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祖輩沒有帶孫子的義務,然而生活所迫,女人不得不走入職場,很多家庭還不得不依靠老人帶孫輩。
按傳統沒有歧義,奶奶帶孫子。然而隨著現在孩子的減少以及相當一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的出現,帶孫的祖輩中有一批外婆大軍。
帶外孫的原因無怪乎幾種:1:獨生女,責無旁貸。2:女兒的婆婆沒法帶,心疼女兒。3:女兒內心拒絕婆婆帶孫怕生矛盾,讓親媽帶。
「外孫是姥姥家狗,吃飽就走」「姥姥疼外孫女只落一指兒」,俗語都說姥姥疼外孫是白疼的,真的嗎?聽聽帶了外孫十幾年的李大媽怎麼說:
我一兒一女,孩子們結婚生子後都出去打工,我們老兩口帶了四個孩子。女兒的婆婆有四個兒子,孫子太多,沒法幫女兒帶,女兒在家結婚三年連生二胎,經濟捉襟見肘。看女兒過得不如人,我也心疼,女兒想出去打工,想讓我幫忙帶著,那一年大的3歲,小的1歲。我作為親娘能怎麼辦呢?
雖然我們這裡風俗是靠兒子養老,女兒隨心意,但我心疼女兒啊,一人打工養四口人實在太難,長期夫妻分居也非常的不好。
我只得應承下來,媳婦有點不高興,畢竟帶四個孩子更辛苦,不如帶兩個更能操心周全。就這樣一帶就帶到孩子長大,外孫初中畢業才開始周末回奶奶那裡。
如今我也老了,孫子和外孫子也開始出去工作,每年春節回來,外孫也會給我買禮物,但是春節回家十天半月的,也就來串一天就走了,他們都是在奶奶家長住。
同樣一起在我家裡長大的孩子,孫子和外孫的感覺完全不同,孫子說什麼都是咱的,咱家,咱村,外孫說什麼都是你的,你家,你們村。
女婿也並沒有很感恩,依然覺得我們的養老應該全由兒子負責。不出意料的話,我們未來的養老問題一定會出矛盾,媳婦因為我們同樣帶了外孫多年早就流露出平均養老的意思。
帶孩子,這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帶就是好多年,日夜的操勞,沒有假期,而女婿和外孫並不是很感恩。
直接導致我的晚年養老出現矛盾,如果我從開始不帶外孫,能把孫子帶得更好,兒子媳婦沒有啥意見,養老方式也會按當地約定俗成的方式兒子養老,女兒隨意。
如今,讓兒子單獨養老,媳婦有意見,讓兒女均分養老,女婿並不認為應該,因為給兒子建了房子。就算勉強同意,他能孝順我們嗎?
但是如果可以重來,我想應該會做同樣的選擇,我真的做不到看孩子為難而不伸出援手,那是我的女兒啊,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不疼誰疼呢?
姓氏與家族是植根於人們的血液裡的,尤其是男人,即使跟著改嫁的媽媽到了幾千公裡之外,甚至改成了繼父的姓氏,他也永遠記得他的老家,他的生父的姓氏才是他認可的自己的姓氏。
以前村裡有幾個這種現象,跟著媽媽改嫁成長,成人後直接回來改成原來的姓氏。而村裡人都很歡迎,覺得那是自家人。
即使外婆從出生帶到成年,大多數孩子還是以他爸爸的家鄉為家鄉,以他爸爸的家族為家族,以爸爸的家人為家人。
外婆,你只能是一個親戚,你帶他了疼他了,也許他也親你愛你疼你甚至你老了也願意照顧你,但在他的心裡,你只能是一個親戚,而已!
既然知道疼外孫有那麼點不划算,然而外婆真的就不帶外孫了嗎?肯定得因具體情況來分析,我們老家有句俗語:「疼女婿是疼閨女」,都是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丈母娘真的愛女婿嗎?非也,那是疼愛自己的女兒,待女婿好希望女婿也對閨女好!
外婆帶外孫很多情況只是為女兒,不管女婿感恩不感恩,也不管外孫親不親,帶外孫就是為了幫女兒,希望 女兒能走入職場,有經濟地位,人生更有保障!
不管孫子還是外孫,如果孩子需要幫忙,相信大部分老人都會力所能及的幫助,但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有的晚輩都不應該拿是否幫帶了孩子當成是否養老的砝碼,您說是嗎?
文/阿蟬
圖/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