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在談論孫子和外孫的區別時,經常說「心疼孫子燒張紙,心疼外孫把手指」,那這句話到底啥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百年後,曾經心疼過的孫子會來上墳並且會燒紙錢給自己,曾經心疼過的外孫只會指著墳頭跟別人說,那是外公外婆的墳,這句話主要就是說孫子親還是外孫親。
雖然孫子和外孫都是孫,血緣關係一樣的遠近,但是在農村老人的眼裡還是有區別的,他們認為孫子才是自家的血脈,是家族的香火,有了孫子這個家族才能後繼有人。這種觀念一方面是受重男輕女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過去,農村的農活只有男人才能勝任,男人多這個家族幹活的人就多,家族就會越來越興旺,因此農村普遍比較重視男孩。
農村還有句老話說「外孫狗,外孫狗,吃了就走」,這句話是話粗理不粗,說的是外公外婆再疼外孫,等長大了還是跟爺爺奶奶親。況且外孫不會和自己一個姓氏,區別看待也就成了一件常事。
另外,在中國人眼裡,帶孫子是天經地義,帶外孫則是幫忙,孫子時常會圍繞在身邊,而外孫如果離得遠的話,一年難見一兩面。再者,在古代孫子會被稱為嫡親,而外孫就是一門親戚了,凡事都要講究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風俗。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說法也越來越少了,很多外孫都是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的,格外親外公外婆的比比皆是。再者,現階段,女孩子也比男孩子越來越受歡迎,生個女孩是個招商銀行,生個男孩是個建設銀行,生個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襖,而生個男孩加重了家庭的負擔,因此,以後更不會存在是外孫親還是孫子親這個問題了。
你們說我分析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