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失火:有些地方不去,真的來不及了

2020-12-05 娛樂白名單

凌晨近5點,莫名醒來,卻不想,在朋友圈看到的第一個消息,讓我一大早,就充滿了震驚、心痛和遺憾!

巴黎聖母院失火了。

一張又一張濃煙火浪翻滾的圖片,觸目驚心

那一刻我真的希望,這一切是巴黎聖母院同名電影裡的那句臺詞:

可惜這不是電影。這場大火,是真的。

看著那些跪地流淚禱告的民眾,看著數萬人自發整齊地唱著聖歌,祈求奇蹟,我知道,屏幕後面,是更多人的揪心和惋惜。

這座瑰麗傳奇的建築,是多少人計劃中的「打卡勝地」,是多少人相冊裡的滿滿回憶。

這856年裡,這座建築已經成為了歐洲人民心中的精神寄託,她見證了歐洲大陸的戰火興衰,玫瑰花窗還曾遭遇流彈的破壞。

她就像歐洲人民的老祖母,靜靜地立在那裡,856年,就這樣默默地聽著人們的輕聲禱告,喃喃細語。

人們對她的存在是這樣的習以為常,以至於所有人都以為,她永遠都會在那裡,什麼時候去看她都來得及。

然而直到全世界親眼目睹了塔尖在大火中折斷,那一刻,所有人才難以置信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原來,真的來不及了。

巴黎聖母院裡面最著名的,要數玫瑰花窗,它曾經就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召喚著全世界的人去欣賞它的魅力。

曾經,它是這樣

是這樣

雄偉的三座門

是這樣

然而,從今天開始,她徹底消失在一場猝不及防的大火中。

現在,它已經變成了這樣

這樣

這樣

《愛在日落黃昏時》中,傑西在塞納河上給席琳講了聖母院的故事:

戰爭中,德國士兵曾接到炸毀巴黎聖母院的任務,卻因為它的美麗,沒捨得下手。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而今,一語成讖。

這座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的文明瑰寶,消失在了和平年代的一場意外。

就像那些我們曾經篤定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這座偉大的建築,就這樣,以一種猝不及防的方式,幾乎就要與我們永遠地告別了。她無視了所有人的驚恐和悲傷。

在雨果最偉大的著作《巴黎聖母院》中,他曾這樣寫了序:

「若干年前,本書作者參觀聖母院——或者不如說,遍索聖母院上下的時候,在兩座鐘樓之一的黑暗角落裡,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手刻的詞:AN?ΓKH(命運)……」

「在牆上寫這個詞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牆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

這本書正是為了敘說這個詞而寫作的。」

這個序,仿佛說的就是今天。

命運。

當我們習慣把這個詞用在個人身上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天地萬物,一樣各有其命。

這世上,難逃其命的又何止是巴黎聖母院。

美國加州有一片紅杉林,這裡的每一棵紅杉樹,樹齡幾乎都在千年以上。

這裡的紅杉高聳入雲,來到這裡,就能自然感受到人類的渺小。

《國家地理》攝影師為 3200 年前巨型紅杉樹拍攝肖像

其中一棵樹齡1200年的紅杉,因其長在了路中間,所以被做成了「活體隧道」,以方便車輛出入。

然而在鑿出樹洞的137年後,這棵千年大樹,最終在一個雷電交加的暴雨天,倒下了。

南歐地中海中心有一個美麗的島國馬爾他,這個島國面積只有361平方公裡,比北京市朝陽區還小。但是這裡有一個著名景點:「藍窗」

熱播劇《權利的遊戲》還曾來這裡取景。

《馬爾他時報》報導說,2013年的一項研究曾認為,儘管來自風和海水的侵蝕不可避免,但這處名勝在短期內還不會面臨坍塌的危險。

然而2017年3月8日,這個國家旅遊形象代言,經年累月遭受海浪的衝擊,終於在一場暴風雨中轟然倒塌,沉入海底。

一位《權力的遊戲》劇迷在推特上寫道:「卡麗熙,你在多斯拉克家園有塊地沒了!」

澳洲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綿延伸展有2011公裡,有2900個大小珊瑚礁島。自然景觀非常特殊。

其中一個心形島嶼更是因為形狀而廣受歡迎。

然而由於氣候變化、汙染、海運事故、油外洩和熱帶氣旋,被毀壞的珊瑚數量達到了大堡礁整體40%以上。

當我們對萬物的存在都習以為常,我們就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天地萬物,永遠都會在那裡,什麼時候去看,都來不及。

我們把出發的時間規劃在了一年後、十年後、功成名就的時候、衣錦還鄉的時候。

卻不知道,最好的時刻不過是當下,是自己還心懷嚮往,而想去的地方想看的人又恰好安然無恙的時候。

再也沒有神獸端坐屋頂,凝視大地。

有生之年,或許還能看到她的重建,卻再也無法領略陽光透過玫瑰窗花,照在身上的感覺。

都說人生有三道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最後才到自己。

其實在這三道門外,還有一個更堅實的大門,就是我們熟視無睹的天地萬物。

她們佇立在那裡,百年千年,以至於每個人都有了錯覺,以為她們永遠都會在原地等我們。

也許正因如此,這些意外才讓人特別不能接受。

心中的篤定輸給這些意外,那感覺,就像我們內心的信仰被徹底摧毀一般。

那些想去而未能去的遺憾,終究會在某個瞬間,發酵成一種痛徹心扉的覺察:原來,我真的失去了她。

沒有誰會一直等在原地。

想去的地方就去,想見的人就見。

真的,別等了,現在就出發。

文/大琦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大火: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
    結果顯然不是,就像這個世界上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有些美好錯過了就是永別。這是一個讓人心生嚮往的地方,也是開放、浪漫、優雅、藝術的象徵。巴黎是個浪漫之都,但是提及巴黎,聖母院就是個沒法繞開的話題,以前是以後更是,只不過以後或許更多的都是灰色。
  • 來不及欣賞的巴黎聖母院和來不及道別的人
    最近巴黎聖母院火了,確實是因為著火了。這個藝術的結晶一生享盡聖譽,就連謝幕也轟動了全世界。她存在時來不及去看她一眼,總覺得人生很長,現在很忙,機票很貴,卻沒有想過再也沒有機會了,很多人會遺憾,但是很多人不會心痛,因為她並不是什麼必須品,她只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糧食而已,缺少了人生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再說了很多人都不滿足現在的物質生活,有些遺憾是不痛不癢的,但有些遺憾卻是刻骨銘心的。
  • 巴黎聖母院失火,中國人應該幸災樂禍嗎?
    提起巴黎聖母院,很多人都會首先想起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這本書中,那個人醜心善的卡西莫多曾說:每天我敲的鐘,是我的愛,是我的情。我要她們高歌,愛斯美拉達在何方?」,並且持這種態度的人還不在少數,好像巴黎聖母院這把火是他們親手點燃的一樣。
  • 小評論|痛心巴黎聖母院失火,有話說
    #重拾敬畏#就在前天我們還在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和銀齡書院的老年人一起觀看電影《巴黎聖母院》,那莊嚴輝煌的建築,合著浪漫的情節、優美的畫面,深深的打動了我們。今天凌晨就聽到這樣痛心的消息: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當地時間15日傍晚發生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北京晚報》報導:新華社記者在前往巴黎聖母院的路上看到,大量消防車、警車趕往火災現場,空中有救援直升機盤旋。火勢很大,數公裡外就能看到滾滾濃煙。在巴黎聖母院附近,數百人跪在地上禱告,有人在啜泣,有人眼含淚花。
  • 我為什麼在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日子提起火燒圓明園?
    有「法國國寶」之稱的巴黎聖母院15日晚突發大火,尖塔倒塌、屋頂坍陷,消防隊員正在加緊搶救館藏藝術品。截至當地時間16日凌晨3時(北京時間9時)左右,火勢大致撲滅。這座有著大約80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保住了主體結構」,舉世聞名的兩座鐘樓得以保住。
  • 巴黎聖母院失火,要對狹隘的民族主義說不
    巴黎聖母院一場大火,令很多中國人扼腕。少數人曾登臨拜謁,還有少部分人讀過雨果筆下的小說,更多人只停留於「知道」,但不礙於其看到不可方物的歷史文化遺存被頃刻燒毀,仍然會悲痛於衷,不可不謂之遺憾。不管是亞歷山大圖書館、圓明園、巴西博物館,還是巴黎聖母院,大火將文明付諸一炬——一張紙引燃另一張紙,一塊琉璃融化另一款琉璃,就像熊熊燃燒的雙子塔扼住了世界的咽喉,閃著火光的塔尖也見證著從Relics(遺址)到Ruins(廢墟)的歸零。
  • 巴黎聖母院被燒:有些美好等不到你慢慢遇見!
    巴黎的一場大火承包了今天的熱搜榜,即使這一生沒去過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學課本上了解過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所以,只能是在讀到巴黎聖母院大火新聞,在痛心之餘,再次緬懷一下我們中國曾經那輝煌燦爛的圓明園。都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巴黎聖母院的這場大火,作為中國人來說,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159年前的圓明園。
  • 巴黎聖母院失火一周年前夕日出靜謐如畫 修復工程暫停
    當地時間4月14日,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失火一周年前夕,朝陽照射在大教堂上。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如今,事故發生一周年之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暫時被擱置。
  • 巴黎聖母院失火,蔡英文當局卻又被罵了
    (圖片來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17日訊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擁有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失火,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臺灣網友指出,大家在為聖母院的失火毀壞傷心時,那「我們所在的島上」受破壞的文化資產是否也能被關注?
  • 僑報觀察:巴黎聖母院失火 豈能看做圓明園的「報應
    作為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在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哥德式尖塔坍塌的那一刻,世界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破壞感到遺憾。當地時間4月15日,巴黎知名地標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受損嚴重。(圖片:中新社)作為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在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哥德式尖塔坍塌的那一刻,世界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破壞感到遺憾。
  • 從建築學角度淺談巴黎聖母院失火是全世界共同的損失
    隨後,夾雜著各種聲音的評論此起彼伏,多數人都表示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失火感到心痛和遺憾。失火中的巴黎聖母院後面尖頂照片巴黎聖母院不但是巴黎市中心地標性建築之一,從藝術角度欣賞,它更是全人類共同文明的象徵那麼從建築學角度來說,巴黎聖母院特別在哪裡呢?
  • 巴黎聖母院失火,為中國的古建築保護敲響警鐘 | 洞見
    就在昨天,鳳凰網文化推送了關於巴黎聖母院的文章,從歷史角度回溯了巴黎聖母院的損毀史,今天,我們繼續推送相關文章。本文由撰稿人宋晨希所寫,他從巴黎聖母院失火延伸開來,談談在歷史上,被大火毀掉的珍貴古建築物。防火並非小事,當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夠影響一座古建築的命運。希望這次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悲劇,可以引起我們的重視,推進古建防火保護工作,不要讓悲劇再次重演。
  • 網紅打卡聖地「巴黎聖母院」失火案例簡述
    案例1巴黎聖母院搭設裝修外架過程中起火巴黎聖母院起火濃煙滾滾巴黎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法國著名景點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此次火災損失慘重,個別珍貴文物已被燒毀,被搶救出來的部分文物已轉移至巴黎市政廳及羅浮宮博物館。據美聯社4月16日報導,法國巴黎消防人員稱巴黎聖母院大火已完全被撲滅。
  • 關於巴黎聖母院教堂失火原因?國際銅業協會「有話說」
    文/ 陳植 編輯/ 李伊琳儘管巴黎聖母院教堂失火原因尚未查清,但業界對此早已眾說紛紜。近日,國際銅業協會亞太區總裁徐弘在首屆中國國際銅業市場與發展高峰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業界對巴黎聖母院教堂失火原因的判斷,有可能是鋁電纜遇到火星導致失火,究其原因,由於巴黎聖母院教堂當時處於修復階段,因此不排除維修人員臨時拉來鋁電纜進行相關維修工作,但鋁電纜的發熱溫度較銅電纜低了不少,因此容易遇到火星容易引發火災。
  • 留法中國學生 巴黎聖母院失火親歷記
    4月16日,一名少女在失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前演奏。1991年,巴黎聖母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巴黎塞納河河畔(Paris,Banks of the Seine)」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我的法國、義大利甚至南美洲的朋友,都在個人主頁上表達著震驚和痛惜,大家紛紛慨嘆: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被火焰包圍了。我是個在法國巴黎求學的中國學子,但這樣的新聞直播,卻從不願親身遇見,我覺得心也要被燒碎了。我和周圍的法國人一樣悲傷難過。真的,烈焰中的巴黎聖母院讓我心痛。在當時的直播畫面中,現場火焰躥得非常高,這讓人不由得擔心起最壞的結果。
  • 巴黎聖母院不哭,出遊巴黎這幾個地方你不得不去!
    如果在出去遊玩的時候,你的時間極其有限且只能去一個地方的話,那麼小編非常建議你去這一個地方看一看,它是小編認為出國旅遊必去的幾個地方之一,這個地方就是巴黎。最近巴黎聖母院失火的事情,迅速傳遍全球,小編對此也深感痛心。但是不妨礙,大家去巴黎旅遊的熱情。提到巴黎這座都市,想必沒有人會感到陌生,它的歷史非常之悠久、城市化水平如初之高、再有它還是世界藝術之都等等,使得它的名聲早已響徹海外。
  • 人文盛景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因何而起?
    人文盛景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因何而起?上周一相信大家都被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新聞和圖片刷屏了。擁有800年歷史的、聞名世界的雄偉建築,就這樣在法國人民的眼皮底下熊熊燃燒,塔尖轟然掉落。一時間,遺憾和難過充斥著對這座美好建築深深熱愛的人們的心。不過,人們更想弄清楚,這場大火到底是怎麼燒起來的?
  • 人類永遠的傷痛,巴黎聖母院失火,圓明園被毀,帕特農神廟被毀
    我們今天看一下,哪些遺產在傳承的時候出現問題,成為人類永遠的傷痛巴黎聖母院失火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花費了近兩百年的時間才建成。可以這樣說,巴黎聖母院裡面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歐洲文化結晶,都可以當時的最高水準。而且巴黎聖母院裡面收藏著眾多的藝術珍品。
  • 巴黎聖母院失火,藝術品被安全轉移,寶貴的搶救時間從哪來?
    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消息牽動了全世界人們的心。當地時間4月15日18時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一小時後,火勢蔓延,巴黎聖母院教堂塔尖損毀坍塌。但幸而主體結構以及旁邊的兩座鐘樓未受太多損傷。4月16日凌晨,火勢終於得到控制。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巴黎聖母院大火?
    青鋒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重建巴黎聖母院。上班途中,從廣播中聽到這一消息,青鋒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到達單位,看到有朋友發文籲請大家關注巴黎聖母院大火。青鋒第一反映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關注?按照新聞一般規律,新聞發生地越是離人們近的地方,人們關注度愈高。這個遠在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為何會引發國人高度關注?這可能與每一代國人從小就受小說或者電影巴黎聖母院的影響有關。說實在的,不少人,哪怕是50後60後,乃至80後90後等,對於法國的了解,除了歷史課本上的那些外,對於外國的了解,很多來源於他們的文學作品。