了」穿越者證據?
    來看看扯淡碑上到底寫的是什麼原文:「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夢修真,事跡己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生不言壽莫老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我的事跡已經詳細載入史冊,像我的名字一樣不再多說了。
  • 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石碑上既無立碑時間,也無立碑人姓名。但是,很多人看到這塊石碑,第一印象就是現代人穿越了。為什麼呢?因為誰看了都會覺得特別的扯淡,而石碑的名字就叫「扯淡碑」。再往下看,「扯淡」這兩個字相當的醒目。正因為這兩個字,它被人們叫做扯淡碑。別的不說,光是「再不來了」和「扯淡」這幾個字兒,您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覺得這就是咱們現代人的用語啊?古人會這樣說話嗎?沒錯,古人寫作是用的文言文,說話用的是古代白話文。那比如說咱們看《水滸傳》,那就是元明時候的白話文。
  • 你聽說過「扯淡」的來歷嗎?在河南,真的有「扯淡碑」
    你聽說過「扯淡」的來歷嗎?在河南,真的有「扯淡碑」文/張秀陽「扯淡」一詞,是一句日常俗語,現在多指無聊、沒意思、沒意義或漫無邊際的閒談。有時也指沒有根據、不可相信的無稽之談。「扯淡」,本為明代一句口語,意思是胡說,流行於杭州一帶。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餘》卷25《委巷叢談》載:檢視文獻,「扯淡」當為明代的口語,流行於杭州一帶。
  • 扯淡碑,到底有多「扯淡」?
    >河南淇縣有一名勝,叫做扯淡碑關於我的事跡史書上已經記載的很詳細了,我就不再多說。我有生之年從不講我多大年紀,也請其他人不要考證我到底到底多大了。也有人猜測說我已經144歲了。我就說:『你說多大是多大,不跟你爭論。
  • 河南出土明朝「扯淡碑」,扯淡二字來歷成謎,網友:穿越了?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幾千年的歷史不僅留給我們珍貴的文物,還留給我們大量的未解之謎,其中明朝的「扯淡碑」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有網友根據碑文中透漏出來的「意思」,表示,「扯淡碑」是穿越者留下來的,寫出《推背圖》的李淳風,已經發明遊標卡尺的「位面之子」王莽,以及今天提到的「扯淡碑」的主人。
  • 「扯淡碑」可以有,扯淡的考古不能有
    原標題:「扯淡碑」可以有,扯淡的考古不能有  古代的墓碑,一般會刻上「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然而在河南淇縣摘心臺公園內卻有一座怪異的「扯淡碑」。淇縣文物局證實,這是一座明代墓碑,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則是「扯淡」二字,全碑共刻111個字,既無墓主人姓名,也無立碑時間。
  • 「扯淡碑」並不扯淡,它的背後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
    「扯淡碑」相傳為明朝的墓碑,因碑文中有「扯淡」二字而得名,又因沒有留下墓主人姓名和具體時間,激發了人們無窮的想像力,提出了很多大膽的假設。因「扯淡」兩個字比較明顯,因此當地人把這方墓碑稱作「扯淡碑」。「扯淡碑」共有一百一十個字,因碑文左右藏匿文字,沒有墓主人姓名和立碑時間,顯得撲朔迷離,神秘兮兮。碑文稱「翁」活了「一十有二紀」,「一紀」是十二年,可知墓主人「翁」活了一百四十四歲。
  • 「扯淡碑」究竟是真是假?它的主人到底是誰?
    說起「扯淡」一詞相信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多以方言見多,意思是閒扯、胡說八道。一般來講,我們會下意識地將「扯淡」二字認作是現代詞語。很少會有人將它和古人聯繫在一塊。全篇111個字,有105個字是很正常的敘述,但扯淡的地方就在於碑上有兩個詞六個字,分別是「扯淡」和「再不來了」。相信大多數朋友看到這裡都會不由自主的冒出一句話:「扯淡」。當真是有些扯,明末的石碑怎麼會有現代詞語的影子呢?關於扯淡碑是否為真,持肯定態度的學者專家佔大多數,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現代人的炒作。
  • 河南有一塊明朝石碑,被世人譽為扯淡碑,真是太扯淡了!
    但是,一個幾百年前明朝傳下來的石碑上,刻著一段很有目的性的文字:「扯淡,別再來了」,很有接地。這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看看吧!在河南省祁縣,跳行臺公園是當地的著名景點。最著名的公園是一座「扯淡紀念碑」,高178 cm,寬86 cm,厚18cm。
  • 歷史上真有穿越者?還有「扯淡碑」?
    從早先的《春光燦爛豬八戒》到《宮》《步步驚心》,穿越劇一度火爆市場,市場上各種穿越題材的網文也越發昌盛。文化的渲染加上各位的好奇心,人們對於歷史上是否有穿越者的存在也越來越好奇,如果有,到底又留下了什麼證據,於是一些歷史迷開始進行證據查閱。
  • 歷史上那些有趣的千年碑迷,扯淡碑真有此碑?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場合中總會遺留千奇百怪的謎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上那些有趣的千年碑迷。曹娥碑之謎東漢有個叫曹娥的小姑娘,父親不幸落水身亡。北宋名臣王安石在曹娥碑被毀後,命女婿蔡卞用行楷臨摹拓本後重新刻碑。這就是今天保存下來的曹娥碑。其高2.3米,寬1米,已近千年。
  • 是不是穿越者之扯淡碑
    河南淇縣一座古代石碑因碑文刻有「扯淡」、「再不來了」而備受關注,引起眾多網友的不解和好奇。鶴壁市淇縣朝歌鎮北下關村西寺院內,因碑額刻有「扯淡」二字故稱「扯淡碑」。1984年,「扯淡碑」遷立於淇縣縣城摘星臺公園加以保護。
  • 碑上刻著大字:扯淡,再不來了
    扯淡碑,是相傳為明代的一塊墓碑。其實是河南省淇縣的明末「泰極仙翁碑」,只因碑上刻有「扯淡」二字,所以被戲稱為「扯淡碑」。令人疑惑的是,扯淡碑上既沒有刻墓主的姓名,而且,上面連立碑時間都沒有,碑文藏頭露尾,撲朔迷離,散發出一股神秘的氣息。
  • 讓人懷疑是穿越的人留下的證據——扯淡碑
    扯淡碑,是相傳為明代的一塊墓碑。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別明顯,因此民間稱其為「扯淡碑」。碑文藏頭露尾,撲朔迷離,最有意思的就是上面的一段神奇文字和「扯淡」二字,太像一個現代人的語境了。
  • 河南發現一明代石碑,碑上刻著6字:扯淡,再不來了
    這塊石碑俗稱「扯淡碑」,正經名字應該叫「泰極仙翁碑」。南極仙翁我們都知道,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仙人,這泰極仙翁又是什麼人物?其實,泰極仙翁只是一個無名氏,他的身份信息被刻在扯淡碑上,下面我們來看看碑上的文字內容。扯淡碑,河南淇縣的著名文物。
  • 河南出現一塊神秘石碑,疑似穿越者留下,網友俗稱「扯淡碑」
    這可真是不得了,如果真有穿越者,那豈不是可以證明時空穿越的可行性和真實性嗎?包含現代用語的石碑這塊石碑發現於河南省祁縣,它被稱為明末的「太極仙翁碑」,俗稱「扯淡碑」。它的這個有趣現代化的名稱不是人們的惡搞,而是碑上的的確確刻有「扯淡」二字,故得名「扯淡碑」。明末出產的石碑竟會刻有現代化的用語?難道真的如穿越劇中一樣,現代人回到明朝留下信息給後人?我們先來看看石碑。碑高178釐米,全碑刻有111個字,正面刻有77個字,中間刻有豎行大字:「太極仙翁脫骨處」。
  • 此碑被稱為扯淡碑,上面有兩個字,至今專家無法解釋
    說它奇怪,首先是這石碑的來歷。該石碑的發現者已不可考,後來便一直在淇縣放著。儘管經歷了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後來的合作社運動,它一直挺立在縣城,從未受破壞。直到改革開放後,旅遊事業蓬勃發展,扯淡碑被遷往摘心臺公園,逐步成為河南淇縣的風景名勝。這個扯淡碑來歷不明,上面的碑文更是奇怪萬分,令人難以捉摸。
  •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河南的淇縣,摘星臺公園是當地一處有名的景點,公園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一塊「扯淡碑」了,這塊墓碑高178釐米,寬86釐米。在碑文的上端,是一行十分清晰醒目的大字:「再不來了」,而下面則為「扯淡」,這也就是當地人將其稱之為扯淡碑的由來,除去幾行大字外,全碑一共刻有111字,而在左右各有對聯一副,右邊是「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