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外孫13年,女婿外孫眼裡,我不過是親戚:媳婦生的才是自家人

2020-12-15 知了話情感

雖然祖輩沒有帶孫子的義務,然而生活所迫,女人不得不走入職場,很多家庭還不得不依靠老人帶孫輩。

按傳統沒有歧義,奶奶帶孫子。然而隨著現在孩子的減少以及相當一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的出現,帶孫的祖輩中有一批外婆大軍。

帶外孫的原因無怪乎幾種:1:獨生女,責無旁貸。2:女兒的婆婆沒法帶,心疼女兒。3:女兒內心拒絕婆婆帶孫怕生矛盾,讓親媽帶。

「外孫是姥姥家狗,吃飽就走」「姥姥疼外孫女只落一指兒」,俗語都說姥姥疼外孫是白疼的,真的嗎?聽聽帶了外孫十幾年的李大媽怎麼說:

我一兒一女,孩子們結婚生子後都出去打工,我們老兩口帶了四個孩子。女兒的婆婆有四個兒子,孫子太多,沒法幫女兒帶,女兒在家結婚三年連生二胎,經濟捉襟見肘。看女兒過得不如人,我也心疼,女兒想出去打工,想讓我幫忙帶著,那一年大的3歲,小的1歲。我作為親娘能怎麼辦呢?

雖然我們這裡風俗是靠兒子養老,女兒隨心意,但我心疼女兒啊,一人打工養四口人實在太難,長期夫妻分居也非常的不好。

我只得應承下來,媳婦有點不高興,畢竟帶四個孩子更辛苦,不如帶兩個更能操心周全。就這樣一帶就帶到孩子長大,外孫初中畢業才開始周末回奶奶那裡。

如今我也老了,孫子和外孫子也開始出去工作,每年春節回來,外孫也會給我買禮物,但是春節回家十天半月的,也就來串一天就走了,他們都是在奶奶家長住。

同樣一起在我家裡長大的孩子,孫子和外孫的感覺完全不同,孫子說什麼都是咱的,咱家,咱村,外孫說什麼都是你的,你家,你們村。

女婿也並沒有很感恩,依然覺得我們的養老應該全由兒子負責。不出意料的話,我們未來的養老問題一定會出矛盾,媳婦因為我們同樣帶了外孫多年早就流露出平均養老的意思。

帶孩子,這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帶就是好多年,日夜的操勞,沒有假期,而女婿和外孫並不是很感恩。

直接導致我的晚年養老出現矛盾,如果我從開始不帶外孫,能把孫子帶得更好,兒子媳婦沒有啥意見,養老方式也會按當地約定俗成的方式兒子養老,女兒隨意。

如今,讓兒子單獨養老,媳婦有意見,讓兒女均分養老,女婿並不認為應該,因為給兒子建了房子。就算勉強同意,他能孝順我們嗎?

但是如果可以重來,我想應該會做同樣的選擇,我真的做不到看孩子為難而不伸出援手,那是我的女兒啊,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不疼誰疼呢?

姓氏與家族是植根於人們的血液裡的,尤其是男人,即使跟著改嫁的媽媽到了幾千公裡之外,甚至改成了繼父的姓氏,他也永遠記得他的老家,他的生父的姓氏才是他認可的自己的姓氏。

以前村裡有幾個這種現象,跟著媽媽改嫁成長,成人後直接回來改成原來的姓氏。而村裡人都很歡迎,覺得那是自家人。

即使外婆從出生帶到成年,大多數孩子還是以他爸爸的家鄉為家鄉,以他爸爸的家族為家族,以爸爸的家人為家人。

外婆,你只能是一個親戚,你帶他了疼他了,也許他也親你愛你疼你甚至你老了也願意照顧你,但在他的心裡,你只能是一個親戚,而已!

既然知道疼外孫有那麼點不划算,然而外婆真的就不帶外孫了嗎?肯定得因具體情況來分析,我們老家有句俗語:「疼女婿是疼閨女」,都是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丈母娘真的愛女婿嗎?非也,那是疼愛自己的女兒,待女婿好希望女婿也對閨女好!

外婆帶外孫很多情況只是為女兒,不管女婿感恩不感恩,也不管外孫親不親,帶外孫就是為了幫女兒,希望 女兒能走入職場,有經濟地位,人生更有保障!

不管孫子還是外孫,如果孩子需要幫忙,相信大部分老人都會力所能及的幫助,但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有的晚輩都不應該拿是否幫帶了孩子當成是否養老的砝碼,您說是嗎?

文/阿蟬

圖/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嶽母來帶外孫,妻子要求每月給三千,丈夫反對:姥姥帶外孫是義務
    在父母的眼裡,是最看不得自己辛苦寵愛的女兒,吃苦受罪。雖然女兒女婿沒有主動要求幫忙帶孩子,可作為姥姥姥爺,他們一般也不會坐視不理。在這種時候,女兒懂事孝順,就該主動給予父母一些辛苦錢,而女婿也該領情感激。
  • 姥姥有沒有義務帶外孫?這位女婿的做法很贊,難怪旁人很羨慕
    文|好孕姐張大媽最近幾年一直在幫女兒女婿照看小外孫,和不少姥姥幫忙帶外孫,最後卻落一肚子氣相比,張大媽很幸運,並且身邊不少人還很羨慕她。張大媽的女婿在和她女兒結婚之前父母就都不在了,也就是說小外孫出生就沒有爺爺奶奶,可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為了生計張大媽的女兒女婿都要工作,孩子誰帶就成了一個問題。不過張大媽的女婿很會辦事,她主動要求孩子的姥姥也就是張大媽來幫他們帶孩子,並且每個月給張大媽6千元作為辛苦費。平時逢年過節什麼的還不忘給張大媽包個紅包,出差的時候更是會記得給老太太帶禮物。
  • 「我忙前忙後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老人的話太心酸
    一、「我忙著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要說什麼時代的女性最苦,我想70後算是最有話語權的一代。那個年代的多數女性因為受教育文化有限,在結婚生子方面多屬於盲婚啞嫁,在鄉裡人的相親介紹中認識大半年,基本上婚姻就這般定了型。
  • 帶六年外孫卻被女婿趕走,嶽父母訴苦:後悔舍家棄業幫女兒帶孩子
    尤其是那些為女兒帶孩子的父母,更是如此。他們不但要忍受女兒的嫌棄和指責,還要看盡女婿的臉色。自己雖然是自願來幫帶孩子,可在女兒女婿眼裡,父母卻是免費的保姆。02羅阿姨最近心裡特別苦,原以為自己親手帶大的外孫,去讀小學了,自己和老伴就能在女兒家安享晚年。
  • 95歲勵志婆婆做「老虎枕」賣 掙錢為讓腦癱外孫娶上媳婦
    如此高齡的老人,如今精力已大不如從前,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為腦癱的外孫娶上媳婦。「人總會走的那一天,你看外孫這一家人腦殼都不靈光,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哦!」「三女兒生下來就身子弱,後來又讓馬蜂給蟄了。」好不容易將三女兒養大,並讓她成了家。結果三女兒在生產時,生下的孩子只有一斤八兩重。「我當時就怕孩子養不活,經過多方治療,孩子雖然保住了,但成了腦癱兒。」  王福秀婆婆心裡一直認為是自己當年沒有把女兒照顧好,「那是我的心頭肉啊。」在外孫救活後,就從兒子家裡搬到了三女兒家裡,並擔負起了幫女兒養家的重任。
  • 我和小外孫
           我的小外孫,名叫揚揚,在幼兒園上大班。雖然小外孫在江蘇南通,我在首都北京,遠隔一千多公裡,但是喜歡和疼愛他的那份親情始終不渝地縈繞在我的心頭,惦記和牽掛他的那份真情時時刻刻緊揣在我的情懷。
  • 孫子和外孫在老人眼裡原來真不一樣,差別這麼大,原因很現實
    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布丁媽媽要帶著布丁回姥爺家時,布丁說什麼都不願意,問道原因後布丁才說:姥爺說我是「狗」,吃了就走,好吃的和好玩的也都是先給弟弟,姥爺還偷偷給了弟弟零花錢,而我什麼都沒有,姥爺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我討厭姥爺,才不要會他們家呢!聽完布丁的話,布丁媽媽整個人都懵了,根本沒想到原來這個姥爺這麼「偏心」,於是便回家和爸爸理論。
  • 姥姥有義務帶外孫嗎?這位女婿的做法超讚,難怪日子過得很幸福
    有孩子後,如果寶爸和寶媽忙工作,不能親自帶孩子,一般家庭都會選擇讓家裡老人過來幫忙。而奶奶們幫忙帶孫子似乎也是最合理的,有的家庭如果因各種原因,奶奶們不願意,實在沒辦法,姥姥們才會來幫忙。那麼問題來了,姥姥有義務帶外孫嗎?先來聽聽這個故事。
  • 農村老話說:「心疼孫子燒張紙,心疼外孫把手指」,這是啥意思?
    雖然孫子和外孫都是孫,血緣關係一樣的遠近,但是在農村老人的眼裡還是有區別的,他們認為孫子才是自家的血脈,是家族的香火,有了孫子這個家族才能後繼有人。這種觀念一方面是受重男輕女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過去,農村的農活只有男人才能勝任,男人多這個家族幹活的人就多,家族就會越來越興旺,因此農村普遍比較重視男孩。
  • 外孫和孫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中國的傳統思想裡,正統依然如此
    有人向江陽沽酒客提了一個問題,外孫和孫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其實簡單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必刻意去比較。但是偏心和一些傳統思想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你又不能完全忽視。既然如此,我試著來做一番解答,不妥不喜勿噴。
  • 婆婆幫小姑帶二胎,兒媳生二胎她分身乏術,女兒說番話婆婆扔下外孫...
    因為在小姑子的眼裡,我請的是我媽媽帶孩子,與你嫂子無關。而在兒媳的眼裡,我請的是婆婆帶孩子,這是她親孫子,她帶孫子義無反顧,外孫也比不上。 小萍的婚房,其實是她娘家幫了很大的忙才順利買下的。婚後有了孩子,公婆跟著住了進來。而啃老啃習慣的小姑子,也跟著公婆住了進來,美其名為陪伴父母,儘儘孝心。雖然小萍百般不樂意,可她需要婆婆幫帶孩子。如果她拒絕了小姑子,那麼婆婆就只能罷工不帶她的孩子。
  • 「孫子和外孫誰更親」「我以為會一樣對待,但實際卻是這樣做的」
    而外孫是外家姓,好歹也是自己女兒的孩子,本來也應該對他好的,可是老感覺是在為別人家帶孩子,就不樂意了。從這裡就區分出了孫子比外孫更親,可那畢竟是過去的事情。現在社會裡,孫子和外孫會區別對待嗎?現在的思想解放了,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認識,在對孫子和外孫的事情上,也儘量的做到公平。為什麼說儘量呢?因為還是存在偏差,那到底會這麼偏差呢?
  • 在老人們眼裡,孫子和外孫一樣嗎?網友:差別還挺大的
    有位媽媽跟我說,生完兒子她就上班了,孩子交給媽媽幫忙帶,但後來送回來奶奶看了一段時間,孩子嘴裡全是「奶奶」,姥姥對他的好全忘了。給姥姥打電話也說不了幾句話,搞得媽媽直念叨,外孫就是外孫,怎麼帶也是跟奶奶親!
  • 外孫突發白血病,80歲老人渴求生機
    12月,連綿的陰雨更加深冬季的寒冷,在重慶兒童醫院病房內,一位80多歲的老人正悉心照顧著病床上的一個少年,看著外孫神情痛苦的躺在病床上,老人恨不得自己替他受這份罪。隨著一滴一滴冰冷的液體輸進孩子的身體裡,外孫難受的表情漸漸放鬆,老人家的心才慢慢跟著放下來。
  • 張大千外孫:我們這一輩只剩我一個還在畫
    原標題:張大千外孫成都辦展:我們這一輩只剩我一個還在畫  「大風堂遺韻範汝愚藝術作品展」昨日下午在成都詩婢家畫院開幕。作為著名畫家張大千的外孫,同時也是張氏家族在世後人中唯一仍在從事繪畫的水墨獨苗,67歲的範汝愚此次帶來花鳥、人物、山水等各類小品鬥方39幅,書法2幅。範汝愚昨日在展覽現場為成都商報記者講述了他向外祖父張大千學藝的經過,並表示,張氏家族後人收藏的張大千作品保存情況很好。  「我們這一輩裡,開始畫畫的時候很多人,現在只剩我一個還在畫。」
  • 61歲大媽感慨:幫女兒把外孫帶到6歲,我終於知道養老該靠誰
    而竇大媽在55歲退休後就開始去女兒家幫忙,一邊照顧女兒坐月子,一邊照顧小外孫,今年外孫已經6歲,也順利上了小學。用竇大媽的話說孩子上了小學原本想著自己的日子可以輕鬆一些,沒曾想,現在卻要開始為自己的養老發愁了。 因為竇大媽只有一個女兒,原本想的就是晚年指望女兒和女婿給自己養老。所以她在女兒女婿面前也是毫無外心,幫著女兒帶外孫的這6年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 陳道明外孫百日宴曝光,女兒女婿圍坐妻子身邊,一家人甜蜜出鏡
    2020年,一向低調的陳道明老師是頻繁上熱搜啊,元宵夜晚上,他的那句「朋友,在中國,在你身邊,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你看見了什麼?記住了什麼?你為什麼感動?又為什麼徹夜難眠?」猶在耳畔,讓人熱淚盈眶。然後是陳道明老師,這身姿挺拔走路帶風的大佬氣場,讓人再一次感嘆造物主的光榮,這哪裡是65歲的人啊,分明是40歲正值盛年的霸道總裁啊。最近,陳道明老師外孫百日宴的照片被曝光了。
  • 「幫忙帶了4年外孫,結果太寒心」為啥外婆帶娃往往吃力不討好?
    不過有時候因為兩者觀念的不同,也會發生矛盾。李阿姨今年已經快六十歲了,前些年幫兒子看孫子,今年孫子上幼兒園,兒媳婦說要自己教育,剛好自己的女兒今年也生孩子了,李阿姨又馬不停蹄額趕過來幫女兒帶孩子。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勸她身體不好就不要這麼勞累。
  • 婆婆不帶孫子,卻去大姑姐家帶外孫,清明節回來掃墓,兒媳紅了眼
    01周周高中畢業進城打工,在酒店和老公張旺一見鍾情,不過她能感覺出婆婆對她不太滿意,想必這和她是農村戶口有關。周周很要強,為了不讓公婆看輕自己,結婚時候一分錢彩禮沒要,酒席也只有寥寥幾桌,為此娘家親戚都覺得她嫁的太委屈,以後婚姻不會幸福。當初談戀愛,周周母親對張旺是一點沒看上,女兒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材有身材,張旺只有一米七身高,皮膚還黑,周周嫁給他簡直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要不是看中他是城裡人,父母在菜市場擺攤做生意手裡小有積蓄,周周母親說什麼也不會同意這門婚事。
  • 3分鐘理清各種親戚的英語稱呼
    @外語教師聯盟元宵將至,年也快過完了每到這時才發現親戚太多,如何稱呼這些長輩是個玄學。「七大姑八大姨……」「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替我照顧好我七舅姥爺,和他三外甥女……的前一個丈母娘!」來試試回答這個問題:甲是乙的親舅的外甥媳婦的弟弟,那甲是乙的什麼人?古代人或是出於封建禮教,要分清各種親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